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海盗同学发贴--西安城隍庙
她再国内上不来,受托帮她发个城隍庙的贴。长安自古帝王都,作为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古都之一,西安除了享誉海内外的兵马俑、华清池、大雁塔、明城墙等名胜古迹外,在钟鼓楼西边不远处,还有一群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古代建筑———都城隍庙。提起这座见证了600年历史的古代建筑,人们或许会好奇地问,为什么称为都城隍?难道还有区城隍、县城隍不成?没错!都城隍是代表着最高级别供奉皇家的寺院,西安的都城隍统管西北地区的大小城隍,包括区城隍和县城隍。
去年10月西安城隍庙改造工程消息发布,立即引起全市人民的关注,本报不断接到热心读者的电话和来信,有的询问城隍到底是什么神,有的询问西安城隍庙的历史沿革,有的询问城隍庙如今还有哪些珍贵的文物,更多的市民则关心城隍庙改造工程何日完成,什么时候对外开放。本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现任城隍庙住持刘世天道长、重建工作的有关负责人以及熟悉城隍庙历史的市民。
9月,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记者随同莲湖区有关领导走进了即将改造完工的西安都城隍庙,踩着厚重的青石板,仿佛踏进了远古的历史长河当中。曾经彻底毁掉的城隍庙牌坊楼和过街楼又重新伫立在西大街北侧,彩绘的牌坊楼和过街楼美轮美奂,在秋日的阳光下变幻出缤纷色彩,正面一块巨匾上写着“都城隍庙”四个大字,庄严而肃穆。
历史上的西安都城隍
西安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明王朝的三大城隍庙之一,由于级别很高,所以称“都城隍庙”。我国民间的“城隍”信仰始于周秦,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宋之后,一直沿袭至今。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下令对天下所有城隍重新加封,并各赐相应品级朝服。洪武二十年,朱元璋再次下诏改建都城隍庙,指示说:“朕设京师城隍,俾统若府、州、县之神,以监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举,不得侥幸而免。”西安都城隍庙正是在此大背景下修建起来的。
西安城隍庙由朱元璋次子、秦王朱 主持修建,原址在东门里九曜街,由唐辽王薛仁贵府邸改建而成。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年)移建于现西大街,后数经焚毁重建。最后一次大规模重建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因庙前商民不慎失火,波其山门及东西两庑,火灾后,由陕西巡抚叶伯英倡导募资重修,恢复原貌。抗日战争时期,城隍庙又累遭日寇飞机轰炸,山门、二殿、寝宫、藏经楼、玉皇阁均不同程度受损,部分被毁,事后曾由庙方出资补葺。至今,大殿东北角的被毁痕迹仍依稀可见。
历史上的西安都城隍庙建筑规模宏大,全国各地城隍庙罕有其比。当时,城隍庙山门口有座五间大牌坊,牌坊之上,斗拱重叠,气势非凡,牌坊之下,有铁狮一对,威猛无比。山门内有一条数百米长的青石甬道直达二门,其间有文昌阁一座。二门两侧,各有威武雄壮的“帅神”相对守护。进入二门有一座飞甍重檐、精巧绮丽的戏楼,戏楼与大殿南北相对,中间场地上是一座气势宏伟的木质牌楼,楼檐有精美彩绘及阴阳太极八卦图案。牌楼正面写有“有感有应”,背面写有“聪明正直”八个金字。牌楼下有铜狮一对,庄严威武。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雕梁画栋,碧瓦丹檀,蔚为壮观。大殿门上浮雕着各种精美图案花纹,雕工极为巧丽,神形韵味恰到好处,可谓鬼斧神工。大殿正中供俸西安都城隍,两侧配祀判官、牛头马面和黑白无常等鬼卒。大殿前各有偏殿10余间,专门供俸陕西境内各县城隍。大殿后由南向北依次为二殿和寝殿,规模小于大殿,但各具特色。两侧是道众居住修真的东西道院,最盛时多达三十三宫之多,盛况可见一斑。
西安都城隍到底是哪位神
各地城隍是各地的神,那么西安城隍庙的城隍神又是哪位历史人物呢?据刘世天住持介绍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纪信。纪信是楚汉相争时刘邦手下的名将,《汉书·高帝纪》记载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荥阳大战遭项羽围困,即将破城时,纪信为救汉王刘邦,请求代刘邦出城诈降,于是采用陈平计,连夜带女子两千多人出荥阳东门,立即遭到楚兵围攻,纪信乘坐在汉王刘邦的黄屋左纛王车上呼喊:“粮食已尽,汉王降楚!”楚军以为抓住了刘邦,高呼万岁,都跑到东门来观看,刘邦乘机带数十骑人马出西门遁逃。纪信被带到项羽军帐,项羽一看不是刘邦,问纪信“汉王安在”,纪信回答早就逃走了,项羽盛怒之下烧死了纪信。刘邦做了皇帝,封功臣时却忘了纪信。后世多有文人为纪信鸣不平,如宋代王禹诗云:“纪信生降为沛公,草荒孤垒想英风;汉家青史缘何事,却道萧何第一功!”纪信作为功臣名将,被后人尊为西安城隍是有可能的,现在西安城隍庙墨写的神位上就是纪信。
又有一说,认为西安城隍是周人的始祖后稷———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神。按照西安悠久的历史来看,也许城隍后稷说更有道理。此外,还曾有人建议让娄敬作为西安城隍,娄敬的历史地位虽不够显赫,然而正是他力劝汉高祖刘邦定都关中,修建了汉长安城,才有了西安的汉唐盛世辉煌。娄敬后来隐居龙门修道,本身又是道教神仙。
都城隍鼓乐千古绝唱
历史上,西安都城隍庙一直为道教正一派的道场。直至解放后五、六十年代,城隍庙香火一直旺盛,游人信士众多。每逢初一、十五,上香的信徒摩肩接踵,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庙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的人们将这里拥得水泄不通。
过去的西安城隍庙以道教鼓乐负有盛名,庙内曾珍藏有历代保存下来的各种乐器和乐谱抄本。直至1961年,鼓乐大师安来绪道长还率庙中鼓乐进京公演,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改革开放后,城隍庙鼓乐迎来新生,1991年应邀赴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国出访演奏,各国观众为之倾倒。
我省音乐工作者李石根等人曾收录了安来绪所传道派鼓乐曲牌近1000个,其中直接以道教经韵为题的曲牌有《神灵真》《五方童子》《五供养》《吾今悲叹》《三皈依》《阎王赞》等。
怎样恢复重建都城隍
“文革”中,城隍庙也难逃厄运,牌坊被推倒,牌楼被拆毁过半,神像被砸,一吨多重的铁人、铁狮均被熔化,安来绪道长被赶出庙门,庙中道人也尽数散去。许多文物以及古乐谱抄本均被焚毁。如今人们只能看到玉皇楼、二门、戏楼、大殿、偏殿、牌楼、寝殿和一些厢房。“文革”结束后,城隍庙一直被多家单位占据,逐渐形成一个闻名遐迩的小商品批发市场。2001年,西安都城隍庙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3月,西安市政府出资200余万元,将庙内所有商贩全部迁出,并决定将城隍庙归还道教。适逢西大街整体工程改造之际,市道协积极联合有关方面,对城隍庙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筹集资金恢复西安都城隍庙往日雄姿。截至目前,西安市政府和莲湖区政府已出资近5000万元,用于重建和修复城隍庙。
据有关方面介绍,这次修复的城隍庙牌楼和过街楼,是依照旧照片重新设计的,原来的城隍庙牌楼没有这么高大,而重建的牌楼有14米高。此次重建,已经不可能像当年那样使用大木头了,所以新牌楼的立柱梁架都是钢筋混凝土仿木石结构。过街楼从外边看是两层,可是却没有楼梯,走到过街楼中间一看,原来是一个有屋顶的天井,屋顶上装饰着各种图案。走过过街楼,就是正在施工的城隍庙仿古商业街,整个工程完工后,城隍庙将恢复明清建筑规模和风格。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次修复,彩绘的工作量很大,全部是人工绘制,由于旧照片是黑白的,他们只能根据明清宫殿的营造法式调配色彩。彩绘的档次也比较高,其中龙凤的绘制采用的工艺叫“金线大点金”,先用木头雕刻,然后用纯金金箔覆盖上去,此次修复,共耗费金箔纸近3万张。
都城隍商场名扬大西北
同很多地方的城隍庙一样,西安城隍庙也曾经是西安市最繁华的商业网点之一,早在历史上就享有盛名。清光绪年间,城隍庙遭火灾的主要原因,就是小商品市场过分拥挤,商民失火而导致的。解放后,城隍庙内的商场再度兴起,曾一度改名叫“建华商场”,后又改为城隍庙市场。1957年,邓小平来陕视察工作,他来到城隍庙参观,看到百货日用商品琳琅满目,市民游客摩肩接踵,很感兴趣地说,西安的城隍庙商场很好,为什么不多搞几个“城隍庙”呢?要多办一些购物商店,满足群众的需要。改革开放后,西安城隍庙由于小商品种类繁多,生意兴隆,成为国内著名的小商品集散地。
有着“老城隍”美称的胡景海老人告诉记者,清朝初期,城隍庙逐渐发展成为西北商业的中心,四方客商纷纷在此经商,他们搭棚子、建商房,很快就使这里成为人头攒动、交易繁忙的“城中城”,西北五省的商家都到这里来进货,民间有“城隍庙里有货山”“不到城隍庙,货物办不齐”的说法。
记者请胡景海老人用一句话来概括交易的兴盛。静想几分钟后,老人一字一句地说:“我年轻时,有外省商家夸西安城隍庙是‘大西北的钱袋袋’。”
年逾五旬的韩先生从小在城隍庙旁长大,讲起幼时的趣事,他能说出一箩筐:
“文革”前的城隍庙商场前,竖着一座六柱五开间的大牌坊,牌坊之上斗拱重叠,气势非凡,牌坊下有铁狮一对,牌坊南北两侧各有六根大柱子支撑着。由于年月已久,历经风霜的牌坊牌匾的底色已呈土黄,上面四个黑色大字“都城隍庙”也已斑驳褪色。从牌坊往里面走,就是闻名遐迩的城隍庙市场了,这里除了琳琅满目的小商品,还有捏面人的、吹糖人的以及卖糖葫芦、甑糕、馄饨等各种风味小吃的商贩。“文革”前,牌坊下面还常常有美院的学生坐在那里写生……
都城隍改造功在千秋
2001年,西安城隍庙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历史的原因,城隍庙庙产被百货商店占用,并且被小商品市场充塞得满满当当。这种小商小贩云集城隍庙的情况,不仅对历史文物本身具有破坏性,而且具有不可预测的文物破坏风险,同时也早已不适应西安旅游名城的现代品格。2003年3月,由西安市政府出资,将庙内所有商贩迁出,将庙产归还道教协会。
作为我市的一项重点城市建设工程,城隍庙四周道路拓宽后,可利用面积达96.5亩,除庙宇区的保护、修复现有文物及恢复部分历史景观外,对于旅游商贸区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使其集观光、旅游、庙会和购物于一体,既与城隍庙的明清建筑风格相一致,又具有现代化功能。
记者还了解到,在城隍庙的修复重建过程中,还将建立剪纸、吹糖人等民间艺术博物馆,设想修建廉吏馆,周公、萧何、张骞、苏武、颜真卿、范仲淹、寇准等有重大历史贡献的功臣名将、清官廉吏将被请进城隍庙,此举不仅可以展示古城西安在历史上的辉煌,而且也符合传统城隍庙的特点。城隍庙改造工程完成后,将会成为我市历史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临走时,刘世天道长说,10月1日至7日他们将举办一场活动,对市民开放一个星期,2007年春节前正式对开放。
[ 本帖最后由 xianwubo 于 2008-3-6 11:16 编辑 ] 帮着顶一下$送花$ 匾额上真的这么写嗒?$考虑$ 原帖由 sophiachao 于 2008-3-6 21:2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匾额上真的这么写嗒?$考虑$
真的,之前在别的地方见过报道。$m22$ 你来了没、、、、、、$m22$ $m22$ 这张照片应该是没有被PS过的。 “你来了么”多用于道教城隍庙里,用在牌楼背阴的横匾上比较少见。 原帖由 sophiachao 于 2008-3-6 21:2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匾额上真的这么写嗒?$考虑$
真的,取自颜真卿楷书。让人不由想起碑林$m2$ 原帖由 stld6 于 2008-3-7 20:3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真的,取自颜真卿楷书。让人不由想起碑林$m2$
这些掌故还是第一次知道。
为什么写你来了么??$考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