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ekatze 发表于 2007-10-2 13:51

有人看太阳照常升起吗

鬼子来了以后让我一度对姜文很失望
但是这部戏让我对他又重新感兴趣起来

说得都是70年代的事情,由4个故事组成,大意其实就是人生是由无数个偶然组成的
以为是裝B艺术片的,把心搁肚子里取可以,不是
姜文就说过,中国电影最大特点就是,导演和观众好像是结婚多年的夫妻,脸也不洗头也不梳,满脸大油和疙瘩的就往床上一趟,那意思是说咱俩这么熟乐都,就别裝乐,谁不知道谁啊
但问题是观众和你们没这么熟,人一天下来工作的就已经购糟心的乐,取电影院看看电影回完了更赌心,人图嘛

所以这部片子,我可以这么保证,不糟心,绝对不糟心,看完以后尽管会有忧伤,但是本质的感觉确实快乐的
真的,尤其颠覆乐我对那个年代的印象,灰暗还有压抑的精神
这部片子的色彩尤其出众,就跟梦一样,特别特别好看,而且人的精神也能感染你,让你觉得兴奋并冲动着
台词尤其可爱

里面房祖名和黄秋生演的都很好,也许鉴于普通话的缘故。所以台词少点,但值得庆幸的是没港台腔
尤其组名这孩子最不易,人还是ABC不是,可是那普通话已经有点乡下孩子说普通划的味道乐
据说演戏前就空投到乐云南农村实地考察了2月,是真深入假考察
因为就住那,和那的孩子一起,,他们吃嘛他吃嘛,他们玩嘛他玩嘛
所以这部片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组名
咳,不过之前我也没看过旧的,介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片尾我又想起来了,一堆花在铁道上还有一个孩子的画面让我突然升华起来,感觉特。。怎么说。神圣么,类似,庄严么,过了又,反是一种那样的感觉

说了一堆废话,但中心意思是这部片子是部值得看的难得不裝B的艺术片,我。。喜欢~


ps一下,电影我没号意思删,因为吧,没大看懂有些地方,有看得懂的咱交流一下
现不说哪没看懂,因为说了就露了$害羞$

[ 本帖最后由 altekatze 于 2007-10-2 13:55 编辑 ]

schnell 发表于 2007-10-2 17:13

有意思,下来看看!$m2$

柠檬蜂蜜汁 发表于 2007-10-2 18:28

$汗$ 还没看,倒是挺期待的。房祖明这二世祖还蛮争气的,不错!开辟他爹没能开发的领域,走文艺路线

corba 发表于 2007-10-2 19:53

《早熟》就演的不错,有发展的潜质

yooe 发表于 2007-10-2 20:15

我个人觉得一般,剧情方面我几乎就没懂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也许90分钟电影要表达他所说的四个主题实在是太短了,但是就算不去计较逻辑性,四个主题之间的联系也非常的弱。说白了,有些点点灿烂,但是没有什么姜文所要表达的雄雄烈火般“来劲儿”的感觉。可能有些人说看了他的电影,觉得特给劲儿,让人看了有生活的激情。不过我觉得他的这种“给劲儿”也是通过声音,色彩等等感官的夸张来表达的。姜文自己在采访里形容电影就是糖衣炮弹,好些电影没有“来劲儿”的糖衣,观众当然不接受这颗炮弹,但是我觉得他这个电影太注重糖衣了,反而忘了填炮弹。
唯一让我有些激动的就是石久让给他配的音乐,那个主题旋律是很好听,而且很符合整个电影的基调,但是这个电影的音乐感觉跟黑则明的电影《梦》里,在一个村落里举行葬礼的那个梦的音乐太相似了,同样是色彩浓烈,类似进行曲似的音乐。

achim 发表于 2007-10-2 20:22

破解《太阳照常升起》(ZT)

一、疯的不止是疯妈

  疯的不止是疯妈,疯的还有整个时代。

  疯妈之于小队长恰似时代的缩影,因为疯妈“疯”,所以一会儿整些洋事儿(羊羔上树),一会儿整些土事儿(刨地采石);于是小队长一会儿扛梯“上”(山)、一会儿跳江“下”(乡),九天揽月、五洋捉鳖、上穷碧落下黄泉……,这不正是时代的隐喻么?小队长就是当时的群众,疯妈则不言自明,浅显吧!

  疯妈的故事放在全篇最开头,为的正是突出整部电影的“超现实性”,然而这种“超现实”并非“不现实”而是“不写实”。为什么“不写实”?一来时代特征和历史问题注定了没法写实,二来图腾一般的映像洪流摆明了就要写意,认同这点即可不必再追究疯妈怎么疯法,更不必刨根问底“鞋到底在哪里?”。

  言归正传,在发现姜文导演不仅要忆苦思甜、而且想发人深省的意图之后,我们便可放开手脚去拥抱《太阳照常升起》的微妙世界观。“井,十三”这么个老段子,主人公被姜文巧妙替换为“疯子”、“傻子”,用在那个年代所指一目了然:出头的“疯子”以为能看清时代,结果自己倒霉;无知的“傻子”什么都不以为,于是顺理成章地扮演了荒谬的刽子手--那可真是一群刽子手,互相运动的结果就是井底下的尸骨越来越多,井边上的人越来越麻木不仁,……十三就这样变成了十四。

  类似事例太多。疯妈一句话,学习文化知识的小队长从此与学校拜拜。疯妈砸锅摔盘子一通败家,小队长效尤。疯妈说得好,还是小警察的时候老李是个好人,但却牺牲了,也就是说如今做了官的老李就不是人了,这是第一层;疯妈上头一句话,小队长平素敬尊重的李警察就不是人了,群众在那时就是这么无情而愚昧地抛弃了一位又一位曾经敬爱的人,这是抨击的第二层。此类不胜枚举,各位自己“咋么”味儿吧。

  我们继续讲,好多不懂装懂的人居然把她当人性来读解(大笑)。随心所欲的疯妈有个信念:她选择被时代打磨得毫无棱角的石头(民众基石),去构建她的理想国(理想社会)。理想么?风吹草动打个喷嚏就支离破碎,看似被她拼凑规划得整齐有序,其实一个个内心早已粉碎。

  顺便说一句,仅从人性的角度看,疯妈确实也为后代进行了一番规划。她为小队长挑选了一张中规中矩的“时代标准审美像”来当另一半儿,无疑是生怕儿子不当“傻子”而当“疯子”--这也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相当重要的线索:刘长瑜的“李铁梅定妆照”,幸亏我学点历史,不然还真不知道是革命样板戏!

二、梁老师怎么死的

  梁老师怎么死的?吊死的。没错,导演也在这里“钓”了我们一把,留白了。

  现在小生姑妄外批。就我个人便可设计三种答案,下面由浅到深逐层罗列出来,谨供各位批判之用。第一层很简单:那样一个可爱的梁老师;多情的梁老师;曾经在回疆跟姑娘们肆无忌惮、天真烂漫地嬉戏,如今竟只能忍受被欲望长期压抑而人性扭曲的厨师、大夫乃至变态追求者轮番折磨的梁老师;终于不解这万恶的世界,驾鹤西游去也。

  听个《索罗河》、和个面都有性冲动的女厨们,明知电话里来了流氓,还一定要次第 “亲耳”尝一尝,这是最典型的中国式性压抑;从生龙活虎地夹着大腿拧毛巾、到如饥似渴地探视,一场近乎独白的大戏奉献出入魂演技的陈冲,通过被摸的爽、被虐的渴望,展示了性压抑更久之后更极端的爆发;几乎雌雄莫辨的变态追求者,为听一句粤语版的“去你妈的!”而无所不用其极,这种程度的压抑堪称登峰造极的境界吧!压抑的是性么?似乎是,但压抑久了扭曲的就不只是发乎生理欲望的性,而是人性。

  第二个版本复杂一些,也“人性恶”一些。谁说林大夫是要救梁老师--导演在采访里说的我们就要信?导演这部片子已经把我们忽悠成这样了,还信丫干什么!?那么,我180度反转着解释。林大夫和老唐偷情,误打误撞被人追的梁老师看见了;看见了就是麻烦,麻烦就要当机立断;……当机立断的当然不是心存非分之想的林大夫,后面的故事里杀人不眨眼的老唐才是幕后主使!!!

  指认时精心选中梁老师的手,是林大夫试图做掉梁老师的第一步,没想到跟吴主任对“站的位置”的证词时露出了马脚,未遂;老唐劝诱梁老师写自白书是第二步,没想到元凶找到了,又未遂;林大夫探病当然是试探口风,不想还未遂;傻乎乎的梁老师真不愧是小布尔乔亚的知识分子,竟实诚到对老唐说“枪给你,枪带给我留下”,还一脸无辜地要请“你们俩,……你,和林大夫”。人人自危的年代,两个见不得人的家伙当然要先下手为强,于是老唐一边斩钉截铁地应“好!”、一边飞奔出去暗号召唤,二位笑吟吟地把梁老师请进屋……。当我们再见到他的时候,冰冷的梁老师已挂在枪带上停了呼吸。

  离谱吧?我不否认林大夫对梁老师是有些情欲的,要不打针的时候干嘛那么暧昧?可林大夫对哪个没情欲呢?老汤召唤她的喇叭,到后面不过是勾引野鸡出洞的伎俩--恐怕林大夫在老唐心中也不过如此。再者可以这样解释,后面老唐干嘛下放?不是梁老师死前先坏了他的事儿,就是林大夫在梁老师死后动摇了立场,……女人这东西,唉。

  第三个版本就更不可信了。梁老师尽管还算高雅,但理性毕竟抗拒不了原始的本能,他自己也觉得不争气,“就这手……,就这手!”但就是摸了屁股。摸也没关系,孰料湿漉漉的林大夫来了,雌雄莫辨的变态追求者也来了,梁老师这么多年弹唱《索罗河》的矜持和无视女厨们意淫的自尊,一点一点被屈打成招的冤案羞辱、蚕食殆尽。最后三个人在屋里干的什么,你还真以为是简单派对啊!?“林大夫”三个字哪个不是左右对称、左右逢源的?我看他们应该在小黑屋里“嬲”得很开心吧!梁老师从风度翩翩、仪态潇洒走到天平另一端淫荡兽性的极致,……玩够了,活腻了,上吊。

三、枪让史诗变图腾

  刚看完《太阳照常升起》,感觉难免怪怪的。好比姜文请我去他家吃饭,让我坐桌边等着,然后:豆芽丝、萝卜丝、黄瓜丝、苤蓝丝、蒜、酱……,我当然等着吃炸酱面了,结果他端上一锅米饭!--是为初次观赏该片的体验,你不生气反而不正常:以为是好端端的史诗、岂知幻化成“性”冲冲的图腾,不为别的,就因为那杆枪。

  核爆之后早期冲击波一样扑面席卷的映像,恍如洪流奔涌,呼啸着把你直接打傻,这就是《太阳照常升起》的第一印象。脚、鸟、水、枪、喇叭、和面、打针、拧床单、摸屁股、“索罗河”、“五指山”,……不管明的暗的,反正性暗示林林总总,可恶得让人挠墙、可气得让人笑场。没关系导演,“我知道,我知道。”

  注意,姜文这绝对不是耍流氓--要耍的“爆乳宫女方阵”早耍完了--而是以最基本、最直接的方式,对时代的控诉。姜文当然懂历史,所以他没法拆穿谜底。其实“李不空”这怪名字真是中国人的么?剪掉的头像和“西洋长相”的房祖名都印证了我的猜想--“疯妈的阿辽沙根本就是苏联人”!!!

  连“以扼杀生命为己任”的猎人老唐都知道,交配的鸡不能打;为什么疯妈和阿辽沙要被硬生生拆散呢?恩爱夫妻因两国绝交而生离死别,不管阿辽沙是死是归国,反正“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1958年,地点又刚好是新疆,很难不这样推测)。很抱歉,1958年的浪潮早已风起云涌,前进的火车已经“在上面停下啦!”,无论你走“尽头”还是“非尽头”,殊途同归。

  可是,即便在回疆人民欢庆的背后黑云已经压城、欢乐的帐篷已经引火烧身,太阳照常升起,孩子照样降生。即使蒙昧也依然是无法克制萌动的生命,哪怕放着“万泉河水清又清”,摸屁股的本能也顾不得闹革命;无论你怎么给后代规划“李铁梅”的未来(前面说过那张至关重要的刘长瑜的“李铁梅定妆照”),你都阻止不了孩子选择“天鹅绒”。

  ……你还能说这是性么?这是何其纯粹的人性!中国人被封建礼教压抑了几千年,那算揉面的女厨;到偶像崇拜无以复加时不惜抹煞自我,基本成了渴望受虐被摸的林大夫;从个性、到性、到人性,我们一样一样地丢失,姜文大把大把地往回捡。

莫家清宁 发表于 2007-10-3 09:03

看不下去,太晦涩。不自然。对观众不真诚。情节太淡。总之,除了音乐,色彩这些枝节不错,主干好像没什么东西。$考虑$

柏林党卫军 发表于 2007-10-3 11:02

没看懂,咱这智商和欣赏水平看不懂这种电影$汗$

可可猪 发表于 2007-10-3 11:29

昨天晚上看的,不可思议的居然从头看到尾 ,有不懂的地方,但也有好笑的地方

altekatze 发表于 2007-10-3 11:42

我也是因为不可思议的从头看到尾没有往后拉,才贸然断定好的
我承认我没文化$害羞$
有些地方我是没看懂,单要是晦涩,我倒不觉得
我觉得看2遍以后感觉脉络挺清晰,除了我不懂为什么H洗清冤屈还要自杀以为,剩下的懵懵懂懂都知道了
我最喜欢的就是里面的色彩,我简直爱的要死,那好像就该是这个世界的颜色,看着就让我激动不已
可能还是因为我见识短吧,我很容易受单一方面的东西影响,不会去理智公正的思考全局,找所谓的真正给劲的脉络和情节
我就是单纯的因为他的色彩感动了,而且最后的结尾也让我心里有股说不清的怅然和愁绪,所以我喜欢这部片子

四线方格 发表于 2007-10-3 11:52

下了,一直都没看呢~
这个还是要看看的 !

sosrr 发表于 2007-10-3 14:54

好像评价跟lz的相反
鬼子来了都说不错,这个就不太好

99to100 发表于 2007-10-3 15:03

去找来看看$支持$

sosrr 发表于 2007-10-3 19:39

这个妈怎么这么年轻啊....

我不是双儿 发表于 2007-10-3 20:22

其实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楼主会因为鬼子来了而对姜文失望,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部电影的,觉得姜文特别有历史责任感

从小到大看了那么多的抗战片,习惯了里面猥琐的日本鬼子形象,也很习惯了民众英勇抗战的形象,电影的结尾往往还都是一张“闪着光”的特大的战争英雄的脸部特写

看了鬼子来了以后犹如当头一棒,我才知道当时普通人对那场战争的真正态度是怎样的,没有什么英雄主义,有的只是固守善良的愚昧大众还有残酷嗜血到极点的日本鬼子

weder 发表于 2007-10-3 20:33

太阳照常升起(姜文最新力作)

http://www.56.com/u88/v_MTk2MDk1NTc.html
http://www.56.com/u58/v_MTk2MTAyMzE.html
http://www.56.com/u51/v_MTk2MTExOTI.html
http://www.56.com/u58/v_MTk2MTE5MDM.html

weder 发表于 2007-10-3 20:45

锵锵三人行_姜文谈“太阳照常升起”

http://www.56.com/u24/v_MTk2OTU4MjE.html
http://www.56.com/u81/v_MTgxNDI1OTA.html
http://www.56.com/u43/v_MTg3MjU0NjQ.html

weder 发表于 2007-10-3 20:54

黄秋生《美丽的梭罗河》试听和下载

http://www1.51ok.com/down.do?E41350D9699743B09235EB5A1C3B2DB47569764C6AB08B11

歌词:

美丽的梭罗河
我为你歌唱
你的光荣历史
我永远记在心上
旱季来临
你轻轻流淌
雨季使波滔滚滚
你流向远方
你的源泉是来自梭罗
万丛山送你一路前往
滚滚的波滔流向远方
一直流入海洋
你的历史就是一只船
商人们乘船远航
美丽的河面上

yooe 发表于 2007-10-3 21:11

原帖由 weder 于 2007-10-3 20:5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http://www1.51ok.com/down.do?E41350D9699743B09235EB5A1C3B2DB47569764C6AB08B11

歌词:

美丽的梭罗河
我为你歌唱
你的光荣历史
我永远记在心上
旱季来临
你轻轻流淌
雨季使波滔滚滚
你流向远方 ...
能给个久石让的《太阳照常升起》的连接么?我跟百度上找,没有。

sosrr 发表于 2007-10-3 21:20

看完了,太深奥了, 得对着影评看

weder 发表于 2007-10-3 21:39

黄秋生《美丽的梭罗河》是电影的高潮和也点出了主题,
其实姜在电影中无论怎样打乱顺序,怎样玩玄虚,意思却非常简单
那就是太阳照样升起,世界不会因谁而彻底改变,
之所以说黄秋生唱出了主题,是因为时间就像河水一样从我们面前流过,
我们生活在河的两岸,同样的事情大家都增经有过,只是发生在河边不同的地方,
增经的人和事就像顺河漂走的衣服一样,该过去的谁也挡不住,这就是现实,
而那些生活中的不快和疑问也无法覆盖那些存在过的快乐,这也是现实,
生活因存在而美丽,生活因瞬间而流彩,就像梁老师跳跃在琴弦上的手指,
就像厨房里高高抬起的姑娘们的大腿和欢乐的笑声,就像弥漫在蒸笼旁的蒸气,
当然还有林大夫湿漉漉的屁股,这一切都不会因为变态女的---我恨我恨我恨而消失,
梁老师的悬颈而去跟顺河漂远的衣服一样都是不可避免的,对此很多人无法接受,
否则也不会有疯女在房顶上用温州话念唐诗,其实很多事根本用不着搞清楚,
因为就是搞清楚了我们依然无能为力,依然无法改变,但生活却依旧精彩,
因为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瞬间,那才是生活的主题,所以即便梁老师被高高挂在上面的时候,
音乐依旧欢快,让我们随着画面再次为桫椤河歌唱,或者干脆跟疯女一起大喊---他一笑天就亮啦。。。。。。

[ 本帖最后由 weder 于 2007-10-3 21:41 编辑 ]

weder 发表于 2007-10-3 21:51

原帖由 yooe 于 2007-10-3 21:1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能给个久石让的《太阳照常升起》的连接么?我跟百度上找,没有。
挖土豆,在那有花絮和片花,有那段曲子,
或者这个http://so.56.com/index?type=video&key=%CC%AB%D1%F4%D5%D5%B3%A3%C9%FD%C6%F0&startat=250
不过我感觉跟《老鹰之歌》有些神似,
http://www.pobaby.net/movieinfo.asp?id=20

[ 本帖最后由 weder 于 2007-10-3 21:53 编辑 ]

复活节的兔子 发表于 2007-10-4 18:29

看之前看了很多负面影评,以为是烂片,所以开始没认真看,一边上网一边看的。。。后来慢慢看进去了。。。比想象中好看很多。。。

影片把开头放到最后。。这种倒叙的手法我很喜欢。。看到最后还有些感触,具体是什么感触我也说不清楚$害羞$ 。。。整个影片看的出来姜文花了不少心思,下了很多功夫。。演员演的都很好。。$支持$

虽然大概知道剧情,但突然看到黄秋生的死还是让我惊讶了一把。。。其实里面好多到最后都没演明白。。。各种各样的解疑也都是大家的推测。。。我觉得可能是姜文故意不说那么白。。。那个年代的事估计说白了也不太能理解。。。这样已经不错了。。。

总之我个人觉得说非常好看谈不上,但也决不是烂片,算是中上吧。。。;)

altekatze 发表于 2007-10-4 23:45

原帖由 我不是双儿 于 2007-10-3 20:2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其实我也不太理解为什么楼主会因为鬼子来了而对姜文失望,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部电影的,觉得姜文特别有历史责任感

从小到大看了那么多的抗战片,习惯了里面猥琐的日本鬼子形象,也很习惯了民众英勇抗战的形 ...


就像俺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说这部戏不好一样,纯粹个人口味~

我之所以不喜欢鬼子来了,是因为猛的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那种暖洋洋的带有青春冲动的片子进入到了一个杀戮及讽刺的片子中很不适应
因为总还沉浸在马晓军忧伤地在屋顶上漫步时,以及在夕阳的橙色阳光中骑车带着心爱的米兰穿行在林间小道上的那个时候
所以面对中国农民那种单纯的愚昧轻易上当受骗被屠杀时,我真是觉得接受不了
我喜欢姜文就是因为他是浪漫的,在他的电影里总有我梦里的色彩,都是灿烂的暖洋洋的,就算是感伤也是美丽的带着光环让人心动的

当然可以理解为我个人的不成熟,接受不了阴暗面一向是我的缺点-_"

我不是双儿 发表于 2007-10-5 06:43

原帖由 altekatze 于 2007-10-4 23:4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就像俺不理解为什么很多人说这部戏不好一样,纯粹个人口味~

我之所以不喜欢鬼子来了,是因为猛的从阳光灿烂的日子那种暖洋洋的带有青春冲动的片子进入到了一个杀戮及讽刺的片子中很不适应
因为总还沉 ...

原来是楼主太怀念之前那部片子了,并不是否认鬼子来了是部客观上来说挺不错的片子,不过我个人也是比较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姜文让我们集体怀念了一下天真烂漫张狂懵懂的青春岁月,色彩真的一直都是金灿灿暖洋洋的:)

weder 发表于 2007-10-8 23:21

从红色娘子军中体会姜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p9nVx-0gv4&eurl=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姜文的很多东西都带有他那个时代明显的烙印,而且很好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
细致地描绘了那代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甚至不断暗示那些潜意识中的模仿样本
五个跳跃的女战士,五个和面的少女,挑水的红军,黄秋生,

我不是双儿 发表于 2007-10-9 01:03

原帖由 复活节的兔子 于 2007-10-4 18:2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看之前看了很多负面影评,以为是烂片,所以开始没认真看,一边上网一边看的。。。后来慢慢看进去了。。。比想象中好看很多。。。

影片把开头放到最后。。这种倒叙的手法我很喜欢。。看到最后还有些感触,具体 ...
嗯,绝对不是烂片$握手$

wind2005 发表于 2007-10-12 23:00

看个头就没看下去.看大家说的,是不是应该坚持看完.

fengfeng25 发表于 2007-10-12 23:20

这个片子有朋友问我看懂了没有,当时我还没看,所以之后找来看了一遍。但是第一遍我没看完就睡着了,开头觉得像个很不错的故事,景色,配乐都很美。但是故事情节就凌乱不齐,看到最后能把整个故事连起来了,但是仔细一想,也没明白想表达个什么意思,再琢磨琢磨,我觉得就是说现实中不管发生的再多荒唐的故事,日子都要继续。片子里很多讽刺,有的看出来了,有的没看出来。
总体来说,我觉得片子一般,虽然很用心,很深,但是太自我,有点悬虚。是导演功成名就之后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而为自己拍的片子,又怕审核通不过,所以很隐晦。

我不是双儿 发表于 2007-10-13 00:04

拍文革年代的片子不隐晦点是不行的,姜文这点其实我挺喜欢的,拍自己喜欢拍的,也不管票房如何
其实那个年代就是很荒唐,人人也都很压抑,姜文只不过通过很夸张的形式化的情节来表现这些而已,冯小刚说了,姜文对细节的把握很有一套,如果姜文肯拍商业片,他就没饭吃啦,虽说肯定是客套话,但确实也间接肯定了姜文的功力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有人看太阳照常升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