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JO° 发表于 2007-10-26 13:49

原帖由 Blüte 于 2007-10-26 13:3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在中国男小女大常见吗?还真的不清楚。我妈一同事,比他LP小一点,一辈子人送外号“小女婿”。$汗$ $郁闷$

在封建社会,大媳妇小女婿是很常见的,不是说女大三抱金砖嘛。
不过在我们父母这一代,好像就很不流行这个,一般都是男大女小,如果女的比男的大是要被人取笑的。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好像又慢慢流行起来,身边女大男小的状况非常普遍,也慢慢为大众所接受。

我觉得,排除社会因素来说,这个纯粹是个人需要、性格所致,还有缘分等等因素,男女年龄并不是婚姻直接选择因素。

mavisx 发表于 2007-10-26 20:49

欧自己觉得8很重要,8过突然想起一个死党,很书生气的男生跟我说过,他想回国找一个年轻温柔的女孩。
$汗$ $汗$ $汗$

yoyo_xy 发表于 2007-10-26 21:22

因人而异吧,我一大学同学找了一比他大6岁的老婆,可是天天都是他哄着他老婆,以前他们异地的时候,他说他老婆一来看他他就忙死了,天天得惦记中午回去给老婆做饭,不然老婆就是饿着也不出去吃饭,因为出去就迷路了。当时超级羡慕他老婆啊
好像我们父母那辈不太喜欢女大男小,反正我妈就总想让我找个大我几岁的,可是我碰上对我有意思的“老”男人都心理超级幼稚的,要是这样还不如哄个小的呢,因为老的总是觉得自己比我成熟,还总想管着我,其实幼稚的要命。
年龄这个东西还是看心理吧,管别人怎么想呢,反正我没装嫩装得让人掉疙瘩就行了$m14$

wind_wind 发表于 2007-10-27 18:21

$握手$ $握手$ $送花$ $送花$
好贴

Anonymous 发表于 2007-10-27 19:56

简·奥斯汀倔强的心

  时下,世人对19世纪初期英国现实主义女作家简·奥斯汀以及她的作品的兴趣,恐怕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影视界掀起把她的作品重新搬上银幕和银屏的热潮。

  奥斯汀有颗与当时女性不同的倔强的心,这颗心不允许她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这颗心使她拒绝为钱财而结婚,这颗心使她无法改变自己的信条:“婚姻只能为爱情而成。”

作者及作品

  简·奥斯丁(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

  《理智和感情》 1811年

  全书围绕达什伍德家两位小姐的相反的性格特征展开,姐姐埃莉诺理智,遇事冷静,懂得怎样克制情感,而妹妹玛丽安则放任情感去支配一切,两人性格上的反差,成为全书着重讨论的重点,但最终理智在两姐妹心中都占了上风,奥斯汀给她们安排了幸福的归宿,是奥斯汀第一部出版的作品。

  《傲慢与偏见》 1813年

  本书故事围绕班纳特家中几位待嫁女孩婚姻问题展开,描写了各种不同的婚姻和在婚姻门前门里穿梭的人们,作者用最透彻的眼光向人们表明,资产阶级婚姻的实质无非是金钱交易与利益的结合。

  《曼斯菲尔德庄园》 1814年

  全书围绕女主人公芬妮的寄人篱下的生活展开,她的善良、执著、明事理沿袭了奥斯汀女主人公的特质,但是比起班纳特小姐、埃莉诺、爱玛来芬妮给人的感觉不是很聪敏,但是她的善良、朴实则是作者希望带给大家的吧!

  《爱玛》 1815年

  《爱玛》女主人公爱玛是一个“从来不在外面住宿的天下少有的女人”,孤零零的,但是充满了感情与思想,她经过一系列误会后,与男主人公先生终成佳偶。

  《诺桑觉寺》 1818年

  《诺桑觉寺》是一部爱情小说,然而,同其他作品不同的是,除了爱情纠纷之外,小说自始至终还贯穿着对哥特小说的嘲讽,因此可谓“双主题”小说。

  《劝导》 1818年

  《劝导》是作者最后一部完整的小说,作者用较长的篇幅描述了“谨慎”给女主人公带来的多年的痛苦,肯定人物性格从谨慎到浪漫的演变。

个人经历

  奥斯汀于1775年出生在英国汉普郡。其父亲是个有才学受人尊敬的牧师和掌管一个教区财产和税收的教区长;母亲是个有良好家庭背景能文善字的女性。父母共生六男两女八个孩子,简排行老七。六个兄弟中有的在海军服役,有的做了牧师,一个哥哥从亲戚那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成了远近闻名的绅士财主。

  尽管当时的英国社会对女孩主要强调宗教和道德教育,简和她姐姐卡桑德拉却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读书、写诗、绘画、音乐、舞蹈等。应该说,简有个温馨的家:父母知书达理,兄弟姐妹相亲相爱,互相帮助。因未婚夫早逝而终身未嫁的姐姐卡桑德拉,更是简终生的伴侣、朋友和精神上的依托。父亲去世后,全家搬到另一个郡,靠父亲留下的微薄遗产和兄弟的帮助,简、她的姐姐和她们的母亲才得以维持生活。只是到了女作家生前最后几年,她的作品才得以发表并挣得一些稿费。简死于1817年,享年41岁。死后全部遗产是她的150英镑稿费,全部留给了姐姐。

终身未婚

  年轻时的简,才智过人,也不乏魅力,很像《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她曾向别人透露,“勤奋的牧师,勇敢的海员,或有责任心的庄园主是她理想的意中人”。据考证,简的追随者曾经不少,包括海员、有钱的绅士、庄园主的儿子以及她姐姐未婚夫的弟弟。可惜他们有的英年早逝,有的不是比她太大就是太小,有的相貌丑陋,有的虽出身高贵但却是无钱财的“精神贵族”。

  而简对婚姻又实在太理性化。她与姐姐是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女性。到了27岁,简又有了一个追求者比格·威瑟先生,一个身材高大,极为富有,心地也算善良的乡村财主。“但举止粗俗,在聪明才智方面无法与简相比”。“奥斯汀深知自己已是个老姑娘,这是她最后的机会”,但她还是拒绝了最后一个求婚者。

  当代英国女作家维拉里·迈尔女士给她的奥斯汀传记取名为《倔强的心》,这是因为奥斯汀有颗与当时女性不同的倔强的心,这颗心不允许她接受没有爱情的婚姻,这颗心使她拒绝为钱财而结婚,这颗心使她无法改变自己的信条:“婚姻只能为爱情而成。”

Anonymous 发表于 2007-10-27 19:58

简·奥斯汀和她的姐姐两人终身未婚.

$高$ $高$ $高$

Anonymous 发表于 2007-10-27 20:05

http://media.powerapple.com/uploadimages/1192746275_6255.jpg


1796年初,简给出门在外的卡丝写信说知心话,第二句就提到了从爱尔兰来的汤姆·勒佛伊。汤姆是头年圣诞节期间引人注目的新面孔,他从都柏林的大学毕业后到伦敦进修法律,此时来亲戚家过节。两个刚刚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似乎一见倾心。汤姆又英俊又机敏,对生活怀着很多憧憬的简活泼而聪慧。两个人舞跳得开心,话也谈得投机——比如说,行事不怎么检点的小说人物汤姆·琼斯得到了他俩的共同欣赏。简写信时真没法把这位“爱尔兰朋友”挡在纸外,三句五句就又转回到那“有绅士风度、相貌出众、开朗快活的年轻人”。她报告说:汤姆刚刚过了生日;他们只在三次舞会上见过面,不过他已经“因为我遭人打趣了”。她描述头天邻家舞会中众人的表现,专门提到有对舞伴一起跳过两回舞,“可他们不懂得如何展示特别的情味,在下自诩,本人一连三次的示范课对他们应不无小补”。如此大言不惭地把自己和勒佛伊在舞会上的表现称之为“示范课”,是何等轻松欢快而又信心十足的自我调侃!她甚至开玩笑,让卡丝去想像“在跳舞和并肩而坐的过程中能发生的所有最最放浪无羁骇人听闻的事儿”。

  简这样说话,原因之一显然是年长两岁并已订婚的卡丝在这之前已经嗅出什么并就此批评或警告过简。感到紧张的另外还大有人在。有人跟汤姆开玩笑,还有人画了汤姆的小像送给简。年轻人的朦胧心事已是尽人皆知。汤姆有点不知所措。他的亲戚更是断然启动了“防灾预案”———勒佛伊们是流亡的法国胡格诺教徒的后代,家境窘困,一大家子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汤姆身上,他可没有权利娶个没有嫁资的穷姑娘。

  简接着写道:“我也就还剩一次机会遇风险受谤议啦,”因为下次舞会之后汤姆就该离开了。她真够倔犟,打趣的口吻分毫没改。汤姆走了,一去杳如黄鹤,小心地躲开了简·奥斯丁。简的感受如何呢?她另有一两封信诙谐淡定地提到了汤姆,表示自己毫不在意。但是那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她的很多信件遗失或被销毁了。她的满不在乎很可能只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姿态。我们所能确知的仅仅是,那一段时间是简·奥斯丁的第一次创作高峰期。“爱尔兰朋友”来访之际书信体故事《埃丽诺和玛丽安》的写作正在进行中,随后她又动笔开写《第一印象》,到25岁时已完成三部文稿。十多年以后,上述两草稿被分别改成《理智与情感》(1811)和《傲慢与偏见》(1813)与公众见了面。也许不是偶然,两书中有好几位重要女性人物都曾因恋人突然消遁音讯全无而肝肠寸断。很多年后,早已娶得有钱女子、事业成功并且子女满堂的汤姆·勒佛伊对侄儿承认说,他当年的确爱过简·奥斯丁,不过,那只是“少年人的恋爱”。(顺便说,这段青春恋情便是今年的新奥斯丁传记片大加发挥的题材。)

  1797年卡丝的未婚夫在海外病逝。此后卡丝不肯再考虑出嫁;简的婚姻大事也没什么进展,虽然曾有人试图撮合,也可能还发生过一段海滨邂逅的浪漫插曲。姐妹俩彼此相依,与“老处女”身份渐行渐近。

  1802年秋天,好友比格姐妹极力撮合简和她们家小弟即财产继承人哈里斯·比格-韦瑟结婚。哈里斯比简小五岁,曾是个“羞涩而口吃的男孩”,此时已长大成人。比格家三位女儿的设计包含了对小弟和朋友的关切,可能也在兼顾她们自己日后的处境。另一方面,对已经随父亲迁居巴思的简来说,新的生活方式包含着种种不适和不安,一旦老父亲辞世后如何维持生计更是大家的心病。对哈里斯她是了解并信任的,成全这桩婚事可以保障姐姐和自己此后的归宿和安宁。

  哈里斯表态求婚时简应允了。然而,那天晚上她苦思了一夜,第二天一清早就表示歉意,撤销了婚约。这是简和婚姻最后也是最近距离的“擦肩而过”。

  在婚姻市场边缘地带的几次小“遭遇战”使简深谙个中三味。她知道什么是怦然心动,也了解世俗婚姻所包含的经济条款和务实交易,更深谙交易可以怎样无情地摧毁感情和其他人际关系纽带。这些都被写进了她的小说。

  诗人奥登曾在一首长诗中说,拜伦再惊世骇俗

  ……也抵不过她(奥斯丁)给我的震惊;

  在她身旁乔伊斯真纯如嫩草一样。

  我真是好不自在心绪难平

  看英国的中产阶级老姑娘

  描写“铜臭”招情惹爱的力量,

  如此直白而又清醒地揭示

  支撑人间社会的经济根基。

  应该强调的是,对于金钱的魔力,奥斯丁不仅有深刻体察,更有嘲笑、质疑和抵制。当27岁的简一夜长考最终决定解除刚刚应允的婚约时,她做出了重要的价值判断。她知道自己拒绝的是经济上的富裕和保障。她知道她的决定和社会上的通行选择背道而驰。她知道自己很可能就此永远放弃了为妻为母的传统角色。她准备面对相对的贫困、寒酸以及必然相伴而来的世人的某种轻慢和鄙弃。

Anonymous 发表于 2007-10-27 20:06

http://media.powerapple.com/uploadimages/1192814011_3347.jpg

      简·奥斯汀是个理智的女子,在她笔下:贝纳特太太之流的长舌妇和八婆们栩栩如生,隐居在书房里没有远见的懦弱父亲,一味荒唐浪荡的公子哥儿——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她看人很苛刻,基于她不同一般的理性。也正是这理性使得她坚持独身,坚持放弃..........

  多少时代过去了,愚蠢自大的科林斯先生之流的男人们还是让我咯咯直笑,那段追求与被追求的恋爱史还在不停上演,“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号召也再次呼啸震世, 二奶之类的女人满天飞。

  我想我会去看《理智与情感》,会再看一遍《傲慢与偏见》,看失败的爱情怎么在虚构中完美,看破碎的心灵怎么在文字中缝合,看爱是怎么成为一种信仰,直至死亡降临。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简·奥斯汀,一个十八世纪最伟大的女作家。

bunnyhoney 发表于 2007-10-27 20:17

原帖由 yoyo_xy 于 2007-10-26 22:2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可是我碰上对我有意思的“老”男人都心理超级幼稚的,要是这样还不如哄个小的呢
$握手$ $握手$ 找个嫩的$m22$ $m22$ $m22$

Rioja 发表于 2007-10-27 20:25

中国男人还是喜欢小的单纯可爱滴mm吧$郁闷$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姐妹们来讨论吧,女人的年龄真的那么重要吗?论男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