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07-9-4 09:14

《财经》:海河 末梢之痛

《财经》:海河 末梢之痛

2007年09月03日14:35  来源: 《财经》      作者:王和岩

    对于属于海河流域南系的子牙河,“有河皆枯、有水皆污”的评价“纸上得来终觉浅”,用脚步丈量的印象才显得无比真实而触目惊心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支流无数的海河水系宛如一幅扇面,天津则是扇柄。北边的蓟运河、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和南边的大清河、子牙河、漳卫河等五条河系,最终都在天津汇入海河,并东归渤海。

  因此,早年间对天津曾有一个精妙的形容——“九河下梢天津卫”。然而,这一切如今几成陈迹。

  属于海河流域南系的子牙河,由南北两条支流在河北献县汇聚而成。北边的滹沱河发源山西繁峙县境内,流经晋北黄土丘陵,穿太行,奔流东下,过河北省的平山、正定、石家庄、饶阳等八县市,至沧州献县。南边的滏阳河,则出自邯郸峰峰矿区滏山南麓,流经邯郸、邢台、衡水等地。

  子牙河流经晋、冀、津两省一市,流域面积46328平方公里,既有山区,亦有平原,人口1900余万,其严峻的污染态势不啻是整个“病态”的海河流域的一个缩影。

  根据水利部的统计,过去几年中,海河流域水质低于劣V类的河流长度比例,一直在50%以上,它与辽河一起成为中国七大江河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包括子牙河、大清河在内的南系,其劣V类水质的河段,要高出整个流域近10个百分点。

  “输血的河流”

  “哪来的水?都干了二三十年了。”7月22日,天津静海县独流镇十一堡村,一个骑自行车的老乡告诉记者。

  这里本来应该是三河汹涌合流之处——子牙河在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十一堡与南运河汇合后,再到第六堡与大清河汇集,然后合成西河,并最终至天津新红桥与北运河交汇形成海河。因水流湍急,一旦形成洪峰,甚至有可能直接危及下游的天津市。

  如今,在子牙河已经荒草丛生的干涸河床上,只剩下风化的小木船以及低头吃草的瘦马。

  其实,干涸的何止是子牙河。站在子牙河与南运河交汇的闸堤上,南运河河道同样是野草茂密。岸边,一些纳凉的妇女坐在家门前。脚下的南运河,曾承载过两岸居民多少童年的欢乐,如今,一切已随运河的干涸消失殆尽。

  村民徐树海带领记者来到村西的子牙河边,窄窄的河道中间横着一道矮矮的土坝。他告诉记者:“子牙河从这里就干了。”至于土坝,则是五六年前天津向山东省济南市购买黄河水,由南运河输送而来,为防止水向上游回流而筑的。

  现年54岁的徐树海告诉记者,子牙河已多年没有水了。子牙河中的帆影,似乎已经永远地定格在了少年时代的记忆中。

  是谁在改变子牙河的命运?也许,首当其冲的,是随着人口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海河流域不断加剧的地表水资源紧张局势。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树坤用“输血的河流”来形容海河流域,因为整个流域每年的水资源供应缺口都在130亿立方米以上,只有依靠滦河、黄河乃至地下水加以支撑。

  当然,彻底改变其命运的,还有一项水利工程。

  由于子牙河上游坡陡流急,下游排水不畅,历史上经常发生水灾。1963年海河流域大水之后,为减轻洪水对天津市区的威胁,自河北献县起开挖了一条子牙新河。自此,子牙河分为两路,一路沿原来的河道,流经河北的河间、大城等县至天津静海独流镇与南运河、大清河相汇,并至新红桥和北运河汇成海河后,在天津塘沽入渤海;另一路主要用于泄洪的子牙新河,则取道天津大港马棚口入渤海。

  斗转星移,在子牙河逐渐干涸的同时,仍然流水潺潺的子牙新河虽然免了断流之厄,却在承受着另外的苦痛。

  天津市大港区环保局有关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由于子牙新河水质污染严重,常年属于劣V类,一旦来水量过大漫堤,就会污染农田;而开闸放水的话,又会污染海口,从而影响对虾等海水养殖业。2004年6月,子牙新河上游污水下泄,就造成马棚口附近养殖的鱼虾大面积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100万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财经》:海河 末梢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