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间谍?
所有事例都是猜测,真奇怪,为什么不立案侦查,最后查无此事,也好给当事人一些补偿吧?最主要的,是精神上的。1.5月的一个星期二,安全会议
黑客偷情报。为什么这么说呢?后文提到,“那么这里是没有证据的,而被黑客攻击的政府电脑中的信息’根本只有国家机构才会感兴趣’, 正如宪法保密局报告中所写的那样。“ 由于这个理由,那就必须假定,中国国家参与了这些电子攻击(报告称).
这理由好玩吧,就象一个宿舍丢了个拖鞋,谁偷的呢?按这个逻辑,谁没拖鞋就是谁偷了, 因为只有他才想要拖鞋.可是问题是,他没拖鞋,他就一定想要拖鞋吗?
问题回来了,中国政府对他们电脑里的东东感兴趣吗?
2. 默克尔对中国的国事访问
文中道, 首先要赞美, 促进德中关系的气氛, „ 使之攀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对中国投资数以亿计, 从中国进口数以亿计, 而这使得中国情报机构洗劫伙伴的放肆企图, 对于其所谓的朋友的打击就更重了.
后面他自己又说,投资, 就是在中国建厂,进口,就是把在中国制造的拿到德国来卖.那么这么算来,德国跟中国做买卖,是大大的贸易顺差呀. 而默克尔太太形容起中国,居然用了““所谓““ 一词,不得不让人心凉半截.中国对德国,可是诚诚肯肯, 真心实意,到头来居然就是个 „““所谓的朋友““““.
反正莫太太,是觉得很委屈, 噢, 不, 太委屈.低眉顺眼的中国人, 干嘛总欺负我们强大的德意志?
3. 中国人偷东西
下面一段,德国人说,他们德国展销台的手提电脑丢了.还是没有理由,就是中国人偷了.天啊,那么喜欢抱警的德国人, 怎么不报警啊?展厅里的各色人等, 都可以统统不管, 专把中国人扣下, 开搜, 看这个小偷还往哪里跑?
后面还有德国人不爱报警的呢.在一家巴登符腾堡州的军备供应商那里,一个中国女实习生L, 收藏了170 张含敏感数据的光碟, 被警察发现了(德国警察真牛,佩服一下哈),可是哪个军工企业却放弃了对这个女孩子的刑事控告, „“也许是因其对机密数据的保护如此糟糕而感到惭愧的缘故”.呵呵, 好玩吧, 天天盼星星盼月亮的, 警察抓到个把柄,可是又没法告, 这些数据, 因为企业主人(懂行的人)说了,没用。
4. 菲兹神经崩溃了的愤怒
这个家伙太像间谍了吧?戴上一幅望远镜,埋伏着偷偷观察。这要在德国,是不是早给抓起来了呢?
尽管作者极力用美化了的词儿来形容这个“疯子”,“靠自我实现,并只相信自己的人”。可如果一个人具有了这种品质,不得不说,他根本经营不了一个公司,公司的头儿,是要具有协调各种力量的能力的。这样,我们也就清楚了,“菲兹”的“神经崩溃”是由于公司经营不善,而非其它。
5. 窃听装置
文中说道,在德国经济各协会的骨干中间,人们悄声耳语道,即使在北京和上海的德国驻外贸易商会的办公室,也可能被安装了窃听装置。
这个也是“悄声耳语”,根据“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原理,在德国,给中国“间谍们“安上窃听装置,那是势在必行的了。
6.偷窃,懒惰,在中国
文中说,在中国,“智慧的财富犹如睿智这一般,不值得保护”,“被榨取了血汗的欧洲人在中国几乎不可能获得理解,更不可能获得同情了”“药品,大学毕业证书,甚至课本,所有的东西都被伪造”。
“有位科学家,厚颜无耻,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他在2006年打开通向一家斯图加特研究所的简历,充斥了科学论文的发表,且吹嘘此人还拥有一家本地大学的教职位置”(德国才这样做吧?请不要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辱华,反华!
7.间谍活动
什么是间谍呢?作者是这样定义的-------被允许到国外来的每一名学生,每一位商人都欠党的一笔债。他们需要领馆的证件,因此他们也无力抵御秘密的要求。很典型,他们的间谍活动往往从使馆的一次邀请,参加海外华人的社团,闲聊开始。他们很少给与金钱的保证,更多是保证给予回国后一份好工作,或有优惠的创业贷款。他们号召海外华人的民族自豪,对他们故乡的爱国主义责任。
如果间谍是这样定义的话,我们不禁要思考,德国想把中国人改造成什么人呢?没有国界,全世界的公民,并且集会不能三人以上,不得和中国,以及其他中国人有交往。天啊,这就是自由的民主德国。
“西门子和蒂森克虏伯发现,2004年的夜里|中国工程师们|在夜里潜入车库,在那里做磁悬浮列车的测绘报告”。做测绘报告,如果经过允许,是合法的,而不是什么明目张胆的间谍活动。如果每经过允许,抓了,送监狱,每个中国人都支持。
同样在巴登符腾堡州,同事们对一位中国实习生感到诧异,他乐意在周末工作(去中国看看,周末工作学习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并纠缠不休地努力旁听他们的交谈。这里学语言的学生注意了,要学语言,只能去语言学校,否则被当了间谍。而且,努力跟他们打成一片,也是要小心的。中国人如同瘟疫,是要被隔离开来。看到他们交谈,中国人要让位,离得越远越好。想起阿凡提的故事了,你闻到我家饭香了?给钱。恶霸地主的逻辑。
那位6中的饭桶科学工作者,都这么没用了,有什么间谍活动呢?他对与其不相干的研究领域更感兴趣(中德培养模式的不同,一个博士生,什么都要自己稿),不断拍摄技术设施(别的国家的博士生也一样,为什么不说他们?),周末乐于留在工作岗位上,并发送电子邮件,直到发出老茧来。中国的单身博士博士后,最最通常的生活状态。后来,我发现,不只是中国,其他国家的单身博士博士后,也是这样度过周末的。
2006年,一个20人的中国代表团来德国参观工厂,当人们与中国人告别时,只剩下18位了,缺少的两个人,从此连同工厂的证件一切失踪了。这就是中国人的不好的地方,太不拿规矩当回事儿。不过,要工厂的证件有什么用呢?
正值喝咖啡休息的时候,一位来自中国的客人潜回大家离开了的会议室,并将一根记忆棒插入摆在那里的手提电脑中。如果是他自己的电脑,他怎么搞,那是他自己的事儿。如果是别人的电脑,难道他连别人电脑的密码都知道?
8. 美人计
中国人邀请一个德国专家去了妓院(中国有挂牌营业的吗?),为了记下他的性癖好(德国男人“性”明昭著?),然后找了个与此相配的女人,然后所有产品中国制造。我倒挺同情这中国女的哈,跟个常去妓院的男人,怎么预防不得艾滋病呢?
9. 收购德国研究所
在德国已经发生过一种收购尝试,候选对象并非公司,而是一家研究所,上演了一次:敌意的,以间谍机构的手段。在一家斯图加特研究所,有一位耐温金属中国科学家当上了领导,营造了“一个几乎封闭的中国人的作用范围”,他妻子有招募同胞的任务,并要求同事交工作报告。后来,他的收购行为被国家及时制止,他去了美国一所大学当教授。
事实是,这个人在来这个德国国家所有的连锁的研究所之前,是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正教授的位置的,能来德国,德国可不吃亏。他的师兄弟们(中国人),都是美国哈佛,英国剑桥的正教授,可是人家美国英国怎么就没说在收购他们的大学呢?或者他是美国派来的间谍?
这个教授4,5年内Nature, Science 的发着,还有空做间谍,我真是服了 。
10. 间谍的真实性
<明镜>一再强调,他的事件是真实的, 他的所谓的真实,是他们所提的这些人,是真实存在的.但人物的真实, 并不代表事件的真实.被指责有间谍行为的中国实习生都来自巴登州,博士饭桶和收购研究所都在斯图加特.这么说,巴登符腾堡正广泛流传着中国间谍的故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可是,人们的闲谈, 能作为一篇严肃文学的举证吗?
我对其真实性有疑问,强烈要求《明镜》提供间谍证据。我希望能够找到那几个巴登符腾堡州的实习生,博士,教授。 德国已经在新的亚洲政策里把中国看成对手,但是已经在潜意识里看作是威胁。。。
这正好说明了中国的强大,是好事。
树大了,关注的人多了,不同的声音也多了。。
我觉得spiegel近期关于中国比较有争议的文章一看就是扑风捉影,有点文化的德国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不过放在历史比较悠久,相对比较严肃的政论性期刊里边,说明德国人对中国多么的不了解,把这些都太当回事了,哎,感叹一下。。 明镜周刊虽然号称是德国的主流媒体,那也是陈年往事了,它销量这些年一直在下滑,急了所以常用骇人听闻的标题来吸引注意力,可惜成效不大。这次的间谍案德国其他几大主要媒体,都没有跟进,除了南德报。明镜的堕落不是一天两天的了,施罗德在台上的时候,明确说不接受明镜的任何采访 其实是整体的阅读水平下降了。。不报料不行了。。 我们没反应也不行,反应过激也不行。$m7$
谁让现在的执政党就是对华不友好的党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