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想出来的刊名都给加50分,但是每人只限最多贡献5个刊名,因为要质量,不要数量,呵呵。)
@ hichoc: 能不能给大家稍微解释一下你考虑的这几个Rubrik?$送花$
Titel
Literatur
Gesellschaft
Abenteur
Deutschlernen
UniIntern
Feuilleton
Interview 你还没回答我在上个帖子的问题呢?
搞这么一票我还挺紧张的,查德语论坛的资料库看到以前那么多好帖子和高手我还真是诚惶诚恐,不过有压力才有动力,我敢于踩在以前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呵呵。
我的主题不是定题,我是希望想投稿的同学有种方向感,他对哪方面感兴趣。
我举例说明:
Titel 是专栏,就是我要在我负责的这刊里最想表达一个核心思想。我目前定调的专栏的主题是德语与人生。
Literatur是广泛意义的文学体裁,这里可以是大家的德语作品,或者是思考德语作品de中文作品,林林种种不再枚举。
Gesellschaft 可能是政治或历史的,或人文哲学的心得体会。
Deutschlernen 就是学德语各个小问题,这个板块我会大量以论坛讨论的素材为基础,做些深入阐发。
Abenteur 我的想法可以是旅游,见闻一种新奇体验的感受,Kulturschock之类的,
Feuilleton 我的副刊希望更接近生活,轻松类的,寓教于乐的文章。
Uni-Intern 很简单就是专业化的德语,有工具导向性的。
这都是大块,我必须依据供稿再分理,我这次的原则就是
1.所有稿件都会收,再进行部署
2.我倾向原创,论坛资料库里的好文章,我可能会用,但我会尽量少。我个人喜好求新,即使用到老文章也要加工一下。
3.我尽量用中德双语,大家再提gong诗歌,文学作品时尽量有中德双语两个稿。
4.我是第一任主编肯定不是最好的,我希望大家不要寄望太高。
不知道这个说明,大家有什么问题,是否版主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尽管说。我周一会再来。
[ 本帖最后由 hichoc 于 2008-11-15 15:27 编辑 ] 原帖由 hichoc 于 2008-11-15 15:21 发表 [url=http://www.dolc.de/forum/redirect.php?
goto=findpost&pid=14077348&ptid=841222]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还没回答我在上个帖子的问题呢?
恕我愚昧,刚才又回去看了一遍上个帖子,还是没发现你在问我啥问题。$汗$ 你能再问的明确点儿么,我这人有时候脑瓜子特不好使。$汗$
看了你几个大方向的解释,我想说说我跟你理解上的出入。
我个人觉得吧,咱们这个论坛杂志跟普通意义上的文学杂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咱们这个电子杂志的立足点还应该是这个德语论坛,而这个德语论坛主要就是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德语、交流的,而并不仅仅是一个用德语抒发个人情感、思想的平台。如果每期都采用网友投稿的形式来征集原创心声,首先你要考虑,在没有一文真钱的情况下,稿子是不是每次都能征集得出来,并且保持有1个小时左右的阅读量。其次,即使有,会不会每一期都可能是这么几个人投稿,究竟能不能有更多的人来参与,是不是大多数人都能够并且敢于用德语来原创上这么一篇心得、体会、游记。再次,假设这些也都不成问题,那么我们的读者群是什么。会不会是广大的普通网友。我觉得哈,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学Germanistik,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对这门语言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甚至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这门语言感兴趣,可是既然学德语是在德国生活的一个前提条件,我们不得不学的话,那么发表出来一期我们中国人自己原创的德语文章杂志,未必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关注。你想,市面上有那么多德语杂志,同学们有那么多自己的专业书,他们为什么就偏偏一定要读我们办的这个德语表达不敢说100%正确的杂志呢?即使他们读了,会不会随后就又删了、忘了呢?
作为主编,你比较倾向原创,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差不多原创占70%,实用性占30%。而我个人对咱们这个杂志的理解呢,是想把着眼点放在“实用”二字上,实用性占70%,原创占30%。我觉得只有实用性强,针对更大的读者群体,这个杂志才会更受欢迎,才可能有持续办下去的可能。所谓实用内容,你比如:德语学习方法大家谈;日常用语、口语;常用成语、习惯用语解析;做报告用语;写论文的格式;专业德语单词汇总;某一语法的解析;怎样祝贺同事婚礼;语言伙伴的必要性;一本好教材的介绍;一个好学习软件的介绍;一本优秀且易读的小说的介绍;一些好的学习德语的网站的介绍;几个德语问题的精彩回答;一首中文歌曲的德文翻译;等等等等。我觉得从这些点出发,才有可能会让读者对我们的杂志爱不释手,甚至期期收藏。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有我们30%的网友原创:在德国的生活、游记、心得、体会,这样便又使我们的杂志有别于东拼西凑的大杂烩,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特色,一旦杂志文件被转发到国内,还会吸引到国内一大批德语学习者。
以上是我对咱们这个电子杂志其内容上的理解。纯属个人想法,大半夜的,脑子有点儿乱,欢迎批评指正。$汗$ (我个人觉得吧,咱们这个论坛杂志跟普通意义上的文学杂志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区别无妨啊,因为区别而欲行而止,我们岂不永远停留在一个状态。这个区别的一个成分是水平上的区别。但水平是可以逐步提高的。
(咱们这个电子杂志的立足点还应该是这个德语论坛,而这个德语论坛主要就是为了便于大家学习德语、交流的,而并不仅仅是一个用德语抒发个人情感、思想的平台。)
后者是支持前者的一种方法。我觉得供学习交流的内容已足够多,像一盘散珠,需要有这么个平台把他们穿起来。
(如果每期都采用网友投稿的形式来征集原创心声,首先你要考虑,在没有一文真钱的情况下,稿子是不是每次都能征集得出来,并且保持有1个小时左右的阅读量。)
没有风险,不成大事
(其次,即使有,会不会每一期都可能是这么几个人投稿,究竟能不能有更多的人来参与,是不是大多数人都能够并且敢于用德语来原创上这么一篇心得、体会、游记。)
不予鼓励,岂得勇夫
(再次,假设这些也都不成问题,那么我们的读者群是什么。会不会是广大的普通网友。我觉得哈,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学Germanistik,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对这门语言驾轻就熟、游刃有余,甚至说,并不是每个人都对这门语言感兴趣,可是既然学德语是在德国生活的一个前提条件,我们不得不学的话,那么发表出来一期我们中国人自己原创的德语文章杂志,未必会受到更多人的欢迎和关注。)
版主不应事先就说丧气话。我们要做的不是要永远呵护这里的现状,而是要创新论坛的未来。
(你想,市面上有那么多德语杂志,同学们有那么多自己的专业书,他们为什么就偏偏一定要读我们办的这个德语表达不敢说100%正确的杂志呢?即使他们读了,会不会随后就又删了、忘了呢?)
会的,那又怎样。we should say: yes we can. its time for change. :D
(为主编,你比较倾向原创,给我的感觉也是这样,差不多原创占70%,实用性占30%。而我个人对咱们这个杂志的理解呢,是想把着眼点放在“实用”二字上,实用性占70%,原创占30%。我觉得只有实用性强,针对更大的读者群体,这个杂志才会更受欢迎,才可能有持续办下去的可能。所谓实用内容,你比如:德语学习方法大家谈;日常用语、口语;常用成语、习惯用语解析;做报告用语;写论文的格式;专业德语单词汇总;某一语法的解析;怎样祝贺同事婚礼;语言伙伴的必要性;一本好教材的介绍;一个好学习软件的介绍;一本优秀且易读的小说的介绍;一些好的学习德语的网站的介绍;几个德语问题的精彩回答;一首中文歌曲的德文翻译;等等等等。我觉得从这些点出发,才有可能会让读者对我们的杂志爱不释手,甚至期期收藏。)
这种实用性正是一种局限性,论坛自存在起就是这样的。除了这个即将诞生的杂志, 其他的不都是所谓“实用”的吗。整体看来,“实用性”内容占百分之九十多。我深信,没有一些比平均水平稍高,人们看起来稍微吃点力的东西带动,就不会在进步中带来新的加速度。
[ 本帖最后由 csoulcmate 于 2008-11-16 10:06 编辑 ] 我比较同意班班的观点。如果基本都是原创,而且较为倾向阳春白雪的话,一来不会有很多人愿意,勇于,有能力投稿,二来未必有人愿意读。的确,市面上那么多报刊杂志,要看诗歌散文杂文集,何必要看表达未必地道的德语呢。
我觉得可不可以设置一个阅读难易程度呢。一期的德语部分有30% leicht, 55% mittel, 15% schwer这样 (这里是个假设),让读者自取所需呢。另外hichoc说的中文德文3,7开也挺好。用中文谈感想,经验,写个小品不会太令人望而却步。
我这里不是说丧气话,或者拆台。我就是出于现实的角度出发,提出几个小建议。 你们的讨论我仔细看过了,基本上两种风格已经出来了。
我个人也是比较倾向版主的意见。不是说我认为办一个文学杂志不好,恰恰相反,那是我们都梦想的。我只是担心办了一期以后接力棒没有人接。我现在也非常期待着hichoc第一期杂志完成,我会在能力范围内尽力提供支持的。但是我觉得长久看来,原创文章的资源很成问题。至少我个人觉得是写不出那么有阅读价值的德语随笔文章的。我觉得我写文化类和政治类的文章还不是特别差,但是那要坐下来正二八经的写半天,而且不一定适合短小精悍的发表原则。
我觉得丁丁关于难易程度划分的建议很好。
To 是否、csoulcmate、lining、christ6789
我有些事情始终不明白,你们来这个论坛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为大家做点事?向大家学习?或者秀一下身手?我觉得你们都有经验和能力不需要别人的提携去发展自己了,身边也有人作为参照让你们知道差距在哪里,区别在哪里。
我有时候很不明白在一个帖子里平行的对话有什么意义。那些轻浮的回帖能对人有什么本质意义的帮助。对一句话的翻译能否真正确立水平高低的标准,或者开务虚会式的谈论个人的德语感受,在我眼里像是自己肠胃不适时的求医问药。
我既不想借这个杂志搞一个小LOBBY,虽然看起来有这个发展趋势,毕竟这个帖子里回帖的人很有限。我也不想为了工具化而工具化,工具化的德语论坛就像是独角戏的舞台,让人看不到一点生气。当姐妹咖啡群贤毕集一起关注中国式床第问题的时候,当婚姻论坛的女将们用文学去贬低咒骂时,德语论坛只能死气沉沉。
我现在迷失了,我不知道你们也和我一道想办这个杂志的目的是什么,在德语论坛之外在办一个德语论坛?你们想的是谁来看,有谁看,怎么看可是这些在我眼里都不是什么问题,这几天来约稿占去了我一些时间,但是也给我和很多人私下的交流机会,我觉得这种过程很开心,办杂志的后果和效果是次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得到了乐趣。
我看腻了帖子里那些无关痛痒或者隔靴搔痒的回帖,厌弃那些没有生气的交流方式。电子期刊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过程。不是工具,而是平台。如果没有这样的认识,永远都只是:
Wir bedienen DAS Deutsch, NICHT DES Deutsch. 办杂志的的意义是能者多劳,怠者多瞧,共同热闹。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外语文献,各满其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