张爱玲:民国时的崔莺莺 zz
作者:胡芸生张爱玲语录中有一句最经典:“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在“张迷”们看来,胡兰成就是张爱玲生命中最大最讨厌的一颗虱子。不少人替她不值:天才如张爱玲,怎么也上了胡兰成的当,而且还让他“财色双收扬长而去”?
香港女作家亦舒在《舒服集》里,就收了一篇显然写得很不舒服的文章,标题就是“胡兰成的下作”。
当初,如果不是因为张爱玲,我根本不知道胡兰成其人其书。记得朋友向我推荐胡兰成的《今生今世》,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和张爱玲有一腿呢。”
那段时间正赶上“小资”情调盛行,张爱玲和王家卫是小资们的精神偶像。我也赶时髦看了不少张爱玲的作品,虽然还达不到“粉丝”级,粉丝们的毛病却一样不缺,即“世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是关于张爱玲的,便皆成为好。”(胡兰成《民国女子》)
冲着他们这一腿,我当即在网上订购了《今生今世》,一看还不错,按图索骥,一家伙又把胡兰成写的《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中国文学史话》三本书也买了。
我估计,像我这样成了胡兰成读者的人,也许还不少。
照我看来,胡兰成是该值得骄傲的。像他这样一个人,有点才,但才不足以惊世;有点情,大都是过眼云烟;有点势,最辉煌时官居汪精卫伪政权文化宣传部次长、《中华日报》总主笔,汪伪政权一垮,他就成了汉奸不得不东躲西藏……正如他自己说的,“我是政治的事亦像桃花运的糊涂”,到了风云初定,喘过气来回头看自己这几十年,难免追昔抚今,于是便有了这本自传体的《今生今世》。
自传作品何其多也,真正能让读者接受的却不是太多。《今生今世》能在其中脱颖而出,无它,因为张爱玲故。
张爱玲当初为什么会把自己托付给胡兰成这样一个浪子呢?
以我这样一个旁观者看来,很正常。
张爱玲,原名张瑛,1921年生于上海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其祖父为张佩纶,外曾祖父为李鸿章。正因如此,胡兰成在《论张爱玲》一文里,忍不住夸她有 “传统的贵族血液”,被同时代的女作家潘柳黛狠狠挖苦了一番,说“太平洋里淹死一只鸡,上海人喝黄浦江的自来水,偏要称自己喝的是鸡汤。”意思是李鸿章的曾外孙女又怎么样,这“贵族血液”也未免离得太远。对此张爱玲显然一直心存疙瘩,放着自己家族这样一个现成的好题材,就是不写。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快死的骆驼毕竟比不得一匹好马有生气。张爱玲生长在一个不缺钱单缺爱的家庭里,她的父亲张廷重不成器,和她母亲难得有和睦的时候,此后二人仳离,家在张爱玲眼中,便几乎成了一口枯井,精神寂寞无以寄托,只好诉诸笔端。18岁那年,她写了《天才梦》,自认为“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就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香港沦陷后,她回到上海,与独身的姑姑住在一起,专事写作。她的小说是反传奇的,也没有英雄人物,多半小奸小坏,精刮世故。尤其是女性,像白流苏、王娇蕊、葛薇龙等,一边切实地顾及自己作为女人应有的利益,一边又幻想着玫瑰花般的爱情,那种捉襟见肘飞蛾扑火的挣扎,委实太凄美。人生在她笔下,是那么的绚烂而阴郁绝望,以致于读着读着,我总忍不住遐想:张爱玲究竟是个什么鬼精灵,对人生的这份透彻,又从哪里得来?
一个在文学上天赋卓著、在生活中几乎处于幽闭状态的“美女作家”,她心中何尝不渴望一份“玫瑰花般的爱情”呢?考虑到张爱玲毕竟是从大户人家出来的,成名也尚早,一般的纨绔子弟自然难入她的法眼,那种白手起家还在挣扎奋斗的白领啊金领啊则几乎没有一亲芳泽的缘分,至于当时包括后来在战争风云中成长起来的各路英豪,和张爱玲这种敏感幽闭性格的才女哪能搭得上调呢?
我与爱玲两人并坐看《诗经》,这里也是“既见君子”,那里也是“邂逅相见”,她很高兴,说“怎么这样容易就见着了!”
——胡兰成《民国女子》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早一步,也没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张爱玲
胡兰成出现得正是时候,他施施然而来,与张爱玲谈文学、音乐、戏剧、美术,就是不谈政治。“泡妞”对男人来讲,是一项很要点技术含量的综合实力测评,尤其当对方还是文名已彰的才女作家时,这项工作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且不说“男人不坏女人不爱”,也不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胡兰成的确是懂张爱玲的,一句“张爱玲是民国世界的临水照花人”,就概括得确非凡响。读他写张爱玲的《民国女子》,也确是好文章。了解张爱玲的,当时和以后,还有谁比他还深呢?此后和她生活在一起的美国作家赖雅,何曾如此对她用心过?以我看来,她和赖雅之间,不过是“明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罢了。
1944年8月,23岁的张爱玲嫁给了38岁的胡兰成,二人写下了婚书:
胡兰成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2007年3月,我参加一个同事的婚礼,新娘的一个好友、我们单位有名的一个美女上台致贺词,引用的就是张胡二人以上的文字。我当时觉得不妥,因为众所周知张胡二人最终劳燕纷飞,对于胡兰成把自己写进了他的书里,张爱玲还写信抗议:“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1979年9月8日致夏致清)
但随即我释然了,这个美女同事的用意是好的,张胡二人的婚书文字朴实且雅致,想那么多干吗?由此也可见张胡恋的影响之深远。胡兰成固然有千般不是,不值得张爱玲托付终身,但有谁一开始就能看到结果呢?更何况,是他,让张爱玲古井一样的心里起了爱的波澜,并情愿在他有负她之后,还赠以 “安家费”30万元,同时附上的还有一封绝交书: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了的。
在《民国女子》里,胡兰成写到张爱玲评说《会真记》,“她又说崔莺莺写给张生的信好,非常委屈,却又这样亮烈,而张生竟还去郑家看她,她当然不见。”
张爱玲何尝不是民国时的崔莺莺呢?看她的绝交书,委屈吗?委屈。亮烈吗?亮烈!
(来源:胡芸生博克http://huyunsheng2007.blog.tianya.cn) 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支持$ $支持$ $支持$
顶这一句!!“委屈吗?委屈。亮烈吗?亮烈。"
[ 本帖最后由 Cici_nanjing 于 2007-8-29 17:30 编辑 ] “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这句话时下很流行。也许就是知道这个历史,才有后来的所谓“好离好散,再结不难”。
于是,结婚的时候,不再山盟海誓,而是,“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而以后呢,静静地,近近地,体味着,感动着。 不知道, 这是不是也属于快餐文化的一种: 快餐爱情。 好久不见,lz换头像了 好像女同胞们都喜欢看张爱玲。。。
而我个人觉得她的小说太直面惨淡的人性,容易让人幽闭,对世界充满不信与鄙夷~
难道都是胡兰成把她害的? 爱过就好,管他那么多干嘛 原帖由 Cici_nanjing 于 2007-8-29 18:2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支持$ $支持$ $支持$
顶这一句!!“委屈吗?委屈。亮烈吗?亮烈。"
同顶 很喜欢张爱玲,顶一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