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seau
发表于 2007-12-15 00:40
原帖由 julycati 于 2007-12-15 00:3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靠的列。。居然发水库,v嫩脑子咋想滴~~
这帖子做的真用心~$支持$
看完了视频还是当初听到时候那么感动,看的我大半夜的激情澎湃啊我靠
回帖扫一眼就没看了,有些实在是糟蹋这帖子了
能震撼心灵的歌声就是 ...
偶脑子被门夹了:D :D
julycati
发表于 2007-12-15 00:45
原帖由 verseau 于 2007-12-15 00:4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偶脑子被门夹了:D :D
$kiss$ $kiss$ $kiss$
frank222
发表于 2007-12-15 02:55
太tmd震撼了!经典的音乐,每次听到都有和声的冲动...
第一版里面有的大师虽然还要借助于歌词,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对这首歌的诠释.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唱这首歌!
摇滚live版的是我最喜欢的.这首歌就需要现场的气氛,随着鼓声的带动,感觉心灵也在随着旋律跳动.随意的演唱,激昂的和声,都使这歌增色不少.是那种20亿人有着共同心声的感觉.
说实话,听了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没什么感觉,不太喜欢.
很多歌的歌词改变成中文都要比原版的差一些,这主要是感觉上的.
个人认为台湾版是中文里面相对最好的.虽然里面有K One rap这颗老鼠屎.这首歌的和声是最震撼心灵的部分,而台湾版中还是有实力唱将能演绎的不错.
香港版的感觉太平了,配乐也没有什么能够增色的地方,可能跟演唱者水平参差不齐有关系.不过这在当时的情况下都是些次要的,毕竟他们的目的是在赈灾的背景下以他们自己的角度去表明一种态度.
老Pa的版本也不错,不过就是他由于专业的差异,很少能有表现的机会,这种歌对于他的tempo来说太快了.
swiss的金属摇滚版感觉更像是一个band同学会的party,大家都很hight.
超女版的本来想说些什么,但是听了歌曲最后台下高呼姚明的声音,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因为这个show本来就不是给我们看的.受众不一样,也就谈不上感受.
大陆版的没太多印象,不过雪村的和声却是深深的"震撼"了我.....
看了最后1985版的花絮,md又让我返回头看了一遍1985版的视频,大师的确不是盖的~!MJ还是一直都带着他的墨镜,最后边退场边挠头的样子可爱的就像是一个刚参加完面试的应届毕业生.
商业和音乐本来就是相互扶持同时又相互制约的.没有什么谁害谁的.其实平衡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tmd一个帖子看了好几个小时,偶真是要疯了~~~~~~~~~~
frank222
发表于 2007-12-15 02:58
原帖由 不插电 于 2007-12-14 14:5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突然有冲动了。 哎。。。 咱们都老了吗。。。
我明白你
rebeccacn
发表于 2007-12-15 03:01
难的这么晚睡,现在才看见这么彪悍的帖子。。。。。值了。。。
PS。我太后悔今天看你在水库贴的视频了。。。那个SB的领军人物代闯和两个作秀的老女人恶心的我晚上少吃了多少啊。。。。。。。:mad:
风车
发表于 2007-12-15 03:03
$考虑$ ls好怪哦~~
一上来就大哭~~~$汗$
verseau
发表于 2007-12-15 13:10
原帖由 frank222 于 2007-12-15 02:5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太tmd震撼了!经典的音乐,每次听到都有和声的冲动...
第一版里面有的大师虽然还要借助于歌词,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对这首歌的诠释.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唱这首歌!
摇滚live版的是我最喜欢的.这首歌就需要现场的气氛 ...
这才是偶期待的回帖......$支持$
我觉得这首歌的成功,有些必不可少的条件.
1,Michael Jackson和Lionel Richie这样的作者,有灵性有创作力,给与作品本身一个基础高度.
2,一致默默无闻并不是太被人注意的指挥Quincy Jones,同时也是这首歌的编排,后期制作,作为一个那被誉为天才的制作人,在这首歌里他完全表现了他对于声音的掌控能力,尽管不是从自己的嘴里,而是对于演唱者的安排,使每一个歌手都能最大程度上展现自己的声音魅力,以及合声上的配合的双关.
3,有一个重大意义的事件作为背景,也许这么说并不人道,没人希望灾难的降临,但也正式因为如此的条件下,让这首歌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音乐所能表现的东西太多了.
4,有如此多的歌手鼎立支持,他们有实力,任何一个单独看都是独当一边的巨星,在这个作品里,不骄不躁的安排在人群中肩负着自己或多或少的几句歌词,这种平和的心态迎合了奉献的精神,而让歌曲在整体感上达到了极至.
同时,个人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作品的非商业性,歌手们用发自内心的感动,用那种为了饥荒中受苦的人们而演唱的精神作为了表演初衷,代替了经济利益作为前提的表演初衷,在感情上上升到了一个足够诠释这首歌的境界.基于此处,把这首歌从本质上变成了一种呼唤,呼唤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良知,呼唤从心而起的共鸣,呼唤那份不仅仅因为歌本身好或者唱的好而引发的感动.就像有人说,他们真的用了心,就算没做好,也是让人感动和敬佩的,何况他们做到了呢?
当旋律响起,心里泛起一阵莫名的激动,那是一种人性最基本的感激.
[ 本帖最后由 verseau 于 2007-12-15 13:34 编辑 ]
verseau
发表于 2007-12-15 13:46
另外说说台湾版,香港版以及大陆版的问题.
首先不否认他们的态度,05年的自然灾害促使了这些歌曲的诞生.
作为中西音乐的诧异,存在太多本质上的问题.作者在写歌的时候,基于本能的考虑到了英文的发音对应旋律的问题,作词作曲的时候应该是反复相互定义过的.曲子不变,直接填写中文歌词的时候,自然失去了文字发音的优势,和旋律有一定不咬和了.
中国不是没有像样的音乐人,博大精深的历时文化为前提,往往中国的文字在表现上更有意境,只是有些惋惜,为什么他们没有彻底的做出一些中国人自己的歌来诠释这种伟大的精神.
但从填词上来看,有些惨不忍睹,普通话版的为了强调意境,弄出了花和蝴蝶之类的,有点莫明其妙,粤语版的则过于直白,处处强调"救"这个字眼.顿时失去原作里"天下一家"的大气和包容一切情怀了.实属遗憾.
frank222
发表于 2007-12-15 15:25
原帖由 verseau 于 2007-12-15 13:1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才是偶期待的回帖......$支持$
我觉得这首歌的成功,有些必不可少的条件.
1,Michael Jackson和Lionel Richie这样的作者,有灵性有创作力,给与作品本身一个基础高度.
2,一致默默无闻并不是太被人注意 ...
对于1,显而易"听",是在创作层面上给与的质量保证.
2,确实,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Quincy Jones对于这首歌的掌控和引导.就像在花絮中,同一句歌词MJ反复录制许多遍就可以看出来,制作人对于作品的理解以及制作的严苛.
对于你所说的这首歌的整体感,我很认同.
原帖由 verseau 于 2007-12-15 13:4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另外说说台湾版,香港版以及大陆版的问题.
首先不否认他们的态度,05年的自然灾害促使了这些歌曲的诞生.
作为中西音乐的诧异,存在太多本质上的问题.作者在写歌的时候,基于本能的考虑到了英文的发音对应旋律 ...
从音乐上讲,中文版可能是有点照虎画猫的意思了.不过从宏观上看,在这种背景下,音乐不是主要的,还是那句话:重要的是态度.
我不是完美主义者.遗憾永远存在,因为这就是生活.
这些巨星在适当的时候站出来,鼓动人们共同面对灾难,说实话,我觉得这是他们应该做的,是他们的责任.当然创作出了传世的作品,这是一件幸事.
至于"天下一家"的意境,在摇滚live版里面感受的最为强烈,但是仅仅是限于音乐,现实当中我是不信的.人性的贪婪,私欲,强权,无处不在.人与人如此,国与国亦同.
佛说: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最后一滴泪
发表于 2007-12-15 23:31
都写得太好了。$支持$
音乐就是纯粹的! 我永远相信!! $握手$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