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天我的宝宝发烧了,我在网上找了点资料,贴在这里,妈妈们也可以看看ZT
小儿发烧要注意保护眼睛麻疹、肺炎、菌痢等很容易在春季感染小儿,引起小儿急性高热。在小儿发高烧时,一般家长往往只会注意孩子的高热情况,而对孩子的双眼紧闭、眼屎增多却不注意,认为这是孩子发热后的必然现象。可这种疏忽大意很可能带来不幸,因为有些孩子高热后,角膜软化而穿孔,会导致失明。
孩子在高热时,体内消耗很大,如维生素A供应不足,加上细菌感染,白眼球就会因营养障碍而发生干燥,继续发展,黑眼球就会变白而混浊,甚至软化穿孔失明。
所以,孩子在发高烧时,家长要经常用干净毛巾擦眼屎,滴些眼药水,以免角膜引起感染。同时,给小孩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来增加眼睛的营养,如鸡蛋、牛奶、猪肝、胡萝卜、鱼等。并随时注意孩子的眼睛,发现有不正常的变化,应尽快送医院诊治,千万不要耽误治疗时机,防止角膜软化穿孔而致失明的不良后果。 (生活时报)
[ 本帖最后由 mixmas 于 2008-9-6 21:02 编辑 ] 婴儿发烧怎么办?
——小儿发烧正确应对
近日,儿科门诊挤满了前来看病的小患者,多数都是感冒,发热、流鼻涕、咳嗽,有的还伴有呕吐和轻度腹泻。有一个刚出生111天的婴儿,发烧一个多星期不退,小脸蛋红红的,妈妈抱着孩子直掉眼泪,求医生想办法给孩子退烧。
许多家长都像这位妈妈一样,看到孩子发烧就着急,急于给孩子退烧。其实,小孩感冒发烧并不是坏事,不要急于退烧。
分清低热中热和高热
小儿发热时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小儿的正常成长发育。体温不超过38℃一般不要急于退烧,特别是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如果盲目急于退烧就可能掩盖病情,干扰对病情的诊断。当体温达到39℃以上时就要在医生指导下退热。有4%~12%的孩子在高热时会发生惊厥,惊厥反复发作可能造成脑损伤,也是某些癫痫的先兆表现,还可能导致其它危险。因此,凡有高热惊厥史或家族史的病儿,一旦高热就应立即给予退热处理。
38.5℃以下物理降温
在给小儿退热时,在38.5℃以下最好是选择物理降温,如多饮水、温水加酒精擦浴等。
所有的退烧药,如扑热息痛、复方阿司匹林等都含有咖啡因、非那西汀成分,有较大的副作用,婴幼儿的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高热时使用,易诱发惊厥,还会因大量出汗引起虚脱,甚至因血液中游离胆红素堆积而出现黄疸。同时对消化系统和肝肾功能也有损害,有的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造成白细胞、血小板降低。
如果非需要用退烧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小儿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来比林、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也可以选用中药如柴胡、羚羊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对小儿退烧效果也很好。
能不输液就不输
有的家长认为小儿感冒输液比服药退烧快,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给孩子输液,而且要求用抗生素。其实感冒大多为病毒感染,抗生素对病毒没有作用。我们的原则是能吃药的不打针,能打针的不输液,因为输液有时会产生副作用。当服用抗病毒药物不能退热,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血液检查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出现支气管炎或肺炎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但无论用什么药物,都要注意剂量不得过大,服用时间不应过久;服药期间要多给孩子喝水,以利药物的吸收和排泄,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的毒害。退烧药不要和碱性药同时服用,如小苏打、氨茶碱等,否则会降低退热的效果。
中医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所致,分风寒、风热、内热外寒等不同的症候,强调要辨证施治,对症用药,这一点对小儿尤其重要。有的家庭备有“小药箱”,孩子感冒了不到医院看,拿家里储存的感冒药给孩子吃,或者自己到药店给孩子买药吃,这样做很危险。因为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所以小儿感冒用药要特别慎重。 小孩发烧不用太紧张
可增强儿童免疫能力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杨简):小孩发烧不用太紧张,可增强儿童免疫能力——
婴儿发烧,长大不容易过敏
一发烧,人们就会下意识地找退烧药,尤其是小孩一发烧,会把大人急得团团转。可实际上,体温高一点不一定是坏事。
发烧是指体温比标准体温(37摄氏度)高出至少1摄氏度。美国免疫学家琼斯博士认为,37摄氏度是平均口腔温度,稍微升高一点没什么了不起,因为体温随着外界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变化,随时会有小范围的波动。即便一切正常,体温在一天里也会有变化,晚上温度会比白天高一些。而儿童体温的波动比大人更快,这可能跟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有关。有研究显示,婴儿如果在1周岁以内发过烧,长大后就不太会得过敏等疾病。同时,还有人认为,发烧就是身体在努力自愈,所以不妨随它去。
发烧促进儿童免疫系统发育
最近美国《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介绍,专家通过跟踪调查一组美国儿童从出生到六七岁之间的健康状况,发现:1岁以前没发过烧的孩子,有50%会对灰尘或猫毛过敏;发过一次烧的小孩,过敏程度要轻一点;发烧过两次甚至更多次的小孩中,只有31.3%的人会得过敏。主持调查的威廉姆斯博士说:“这说明发烧也许能促进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
该理论认为,过于清洁可能并不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而早期感染则可能提高免疫力,预防以后可能出现的过敏。现代的小孩生活在过于干净的环境中,失去了和细菌接触的机会,可能也因此错过了建立完全的免疫能力的机会,所以以后孩子很容易出现过敏和哮喘。发烧是一种自卫机制,身体通过提高体温创造了一种让细菌不易繁殖的内环境。不同原因引起的体温偏高不但能杀死入侵的病毒和细菌,还能提高淋巴细胞的代谢功能,使之能更好地应付感染。
家长仍需密切注意
发烧时吃药是大多数人的习惯。但实际上,降温不一定非吃药不可,用冷毛巾敷一下可能就比吃药好。如果打寒战,可能少盖点被子或喷点冷水就能降低体温,虽然这种做法看来好像不合常理。
那么,是不是该把退烧药丢到一边去,对发烧置之不理呢?当然不是。要注意防止发烧中可能出现的脱水和儿童因发烧引起的抽搐。而且41摄氏度以上的高烧是很危险的,体温过高可能影响大脑和心脏的正常机能。
“我们不是说在孩子生病的时候,父母可以疏于照顾。”威廉姆斯博士补充说。对儿童发烧,要时刻注意。如果有以下症状,就需要及时就医:3个月以内的婴儿发烧超过37.9摄氏度;3到6个月的婴儿体温超过38.3摄氏度;6到12个月的婴儿体温超过39.4摄氏度;1到2岁的儿童持续发烧超过24或48 小时;任何年龄段的儿童体温超过39.4摄氏度或38摄氏度以上超过3天。另外,如果出现呼吸困难、脖子僵硬、呕吐或拉稀也很危险,应该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
宝宝发烧的处理原则
发烧的原因主要是由疾病引起,如:呼吸道感染、脑膜炎、泌尿道感染等,因此应适时找出发烧的原因,对症下药才能退烧。若体温不稳定,则表示疾病尚未痊愈,疾病痊愈,发烧即退。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最易引起父母亲的担心。
定义:体温高于下列温度,则称为发烧:
肛温:38℃
口温:37.8℃(耳温与口温相同)
腋温:37.5℃
背温:37.5℃
合并的症状:小儿发烧除了体温上升外,可能会有
食欲不佳
嗜睡
哭闹不休
活动力减退
昏睡、昏迷
抽筋、头部僵硬
发紫、呼吸困难
量体温的正确方法:先甩动温度计,使水银下降至三十五度以下
腋温:将温度计放置于腋下,固定手臂,勿令其任意挥动,测量四~五分钟。
口温:儿童勿用此法以防温度计咬断。
肛温:新生儿时期较建议采用此法。
背温:将温度计置于背上并平躺测量4~5分钟。
发烧应如何处理:
减少穿衣盖被。
多喝开水。
睡冰枕。
温水拭浴。
保持空气流通,维持室温26~28℃。
勿自行服成药。
随时监测儿童体温变化。
发烧若伴有下列情况则应立刻送医:
*发烧超过38.5℃。
*活动力差
*虚弱
*呼吸困难
*无法进食、剧烈呕吐
*抽筋、头部僵硬
*身上出现紫斑
*二个月以下之幼儿
*儿童本身患有严重疾病
*连续发烧二天以上
结论:
父母在儿童发烧时,千万不要过份紧张耽心,除了就医外,尽量维持幼儿的舒适,只要平时具备基本的发烧处理知识,一定可以帮助儿童回复健康的身体。 $送花$ $送花$ $送花$
$支持$ $支持$ $支持$ $送花$ $送花$ 收藏了谢谢!! 问个比较傻的问题,发烧是宝宝全身都烧吗?我总是觉得儿子有时小手和头很烫手,其他地方倒是正常 谢谢楼主,很有用的资料!我家宝宝前两天发烧,最高少到39,4,给了肛门的退烧拴后孩子大量出汗,我真挺担心他脱水的,医生验了血说是病毒感染,这两天好了 收藏了谢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