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污染源普查将分三阶段进行
新华网消息 2008年1月4日国务院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曾培炎副总理在会议上强调,这将是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就目前网友的关注,人民网环保频道邀请到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副主任朱建平先生,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技术组组长、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污染源室主任景立新先生,在普查工作开始之际与网友进行在线的交流。朱建平介绍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时间是2007年12月31的24点,是普查实点。我们的普查实际资料,就是相关的数据、信息,是了解2007年全国的情况。我们范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些产业活动单位,工业、企业,我们的普查对象包括四块。一个是工业污染源,工业企业这块,再一个农业污染源,主要包括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等,还有居民服务业等等,还有设施污染的治理方面。
截止2007年12月31日的24点,这个时点之前,产业活动单位,没有转产、搬迁、倒闭就纳入我们的普查对象。如果这个以前,它已经转产或者倒闭的企业,就不作为普查的对象。但是我们这个污染源普查不是采用一个损失的数据,是要了解一个企业、普查对象全年在生产、以及经营活动中排放的污染源的情况。
我们基本是在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一共包括三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第二个叫全面普查阶段,第三个叫总结发布阶段。在2007年,我们主要是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我们主要做一些技术规定、表格的制定,普查软件的开发,还有普查员的选聘、培训,还有我们普查对象的清理、清查这些工作,准备阶段工作已经全部结束。从今年开始,2008年开始到2008年的7月底,我们称为第二个阶段,就是全面普查阶段。发放普查的表格,对这些表格的数据、信息进行审核,然后再录入计算机软件进行删报的过程。从2008年下半年到2009年6月底的阶段,是分级的总结、发布阶段。对于地方来说主要是总结的过程,包括各个区县、地市、省、直辖市、自治区对它们的普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今年年底,要把全国普查的宏观数据要报国务院。在明年上半年适当的时候,我们要对外发布这次普查的结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