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09

全世界葡萄酒地图

一杯完美葡萄酒的诞生,需要最适宜的地理位置:北纬30~52度,南纬15~42度之间;最适宜的气候和阳光:阳光照射太少会酸,太多则过甜;最适宜的土壤:沙砾般贫瘠的土地;最适宜的湿度:看得见河流的地方才能酿出好酒.最后,也最重要的,是人的心灵、气质、追求和梦想。踏上旅程,寻找你心中最完美的那一杯佳酿吧。

全世界葡萄酒地图

  德国

  葡萄酒概况:生产量大约是法国的十分之一,约占全世界生产量的3%。大约有85%是白酒,其余的15%是玫瑰红酒、红酒及气泡酒。德国白酒有芬芳的果香及清爽的甜味,酒精度低。特别适合不太能喝酒的人及刚入门者。不同的葡萄酒各有特色。

  著名产区:主要为莱茵河及其支流莫塞尔河地区。莫塞尔酒的酒瓶是绿色的,而莱茵酒的酒瓶是茶色的。莱茵酒的口味更浓郁。特别看点:德国是雷司令的故乡,这种葡萄酿出的酒酒香馥郁,口感清爽,今天已经成为有着丰富特性的高雅葡萄酒的代名词。

  佳酿推荐:C. von Schubert、 Dr. Loosen-St.-Johannishof、Fritz Haag、Georg Breuer

  以及Joh. Jos. Christoffel Erben

  法国

  葡萄酒概况:品质和名气堪称经典,无论从文化、历史、质量上,葡萄酒爱好者都会公认独占鳌头的始终是法国酒。那些售价不菲,被投资家追捧的世界名酒大部分是法国的列级名庄。法国三分之二的国土上产葡萄酒,产量仅次于意大利。

  著名产区:世界闻名的11大产区由于葡萄品种、气候条件及地域文化不同而各有特色。包括波尔多、孛根第、博若莱、罗纳河谷、普罗旺斯、香槟、鲁西荣、卢瓦河谷、萨瓦、阿尔萨斯、西南地区。

  特别看点:拥有两千年历史的酿酒工艺,产地命名监督法规等都为全世界接受和仿效。

  佳酿推荐:法国葡萄酒品牌往往就是酒庄的名字,特别具有盛名的酒庄有Petrus、 Lafite Rothschild、Chateau d'Yquem、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Chateau Haut Brion等,香槟则有Moet & Chandon (Dom Perignon)、salon、Krug、Bollinger与Louis Roederer、Veuve Cliquot等。

  西班牙

  葡萄酒概况:葡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产酒量排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法国)。

  著名产区:全国各地几乎都生产葡萄酒。以里奥哈、安达鲁西亚、加泰隆尼亚三地最为有名。靠近首都马德里的拉曼恰地方街道的葡萄酒,几乎占西班牙所有产量的一半。

  特别看点:有气泡的雪莉酒、里奥哈酒和起泡卡瓦酒最为著名。以制造香槟的方式酿成的“加霸酒”也是众所皆知的。里奥哈红酒,品质堪比法国葡萄酒,但价格却相当合理。

  佳酿推荐:著名品牌有Torres 、La Rioja Alta。雪利酒则有Alvear、Bodegas Osborne (Rare Soleras)、Emilio Lustau等。

  意大利

  葡萄酒概况:世界最大的葡萄酒生产国。出口量与法国并列前茅,产地面积仅次于西班牙。

  也是全世界最早的酿酒国家之一。但历史文化对经济发展生成负面影响。葡萄品种古老、复杂和繁多以及冗长的酒厂和酒的名字都对其推广产生负面作用。最近20年,大量新派酿酒师引进外国葡萄品种,大量减产以提高质量和以小法国橡木桶替换大型旧木槽来酿酒,一连串的改革措施近年已取得实际成效,再加上每年的大型"Vinitaly "展览和政府严格要求酒厂遵守DOC特许规定,意大利酒已名声大振。

  著名产区:皮蒙、威尼托、托斯卡纳。

  特别看点:阿斯的气泡酒最有名,另外有西西里岛的玛莎拉强化葡萄酒、混合葡萄酒苦艾酒。

  佳酿推荐:Biondi Santi、Castello dei Rampolla、Terrabianca、Vecchie Terre di Montefili以及Villa Cafaggio等。

  中国

  葡萄酒概况:20世纪80年代后进入较快的发展阶段,现有葡萄酒厂总数在500家左右,主要的企业有张裕、长城、王朝、威龙、华夏等,均引进国际著名葡萄品种提高质量。

  著名产区:山东烟台、河北昌黎

  特别看点: 开始打造酒庄文化,从葡萄来源、酿造工艺等各方面用世界标准来进行规范。如中粮集团预斥资1.38亿元在山东烟台蓬莱建立的南王山谷酒庄。

  佳酿推荐:长城、华夏等品牌葡萄酒。

  南非

  葡萄酒概况:有300多年的酿酒历史,而且由于葡萄种植季节较早,新酒上架的时间要比欧洲早6个月。

  著名酒区:从大西洋海岸地区的北部一直延伸到Kleinkarro沙漠,大约有340座酒窖和酒厂。开普有5个葡萄种植大区:coastal, olifanta河,boberg,breede河谷与klein karoo地区,另外还有奥兰治河葡萄园及Loopspruit酒区。

  特别看点:古老的醇美与新时代的甜美结合,是新世界崛起的新星。

  佳酿推荐:Bouchard Finlayson、Delaire、Haute-Cabrière、Kanonkop及Meerlust。

  澳洲

  葡萄酒概况:与美国并称两大新兴葡萄酒国。不论在气候或土壤条件上,都很适合栽种葡萄。从公元1788年最早一批移民来到澳洲,即开始酿造葡萄酒。在英殖民地时期,生产主力是雪莉和波特。1950年以后,则以无气泡葡萄酒为主。

  著名产区:最具代表性的葡萄酒产地有南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及维多利亚州。产区主要为巴诺桑山谷和艾登山谷。

  特别看点:由于位处南半球,所以大约5月左右便可以喝到"新酒",可以说是全世界最早上市的新酒。

  佳酿推荐:Penfolds Grange(South Australia)、Fox Creek Cabernet Sauvignon Reserve(Mclaren Vale)、mucky duck、Rutherglen及Moss Wood Caberbet Sauvignon(Margaret River)。  

  阿根廷

  葡萄酒概况:受西班牙和意大利影响深远,最有系统的葡萄园和酒厂均是由该两国的移民后裔设立的。法国人Miguel Aime Poget引进的马柏是阿根廷最重要的葡萄,另外还有产于阿根廷的白葡萄Torrontes,全国有40%的葡萄园地种植,与马柏共占总种植面积的40%。

  著名产区: San Juan,La Rioja,Rio Negro和Salt,最重要是Mendoza省,占全国总产量60%。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集聚了近400家酒厂,葡萄种植面积3万公顷的High Rio Mendoza Zone。

  特别看点:新世界葡萄酒代表性国家。

  佳酿推荐:Bodega Weinert( Cabernet Sauvignon)及Catena Agrelo Vineyard(Cabernet Sauvignon, Chardonnay)

  智利

  葡萄酒概况:南美洲的第二大产酒国,产量仅次于阿根廷,但出口量遥遥领先。葡萄园集中在中部的山谷中,最主要葡萄是高收成葡萄Pais,用做生产内销酒。其后依次是苏维翁,白苏维翁,Moscatel,莎当妮和斯美戎。

  著名产区:Aconcagua天气暖和,以产苏维翁葡萄为主,Errazuriz是这里的大厂。区内的Casablanca山谷近年来名气也不小。

  特别看点:葡萄酒品种应有尽有,而且价廉物美。

  佳酿推荐:Almaviva、Carmen、Casa Lapostolle、las Vinas de la calina及Los Vascos。

  美国

  葡萄酒概况:新兴葡萄酒大国。最早酿酒始自16世纪中叶,近30年来急起直追,成为优良葡萄酒的生产国。

  著名产区:90%的美国葡萄酒在加州酿造,主要产区为纳帕山谷、索罗马山谷和俄罗斯河山谷。最大最出名的葡萄酒产地是威廉美特山谷。其它还有华盛顿等地。

  特别看点:葡萄酒品种非常多样化,从日常饮用的餐酒,到高级葡萄酒都有。主要葡萄品种为莎当妮和卡伯纳·苏维戎,金粉黛是美国自己培育的品种。

  佳酿推荐:Gallo Sonoma (Northern Sonoma Estate)、Beringer Private Reserve (Napa)、Shafe (Napa)、Robert Mondavi。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10

初识葡萄酒的N个误会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10/071010153014391.jpg

红酒 ≠ 葡萄酒

  在日常生活中,当谈论到葡萄酒,人们更多地使用“红酒”替代了“葡萄酒”。假如按照颜色对葡萄酒进行分类,葡萄酒可以被去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形成“红酒”代替“葡萄酒”的说法并不是因为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可以被忽略,在所有的葡萄酒产品种,红葡萄酒大约占六成,而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大约占四成。造成“红酒”替代了“葡萄酒”的主要原因是:首先是国人钟情于红色,红色往往与喜庆、好运相关联;其次从商业的角度来说,红葡萄酒具有更大的炒作空间,商家的过度炒作,使中国目前市场中红葡萄酒占据将近九成的市场份额。

    当谈论葡萄酒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红酒”不能等同于“葡萄酒”,为了对得起自己更应当关注“白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因为它们更适合中国人的口味。

  “干”葡萄酒的内涵

  “干红”、“干白”也是人们谈论葡萄酒中使用频度比较高的术语,对于初次接触葡萄酒的人很难理解其内涵。所谓“干”型的葡萄酒是指“每升含糖量不大于4克” 的葡萄酒,这种葡萄酒在品尝的时候,明显地不具有甜味。“干”葡萄酒的称谓,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例证:证明葡萄酒是舶来的产品。“干”葡萄酒是译自英语的“Dry Wine”,“Dry”本意就有“不甜”的意思,假如将“Dry Wine”译作“不甜葡萄酒”,想必就容易理解了。

  当然,我们仍然需要继续称“Dry Wine”为“干葡萄酒”,除了因为“干葡萄酒”已经获得了法律地位,也因为从业者已经习以为常了。

  标有A.O.C.(或D.O.C.)的葡萄酒 ≠ 高质量的葡萄酒

  稍有点葡萄酒常识的人都知道,法国葡萄酒中有的酒标上往往标有A.O.C.(Appellation d’Origine Contr?lée)字样,这是一个“限制使用原产地命名的法律体系”,法国人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总结自己上千年葡萄酒生产历史,把不同的地区影响葡萄酒特性的因素采用法律条文的形式进行规范,之后,在欧洲的其他国家也效仿这一法律,形成了意大利、西班牙以及葡萄牙的DOC体系。但是,当前很多商业宣传中,把标注有“A.O.C.(或D.O.C.)”当作“高质量葡萄酒”推介给消费者,造成了消费者面对上千欧元一瓶和10欧元一瓶同一个A.O.C.的葡萄酒而实在无法理解A.O.C.的所要传递的信息了。

  A.O.C.体系保证的是“葡萄酒的特点与传统”,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标有A.O.C.的葡萄酒就是高质量的葡萄酒”。

  葡萄酒的年份越老越好

  在宣传葡萄酒文化的时候,经常有这样的画面:“主人昏暗的灯光下,布满蛛网的酒窖内,取出一瓶老年份(也可能正好是参观者出生那个年份)的葡萄酒……(一个故事就这样开始了)”,撩拨的所有消费者对陈年老酒充满神往, “老酒”在市场中也就获得了更多的追捧,甚至于一度出现过某个获得市场认知的“年份”永远也销售不完的怪现象。

  葡萄酒不都是越老越好,从量上来说,大部分的葡萄酒不具有多年陈放的潜质,超过八成的葡萄酒都是适合在生产后几年内快速饮用,这样的葡萄酒存放十几年之后,可能仅有文物价值了,将新酒标注成为老酒是另外一回事。

  饮用葡萄酒有助于身体健康

  “饮用葡萄酒有助于身体健康”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在崇尚“食疗同源”的中国饮食文化影响下,有时候葡萄酒被视为“保健品”,尤其是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士,更是推崇有加。

  不可否认能够找到许多医学的证据,支持这一观点,并能进行科学的解释。但是,作为消费者或许不应忘记:葡萄酒是一种酒精饮料,酒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因此,“饮用葡萄酒有助于身体健康”,是以“适宜的饮用量”为前提的。

  具有橡木味的葡萄酒 ≠ 高质量葡萄酒

  葡萄酒的历史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选用了橡木作为生产储运葡萄酒地容器,而经过橡木桶陈酿的葡萄酒也就获得了一种独特的风味——“橡木味”。在现代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橡木桶的成本显而易见是相对昂贵的,因此,在市场中,具有橡木味特征的葡萄酒往往价格不非。

  橡木桶陈酿葡萄酒,一方面可以增加酒的风味——因为橡木中也拥有一些香气物质,另一方面也能提升葡萄酒的口感——橡木具有透气性,微量的氧气透入酒中能够促进葡萄酒中的单宁物质的柔化,另外,橡木桶中的部分单宁也能参与到这个变化过程。但是,不是所有的葡萄酒都具有这样的培养潜质,换言之,不是所有的葡萄酒经过橡木桶陈酿之后都能提升葡萄酒的品质。

  近年来,在葡萄酒的世界里,与追求橡木味道观点背道而驰,有酿酒师酿造以彰现天然果味为主导的葡萄酒,并且在酒标上显著的标明:“未经橡木陈酿”,这种风格的葡萄酒也有它忠实的追捧者。

  葡萄酒的味道 ≠ 酸 + 涩

  在多次品尝中法庄园的葡萄酒时,有人疑惑地问:“你的酒不酸啊?”或者“不够涩啊?”。以此作为例证,首先没有贬低发问人的想法,只是为了说明:在市场中,有人在误导消费者,把自己手中“酸、涩”的葡萄酒宣传成为“葡萄酒的特点”。

  采用成熟完好的葡萄、合理的酿造工艺获得的葡萄酒应当是协调而平衡的,“过酸、过涩、过甜”都不是干型葡萄酒的基本特点。

  甜葡萄酒 ≠ 带甜味的葡萄酒

  甜葡萄酒不等于带有甜味的葡萄酒。甜葡萄酒就是含糖量大于50克每升的葡萄酒,而且这部分糖必须是来自葡萄果实——也就是说或者对于酿酒工艺,或者对于葡萄的质量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甜葡萄酒,有时被喻为“液体黄金”,可见其珍贵。中国人喜食甜食,甜型的葡萄酒在中国具有广阔的市场,但是,令许多消费者困惑的是,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中,甜葡萄酒被等同于“带有甜味的葡萄酒”,许多甜葡萄酒是通过添加外源糖份获得的甜味。

  真正的甜葡萄酒由于含有足够的有机酸,甜而不腻。生产中通过葡萄晚采收、结冰、灰霉菌侵染或者向正在发酵的醪液中添加葡萄酒白兰地终止发酵等等的方法,使葡萄酒中残留大于50克每升的含糖量。可见,“甜葡萄酒”的生产要比干型葡萄酒难度更大,因此,甜葡萄酒价格也就不菲。

  酒瓶内出现沉淀 ≠ 葡萄酒变质

  葡萄酒经过存放之后,瓶内往往会出现一些沉淀,消费者以此可能会怀疑酒的质量有变。葡萄酒是采用100%的新鲜葡萄酿制而成,葡萄中天然含有的色素、酒石酸盐等经历时间之后可能出现沉淀析出,这种变化是正常的,不必为之担忧。相反,假如瓶内出现絮状、或者丝状沉淀物就要当心了。

  通过颜色变化鉴别葡萄酒的真伪不总是正确

  在消费市场中,人们对假货深恶而痛绝,在“央视315”节目中,曾经有专家为观众演示鉴别真假葡萄酒的方法:将两杯葡萄酒中添加碱面,颜色由红变兰的断定为真的葡萄酒,而颜色不发生变化的为假葡萄酒。但是,这个鉴别方法不总是正确的。

  上述鉴别方法的科学依据是:葡萄酒中天然色素呈色性随着酒酸碱度的变化而变化。假如造假酒所用的色素物质也具有这样的特性,那么,上述推论是不是就不成立了?在生产中,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色素物质,有很多种具有这样的特性。

  葡萄酒配餐:“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

  谈到葡萄酒文化,就少不了讨论葡萄酒配餐,因为绝大部分的葡萄酒是在进餐的情况下被消费的。葡萄酒与菜肴的合理搭配,可以相互增色,因此,葡萄酒配餐是葡萄酒推广中永恒的话题。因此就有人总结“红酒配红肉,白酒配白肉”这样的论断。

  其实,葡萄酒配餐的深奥,远不是这样的一句话能够涵盖的。由于酒的年份、产地、酿造方法等等的差异,以及同样食材不同的加工方法所造成的菜肴口味变化,为葡萄酒配餐平添了无穷乐趣,有时候陈年存放的老熟的红葡萄酒也可以搭配鱼等传统意义上的白肉。假如非要用一句话精练出葡萄酒配餐的原则,到不如选择“味道相近,质地相似”。

  葡萄酒博大精深,就像读不完的书,只要你有兴趣发掘,肯定就有新的收获。

[ 本帖最后由 戒烟容易戒你难 于 2008-3-9 22:14 编辑 ]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12

葡萄酒颜色vs酒味

葡萄酒虽然只分成红、白和粉红酒三种,但是,葡萄酒的颜色却随着葡萄品种,产区和酿造方法的不同有着千万的变化,而且,跟我们随着年龄日显苍白的发色一般,葡萄酒色也随着酒龄逐年显露老态。在葡萄酒的国度里,颜色,其实也深藏着非常多的味觉意义,值得我们仔细地“察颜观色”。
http://www.winekee.com/medits/uploadfile/20071121144846412.jpg

除了少数的红汁葡萄品种之外,无论黑葡萄或是白葡萄,葡萄汁大都是透明无色的,用黑葡萄也一样能酿出白酒来。红酒的颜色来自于酿造时的泡皮过程,黑葡萄品种的皮里含有许多称为anthocyanin的红、蓝与紫色色素,是这些色素在发酵泡皮的过程中溶入葡萄汁中,才让最后酿成的葡萄酒成为带有紫红颜色的红葡萄酒。如果仅进行数小时的短暂泡皮,酿成的便是颜色很淡的粉红酒。

通常,当葡萄越成熟时,不仅糖份越高,葡萄皮的颜色也越深,特别是受到日照的葡萄果实,皮的颜色更是深黑,酿成的葡萄酒除了酒精度高,酒色也会特别深。即使有许多例外,但浓黑颜色的葡萄酒常意味着有特别浓厚的口感。红酒的色调也深受酸味的影响,酸味越高的红酒颜色越显鲜红,酸味越低则越偏蓝紫色。葡萄皮中除了红色素,也含有带涩味的单宁,就像泡L牌的红茶包一样,浸泡的时间越长,颜色会越深,同时单宁的涩味也越重,于是,颜色深的葡萄酒除了浓重之外,也常意味着带有更多的涩味。

颜色虽然和酿造法有关,但是葡萄本身更是关键,品种之间的颜色就差距很大,卡本内-苏维浓(Cabernet Sauvignon)、希哈(Syrah)、梅洛(Merlot)等品种颜色通常特别深黑偏蓝紫,黑皮诺(Pinot Noir)和格那希(Grenache)的颜色就会比较浅,且偏橘红。Anthocyanin是酚类物质,会彼此凝聚成为较大的分子,最后沉淀成为酒渣,这个现象也使得红酒在陈年的过程中,因为红色素减少而颜色逐渐转淡。红酒中的单宁随着陈年的氧化过程变得越来越柔和,而且也让单宁由无色转为红褐色,将红色素日渐减少的红酒颜色由紫红色调变成褐红和橘红色,到了老年期经常只剩下淡淡的砖红色。有些酒精强化甜红酒,经过数十年的橡木桶培养之后,颜色甚至会淡到接近琥珀色,有时甚至带点橄榄绿的反光,和陈年的老白酒有着相同的颜色。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11/071126110053851.jpg
白酒的酿造采直接榨汁,除非用的是灰皮诺或格乌兹塔明娜这些带粉红颜色的葡萄品种,不然葡萄的成熟度或品种对酒色的影响并不像红酒那般有着戏剧性的差异。但是,不同酿造法和酒龄却让白酒在颜色上有着非常多的细微变化。干白酒的颜色通常比较浅,刚酿成时几乎透明,淡淡的黄色泛着绿光,看起来明亮清新,除非变质,白酒的颜色决不是白的,顶多是透明无色。但随着氧化和酒龄的增加,白酒的颜色会逐渐加深变黄,但绿色却会逐渐消失。在橡木桶发酵与培养过的白酒,因为氧化,而且吸纳一小部份木桶中的单宁,颜色总会比在不锈钢桶中酿造的白酒还深,年轻时常就显出金黄色调来。甜白酒因为采用迟摘、风干或感染贵腐霉的葡萄,颜色最深,常呈金黄色或麦杆色,陈年后常变为老金色、琥珀色,或黄铜色。有些酒精强化白葡萄酒因为橡木桶培养的时间非常长,氧化程度非常高,酒色甚至会如黑巧克力般呈显惊人的棕黑色泽。

葡萄酒的颜色虽然在喝之前给了我们许多暗示,但是,酒色却也如色相一般,最常让人迷幻误解。比如说,即使大部份传统耐久放的顶级红酒大多有着深黑的颜色,但是又深又浓的酒色,除了可能较浓,却无关质量,即使大部份的人都了解这样的简单逻辑概念,但在心理上,却又难以避免地对颜色深的葡萄酒特别地着迷。昌明的酿酒科技让红葡萄酒的颜色跟我们的发色一般,变得越来越随心所欲。现在,我们的街头有越来越多染着金褐色头发的东方男女,而葡萄酒店里的红葡萄酒颜色也一瓶比一瓶深,何时,我们才能找回原有本色的价值呢?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16

观酒

仅仅只是看着一盘盘美味佳肴就能够使人们心情愉悦、胃口大增,其实葡萄酒也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期待着想吃些什么美味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自己的食欲大进。而光光是视觉的享受也同样能激起人们将要入口的美味的种种美好联想。你可以将杯子放到与眼睛呈45度俯视的位置,衬着白色的背景(如果是一片白纸就更好了),好好观察葡萄酒真正的颜色。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3491041.jpg
可以说,一款葡萄酒大多数最鲜明的特征都体现在它的颜色上。是属于白葡萄酒、红葡萄酒,还是玫瑰葡萄酒?都取决于其视觉上的颜色。白葡萄酒的颜色是趋于浅稻草色与深金黄色之间。酒体的颜色的深浅取决于葡萄酒的陈酿年龄、橡木桶的质量和葡萄酒的种类。但一般来说,像长相思这样口味比较清淡的葡萄酒的颜色就会比口味相较重一些的霞多丽更浅一些。而陈年霞多丽的金黄色比那些较年轻又深一些。

红葡萄酒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酒体颜色越深,酒的香气就越浓郁。把一杯黑品诺与一杯西拉放在一起,就能很轻易地辨别出两者的不同。黑品诺的这杯颜色呈现透明的浅红宝石色,西拉的这杯酒色则临近于深紫红色。如果各品一口,就更加能体会出两者的明显不同。把酒杯稍稍倾斜,观察酒液的上部,如果是陈酿的红酒,这一部分会呈现出琥珀褐色。这种颜色在酒液的边缘是很容易被分辨出来的。

如果把酒杯向一边倾斜,还能清楚地发现部分酒液残留在杯壁的“挂壁”现象。这表明这杯酒的酒精浓度比较高,或者是含有糖分。

最后,通过对葡萄酒的观察还能让你事先了解这款葡萄酒的一些主要的缺点。如果你发现有白色的细丝漂浮在酒液里,基本上可以肯定地说,这支酒装瓶的时候受到过污染,最好不要饮用。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17

闻酒

嗅觉与味觉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所以,在你还未品尝之前,你的鼻子已经能分辨出这杯酒中的许多味道了。

一只经过精心设计的葡萄酒杯能很好的捕捉到葡萄酒所散发的香气,通过杯形的变换使得香气汇集,让闻者能充分感受其味。红葡萄酒的酒杯与白葡萄酒的酒杯相比,红酒杯在体形上更大一些。但它们的杯形却是相似的,都是由杯肚向杯沿紧收。这样的造型能帮助酒香聚拢,直送鼻间。晃动杯中的葡萄酒,使液体更多地与杯壁接触,这样就能更加充分地释放出葡萄酒的芳香。这时,把鼻子凑到杯沿,深吸一口,香气四逸。

与酒的颜色一样,葡萄酒的香气与它的年龄和成分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其产地和是否在橡木桶中陈酿也都会对香气的变幻造成很大的影响。回想一下刚才都闻到了些什么,是强劲而复杂的香气,还是简单而轻盈的芬芳?芬芳是持久、绵长的,还是短暂、易逝的?

葡萄的品种对葡萄酒的香味有着深远的影响。比如说,长相思常被认为有“醋栗丛中的猫尿味”,赤霞珠往往带有黑葡萄干的味道,而黑品诺中则总能闻到类似于谷仓给人的味道。

至于葡萄酒的年龄,随着它的成长,其香气也在不断地变化。年轻的白葡萄酒通常伴有鲜花、鲜果和新割的青草的芬芳,但陈酿越久,便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蜜饯味。

从气味中也能寻觅出葡萄酒自身健康状况的蛛丝马迹。如果软木塞塞得过紧,打开时会闻到一种陈腐的味道。如果闻到燃烧火柴的味道,则说明酒中加了硫磺作为防腐剂,这通常都是在廉价的白葡萄酒中使用。已被氧化的葡萄酒会散发出一股浓烈的焦臭味,类似于马德拉酒的味道。你可以用所能想到的任何诗意的词汇来标到对葡萄酒香气的感觉,相信自己对其品质的判断。因为人们对葡萄酒的描述是没有对错之分的,那只是个人对杯中所散发出的香味的敏锐反应。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17

品酒

享受葡萄酒的时候,品尝是最后的一步,这同观赏与闻嗅一样重要。抿一满口酒液,在口腔中不停搅动。同时,尽可能地深呼吸,这样能帮助葡萄酒与空气充分接触,从而加速其香气的散发。约15 到20秒钟后,酒的滋味基本已经尝尽了,这时可以把酒吐出,或者如果不想再品尝其他款的葡萄酒的话,也可以把酒咽下去。

舌头是一个富藏味蕾的大器官,不同的味蕾分布在舌头的不同部分。比如说,感受甜的味蕾多是集中在舌头的前部,酸味蕾分布于舌头的两侧,而舌头的后部多是苦味的味蕾。高酸度会使口腔分泌更多的唾液,而丹宁正相反,它会使口腔变得更加干涩。

在评估一款葡萄酒的时候,最先考虑的是它的复杂度和重感。当然,这些品质的好坏也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葡萄的种类、葡萄酒的年龄等等。一支优异的陈年波尔多红酒的酒体比起薄若莱的新酒更黏稠。

不同的葡萄品种各有独特的个性,不同的土地气候所酿造出的酒也各具特色。澳大利亚的雷司令就总带有热带水果的芳香,而法国阿尔萨斯的雷司令则显得酒体更加轻盈,有一种矿物质的味道。

在旧世界,葡萄酒种类总是和其某个特定的产地联想在一起。如黑品诺,一提到它,很多人一定会想到勃艮第。这样的事例放到新世界也一样。新西兰的马尔伯勒就因为其盛产优质的长相思而被认为是白葡萄酒的胜地。

对于单支葡萄酒的描述是无关乎对错的。这只在于你个人的主观感受。毕竟,品尝只是使你获得对自己所喝的葡萄酒的实体感觉,建立自己的味觉参照体系。学着品尝那些喜欢或不喜欢的味道,在餐厅买酒或在家中独品时,跟着自己日已积累的感觉走,因为这才是真正对的,才是真正适合你的。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18

吐酒

就像美国的职业品酒师杰夫·摩根所说的:“究竟对于任何体质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物质。”对于那些酒量不好,坚持不了半个小时的人来说,最好的方法是及时把酒吐出来。

在任何品酒会上,吐酒器是必备的。在各种酒会上,可以看到各式的吐酒器,有的是金属制的漏斗状器皿,有的是装有锯屑的盒子,还有一些是碗状的容器。在有座位的酒会上,每个人的桌上都会备有一个冰桶或者塑料壶作为吐酒器。

正确的吐酒姿势应该是撅起嘴唇,让酒液呈现柱状吐出。在家中对着镜子练习,对于形成正确而优雅的吐姿很有帮助。按先后次序使用吐酒器是一种社交礼仪,伸长脖子横过另一个品酒者来吐酒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追问一位口中满含葡萄酒,正细细品味的人也是不得宜的。

经过了3-4小时对近100种葡萄酒的品尝,多少会影响人的感觉判断。无论多么小心翼翼地吐酒,也难以避免酒精通过鼻子、鼻窦和器官等器官进入身体。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19

评酒

在用眼睛、鼻子和嘴对葡萄酒进行品尝之后,是时候该对其作出最终的评估了。评酒是要分析出葡萄酒在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层次的味道。这是否容易做到呢?葡萄酒开瓶后是应该及时品尝,还是应该放置一段时间后饮用滋味更佳?对葡萄酒的评价会带来经济效益吗?

一支能立即给人带来愉悦并且丹宁较少的葡萄酒适合于开瓶后尽快饮用。但如果是一支富含丹宁的红葡萄酒,那么它就需要在酒瓶中经过几年的时间来软化,方能在众人面前呈现出其最美好的一面。如果你的上颚后部觉得酒的味道有些干涩,没关系,这种味道会随着葡萄酒的陈酿时间延长而消失。有些年轻的葡萄酒尝起来会有些橡木桶味,有时这种味道很明显,其实这只是说明这酒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和酒中的其他水果香味相互融合、化为一体。

葡萄酒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来饮用是葡萄酒众多奥妙中的一个。而是否品尝到了最佳时期的葡萄酒则取决于个人的不同喜好。有人喜欢年轻时期的葡萄酒,因为这个时期的葡萄酒正散发着新鲜的果香。而另一些人则更喜欢忍耐一段时间,等到酒体更加馥郁,这也是酒进入成年期的表现。

无论你花了多少钱在葡萄酒上,“值得”是最重要的。即使是2.49英镑一支的葡萄酒,如果他令人失望,那么这个价钱也是昂贵的。而用25.99英镑去买一支糟糕、贫乏的葡萄酒则无疑是一件更令人心痛的事。当然,要排除名牌的干扰,分辨出一支葡萄酒真正价值是十分困难的。但前人的经验和许多科学研究却能有助于你理清头绪,选择真正值得的。

幸运的事,味觉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感觉。俗话说得好,青菜萝卜各有所好。 当然,一些像Oz Clarke, Malcolm Gluck, Robert Parder和Jancis Robinson 这样著名的品酒师所说的具有建设性的评论确是值得借鉴的。当他们在对一批酒进行评价的时候,他们的评价往往是以丰富的经验为鉴。但是正如你所关心的,对一支酒最重要的评价是来自于你自己。

celinecy 发表于 2008-3-9 23:20

$m9$ 我以前很笨哪,真的曾经以为酒里的沉淀是变质啊,把一整瓶没开的国产酒给浇花了。后来到了欧洲,知道得多点了,才知道自己笨蛋啊...$m13$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21

开瓶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087171.jpg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087172.jpg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087173.jpg

为了让葡萄酒在饮用时的香味更香醇,可以预先开瓶,让葡萄酒先透透气,呼吸一会儿。其作用在于让酒稍微氧化,能使酒的味道柔顺一些,特别是还没到成熟期的红葡萄酒,先开瓶透气可避免饮用的时候单宁太强。

    至于开瓶多久才适合,则依酒的种类和个人的口味而定。通常以新鲜果香为主的白酒,普通清淡的红酒、白酒、新酒、以及玫瑰红酒等都无需预先开瓶,现开现喝就可以了。甜白酒或贵族白酒最好在一小时之前开瓶,让酒瓶直立透气即可。

    红酒就比较复杂,通常太年轻未到成熟期,单宁很重的红酒需要透气较长时间,可提早两个小时开瓶。由于开瓶后酒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并不大,作用有限,不妨在开瓶后再换瓶,让酒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空气。成熟期的红酒只要提早半小时就足够了。陈年老酒通常结构比较脆弱,最好换瓶去渣后尽快饮用。

过分的振动也会影响葡萄酒的稳定性,经过长途运输的葡萄酒最好放置一两天,等酒稳定一些再喝比较好。

[ 本帖最后由 戒烟容易戒你难 于 2008-3-9 22:23 编辑 ]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24

选杯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3939621.jpg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3939622.jpg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3939623.jpg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3939624.jpg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3939625.jpg

[ 本帖最后由 戒烟容易戒你难 于 2008-3-9 22:32 编辑 ]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28

醒酒

滗酒具有毋庸置疑的美学享受,也是除去陈年老酒瓶中沉淀物的好方法。但是最根本的问题,是否需要滗酒,滗酒后要放置“呼吸”多长时间则需要取决于葡萄酒对于“呼吸”的反应。决定因素有装瓶的状况,酒的年龄,酿酒的葡萄品种和比例,生产工艺等等。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141611.jpg

从化学的观点出发,滗酒是让葡萄酒与空气接触,从而导致氧化和挥发作用。葡萄酒是非常复杂的东西,里面包含有几百种不同的物质成分,葡萄酒的果味成份是让酒吸引人的主要部分,但是在葡萄酒中它的含量相对较少而且极易被氧化。过度氧化的酒不新鲜,平淡,全无丰满感觉。葡萄酒对“呼吸”的反应就决定于果味的集中程度,和其他一些因素如PH值和温度等,会对氧化作用有影响的因素。

其他一些成分,会阻止果味成分的表现。比如二氧化硫,在葡萄酒生产过程中经常被加入到酒中来防止氧化和微生物侵染。但是过量的二氧化硫会产生如划着的火柴一般的刺激性气味。其他一些硫化物,它们可能是在酿酒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也可能产生如臭鸡蛋和生洋葱皮一样令人不悦的气味。最理想的情况是,滗酒让那些具有令人不快气味的物质挥发得比果味物质氧化得快。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141612.jpg

一般认为是,对于年轻力壮的红葡萄酒,比如Syrah,Bordeaux, Barolo,更容易从滗酒中获得好处。“呼吸”可以造成一些甜味感觉,让葡萄酒展现精致浓郁的芬芳。

很多葡萄酒商和消费者都认为滗酒可以帮助柔化单宁,改进红酒的口感。严格地来说,这是不正确的。

有控制地在酿酒过程中对红葡萄酒进行透气能够改善其单宁结构,这是没错;用橡木桶陈酿富含单宁的红酒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让空气通过橡木的毛细孔渗透到酒里。氧气被认为是对于单宁的聚合反应有催化作用,将短链的分子聚合成长链,让酒具有更加柔和的口感。但是,根据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酿酒学教授Andrew Waterhouse的说法,单宁的聚合反应需要数天或者几个星期的时间,几个小时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Andrew Waterhouse说:“葡萄酒中几乎没有什么化学反应能够很快地发生。”但是他支持另外一种理论:“你在滗酒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成分由于挥发而改变,从而改变酒的口味。如果将那些含有硫的物质挥发掉,葡萄酒品尝起来的味道会完全不同。”

本质上来说,这些都关于参考坐标的问题。单宁并不会因为滗酒而改变。由于去掉了一些不希望的成份而令果味更加浓郁,显得具有更加柔和的结构。由于一种成分的存在或多少而改变另外一种成分的表现,在葡萄酒中这是经常会发生的。举例来说,晚收葡萄酒(里面含有糖份)可能品尝起来依然是比较不甜的,原因就是其中含有很高的酸度平衡了甜味。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141613.jpg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141614.jpg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141615.jpg
从效果上来说,滗酒是通过减少其他物质的成份提高某些物质的作用。所以在白葡萄酒中,通过滗酒来获得更好的口感也就很好理解了。德国莫舍尔地区(Mosel)酒厂发现这里的顶级Riesling白酒总会通过“呼吸”得到改善。他说:“我们是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而不是有什么科学的根据。我们发现我们的酒总是放到第二天会更好喝。越是浓郁集中的酒就越是如此。”(Frankie注:我也有相同的经验,曾经品尝1998年份Selbach-Oster的冰酒,刚开瓶时感觉是很好的酒单难以称之为伟大,放到冰箱里隔天再喝,才发现是如此伟大而美妙的酒。)

Johannes Selbach认为这是他们酿酒工艺造成的结果。在酿造过程,他的Riesling很少与空气接触,因此发酵所产生的一些气味比如酵母的气味、二氧化碳溶解到酒里并随之装瓶。“呼吸”能够让气体和发酵产生的一些味道尽快发散掉,让酒中的果味和矿物味道居于主导位置。当然,这也是要看个人喜好的。

根据Napa的酿酒师John发现,他酿造的年轻的席拉葡萄酒和波尔多品种调和的葡萄酒。他说:“他们会在口中变得更加柔顺,香气也更集中。”

   “呼吸”时间过长,对于年轻,富于单宁和橡木味的红酒也有反作用。我们在旧金山Wine Spectator杂志的办公室做了一个实验也发现了这个现象。4瓶1999年份Napa的顶极佳酿,分别经过不同量的“呼吸”:三瓶酒经过滗酒,并放置了24小时,6小时和90分钟,第四平就打开后就进行品尝了。然后进行盲品。

副编辑Tim Fish和我都同意滗酒后“呼吸”24小时的酒是最没有吸引力的,果味不如其他的明亮,单宁相对更加粗糙。Tim偏爱“呼吸”90分钟的那瓶酒而我个人更偏爱刚刚打开的那瓶。

一般说来,通过“呼吸”,果味会失去其活力,单宁会显得生涩,粗糙。我们也感觉到来自新橡木桶的雪松和香草味道,变得越来越多而逐渐趋于主导地位。虽然在瓶中陈酿过程中,橡木味会逐渐与酒融合,但是“呼吸”却因为氧化作用削弱了果味而强化了橡木味。因此,我们的建议依然是很保守的,滗酒后经常品尝一下酒以避免错失饮用的良机。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141616.jpg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141617.gif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141618.jpg
对于老年份已经产生了沉淀的葡萄酒来说,倒是不妨通过滗酒将沉淀除去。虽然红葡萄酒的沉淀主要是陈年过程中自然生成的单宁色素沉淀,对于健康也没有害处,但是在饮用之前除去就不会影响葡萄酒的澄清度,这些沉淀也有可能造成一些苦涩的口感和沙粒般的质感。

要估计一瓶老酒中能产生多少沉淀物是很困难的,如果想要知道,最好就是通过强光照射,看一下瓶中沉淀物的多少。比较可信的说法是红葡萄酒在5~10年左右开始产生沉淀物。对于某些葡萄酒比如勃艮第红酒比较容易产生沉淀,再比如年份波特酒,比其他的葡萄酒都容易产生大量的沉淀;而白葡萄酒一般很少产生沉淀。

正确严格的滗酒需要充分的事前准备和平稳的操作。理想的状况下,葡萄酒应该在滗酒前竖放3到4天,让酒中的所有沉淀沉到瓶底。其中的一些沉淀颗粒可能如砂尘般细小,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沉到底部。滗出一瓶较老的葡萄酒仅仅是个简单的过程,虽然需要耐心、平稳而精准的操作。在缓缓打开软木塞后,要将所有的封帽取掉,将瓶颈擦干净。在瓶颈下面放置一个明亮的光源,可以是用手电筒或者蜡烛。然后需要平稳而缓慢地将酒倒入滗酒瓶中,直到瓶底的沉淀物随着酒出现在瓶颈部。最后剩下的1、2盎斯的酒还有大量沉淀物就舍弃不要了。

饮用葡萄酒的时候,里面最好没什么沉淀。但是陈年老酒有时候经不起太过强烈的“呼吸”作用,所以John也建议尽量采取谨慎一些的态度:“如果葡萄酒在瓶中发展出来的酒香已经很好,那么滗酒一小时后你很有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

总而言之,对于15年以上的老酒来说,运用自己的判断是最佳方案。在滗酒之前检查一下葡萄酒的状况,先倒上一点品尝一下(一定要小心,不要搅起来已经沉在瓶底的沉淀)。如果葡萄酒气味开放,在饮用前进行滗酒;如果酒的结构封闭,不能完全展现其内涵,那就要让他在滗酒瓶中“呼吸”适当的时间,这可能让她有更加令人难忘的表现。

酿酒师在酿酒过程中要控制葡萄酒与空气的接触,这种概念也可以应用到消费中去,根据消费者个人喜好来控制“呼吸”时间。只有实践经验才能告诉我们如何滗酒能够让酒得到好处,否则很有可能会伤害到葡萄酒。

[ 本帖最后由 戒烟容易戒你难 于 2008-3-9 22:39 编辑 ]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35

换瓶

1、换瓶

如果是葡萄酒太老,瓶身太脏了,可以换瓶,换过瓶后,将原来的酒瓶先置于换好的新瓶旁,然后即可移走,以免影响用餐的气氛。当然,年轻的酒也可以换瓶,换瓶的好处有:可以增加酒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减少醒酒的时间;去除葡萄酒的沉淀物;可以使酒给人的感觉变得更高级一些,尤其是当您使用的是一支美丽高级的水晶瓶时。

换瓶的步骤

1、 先准备一支蜡烛或者其他的光源,如:电灯泡等,再备一支美丽的水晶瓶或其他透明的瓶子,也可以用白兰地、威士忌的水晶瓶或其他材质的美丽瓶子,既实用又环保,一举两得。

2、 打开葡萄酒,注意尽量不要转动瓶身,以免瓶底的沉淀物泛起。

3、 右手(或左手)将葡萄酒拿起,置于烛光上方,透过光线可以清楚地看到酒中的沉淀杂质,而且确定杂质均已沉淀到瓶底了,再慢慢地将澄清的酒液倒入准备好的水晶瓶中。

4、 倒到最后仍会有一些有沉淀杂质的酒留下来,这些是必须舍弃的,即使在餐厅用餐,点了酒,而侍者换瓶之后,将酒瓶取走时,也可以发现瓶内还有一些酒,千万不要误会他是要拿去自己喝哦!如果想滤干净所有的酒,那就必须求助于细滤网或滤纸了。

什么葡萄酒需要换瓶?

一般来说,陈年成熟的老酒因为单宁形成粗重的分子,而形成沉淀物,所以需要换瓶,以免喝到沉淀的杂质。虽然沉淀的杂质对人体没有什么害处,但会破坏喝葡萄酒的情趣。年轻的酒为增加酒与空气接触的面积,缩短醒酒的时间(特别是那些重单宁的年轻红酒),以及散除异味,也可以换瓶,除了红

酒需要换瓶,一般的白酒较少换瓶,而有年份的波特酒(Vintage Porto)也常需换瓶。陈年成熟的老酒,香味是非常珍贵的,所以尽可能不要太早换瓶,有时香味可能会因换瓶增加了酒液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及时间而消失。不过,可确定的是,换过瓶的酒,通常会给人一种这是高级酒的感觉。

2、酒瓶

直到17世纪葡萄酒还是存放在木桶或陶罐里呢!把酒装在玻璃瓶子这种容器里的办法既方便了存储又方便了运输。为了使酒能水平放置,因为这有利于酒的熟化,瓶子逐渐由开始的圆肚形演化成了今天的细长瓶型。现在高质量的葡萄酒通常是装在传统型厚重的瓶子里,特殊的瓶型则常是商业性需求的结果,大部分葡萄酒产区使用各具特色的瓶型,这与其所盛装的各种不同的酒的熟化条件不无关系,例如:

需存放的时间长短和沉淀的多少等等,由于无色的瓶子不能保护酒不受到光线的侵害,因此它的使用率比有色的瓶子要低,某些瓶型,像波尔多瓶和勃垦第瓶,已被世界各地采用,主要是用来装与波尔多酒和勃垦第酒相类似的产品。葡萄酒瓶通常为深绿色或棕色,为的是要使葡萄酒免受日光照射,棕色酒瓶比绿色酒瓶更具保护力。

葡萄酒瓶的认识

瓶封:通常以纸、塑料、锡合金等材质制成,气泡酒会用铁丝罩住木塞并缠绕在瓶口,而瓶封的颜色,有时也会代表不同的酒,以勃根地酒为例:有些酒商会以黄色瓶封代表白酒,红色瓶封代表红酒。

瓶肩:瓶肩的倾斜角度会因不同形式风格的酒而有不同,例如:波尔多酒是高肩瓶,而勃根地酒是斜肩的胖胖瓶。

容量:标准的瓶子虽然外形有所不同,一般都是750ml的,但在德国很多是700ml的。

瓶底:瓶底凹不凹,均不会影响酒质,也与品质没有关系,但凹底瓶通常会暗示这瓶酒可以被陈放。因现在的酿酒技术,可将杂质过滤得很干净,所以有很多酒商会用平底酒瓶来包装,以节省包装体积及运费,因为瓶底凹度愈深,瓶子就愈高,包装体积也会增大许多。但也有酒商反过来将一般日常饮用的餐酒用深的凹底瓶来包装,使酒留给人一种好的形象以促进销售,因为深的凹底瓶,瓶子会比较高,而一般人都是比较喜欢高挑的“身材”,因此会给人一种“这就是高级葡萄酒”的感觉。(其实是错觉)。但是凹底瓶对气泡酒(尤其是香槟),是非常重要的。

瓶子的颜色:通常会因产区及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德国白酒,棕色酒瓶是代表莱茵河区(Rhein)的酒,绿色酒瓶是代表莫斯尔河区(Mosel)的酒。

酒瓶的尺寸:酒瓶的大小会影响葡萄酒的品质。大型酒瓶中的葡萄酒比小型酒瓶中的葡萄酒更可保持新鲜度,大型酒瓶可使葡萄酒的老化速度减缓,但这也是其缺点,因酒成熟速度太慢了,所以要耐心等她“长大”,而且要“众乐乐”,无法“独乐乐”呢!

葡萄酒瓶的基本形状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361234.jpg
克莱尔特瓶(Claret):克莱尔特瓶也称波尔多红葡萄酒瓶(Red Bordeaux),其瓶壁平直、瓶肩呈尖角状。这一形状的酒瓶用于盛装波尔多型葡萄酒(Bordeaux)以及波尔多生产并装瓶的葡萄酒。波尔多红葡萄酒(Red Bordeaux)、苏特恩葡萄酒和格拉夫葡萄酒都使用这种有尖角的酒瓶。加利福尼亚的某些特种葡萄酒,如卡百内索维农酒、墨尔乐酒、白索维农酒、塞米翁酒和津芬德尔酒,也都属于波尔多型葡萄酒。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361231.gif
勃艮第瓶(Burgundy):比克莱尔特型酒(Claret)更醇、香味更浓的葡萄酒通常装入勃艮第瓶中。这种酒瓶瓶肩较窄,瓶形较圆。加利福尼亚的勃艮第型葡萄酒:夏敦埃酒和黑比诺酒均装入此形瓶中出售。西班牙和意大利较为浓烈的葡萄酒(如巴罗洛葡萄酒Barolo和巴巴莱斯科酒Barbaresco)也用不同的勃艮第瓶包装。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361232.jpg
霍克瓶(Hock):德国霍克瓶又高又细,呈棕色。它的一种变体为绿色的摩泽尔瓶(Mosel)。德国的传统规则是莱茵葡萄酒装入棕色瓶,而摩泽尔酒则装入绿色瓶。但不是百分之百如此。不过你仍可将其作为可靠的依据。大部分阿尔萨斯产的葡萄酒的酒瓶与霍克瓶形状相似。许多加利福尼亚的雷司令酒、杰乌兹拉米的酒和西尔瓦那酒(Sylvaner)的酒瓶形状也与霍克瓶相似。霍克酒瓶遍布世界各地,但要注意:这种酒瓶并不一定反映其内部葡萄酒的种类及质量。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361233.jpg
香槟酒瓶(Champagne):这种香槟酒瓶是勃艮第瓶的一种,与同类瓶相比更大、更坚实,通常瓶底凹陷,瓶壁较厚,可以承受碳化过程产生的压力,瓶塞是一个七层闭合式设计,一旦塞入瓶颈中便可将酒瓶严密封实。


http://www.bacchuswineclub.com/news/upload/2007_09/070915134361235.jpg
夸脱瓶(Magnum):葡萄酒瓶除形状不同,其容量也不同。标准瓶容量为750毫升,大约为4/5夸脱。最常见的瓶容量为375毫升,即半夸脱瓶,和2夸脱瓶(1.50升),相当于两个标准瓶的容量。一个双倍2夸脱瓶(3升)其容量相当于4个标准瓶的容量。一个容量相当于6个标准瓶容量的葡萄酒瓶称为杰罗勃(Jeroboam)。一个容量相当于8个标准瓶容量的酒瓶称为伊姆佩里(Imperiale)。

[ 本帖最后由 戒烟容易戒你难 于 2008-3-9 22:38 编辑 ]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36

贮酒

对很多喜欢喝一杯的人来说,买几瓶葡萄酒不是问题。问题却出于购买之后,怎么放?购买后即刻享用、畅饮而尽或是摆放在客厅的餐用酒,不存在保存的问题,但是高级葡萄酒如果要长时期放在家里保存,那么就有一些必须注意的事项。

贮存葡萄酒最好是在家中轻易不翻动的地方,这样能减少酒瓶振动,尽量保持酒液的静止状态,而且最好是不透光或光线不强,温度较低且变化不大的地方,避免灯光照射,最好准备苯乙烯泡沫塑胶箱子或用报纸包着再放进包装盒中,放在温度变化小的阴凉处保管,例如床下、储藏室或壁橱内。存放葡萄酒非常重要的是要把酒瓶水平平放,让瓶中的酒与软木塞接触,使其保持湿润,防止外界气体进入瓶中。如果葡萄酒酒瓶直立放置,瓶口的软木塞由于干燥,会使瓶外空气渗入瓶内,葡萄酒就会过早老化变质。葡萄酒是非常敏感的,装入酒瓶之后仍然会逐渐成熟,因此放置在不良状况下保存,会破坏它味道的平衡,所以还要注意温度、湿度、光、振动、臭味等影响因素。

方位:

存酒的地方最好向北,要避开炎热的太阳照射及一切发热器,亦不要接近有强烈气味的物件。门和窗都要选择不透光材料,因紫外光对存酒不利。也不要接近大路,车辆长期的震荡亦有不良影响。

湿度:

理想的湿度是保持70%至80%,如果太干可放一盘湿沙用以调整,因为湿度不够会使瓶塞干缩引致外面的空气入侵,如此酒质会产生变化,但又不要湿至发霉。摆的时候一定要把酒横放,否则瓶塞会干。当然,短期内不会有问题。想送一瓶葡萄酒给朋友,不必像向皇帝进贡那般,把酒横着捧上他家。

温度:

酒不能放在太冷的地方,太冷的话它会停留在冻凝状态不再继续进化,这就失去藏酒的意义。太热它又会演变太快显得粗糙,也没有任何餐酒可在20摄氏度以上久存。温差变动越少越好,大概在10度至14度之间上落。

避光

葡萄酒酒瓶虽然采用不易透光的材质,但葡萄酒对于光线还是相当敏感,阳光或日光灯都是让葡萄酒劣质化的原因。

振动

振动会使葡萄酒过度成熟,容易使酒劣质化。

臭味

如果存放在有异臭的地方,臭味会移转到葡萄酒上。

近来大受欢迎的葡萄酒专用冰箱,可以预先设定适合湿度与温度,建议您不妨采用。一般家庭用的冰箱湿度过低,会造成软木塞干燥,而且温度对葡萄酒来说也太冷了,会让葡萄酒停止成熟。另外,冰箱中还摆置各种食物,是葡萄酒产生异味的来源,加上经常开开关关,会产生振动,所以非常不适合用来保存葡萄酒。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9 23:59

单宁是什么?

一些品酒专家的酒评课里,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名词——单宁。

比如:“单宁如同天鹅绒般柔顺细致……”
   “酒体丰满,单宁强劲,口感浓郁……”
   “色泽呈优雅的淡紫红色,适中的单宁带出清新的果香……”

……

那么,单宁究竟是什么?

单宁(Tannin)是一种酸性物质,主要源于葡萄皮和葡萄籽。红葡萄酒是要保留葡萄皮发酵的,在发酵过程中,酒液还会从橡木中汲取一定的单宁物质。在化学结构上,由葡萄皮浸入的单宁为“缩合单宁”,从橡木桶汲取的单宁为“水解单宁”。

单宁是红葡萄酒的灵魂,它的主要作用有:为葡萄酒建立“骨架”,使酒体结构稳定、坚实丰满;有效地聚合稳定色素物质,为葡萄酒赋予完美和富有活力的颜色;和酒液中的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增加葡萄酒的复杂性。单宁不足的葡萄酒则会发育不良,通常表现为质地轻薄、柔弱无力、素然无味。

当然,单宁含量与红葡萄酒的质量并不成正比,并不是说单宁含量越高,葡萄酒就越好。一杯好的葡萄酒,应该是酒精、酸以及单宁相互协调和平衡的结果。经过试验,有关专家对红葡萄酒的品质得出一个测算公式:

酒精度-(总酸+单宁)=柔顺指数。

柔顺指数超过5的葡萄酒,是品质比较好的葡萄酒。假设一种红葡萄酒的酒精度为12,总酸为3.6克/升,单宁为1.8克/升,那么,这种葡萄酒的柔顺指数即为:12-(3.6+1.8)=6.6,这种葡萄酒应该是协调和谐、丰满醇厚的。

单宁的存在是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之间的最重要的区别之一。白葡萄酒是将葡萄原汁与皮渣进行分离后,用葡萄汁发酵制成,所以,白葡萄酒的灵魂是酸(Acid),而不是单宁。

从化学概念来讲,单宁是一种带负电荷的活性分子,红葡萄酒中的单宁分子量一般在500~3000之间。在品酒过程中,单宁分子和唾液蛋白质发生的化学反应,会使口腔表层产生一种收敛性的触感,人们通常形容为“涩”。如果说“酸”是白葡萄酒的个性,那么,“涩”就是红葡萄酒的个性。

“涩”需要一定的度,如果感觉“生涩”、“青涩”,说明这款酒的单宁还需要时间来软化。在漫长的陈储岁月里,单宁会逐渐变为柔顺,由粗糙变为细致,这时候喝起来才会感觉圆润顺口,“涩”得恰到好处。

单宁具有抗氧化作用,是一种天然防腐剂,可以有效避免葡萄酒因为被氧化而变酸,使长期储存的葡萄酒能够保持最佳状态,所以,单宁对于红葡萄酒的陈年能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瓶好年份的红葡萄酒,放到10年以后可能才会渐入佳境。

单宁强劲的红葡萄酒特别适合为油腻的高蛋白物质(比如牛排、干酪、烧鹅、烤鸭、红烧肉等)来佐餐。因为单宁分子带有负电荷,蛋白分子带有正电荷,当红酒的单宁分子负电荷遭遇牛排的蛋白正电荷,单宁就会化解油腻,并且迅速软化柔顺起来,这种“化学反应”会使人的口腔产生十分舒适和愉悦的感觉。

有关医学研究表明,红葡萄酒的单宁物质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美国《时代》周刊曾在2001年评出“现代人10大健康食品”,分别是:番茄、菠菜、坚果、花椰菜、燕麦、鲑鱼、大蒜、蓝莓、绿茶和红葡萄酒。《时代》周刊的评论是:“酿酒用的葡萄皮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有效降低血胆固醇,防治血管硬化。”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10 00:03

几种贵族葡萄酒的血统

雷司令Riesling

贵族血统:德国。

特点:高贵优雅,细腻,富于花香,带有成熟杏、桃等水果和酸度清爽的葡萄酒,如同汽油和矿石般的矿物味道是它的标志性特点。

适饮期:6~10年。

陈年能力:20~40年。

配餐建议:雷司令拥有细腻爽口的酸度,与海鲜、白肉、阿尔萨斯的酸菜配猪脚或香肠火腿都十分和谐,上海的蒸毛蟹和小笼包佐以雷司令(晚摘型)同样让人大为赞赏。

灰品乐Pinot Gris

贵族血统:法国,也被称为Tokay。

特点:比在世界其他地方来得浓郁,有成熟丰沛的花香和水果香,酸度柔和。初期带有水蜜桃与杏桃的果香,成熟后则呈熏烤或奶油的香味。

适饮期:2~5年。

陈年能力:可陈放20年以上。

配餐建议:灰品乐酸度低、口感丰盈、带有淡淡熏烤味,适合搭配白肉、野味、熏肉类或味道浓重的食物,中国传统美食—北京烤鸭与它就是颇完美的搭配。

琼瑶浆Gewürztraminer

贵族血统:意大利,现在几乎世界各地都有种植,以法国阿尔萨斯最为著名。

特点:虽是白品种,成熟时却有艳丽的粉色,酿出的酒色金黄,香气浓烈,带有野玫瑰、热带水果香。酸度较低,口感丰厚油润,十分讨喜。

适饮期: 3~10年。

陈年能力:VT和SGN则可陈放至20年。

配餐建议:与原产自阿尔萨斯的乳酪、鹅肝酱是颇为经典的搭配,与腰果鸡丁的搭配就可谓是美食文化的上乘之作。

阿尔萨斯麝香Muscat D'Alsace

贵族血统:麝香葡萄与我们日常吃到的玫瑰香葡萄同宗同源,虽然是贵族品种,但是这个品种在阿尔萨斯已经越来越不受重视。

特点:带有丰盈的新鲜葡萄、以及玫瑰和荔枝的气味,口感圆柔馥郁,芳香袭人,颇有个性,入口酸度较低,酒精度较高。

适饮期:约2~4年。

陈年能力:15~20年。

配餐建议:容易搭配亚洲的微微辛辣的食物,比较适合酿造甜酒作为餐后酒使用。

注:VT-晚采摘型 SGN-精选葡萄

[ 本帖最后由 戒烟容易戒你难 于 2008-3-9 23:05 编辑 ]

吃水果的小老鼠 发表于 2008-3-13 15:23

姐妹咖啡内容好丰富, 什么都有$高$

戒烟容易戒你难 发表于 2008-3-13 15:31

原帖由 吃水果的小老鼠 于 2008-3-13 14:2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姐妹咖啡内容好丰富, 什么都有$高$

偶们都是有内涵的$m22$ $m17$

装比卖更可耻 发表于 2008-3-13 15:39

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每晚夜深时都喝一杯红酒。绝对不是装13.只是享受微醺的感觉,还有,每天一杯葡萄酒对身体和皮肤都有好处。

scarletmood 发表于 2008-3-13 18:56

$m17$ $m17$ $m1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世界葡萄酒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