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79 发表于 2008-6-23 20:44

呵呵

carriere 发表于 2008-6-24 07:29

原帖由 bettinayi 于 2008-6-20 21:0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写得真好,把来德国无依无靠的中国留学生的痛苦,无奈,孤独,彷徨都在不经意间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不是一篇喜剧,楼上的不要笑,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会懂,这决不是喜剧:(

$握手$ $握手$ 黑色幽默还差不多

Lining 发表于 2008-6-24 07:50

$支持$ $支持$ :D

meteorcatherina 发表于 2008-6-24 11:43

:D :D

桥---雷 发表于 2008-6-24 11:50

斯图加特的

carriere 发表于 2008-6-24 14:08

原帖由 chulin870518 于 2008-6-23 13:0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么好的文章放在姐妹cafe早给你评分了。。。可惜这里是讨论化妆美容的多,放错地方了

人生再世何必在意那些虚名呢?(作踌躇满志状,哈哈)

choco@ 发表于 2008-6-24 14:39

原帖由 carriere 于 2008-6-23 20:3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原帖由 choco@ 于 2008-6-20 18:1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楼主ms很喜欢寻求关注的说$m27$

正所谓我是俗人我潇洒,哈哈

原帖由 carriere 于 2008-6-24 15:0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原帖由 chulin870518 于 2008-6-23 13:0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么好的文章放在姐妹cafe早给你评分了。。。可惜这里是讨论化妆美容的多,放错地方了

人生再世何必在意那些虚名呢?(作踌躇满志状,哈哈)

$NO$ $NO$ $NO$

就这一贴子,每次看到没人看了就顶起来,自己的解释都前后矛盾。唉……大哥,你真的这么需要大家敬仰的目光么……而且这个帖子的内容,完全不符合QQQQ,你不是不知道吧。你写的文章没什么问题,如果你想表达自己的某些想法引起读者的共鸣,完全可以发到相应的板块,定会有志同道合者与你切磋。这样才会有真正的乐趣,不是么?
你还发过一个关于欧洲杯的帖子,你也知道你从每支队里选出来的是不是“帅哥”,偏要加一句“不帅请拍砖”。那些虚无的回帖对你来说真的那么有魅力么?如果真的只是水着玩玩,你为什么不去水库?那里的人气不比QQQQ低的。
就你这篇文,我还是说一点吧。生活的关键是人的态度。
不好意思,你是个男子汉,所以我就狠狠地拍砖了。$m22$

carriere 发表于 2008-6-24 16:08

本篇故事,纯属真实。如有雷同,纯属有缘。

-Based on a true story.

阿丫(Y)正传

这是一节普通的公车车厢。
Y坐在车厢里的某个座位上。
他什么事都没干,除了像牛一样大口喘气。
有考据癖的人定会猜想Y是谁。
首先Y是个男人,有着所有男人共同的优点和缺点。
其次Y是个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有着所有海外赤子共同的快乐和烦恼。
最后Y和X不是一个人。
57分钟前,Y走进了学校的图书馆。
他决定要在这里打发掉整个下午。
两周后他有一门考试,一门他从不翘课,但也从没有听懂的课的考试。
他觉得是时候作一个了断了。
图书馆里几乎没有人,这让Y觉得很惬意。
他可以想当然的认为,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他是全班唯一一个认真看书的学生。
即使他一点都没有看进去,也不会比其他同学差。
因为他们连来都没有来。
Y走到了书架前,开始找名为“材料力学”的参考书。
他并不希望能找到很多,最好就那么两三本,然后他挑其中最薄的一本,立马就可以啃起来。
可是这一愿望落了空。
两米多宽的书架,整整五层都被塞得严严实实,封皮的颜色五花八门,但每本书上都清清楚楚的写着“材料力学”四个字。
Y小声的骂了句“Shit”。
没有人注意到这句话。就连那些小飞虫们,都不愿意飞进像图书馆这样死气沉沉的地方。
Y只能改变筛选的策略,开始挑最新的那几本。
他抽出了一本红皮的书,不厚不薄,封面设计的很漂亮,将书打开,几乎能闻到淡淡的纸香,它是如此之新,仿佛在此之前就没被人摸过。
Y觉得这应该是一本好书。就算不是那么好,至少也很香、很白。
他捧着它,满意的离开书架,往写字台走去。
学校的图书馆,位于教学大楼的五楼。而教学大楼,伫立在连绵的小山之上。从这里望出去,你能看到山脚下位于市中心的大教堂、市政厅和人头攒动的步行街。
Y很喜欢这样一副景致。
何况那和煦的阳光还为这副景致镀上了一层金黄。
如果凡高看到这副景致,定能画出比“夜间咖啡馆”更好的油画;如果福斯特看到这副景致,定能写出比“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更感人的爱情故事;如果王家卫看到这副景致,定能拍出比“2046”更让人昏昏欲睡的电影。
12分钟之后,Y才想起自己手里还捧着一本又香又白的“材料力学”参考书。
他依依不舍的把目光从窗外转移到书上。
他简单扫了一遍引言,觉得写的言简意赅,几乎连一个生词都没有找到。
他又扫了第一章,觉得只是把高中物理的力学部分翻译成了德语,尽管有几个生词,但并不影响理解。
他开始扫第二章,忽然觉得语句结构有点混乱,生词也一下子增多,有一种不想读下去的感觉。
他硬着头皮扫完了第二章,自我安慰道“第三章肯定会简单一些。”
结果他连第三章都没有扫完,就把这本又香又白的参考书重新插回到了书架上。
Y想一定是因为这本红皮书写得不好,所以才需要如此精美的包装,不然又怎么卖得出去呢?
于是他又挑了一本黄皮书,不旧不新,既没有书香,也没有乱涂乱改或掉张缺页。
5分钟后,他又把黄皮书插回到书架上。
接着又是黑皮书、白皮书和绿皮书。
原来这一整架的参考书,除了封皮的颜色五花八门外,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全都是如此的晦涩难懂。
于是Y重重的骂了句“Shit”,原先看书的心情,早就飘到了九霄云外。
Y想着,反正还有两周的时间,这个下午就放自己一个小假。何况同学们都没来看书,他并没有比别人落后很多。
与此同时,在教学大楼3楼的某个教室内,Y的若干名德国同学,正在为红皮书第四章里的某道习题争得不可开交。而那道习题,和两周后考卷上的一道大题非常的类似。如果Y当时硬着头皮翻到了第四章,他很有可能会把这道题看完。因为在这道习题的后面,还附有详细的解题方法和一步步的运算过程。
打定主义的Y,吹着口哨离开了图书馆。阳光直射到他的脸上。几粒调皮的小灰尘,适时的钻到了Y的鼻子里,使得Y连着打了两个响亮的喷嚏。这时从Y的身边走过了两名德国学生。Y的目光落在他们身上,似乎期望听到对方说上一句“健康”。谁知那两名德国学生一言不发,甚至连正眼都没有瞧Y一下,仿佛Y和阳光下调皮的小灰尘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次Y把“Shit”骂在了心里。

[ 本帖最后由 carriere 于 2008-6-28 23:16 编辑 ]

carriere 发表于 2008-6-28 22:17

Y走出教学大楼,深深吸了一口气,顿时感到神清气爽。
生活其实很美好,又何必为考试这类琐事所累呢?
Y想到这里,觉得自己离开图书馆的决定实在是很明智。
他想去一趟阿尔迪超市,买一包大鸡腿,作一盆咖喱鸡来犒劳犒劳自己。咖喱鸡里面要放上椰子汁,就像同寝室的马来西亚人作的那样。对了,还必须去市中心的Rewe超市买几瓶宝莱纳白啤,放到冷冻室里冰一下,就着咖喱鸡一起,简直就是无敌了!
他的眼睛里透出亮,金黄的阳光变成了金黄的咖喱粉和金黄的白啤酒。
就在这个时候,一辆横向驶来的公共汽车把Y的思绪拉了回来。
这是一辆很普通的公共汽车,在车的正面和背面,明明白白的写着数字“105”。
Y开始快跑。
如果错过了这班车,Y将要多等15分钟。
从Y现在的位置到105路的车站,有将近200米的距离。
Y并不是一个喜欢跑步的人。
Y也并不是等不起这15分钟。
但不知为何,他现在就是想发足狂奔,就是想赶上这辆车,仿佛冥冥之中有那么一双手在身后推着自己。
这时的Y并不知道,他的这一通没有理由的狂奔,竟然会大大改变自己的留学生活。
105路的司机是个土耳其人。他是个老实本份的人,尽管模样看上去更接近武侠小说中的江洋大盗。
他今天并没有上班的心情。大女儿交了个德国男朋友。二女儿的哮喘病老不见好。老婆可能意外的怀孕。这些事情都让他心烦。
他现在就想早点下班,找一个土耳其肉夹馍店,痛快的喝上几杯啤酒,向店老板叹叹苦经,去它奶奶的家庭。
换言之,即使他看到Y在狂奔,也不见得会停下车来等Y。
车停了。
只有一个乘客要下车。
这回却轮到了土耳其司机小声骂“$%&§”。
除了下肢瘫痪坐着轮椅,这名要下车的乘客并没有什么特别。
土耳其司机紧绷着脸,顺手抄起一个小铁钩跳下了车。
他来到了中门处,弯腰把小铁钩插进公车地板上的一个搭扣里,用力那么一拉,展开了那块给残疾人上下车专用的木板。
轮椅上的乘客不紧不慢的推着转轮,顺着木板小心翼翼的滑下了车。他并不喜欢土耳其人,但还是出于礼貌说了声“谢谢”。
土耳其司机并没有正眼瞧他,只是冷冷的“嗯”了一声,把木板推回到原处,并用力拍了拍自己的双手。他回到了驾驶座上,刚要关门,却发现一支手臂拦在了中门的门框上。
那支手臂的主人,只能是Y。
而我们,也就回到了本文开始时的场景。
Y还在像牛一样喘着气。
他并不记得自己上一次狂奔是在什么时候。
他希望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直到这个时候,Y身上的汗珠,才顺着毛孔一下子喷发了出来。
Y决定提前一站路下车,先回家喝口水,放下包里的教科书,再坐下一班车去阿尔迪超市。
何况车厢里真是够热够闷,他也想早点下车去吹点凉风。
车停了,车门打开。只有一个人下车,一个人上车。
下车的是Y。上车的,是一名中年男人,他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不俊不丑。就算你看他十眼八眼,也不会对他有特殊的印象。适合这种人的职业有二,一是特工,一是查票员。而他恰恰就属于后者。相比地铁或轻轨,他并不喜欢查公共汽车上的票。因为一来要经常换车,二来乘客也不是那么多,没有更多“惩恶扬善”的快感。可不,今天干了一整天,他都颗粒无收,只遇到多买一区票的,却没遇到一个逃票的。他决定从现在开始更不能放过一个乘客,你想,巴巴上一天班,总不能一点成果都没有吧?
他当时并不知道,那天他只遇到了一名逃票的乘客。那名乘客正和自己擦肩而过,就是Y。

carriere 发表于 2008-6-28 22:17

一杯凉水下肚后,Y感觉舒服了很多。
他又倒上第二杯,刚喝下小半口,家里的电话铃声就响了起来,Y差点没有呛到。
电话的那头是一名中国女孩。她刚转学来斯图加特一周,正在紧张的找房。她申请了大学的学生宿舍,但是要等两个月后才有空房。她必须为这两个月找个落脚之处。于是她上了华人论坛,无巧不巧看到了Y的马来西亚华人室友贴出的租房广告。在Y的合住寝室里有一个来自东德的德国学生,放假的时候要回老家,想想屋子在假期里闲着也是闲着,他知道来斯图加特打工的中国留学生多,就托马来西亚室友帮忙把房子租出去。广告上只留了一个电话,就是合住寝室里的座机。
如果Y没有接这个电话,中国女孩也不会打第二次。因为论坛上的租房广告实在很多,而且大多留的都是手机号码。留给Y的时间只有8秒钟。8秒钟之内他不接电话,他和那位中国女孩,将永远不会认识。
阴差阳错的放弃看书,阴差阳错的狂奔赶车,阴差阳错的提前下车,难道都在为这个电话作着铺垫?
Y,咽下了喉咙里的水,不紧不慢的走到话机旁,在还剩下1.5秒的时候,提起了话筒。
他听到了一个甜美的异性声音,而且是京字京韵。
他的心跳开始加速,毛孔里再次沁出了汗珠,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
在这段简短的对话里,Y只说了3句“对啊”,3句“好啊”和1句“等会见”。
25分钟后,女孩就会来寝室看房。
Y兴奋的告诉自己,天上果然会掉馅饼,只是自己之前都没有捡到。
可是这一次,他绝不放手。
天才可以在25分钟时间里谱一首曲;聪明人可以在25分钟时间里背一首诗;普通人可以在25分钟时间里回几封信。
Y是白痴,因为他除了作白日梦就没干别的。
懂礼貌的人可以在25分钟时间里整理一下房间;懂潇洒的人可以在25分钟时间里打扮一下自己;懂情调的人可以在25分钟时间里准备好两三种饮品。
Y什么都不懂,因为他除了多喝两口凉水还是没干别的。
更要命的是,这25分钟时间在Y看来,简直就是太久了。
门铃响了。
Y迫不及待冲下楼,都没有在话筒里问一下对方。打开底楼的门,他看到的是黄色T恤衫、红色鸭舌帽和一个偌大的邮包。这是典型DHL邮递员的装束。那个偌大的邮包属于马来西亚室友,里面装着他在Ebay上拍到的大铁锅。
Y只能巴巴的把大铁锅扛到楼上。
门铃没再响。
Y有点坐不住了。
他后悔刚才没有留下女孩的电话。
好在,电话铃声响了起来。
音色甜美,京字京韵。“我迷路了”这四个字,使得Y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了地。
10分钟后,女孩在Y的陪同下,踏进了合住寝室的门。
直到这个时候,Y才敢肆无忌惮的打量女孩的相貌。
直到这个时候,Y才意识到自己一脸灰黑。
直到这个时候,Y才发现家里除了凉水没有别的饮料。
馅饼有很多种。
现在Y面前的这一种,外观并不过分精致,但是口感香甜酥细,让人感觉非常的舒服。
女孩很满意屋子,Y很满意女孩,这次租借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Y并没有提很多问题,但对于女孩的提问,Y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她说想明天搬来,Y说为何不今天搬来;她说东西太多要整理一下,Y没敢说“我上门帮你整理”;她说箱子太多坐轻轨会不会有事,Y说“为何不让我帮忙去扛”;她说太麻烦了不好意思,Y一下子说了很多,中心思想围绕着“我帮你搬家不是你的权利而是你的义务”来展开。作为北京人,她没词了。作为南方人,Y破天荒的获得了辩论的胜利。她最后问学期票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没有照片。Y说我拿给你看就知道。Y把手伸进裤兜,摸了又摸,摸了又摸,却没找到皮夹。他又把手伸进上衣兜,摸了又摸,摸了又摸,还是什么都没找到。Y慌了。汗珠第3次从毛孔里沁出来。
7分钟后,Y才想起今天一早换了衣服,皮夹躲在换掉的上衣口袋里,所幸那件上衣还没扔进洗衣机里。
她说要走了,早点回家收拾东西。Y这时才想起咖喱鸡和白啤酒,说我正好要去超市,顺路送你一程。女孩害羞的点了头。当时她并不知道,她的临时住所在北,阿尔迪超市在南。
下车后,女孩执意让Y先回家。她不想让Y去到自己临时的家,看到自己散落一地的东西。告别Y之后,她想顺路去火车站的日用品商店买些洗发水,却无意中遇到了自己临时住所的德国室友,两人随便攀谈了几句。她并不知道,在走向德国室友的过程中,有一双中国人的眼睛在她脸上扫了一下。这双眼睛的主人,是X。
告别了女孩之后,Y转车去阿尔迪超市。在经过数码商店时,他心情愉悦,花了20欧元买了台和X一模一样的MP3播放器。到家之后,回想到电话、女孩、搬家,实在让他兴奋的不想做饭。于是Y干脆躺在床上,打开了MP3播放器。他反复听着同一首歌,这是他既喜欢又熟悉的旋律,并伴着这样的一句歌词,“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
(全文完)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 阿叉和阿丫在德国(新增了戏说北京欢迎你MTV!更新在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