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chzeit 发表于 2008-10-1 22:52

11、汤姆·克鲁斯的“精神”问题
  
  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在奥普拉(Oprah)访谈中的沙发跳跃已经有一点怪了,但后来他对心理健康专业的激烈争论则真的让粉丝有些困惑。
  
  2005年5月份,克鲁斯正在为派拉蒙(Paramount)公司的电影《世界大战》(War of the Worlds)宣传,其间他批评了波姬·小丝(Brooke Shields)因为产后抑郁症而服用抗抑郁药。接着他转向了Today节目的主持人Matt Lauer,因他觉得“利他林”等药的确能帮助人而说他是“滑头”(glib)。
  
  
    职业生涯影响:很大
  
  2006年8月,因为演员的“近期言行”,Viacom主席Sumner Redstone终止了派拉蒙和汤姆·克鲁斯制片公司的关系。现在克鲁斯是“联合艺人”公司的主管之一,11月份,他将和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 Streep)一起出现在电影《狮入羊口》(Lions for Lambs)中。

milchzeit 发表于 2008-10-1 22:53

12、以赛亚·华盛顿祸从口出
  
  就在人们觉得ABC电视台的热门美剧《实习医生格蕾》(Grey’s Anatomy)的剧情已经不能在混乱纠结的时候,其幕后新闻证明,它的确可以更混乱。
  
  故事起源于2006年10月份,赛亚·华盛顿(Isaiah Washington)和帕特里克·德姆西(Patrick Dempsey)的一次冲突,据说原因是前者说同性恋演员T.R.·奈特(T.R. Knight) 是“faggot”(歧视同性恋之词)。其实公众记忆已经逐渐淡忘,直到1月份的金球奖颁奖礼上,华盛顿在记者们面前又提到了这个不雅词(当然包含了否认)。
  
  
    职业生涯影响:很大
  
  即便以赛亚·华盛顿参加了心理治疗,以及和同性恋协会和解,ABC电视台还是在6月份通知他不用再留在《实习医生格蕾》剧组了。不过在7月份,NBC电视台在今年秋季新剧《无敌女金刚》(Bionic Woman)中给了他一个5集戏份的角色。

milchzeit 发表于 2008-10-1 22:54

22、O.J.辛普森:人不是我杀的
  
  新闻集团下属的哈泼柯林斯(HarperCollins)公司主管Judith Regan曾给O.J.辛普森(O.J. Simpson)高额报酬来撰写图书《如果是我做的》,这本书主要让辛普森介绍,假如当初的杀妻案(受害者包括其妻Nicole Brown Simpson 和男子Ron Goldman)是他干的,他将如果处理的所有作案细节。
  
  但是一周之内,FOX电视台的观众,受害者的家庭成员,以及公众舆论的谴责就让新闻集团(也是FOX台的母公司)叫停了这桩离奇事件。
  
    
  职业生涯影响:很大
  
  哈泼柯林斯公司主管Regan12月15日被解雇。同时法官裁定该书的所有权归受害者Goldman的家庭成员所有,以此来补偿他们在和辛普森的杀妻案中的3350美元的赔偿诉讼。8月14日,Beaufort图书公司宣布和受害者家庭达成出版协议,这本“完全捏造”的书将在10月3日出版。

milchzeit 发表于 2008-10-1 22:54

 23、凯特·摩丝吸毒事件
  
  2005年9月,英国的《每日镜报》头版报道了处在事业高峰的超级名模凯特·摩丝(Kate Moss)吸食毒品可卡因。
  
  还来不及震惊,摩丝的那些商业合同(包括H&M,Chanel和 Burberry等品牌)瞬间就逃之夭夭了。毒品就好像一个幽灵侵袭着时尚产业。(因为证据不足,摩丝没有被起诉。)
  
  
    职业生涯影响:较小
  
  通过摩丝的公开道歉和接受劝戒,她逐渐恢复了旧商业伙伴的关系,同时签下了一些新伙伴。
  
  近期她也首次参加了伦敦的知名品牌Topshop的时装活动。
  

milchzeit 发表于 2008-10-1 22:55

24、惠特尼·休斯顿吸毒暴瘦
  
  2001年9月7日,在和Arista唱片公司签下价值1亿美金的唱片合约后,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在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30周年庆祝音乐会的暴瘦形象让人担心,舆论在猜测,前一张唱片销量是让人失望的280万的歌星是患了厌食症?还是吸毒了?2002年,她参加Diane Sawyer的访谈,承认她已经戒毒了,但是宣称,“可卡因味道很怪”。
  
  
  职业生涯影响:较小
  
  这起事件只是惠特尼·休斯顿在其演艺生涯中很多挫折中的一个,其他还有2000年被奥斯卡颁奖礼从表演嘉宾中除名,2005年和丈夫Bobby Brown参演的一个奇怪的真人秀。去年她和丈夫Brown办完了离婚手续,今年2月在格莱美之前的聚会中,她看起来已经比较健康了。现在她在和音乐制作人克里夫·戴维斯(Clive Davis)录制新的唱片。

milchzeit 发表于 2008-10-1 22:55

中国名人丑闻案
  
  1、翁美玲为情自杀
  
  这算不算丑闻?至少它彻底改变了两个当时一线明星的命运:翁美玲,汤镇业。
  
  TVB的电视剧集《射雕英雄传》问世的时候,很多八皮可能还没有出生,而因本剧而大红大紫的翁美龄自杀殉情的时候,许多读者也都还是襁褓中的婴儿,但这并不妨碍这个版本的《射雕》能脱颖而出成为万众公认的最经典版本,并且也成为万众公认的史上最佳华语剧集。
  
  年轻时的汤镇业曾是“无线五虎”中被公认最帅气的一个,会放电的眼睛迷倒了众多影迷。遗憾的是,这么多年来,围绕在他身边的最重要的话题往往不是作品,而是他和“俏黄蓉”翁美玲的感情故事。后来,由于翁美玲自杀,他也背负上了外界猜疑的阴影,并渐渐淡出,转入幕后。
  
  对于汤镇业来说,这是一个“生时令我痛苦,死后更加令我痛苦”的女人。因为,她是为情而死,也就是说其实是她爱的人杀死了她。尽管此后,他还活着,但,多少诅咒,他又怎能视而不见?
  
  后人再提起翁,汤都是一个可恨的面孔。

milchzeit 发表于 2008-10-1 22:56

2、毛阿敏偷税
  
  1998年9月底,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向社会宣布:歌唱演员毛阿敏自1994年1月——1996年3月期间,在我国内地13个省演出的109场中,共获取收入471.11万元。在已完成调查工作并确认有违法行为的65场演出中,少缴税款106.08万元。税务机关已向毛阿敏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毛阿敏在沉寂几年后,再度因偷税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税务出版社新近推出了《失落的天使——毛阿敏税案实录》一书,作者张京民以大量鲜为人知的事实为依托,详尽披露了毛阿敏偷税案的前前后后,以图通过对毛阿敏偷税案的剖析寻求国人对国家税收的关心和思考,下文是从中摘录的片断。
  
  1996年7月4日,也就是毛阿敏向三级税务机关递交情况汇报的第二天,鉴于调查的需要,国家税务总局成立了“专案组”,对毛阿敏涉税事件作专案调查。为保密起见,此案以专案组办公室房间号命名,称“420专案”。
  
  7月18日,毛阿敏以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位于中央电视台对面的羊坊店西路,走进了一幢浅褐色三角形建筑——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大楼。四五年前她来过税务总局,但那次是找领导谈话,目的是达成谅解,改善关系。此次则不同,是接受询问,名义上比审问好听一些,但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
  
  走进房间后,毛阿敏强打笑容,向各位示意。
  
  “你不要有什么心理压力”,主持案件调查日常工作的专案组副组长苏晓鲁口气舒缓,“只要你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是不会与你过不去的。”
  
  “那一定的。”毛阿敏收敛笑容,敏感地说:“我在这么一个圈子中,大家都为两件事而奋斗:一是艺术,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一个就是钱,以便更好地生活。演员之外,我想很多人都在这样追求。”毛阿敏接着说:“缴多少税与取得多少收入是连带关系,这样矛盾就来了。更为重要的是纳税环境,也就是你周围的人怎么干。如果别人不缴而你去缴,就会心理失衡。我想你们能够理解。”
  
  “理解是感情上的问题,论定事件性质则是法律的问题。”苏晓鲁补充说,“当然,你的态度,对本案的处理将起一定作用。”
  
  正式的询问在对话中慢慢开始了。专案组一位同志将质询过程向作者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问:1994~1996年间,为你的演出活动服务较多的经纪人请你统计一下,如野××、方××、付××。
  
  答:可以。我回去统计。
  
  问:经纪人与你联系是以个人名义还是单位名义?
  
  答:有的以个人名义,如野××;有的以单位名义,具体的细节我记不清,方××就是以演出公司名义与我联系。
  
  问:经纪人是直接向你介绍演出吗?
  
  答:是的。
  
  问:协商演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每场收入,何时演出。
  
  问:每场演出是不是都约定是税后款?
  
  答:对。这是演艺界的惯例。
  
  问:有没拿到税票就演出的情况吗?
  
  答:有。主办单位称演出前没时间办理纳税。
  
  问:你拿到税票后是不是发现过没有缴足税款的情况?
  
  答:有。承办单位没有足够的钱,并说你先走,余下的税一定缴足。
  
  问:你在6月8日不被阻挡出境,税会补缴吗?
  
  答:我以为税都补缴了。我已向各地写信,说我已代你们缴了税,钱要还我。当然,今后可能还要打官司。
  
  问:你签订的演出合同有没有收入金额与你的实际收入不符的情况,且金额相差巨大的?
  
  答:有这种情况,如乐山、长沙。
  
  问:还有这类合同吗?
  
  答:我很少亲自签合同,有多少我记不清。
  
  问:1996年1月你在湖南岳阳签订了个1场5000元的合同,而实际收入是每场4.5万元。
  
  答:这是与歌舞团签订的,是为了我到场演出。
  
  问:野××代理你16场,几乎所有合同都规定是税后款,但(合同上的)收入金额大大少于实际收入额。野每场都签合同,你知道这些合同的内容吗?
  
  答:不知道。
  
  问:1996年在湖北演出,与河北歌舞团签的是5000元(假)合同?
  
  答:是,是为影剧院作宣传用。
  
  问:申报纳税是按合同金额?
  
  答:这是影剧院的责任。
  
  问:申报表按5000元填写收入,申报表有代理人和你的签字(给她看申报表)。
  
  答:我上台前税务局找我,要我纳税,徐××(经纪人)身上没带多少钱,决定先按合同缴税,余下的由影剧院补缴,让我临时对付一下(指签假合同),事后我多次电话催问徐××,徐向我保证税收上没有问题。
  
  问:在江苏演出中,代理人野××授意签订假合同?
  
  答:我不知道,不知道(假合同)用来纳税。
  
  问:1994年在湖北演出与燕华歌舞团签过一个假合同?
  
  答:我不记得。
  
  问:1995年8月在浙江义乌演出签订2万元收入的合同,实际收入为6万元。请你说明签订假合同的原因。
  
  答:是为平衡演员间关系。
  
  问:1995年12月徐××与你签订收入5000元的合同,是谁的意图?目的是什么?
  
  答:是徐××提出要签的,说是为了向主办单位证明请到了我。
  
  问:对1993年的演出收入作过纳税吗?
  
  答:没有。
  
  毛阿敏不知道税务机关一下子掌握了那么多情况,连珠炮似的质询和特殊的气氛,使毛阿敏情绪紧张,声音颤栗。昔日风度超凡的大歌星,竟突然涕泪交加,不能自已。这是毛阿敏接受税务机关5次询问中的1次。在5次的询问中,有2次在北京市地税局,3次在国家税务总局。
  
  苏晓鲁对几次谈话印象颇深。说起毛案,他多少有些激动。毛阿敏的问题被税务机关立案侦查后,她一度惶恐不安,主要是怕新闻媒体曝光和受刑事追究。按照《税收征管法》的规定,被行政处罚两次以上,就要负刑事责任,不管偷税数额多少,如果偷税1次,数额1万元以上,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以上,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10万元以上,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当时专案组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一是不向新闻媒体透露消息,以争取主动。二是政策攻心,动员她交代问题,涉及到的人和事,都希望她能回忆起来。而且,还通过她所熟悉和信任的人做她的工作,稳定她的情绪。这样,毛阿敏曾一度轻生的念头被打消了。
  
  北京地税局的同志与她进行了两次谈话,专案组的同志与她进行了3次谈话。这些谈话主要是把她回忆的和我们掌握的情况进行对证。主要是演出场次,收入额、纳税额的对证,一些申报表、税票的对证。我们采取耐心说服的办法,对她启发教育,避免用恐吓、威逼、污辱的方式。
  
  在整个谈话中,毛阿敏基本情绪演变先是害怕,其表现是紧张和流泪;以后,由于我们采取的方式比较温和,她就表现为一种烦躁。这主要是回忆的问题比较多,既有时间较久回忆起来比较困难的原因,也有她与经纪人、中间人、扣缴义务人之间的一些难以撇开的瓜葛。再后来,她的情绪又转变为埋怨,即埋怨扣缴义务人使她受害。比如隐瞒真实收入的假合同,她推说他们让我怎么怎么签,是扣缴义务人搞的鬼。而不把这种行为说成是自己的主动行为。法律上,有主动与被动的问题,毛阿敏试图把自己偷税说成是被动的行为。毛阿敏说她不见税票不演出,实际情况是,她确有一些场次不见税票不演出,但在多数场合是不见钱不演出。至于缴多少税,她认为是主办单位的事,责任全推给中间人、扣缴义务人。通过与毛阿敏的接触,我们认为,她在偷税的认识上,一是模糊的,二是站不住脚的。对偷税认定来说,靠的是证据,而不是你说或我说。苏晓鲁是专案组的核心人员之一,他业务精通,讲究策略,精于分析,擅长观察,对毛阿敏接受调查期间的思想、认识、心态都一一掌握,因而能在调查中掌握动,帮助毛阿敏提高认识,交代问题,接受处罚。
  
  职业生涯影响:较大(MS当时人们议论挺大,这位歌坛大姐大从此也不再大红)

milchzeit 发表于 2008-10-1 22:57

3、刘晓庆逃税入狱
    
  2002年7月25日,新华社向全国新闻媒体发了通稿,主要内容是:刘晓庆因其公司涉嫌偷税,已于7月24日经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批准被依法逮捕。同日,中央电视台《现在播报》也向全国、全世界播报了这一新闻。
    
  一石激起千层浪,刘晓庆被正式逮捕入狱无疑是2002年的一大新闻。
    
  一夜之间,媒体上刚刚有所平抑的“关于刘晓庆”和“刘晓庆税案”的话题顿时又火爆起来。7月25日以后,不少报纸几乎天天都有刘晓庆的照片以及关于刘晓庆税案的话题。以媒体和公众对此事的关注程度来看,至少新时期以来,还没有一个人的被捕入狱能够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
    
  既然是爆炸,就会有飞沙走石硝烟弥漫;既然是巨石击水,溅起来的就不仅仅是晶莹的浪花。在报道刘晓庆入狱的大量消息中,很多参与者不顾事实,仅仅凭着道听途说街谈巷议甚至主观猜想就敢落笔成文,一时形成了谣言满天飞的混乱局面。
    
  8月3日,香港某报报道了刘晓庆狱中落泪的消息。消息说:“中国影后刘晓庆早前因涉嫌逃税被捕,拘留在北京看守所,一向给人女强人感觉的刘晓庆,在入狱时因被要求全裸接受检查,有感自尊心受损而当场落泪。”
    
  针对这些报道,警方于2002年7月30日出面辟谣,北京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称:“这些报道是严重失实的,是极不负责任的,是毫无根据的,纯属炒作。”
    
  警方已经辟谣,但是一些媒体置若罔闻,依旧自说自话,对刘晓庆的狱中生活进行了猜测和想像性描述。说刘晓庆“原本染成的一头乌黑的长发露出了白色。由于情绪极度不稳定,她经常用头撞墙”。某些报刊出于商业动机,仍采取辱骂、指责甚至诽谤的手法,往刘晓庆身上大泼脏水,把她妖魔化,侵权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对媒体在报道刘晓庆事件中出现的“偏差”,全国记者协会十分重视,一连召开了3个旨在制止假新闻和炒新闻的行业自律会,要求传媒界时刻牢记肩负的社会责任,不能只为扩大自己的影响、抓读者而进行商业化的炒作。
    
  在大众媒体排山倒海般地谤损刘晓庆这个“恶心”那个“丑态”的同时,《法制日报》、《检察日报》等法制媒体的一些理性文章也频频见于报端。其中一篇文章,在提到有关媒体披露刘晓庆被关押期间曾请求出去“一头上的白发”、“刘晓庆原本就有满头白发”等内容时指出:刘晓庆作为一个演艺明星,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这是她隐私的一部分。媒体将其与案件本身毫无关系的个人隐私公诸报端,应该说是严重侵犯了刘晓庆的隐私权。
    
  对于刘晓庆的被捕,除了一片骂声和正义之声以外,叫好声和叹息声也同样响彻大江南北。叫好的人心态各异:有的是出以公心——名人犯法与庶人同罪,说明国家整顿税制的决心之大;有的是妒忌和压抑的心理得到了释放——你也有今天呀!也有少部分人纯粹是觉得解恨,这不是个人之间的仇恨,而是穷人对富人与生俱来的仇恨——活该,谁让你有钱来着!至于叹息的人则多半心同此想:挺好的一个演员,不好好演戏,瞎折腾什么呀,这下被逮起来了,连戏也演不成了。这部分人多半是刘晓庆的影迷,真心实意地喜欢她,喜欢她的戏。这种叹息代表了多数老百姓的心声。刘晓庆在公众和媒体的关注下活跃了20多年,虽然是非不断,官司缠身,但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她。影迷喜欢她,喜欢她的表演;不是影迷的人也喜欢她,喜欢她的率真,喜欢她的敢为天下先。就在一些无聊小报对刘晓斓娜胗胡猜乱写极尽侮辱诽谤之能事的时候,正是这些善良正直的人默默地做着维护刘晓庆合法权益的事情?002年8月9日,在刘晓庆已经入狱40多天的时候,还有人在报纸上为她叫好:
    
  “我没当过刘晓庆的影迷,也从来不认为她是中国最好的女演员,但我从未怀疑过她有真本事。比如她的文章写得真是不错,尤其是《我的路》,给人石破天惊之感”。
    
  刘晓庆被拘留以前,除了一些必要的社会活动之外,主要还是在拍戏。当初拍完《火凤凰》之后,还友情客串了一部名为《执行局长》的电视剧。在这部反映高法系统工作人员精神风貌的电视剧中,刘晓庆扮演省长夫人。虽然是个戏份不多的角色,但她的表演非常精彩到位,把一个深明大义、知法守法的中年女知识分子刻画得细致入微,不少看过此剧的人都认为她的表演技艺不同凡响。
    
  刘晓庆被捕的消息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作为曾经在中国影坛叱咤风云逾20年之久的“大姐大”级人物,刘晓庆拥有大批喜爱她的影迷和观众。对于这些影迷和观众来说,一夜之间,昔日的偶像变成了阶下囚,如此戏剧性的人生变故胜过任何一部刘晓庆主演的影视剧。刘晓庆似乎注定成为中国影坛最富争议性的人物。
  
  职业生涯影响:不大。晓庆阿姨了狱后,爱情焕发第三春,事业也更上一层楼。一如既往扮青春少女颜。

milchzeit 发表于 2008-10-1 22:57

4、毛宁被刺
  
  上面提到毛阿敏偷税,就联想到刘晓庆逃税。再想到一个毛姓事件。
  
  
  新闻背景:2000年11月22日晚,著名歌手毛宁被扎伤入院抢救,两名《北京青年报》记者前往医院采访遭殴打。11月29日晚9时,北京市公安局连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毛宁被刺一案告破,凶手为从事色情活动的男子关铭。
  
  歌手毛宁在北京被人持刀扎伤,由此引爆了网络上第一次大张旗鼓地讨论同性恋的话题,那时候,很多人用铿锵的言语发泄着对那些带着有色眼镜的人们的不满。今天再想起来,一切变得那么遥远。
  
  6年之后,一切仿佛都已经变了天。随着李安的《断臂山》高调获奖,2006,中国的同性恋似乎正在直面世人,忽然就义正词严地站了起来。
  
  毛宁被刺事件使同性恋成为热点话题,同性恋族群被动地浮出水面。公安部首次对“变性”作出评价,称“选择性别是公民的个人权利”。这标志着在变性这一重大问题上我国与当代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的接轨。
  
  职业生涯影响:毁灭性的,毛宁的事业就此一落千丈。虽然这两看复出了。但辉煌不再。

milchzeit 发表于 2008-10-1 22:57

5、杨钰莹红楼事件
  
  提到毛宁,那跟他同命相怜的杨钰莹不可不提。
  
  在这个事件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媒体,他们铺天盖地的报道这件事,把杨钰莹作为反面教材重点批判,中央电视台将其封杀了至少有一年之久!有一家报纸是这样说的,“赖文峰为杨钰莹花的钱是赃款,公民有义务在道德和社会责任上对杨钰莹追究到底。”
  
  执法机关早就宣布“远华案”与杨钰莹没有任何关系,也还没看见哪家媒体能拿出任何证据来证明杨钰莹是在大案爆发前“逃离”赖家,而现在最确切的证据是,97年二人便已经分手,距离2000年有三年多!
  
  远华走私案走私财产价值人民币500亿以上,说明官员fubai有多严重。众大媒体由于“政治因素”在反FU问题上集体短兵相接,然后轻描淡写,最后偃旗息鼓,却对一个女明星上纲上线,狂轰滥炸!从这一点来讲,杨承受的够多了。
  
  真个永远无从得知。在某次鲁豫有约,杨说,我和赖文峰在一起的那三年是很幸福很快乐滴日子,我们是真心相爱滴。。。可不管爱不爱,你已经不成型了。
  
  “这就是命。”杨钰莹这样说。这不是命,还能是运?
  
  现在的杨钰莹行踪不定,有人说她出国旅游了,有人说她在深圳买了房享受生活。
  
  职业生涯影响:毁灭性的,同难兄毛宁。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中外最著名的名人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