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dd 发表于 2004-4-20 14:08

【久违了,我的家乡】4月回国—成都(草堂春色版)

观看"【久违了,我的家乡】4月回国—成都"完整版图片集:
[点击进入]


2004年4月12日 上午

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入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匡世济民的责任感始终存在于他的心底,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一旦现实中出现促使他的忧患意识复苏的因素,诗人便又回到忧国忧民的创作轨道上,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病枯>>、<<枯棕>>等诗篇,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写成的。正因为杜甫写下了这些不朽的诗作,所以后世把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草堂总面积有240多亩,其建筑为清代风格,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合式”中国古典园林。草堂旧址内,照壁、正门、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两旁配以对称的回廊与其它附属建筑,其间有流水萦回,小桥勾连,竹树掩映,显得既庄严肃穆、古朴典雅而又幽深静谧、秀丽清朗。工部祠东侧是“少陵草堂”碑亭,这座草堂象征着杜甫的茅屋,令人遐想,已成为成都市的著名景观。1997年2月,草堂根据杜诗描绘,借鉴川西民居的特点,恢复重建了景区的茅屋。茅屋故居位于碑亭北面,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主体建筑5开间,4座配房,竹条夹墙,裹以黄泥,屋顶系茅草遮苫,再辅以竹篱、菜园、药圃,使整个建筑古朴中透露出浓浓的文化色彩。游人漫步其中,既可发思古之幽情,又可享受悦目清心的乐趣。

竹林小座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317065/1317065-vebIG2p!f!.JPG

草堂石凳3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317065/1317065-R4!qE6o2wf.JPG

聚香亭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317065/1317065-bc7S$jp2nS.JPG

少陵草堂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317065/1317065-Ikv2!oeRo9.JPG

草堂古井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317065/1317065-HAgwVlGEn$.JPG

柴门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317065/1317065-m96mjc7k3Q.JPG

草堂经典对联上联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317065/1317065-3i!zarsSpI.JPG

诗史堂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317065/1317065-4MNq!CK498.JPG

草堂花径1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317065/1317065-jrBQ4z5!hV.JPG

草堂影壁
http://photo.gznet.com/photos/1317065/1317065-59dSnEosjA.JPG



观看"【久违了,我的家乡】4月回国—成都"完整版图片集:
[点击进入]

月飘灵 发表于 2004-4-21 00:53

我要去

yaya_orange 发表于 2004-4-21 13:18

Ding!

再Di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久违了,我的家乡】4月回国—成都(草堂春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