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来个最爱吃地-----岐山臊子面
岐山县位于西安以西、宝鸡以东60多公里,这里是西周的发祥地,人杰地灵,土地肥沃,是陕西盛产小麦的大县。于是,岐山人用自己的小麦做出了享 誉西北乃至全国的臊子面。
关于臊子面的来历,民间有着不同的美好的传说。 在民间,臊子面也称“嫂子面”,因西周文王而得名。相传周文王年幼父母俱亡,一直靠嫂嫂抚养成人。有一次出征中途遇到瓢泼大雨,风寒入骨,服过百药不见起色,数日卧床不起,嫂子得知后亲自下橱,为文王擀制了一碗热腾腾的面条,文王吃的大汗淋漓,精神焕发,后为纪念嫂嫂遂取名“嫂子面”, 还有一种传说,在西周时期,有一条恶龙兴风作孽,伤害百姓。一天,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正带兵巡查,碰巧遇见了这条恶龙大肆伤害百姓,武王命令士兵列队,举箭齐发,击毙恶龙。为了庆贺,一表吉祥。令军中火夫抬来一口大锅,将切成小块的龙肉炒做,由于肉少兵多,只能给每人在碗里放少许臊子,结果使面条倍增美味。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臊子面是在唐代“长命面”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猗觉寮杂记》上说:“唐人生日多俱汤饼,世所谓‘长命面’者也。”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云:“余为座上客,举箸食汤饼。”面条一类的食品,在唐代称作“汤饼”。刘诗中提及的汤饼”,就是“长命面”。它是唐朝时款待客人的佳点。相传,苏东坡在陕西为官时,特别喜食这种面条,并写下了对它的赞美诗句:“剩欲去为汤饼客,却愁错写弄獐书。”
正宗的岐山面,讲究起来有九字令:韧柔光,酸辣汪,煎稀香。韧柔光是指面条的质地,酸辣汪是指臊子的味道,煎稀香是指汤水的品质。面里的醋香与做好之后再加醋的味道大不相同,这里面可有窍门。臊子讲究将带皮五花肉切成丁,在热油中加辣椒、姜末、调料等煸炒,收干水分后,把大量柿子醋顺着锅边倒下去,热锅上顿时腾起一阵白烟。醋也就在这时炝熟了,没有了生醋的涩味而使口感变得更柔和,醋香与肉香也融合的更加完美。加水稍煮一会,改用文火煮至肉烂,即可加入其他配料如胡萝卜丁、土豆丁、木耳丝、切成菱形块的鸡蛋皮等,一大锅酸辣惹味的臊子就做好了。
配臊子用的面,一定是用手工擀制。面团经过反复揉搓,把纤维全部拉开,韧性十足。然后擀成薄到透明的面皮,用铡刀铡成两分宽的丝,下锅煮熟,所以岐山面也叫岐山铡面。
一只大腕,碗底捞上煮好的面,再浇上一大勺臊子。深褐色的面汤中,红的辣椒、黄的蛋皮、黑的木耳盖在白的透亮的面上,还没吃,这卖相和醋香就惹得人直流口水。吃上一口,筋道的面条滑溜溜顺入口中,顿时被酸、辣、鲜、烫刺激得满口生津。一碗下去,直吃得人热汗直冒,痛快无比,浇面的醋汤似乎都在诱着你把它喝掉。
臊子面馆里也会卖一种肉夹馍,这种馍用的也是炭火现烤的白面饼,只不过里面用的肉是臊子肉,这是专给嫌光吃面还不够过瘾的人准备的。香归香,吃到一半就酸得人五官有些扭曲,但又忍不住继续收拾剩下的一半。浸满醋汁酥烂的猪肉毫不腻口,如果你嫌腊汁肉夹馍有点油腻,可以试试着一味妙品,定教你终身难忘。
关于“长命面”所以会改称“臊子面”的事,民间流传着一个故事:在很久以前,岐山有户人家娶了一个美貌、聪明、勤快、伶俐的媳妇。新媳妇到婆家的第二天,为全家做了一餐面条,一家人食后无不称赞面条滑爽
鲜美。后来,她的小叔考中了官职,请同窗好友到家作客,便请嫂子为大家做最拿手的面条款待客人,大家吃后都赞不绝口。从此,“嫂子面”就出名了。因为这种“嫂子面”上必须加臊子为浇头。所以人们也把它称作“臊子面”。
据史实,臊子肉出现在北宋时期,《梦粱录》上记载有专门加工出售臊子肉的店铺。但当时是否已经出现“臊子面”,还不得而知。到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里记下了“臊子肉面法”,所以可以肯定地说“臊子面”至少在高濂写此书前,就已经问世。
臊子面入口爽滑酸辣适中,其面条必须手工擀制,以白、细、薄、筋、光五字真言而闻名,汤色又讲究:酸、辣、稀、汪、香,其中加入猪肉、黄花菜、鸡蛋、木耳、豆腐、蒜苗等原料以及多种调味品制成,是陕西特有的民间小吃。现在的臊子面突出表现有九个特点:
酸---用老陈醋使汤料突出酸; 辣---用煎油泼辣子面,使其汤料辣里透鲜; 香----臊子有一种独特的香味;薄---指面条用手擀的很薄; 筋----面条薄而不脓; 光---面条光如游鱼; 煎----汤料温度很高; 稀---每碗面汤多面少,面条只够吃一口,一般人要吃十多碗,小伙可以吃到三、四十碗; 汪----汤料的油很多,封住了汤的热气,即使数九寒天也不容易放凉。同时底菜和漂菜也很讲究,在菜色上分红(红萝卜)、黄(黄花)、白(豆腐)、金(鸡蛋饼)、黑(木耳)青(韭菜)等等,烹调臊子更是考究。 臊子面在陕西关中地区身价颇高。除沿袭唐代“长命面”的有关习俗,如在生日做寿时必食外,每遇婚丧喜事,或逢年过节,都要以它来款待客人。旧时,陕西农村还有这样的习俗:新媳妇过门的第二天,要在婆家举行一个隆重的擀面仪式,新媳妇当着客人的面上案擀面,以测试其技艺的高低。技术高超娴熟者,擀出的面厚薄均匀,切条细长,下到锅里不会断裂,这样的新媳妇,才能赢得大家的赞誉。
以前俺妈从岐山给买地臊子,让人带到这来。油太大咧。不过吃咧挺长时间地 从岐山买滴,对你太好了吧$m15$ 地板地板$m15$ $m13$ $m13$ $m13$ 原帖由 凉皮儿 于 2008-2-17 21:3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从岐山买滴,对你太好了吧$m15$
刚好顺路,不过对俄确实挺好。哈哈 啥时给俺们分一点吧$m17$ $m17$ 原帖由 凉皮儿 于 2008-2-17 21:4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啥时给俺们分一点吧$m17$ $m17$
下次带咧,一定给你们留一份。一言为定 说好啦啊,真好$m15$ $m15$ 原帖由 凉皮儿 于 2008-2-17 21:4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说好啦啊,真好$m15$ $m15$
不知何年何月,得得得得偿所望 $m27$ $m27$ $m27$
$m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