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在德国和中国的区别
今天在医学论坛看到在德国看病的满意程度高还是在中国看病的满意程度高的帖子,因为我先生在中医针灸治疗培训中心工作,每天上班接触病人,诊所治疗过很多病人,在病人述说中我对德国的医疗情况也有所了解,写一份看病在德国和中国区别供大家参考借鉴。看病在德国和中国的区别
(一)知情权
在德国看病只有病人本人有知情权。比如病人得了癌症,首先要告知的是病人本人而不是病人家属。可否告知家属必须征求病人本人的同意,医生则是无权告知其他人的。而在中国一般的情况为病人着想是先告诉病人的家属。因国情而异开始我也是不很理解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我看得多了也理解了。我们诊所曾经来过一个癌症晚期病人,他也知道好不了了,只是听说针灸能减轻疼痛才来扎针的。他的前妻去世了,但他当时收入还不错,有位女士就嫁给了他,他得病前生意出了问题,收入降低,那女人知道他得了癌症之后居然分了些存款就离他而去。虽然是后妻也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十多年,就能做得如此干净利落。难解!也真做得出来。德国这样立法,可能就是和财产有关吧!使很多人可以在有生之年安排后事。其实哪的人都有三教九流,有好有坏。有个小伙子三十出头就得了脑瘤,才结婚没两年,手术后是他年轻的太太推他来看病,对他照顾的非常好。而在中国往往是怕病人承受不住,得了重病医生大多是先告诉家属,或许这样对病人是有好处,也有人情味吧。不过这两种政策的好坏也因人而异,只能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二) 隐私权
在德国病情属于个人的隐私权,医生有权利和义务替病人保密。所以在德国无论是在诊所还是在医院,医生给病人看病,未经病人本人同意其他任何无关人员不得在场,包括家属,只有被监护的儿童可以有监护人在场。
包括输液,注射,推拿,针灸等,每个诊室只有一张床,其他等候的病人,只能在候诊室等候。
我们诊所给病人看病也必须如此,每个诊室只能给一个病人治疗,绝对不能象国内医院的针灸科,一间诊室可以同时给几个人扎针。我个人觉得德国这样规定也是对病人的一种尊重。两个医生在一个诊室给两个病人看病,旁边还有候诊的病人在的情况,在德国是绝对没有的。但是中国由于条件的关系,目前不能做到这点,也情有可原,否则可能会大量降低诊治人数,救治病人也是医生的职责;另外和立法与某些病人的素质也有关,只能通过各个方面大家共同努力,改善这种情况。
根据上保险的情况,德国的病房是有单人和双人的。一般上较高的私人保险的才能住单人病房。
[ 本帖最后由 aotubmw 于 2008-5-19 11:10 编辑 ] (三)预约与排队
在德国看病除急诊外,基本上都是预约,不仅需要预约日子,还要预约时间。这样对医生和病人都有好处,病人不用候诊,一般前面的人没看完,即使等也不会等太长时间。有的病人是早上九点上班,预约八点看病,看完病去上班,两不耽误。医生也不会因为病人多乱哄哄的影响诊断。而在中国就很难做到这样,这不是中国的医院和诊所不想这样做,而是因为医生少病人多的客观情况造成的。这也是中国医药卫生需要改善的一个方面。
(四)点与面
在中国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给病人看病大多都能做到标本兼顾。就是牙医给病人拔牙都会问病人有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等症状。而在德国到我们诊所来治疗的病人,给我的感觉是给他们看病的德国医生大多是只治你当时要解决的症状,不管其它。或者说是只有点没有面。比如,有位产妇生完孩子双乳胀痛,在中国一般使用热敷,使乳管尽快畅通,乳液流出,孩子有母乳吃,乳房胀痛自然解除。而在德国,医生给她两个冰袋,冰敷之后当时不胀了,可是也没了母乳。日后经常两肋乳房酸痛,抱孩子时孩子沾到胸前都很痛。有位老先生80多岁了,肺部有阴影,医生用大剂量化疗治疗,结果是老先生身体各器官功能下降全面衰竭直至死亡。医生居然还拿着片子对他的夫人说,他肺部的阴影没有了。再如一位女士血脂高,医生给她用了血液稀释剂,用了有十来年,可从没给她测过出凝血时间,使她的血液过稀,身体碰到什么地方,不是青一块就是紫一块的,淤血长久不退,青紫的地方和关节处经常疼痛,就连0.25毫米细的针灸针扎入腿上都往外冒血。这样的例子很多,给我的感觉德国的病人很可怜。而在中国就很少看到这样的医生,相比之下,中国的病人较幸福。
(五)视野开阔与越小越好
在中国医生给病人动手术讲究的是找准位置,伤口越小越好,痛苦也越小越好,容易愈合,恢复快。比如盲肠炎手术,医术高的大夫手术切口也就几公分。而在德国,医生则要求视野开阔,有些病人的盲肠手术刀口足有二十多公分,近三十公分,伤口是L型的大口子,由于开口太大,有些还得了肠粘连;有一位先生,切了一段肠子,开的刀口居然从剑突到耻骨,还在肚脐处拐了一个弯。他的伤口很久才愈合,瘦的只剩一把古骨头,由于伤口痛总往前哈着腰,人显得非常憔悴。相比之下,我觉得还是中国的医生的思路和方法与效果比较好,这是中国医生看病的长处。中国医生是很伟大的!
(六)循规蹈矩与经验医学
很多人都知道德国人办事严谨且循规蹈矩,德国的医生给病人看病也是如此。病人要有点什么毛病医生弄不明白时,基本都是用的排除法。比如有位男青年阳痿,医生给他做了很多检查,生殖器,前列腺,睾丸,肾,骨盆,做了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血相的化验,CT与核磁共振,最后什么毛病都没有。他在别人的建议下来针灸,中国大夫给他把了脉,让他脱裤子,看了看他的下身,毛囊红红的,问他是否剃过阴毛,他说是。大夫告诉他是因为他剃阴毛,引起毛囊发炎,红肿产生的疼痛影响博起导致阳痿。经过灰锰氧清洗加消炎,他很快就好了。有位中国留学生患了脚气感染,德国医生给他做了化验,什么药都没给他,告诉他先回去,过几天化验结果出来后再对症下药,可是化验结果还没出来,这位中国留学生就因脚气感染导致败血病而死亡,惨呀!如果在中国,任何医生看了都会先用广普抗生素,洗药和外用药先控制病情的。可是这个医并没有违反医生法则,人就这样在医生的循规蹈矩的法则下死去了。有位先生患了肺部结节病,德国医生也是要化验结果出来后再上抗生素,结果是导致他肺部大面积感染最后是摘了两根肋骨切了一叶肺。
循规蹈矩与经验医学之前必须加上救死扶伤,以人为本。严谨的循规蹈矩看病又花钱又痛苦,还可能死亡,我想在中国可能不会行得通。不是我不尊重科学,科学也是应该尊重事实的。中国医生的经验本身就是医学科学中的一部分,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在很多方面中国医生真的是很伟大的!
未完待继 (七)小诊所与大医院
德国的医生分为医院医生和诊所医生,诊所医生分为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两种。家庭医生是全科医生,专科医生分很多科,妇、骨、口腔、儿、眼、自然疗法、精神等。诊所治疗和住院治疗是分开的,诊所医生必须是注册医生,病人看病首先要到诊所让注册医生治疗,医院不直接看病,只有诊所医生根据病人病情开转诊单后才能前往当地医院治疗,医院医生确定需要住院治疗后再向保险公司审批,才能住院治疗。当地医院治不了的,可转大学医院治疗。目前德国的医生有35.8万人,直接治疗医生28.7万人,不直接治疗医生6.8人,平均300个人一个医生。
在德国看小病和普通的病很方便,打个电话预约时间,去了就能看,一般等候不超过半小时。像一些慢性病,需要常开药的,只要给医生打个电话,开个药单,真的是很方便即省时又省事。但是如果是复杂点儿的病或是疑难杂症就比较麻烦了,应为德国几乎没有会诊。汉堡大学医院的主任大夫、医学教授格雷腾给一位肾病患者误诊了五年,尽管五年来化验报告显示患者的肾功能在衰竭,但他还是把患者当高血压病治疗。后来患者头痛看其他大夫,才发现他的肾病已经相当严重。因为耽误了治疗,现在患者每周要做3次肾透析。患者说,如果不是头痛看其他大夫,他可能就死在教授手里了。象这样的误诊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发生。由于诊所都比较小,功能不够全面,很多检查等项目都不能做。生小孩的妇女是怀孕是在妇科医生那里看,生地时候就要去住医院。化验血色素,血糖等简单的血相有些诊所可以,复杂些的如血脂,肝功,感染病毒等就必须把病人的血送到这个地区一个专门化验的机构去化验,一去一回大多需要5天到10天甚至更久。我又一次检查身体,医生说我有脂肪肝,抽了我4管儿血去化验,我打了几次电话索要化验单,过了3个多星期才拿到结果。医生还很抱歉的对我说,是对方给结果寄错了地方,我心想怎么收费单没寄错地方,几天前就寄到了我的信箱中。难怪得了脚气感染也能死人。在中国的医院看病比较好的是有会诊,也可以给病人做较全面的检查,很大幅度的减低了误诊。但是在中国由于病人多,医生少,挂号,看病,化验,拿药,交费等都需要排队,真的是很累很累。看病难的问题国家已经在改进,社区医院的建立,也是一个方便大家看病的措施。国家需要改进医疗措施,病人也要改变一下认识,已经确诊了的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的,可以不去大医院的就不去大医院。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小诊所有小诊所的长处,大医院有大医院的优点,要根据国情和人情扬长避短发展医疗才能更便于人们看病。
(八) 先进与实用
在德国很多医疗器械很先进,也很方便。比如牙科的治疗仪就很好,有一个吸管个不大,吸力很强,给你钻完了牙不用漱口,嘴里一点儿渣滓都没有。我在北京几个地方补过多次牙,包括大医院,也是要漱口,比较麻烦。也许今年又改善我不知道。又如眼科的仪器,医生是围着病人转,病人只需坐在一张转椅上,医生把你转到面冲对面的墙,关了大灯有一速光照在对面的白墙上,显示着不同的数字和字母,由大到小,直到小得你看不清为止,你的视力就测完了;然后你一转,面对着医生,他按了个按钮,桌上升起个仪器,你的眼压一两分钟就测好了;又转了90度让你把下巴放在他指定的地方,你的眼底他就检查了,只需要20至30分钟,N 多相的检查和测试就做好了。对病人来说真是省时又省力,这种设备其实北京同仁医院也进口了,但是除了放在高收费的外宾门诊部,真的是放在那里都不合适。如果一个病人要占去一个大夫或者专家20至30分钟,那每个专家或医生一天根本就看不了几个病人,在中国特别是像同仁医院那样患者超多的医院是根本无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的,专家号可能就不是排一宿的队了,说不定排两天也难挂上专家号。即使这样的仪器很先进,但在中国医患比差太大的情况下,为了能让更多的患者看上病,虽然能为病人省时省力的好仪器,目前的国情也不太实用,看的病人少,价格昂贵。所以在同仁医院类似测视力,量眼压等护士能做的检查就不再占用医生的时间这样每个医生都能多看些病人。即使每个病人都要在很多的项目上排队,看一次病要花费很多的时间,但是为更多的人能看病,只有人人都付出一点爱啦。很多医院这样做也实在是无奈。解现在国家也在搞医改,虽然困难重重,只要相互理解大家一起努力,总会越来越好的,希望看病难的问题能尽快解决。
未完待继
[ 本帖最后由 aotubmw 于 2008-5-18 21:28 编辑 ] (九)是当机立断还是匆忙行事
有位朋友住在施巴伊尔,先生是德国人,有一天她的先生觉得有点憋气,就去了医生那里,医生给他检查了后让他先含了一粒硝酸甘油,过了一会儿问他如何?他说好多了。他想拿点药就回家,可医生不让他动,告诉他已经叫了救护车,要送他去海德堡大学医院去做支架。他说我已经好多了,我和我太太商量商量,这时救护车来了,医生就把他推到了车上。无奈他只好在救护车上给他的太打了个电话,告诉太太他的情况,让太太先到医生的诊所把他的车开回起去。我的朋友听了心惊胆战的打车到诊所,又开车追到海德堡大学医院,到了医院先生已经进了手术室。两个多小时后,她的先生被推了出来,医生告诉她,放了一个支架。事隔两个星期同样的事又上演了一次,她的先生又被放了一个支架。我的朋友快被气死了!她说如果很严重需要放支架,也该慎重的检查一下,就是同时放两个也少受一回罪,这样多受罪还折腾人。当医生的给病人看病又不是赶集,怎么那么匆匆忙忙的。这样做真不知道医生是为了多挣钱,还是为了病人?反正是保险公司付钱。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中国的医生是不会这样匆忙行事的。我的表哥、姐夫都是作了两个支架,没有这么可怕的,经过详细周密的检查后才做的。妹夫还是急诊去得医院,也是救过来之后叫来家属经过详细周密的检查放了一个支架。看病需要当机立断,可不该匆忙行事。我觉得还是中国的做法比较稳妥。
(十)全科医生诊所的便捷与大医院的繁琐
在德国小诊所大多是全科医生,象单位的医务室,有点什么毛病到家附近的诊所去看看很方便,如果是小的外伤医生都能做治疗。一次我去看病,一个妈妈带了个胳膊流血的孩子叫医生给包扎,医生根我说了对不起,先给孩子处理一下,我同意了他就给孩子清理伤口、缝针、包扎一气呵成不到半小时,孩子就出来了,他的妈妈还带他走到我面前道了谢。而这样的事在中国的大医院就很难办到了。一次我修理喷头不小心弄破了手鲜血直流,我用一块纱布捂着就去了离我家最近的安贞医院,在医院的一楼北头急诊处挂了号,让我捂着流血的伤口到五楼去处理;穿过几十米的走廊乘坐电梯到了五楼,一位大夫说我走错了地方让我再乘电梯到四楼,再往南走再乘电梯上五楼,到了最南边的五楼,是急诊整形激光科,大夫用两根棉签占了一种液体擦净我的伤口看了后,带我到一间有电脑的房间,给我打了几张单子,让我再从医院南头五楼的急诊整形激光科捂着流血的伤口到一楼北头的急诊科收费处去缴费,再拿着收据返回到五楼缝针。我听了是目瞪口呆,我又问了一遍,那位医生斩钉截铁地告诉我是就是到一楼缴费,接着说这是医院规定的,你有意见上医院提去,我也没办法。我第一次在安贞医院看病,就是因为离我家近,没想到病还没看就先生一肚子气真实是无奈!站在医院的门外,我又看了一眼医院的大楼,楼顶醒目的红字写着心血管医院,我终于明白了是我错了,我不该用在德国的观念找离家最近的医院,因为手的血管离心的血管还很远着呢,根本就不该到心血管医院看创伤。可能安贞医院的治病救人是救人命吧,象我这样的手伤,离死还远着呢,一时半会儿不会没命的。我真正的领教了全科医生诊所的便捷与大医院的繁琐,我以后应该先找找我家附近的社区医院看看都有哪方面的治疗,免得再遇到这样的麻烦。
Stimmt nich alle!
Ich habe mit Geduld alles durchgelesen und festgestellt: Sie haben bestimmt nicht im deutschen Krankenhaus gearbeitet.Das Gesundheitssystem in Deutschland und in China gibt es großer Unterschied. Es gibtbei beiden vorteile und Nachteile.
So schlimm sind deutsche Krankenhäuse nicht. Manschmal wissen Sie nur als Patient den Hintergrund nicht.
z.Z. bei Punkt 9: Sie wissen nur, dass der Patient hatte 2 mal Herzkatheteruntersuchungen gehabt und jeweils ein Stent implantiert. Der Patient hatte Beschwerden, hilfte Nitro-Spray, hatte wahrscheinlich laborchemische Veränderung oder EKG-Veränderung. Das war einmal Herzinfarkt, so dass der Hausarzt den Patientins Krankenhaus verlegen soll. Die Gold-Zeit der Herzinfarkt-Therapie ist 6 Stunde. Das heißt, wenn wir in 6 h nichts gemacht hätte, funtioniert der Herzmuskulatur dem Ischmiegebiet nicht mehr. Deswegen die Krankheit muß glech therapiert werden.
Und die Herzkatheteruntersuchung kann man nicht nur als Untersuchung, als auch als Therapie verwenden. Als man gleich in der Herzkatheteruntersuchung schwere Stenose gesehen hat, sollte man schon gleich therapieren, wenn es funtioniert.
Warum der Patient nicht gleich 2 Stent´s bekommt hat, kann ich leide nicht erklären. Das muss man in der Akte angucken. Aber es gibt bestimmt ein Grund.
Tut mir leid, dass ich nicht auf Chinesisch schreiben kann. Aber ich habe mich bemüht, möglich einfach zu schreiben. Hoffentlich versteht alle!
[ 本帖最后由 de1007 于 2008-5-20 17:02 编辑 ] 最关键的区别是,在德国看病以社区医院即所谓的全科医生为主,在国内大家一般以三甲等大医院为首选。国内的三甲医院的医生的实践经验远远超过一般的德国社区医院医生。实践经验丰富,针对国人的疾病自然更有发言权。
另一方面,不论中西医,医患交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德国,由于语言问题,必然对病情的判断存在问题。
这些也就是为什么大家抱怨德国医生不好的原因。
如果单纯的比较中德医生的医术,应该在同等基础上比较。也就是说,不能把德国的社区医生拿来和国内三甲医院的主治大夫来直接比较,就像不能把清华的学生和这边的BA学生比较,然后说中国的学生质量好,水平高 一样。
要比较,应该拿中国的三甲医院主治大夫和德国这边大医院的主治大夫比较,拿国内的社区医生和这边的全科医生比较。 老实不客气的说,像楼主第十条里面的手流血这种小伤,完全可以去社区医院或药房解决。而用不着去大医院,这样不仅耽误了自己,也占用了其他更需要帮助的病患的资源。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内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需要排号,买号的原因。
真诚建议,小病去小医院,大病才去大医院。 我搬家后常在德国住,附近又修奥运场馆,不知道社区医院在哪里,因为我家离安贞医院比较近,我才去的安贞。下次回家要找找附近的社区医院在哪里。谢谢!
[ 本帖最后由 aotubmw 于 2008-5-21 09:08 编辑 ]
回复 门槛 的帖子
关于心脏病的情况你说的也对,但是需要放支架的血管部位的病灶可不是两个星期中形成的!这我只是举个例子,比如我还见过一个病人,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在同一个部位换了五次人工关节,一次小了,一次大了,一次有黑斑,一次感染了,第五次合适了,由于五次手术在同一部位,肉已无法缝合,只好去掉一部分,把皮揪着缝上,病人疼痛难忍,来扎针灸止痛。象你说的检查是需要的,但一个怀孕的妇女,怀孕时做五次内查导至胎儿流产,长期腹痛,月经不正常,几年不怀孕,我真的很难说这是检查的需要,还是、、、、、、在德国学医是宽进严出,你能留在德国医院也不容易,一定付出了不少努力,祝你能成为一个好医生。中国和德国由于国情不同,付费情况不同,医疗方面有着巨大的区别,我只是把我知道的写出来供大家借鉴和参考!谢谢! 就我个人感觉来说,在德国看病,条件环境是不错,但是要等,等到了我病都好了。
还有的医生看病飞快,赶着赶着的,等1个多小时,就看了一分钟,想再看又得等,有时候急性的都被拖成慢性的。
国内的话,有的医院跟菜场差不多,乱七八糟,医生只会开贵的药,找个好医生难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