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低油价高菜篮子涨五成华人压力倍增
(图文) 综合新闻由於美联储近日连连降息,从而导致美元走低,油价创新高,美国本土生产的民生必需品价格上扬,而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致使手持美元的华人一夜之间财产缩水,生活质量迅速下降而压力倍增。
日常副食品均加价超10%
在纽约华人超市和百货店大部分「中国制造」的商品价格一路攀升,纽约华人的「菜篮子」愈来愈贵。在皇后区法拉盛的中美超市、香港超市等由华裔经营的超市油盐酱醋、即食面、饼乾等日常副食品均加价超过10%。而从大陆进口的乾货如粉丝、香菇、中药材以及罐头和冷冻食品的零售价格,也飙涨了50%。
面对批发商涨价,许多华人超市的经营者表示,顾客对油盐酱醋等日用品的价格最敏感,因此超市会顾及消费者的利益,尽量控制涨价幅度。
而美国本土生产的民生必需品也陆续涨价。深受华人喜爱的宝洁(P&G)和高露洁(Coldgate)两个品牌的清洁系列产品,涨价幅度在3%至12%之间。
美元贬值华人变穷
迅速飙涨的生活必需品,让纽约的华人必须为保证生活质量而付出更多的成本。
家住法拉盛的张小姐表示,物价上涨但工资却一直不涨,加上美元贬值,华人与从前相比变穷了。作为家庭主妇的她只好锱铢必较,以便在通货膨胀之际,减少家庭支出。她担心随着生活成本的增加,民众的生活质量逐渐下降。同为家庭主妇的李太太则表示,临近年底,物价上涨,家庭各项支出都增大。她已制定计划,节约生活必需用品的使用量,尽量缩减其他方面的开支以应付日常生活费用上涨。
无证华裔移民陷困境
与此同时,侨社也有人认为,随着经济持续恶化,许多低收入的华人更难以在纽约安居,尤其对那些非法移民来说,物价上涨使得原本就毫无保障和基础的他们,更加不堪一击。
纽约华人超市价格飙涨 华裔支出大幅增加
入冬以来,纽约蔬菜和水果价格飙涨,平均价格比一年前的同期水准高出将近一倍。华裔居民的饮食支出大幅度增加,华人餐饮业也因原料成本上扬而经营维艰。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导,在华人社区超市,从青菜、水果,到海鲜、肉蛋以及熟食、罐头,几乎所有食品类别的价格都已今非昔比。价格上涨幅度,少则有两、三成,多的超过一倍。
1月20日在法拉盛新中国超市买菜的叶太太表示,入冬以前,全家每周到超市买菜的花费约50元,最近两个月来,每周的买菜支出接近100元,约为半年前的一倍,令她感到压力不小。
青葱的价格上涨最多,几个月前是三至四小捆才一元钱,如今69美分至99分才一小捆;一棵白菜花,几个月前的售价是一元至1.5元,如今一棵要2.99元;一磅无籽青提,一年前不过才1.59元上下,如今售价为3.59元;鸡蛋的价格也很离谱,数月前买一打才99美分,现今一打小号的鸡蛋,就要两元上下。
纽约华人超市菜价飙涨,华裔居民叫苦。
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的华裔耆老汪粤丰夫妇说,食物价格大涨,虽然还不至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食品开支增加,就只能在其他方面节省。例如老两口每周会到餐馆一两次,最近也取消了。
食品批发业者程德华说,汽油和柴油价格上涨,是造成青菜和水果价格暴涨的最重要因素。货车从美国南部和西部运输果菜,一路还要耗费许多燃料冷藏保鲜,运输成本高,加上有些果菜的种植量减少,导致批发价格大幅度上涨。
华人餐饮业者也在为食品原料价格大涨而犯愁,有业者想调涨菜肴价格,却碍于竞争而不敢轻举妄动。曼哈坦华埠东方大酒楼业者郑先生说,近几个月来,青菜的进货价格几乎每天都在涨,业者的压力很大,盈利减少。
华人超市业者表示,如今到纽约市采购的外州华人也少了许多,从前邻近纽约市的康州、新泽西的华人家庭,周末到法拉盛的华人超市采购,一买数百元,但这种景象已不太多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