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08-12-10 23:49

补看《露点记》突然发现个熟人

这个人就是武松---祝延平 在《露点记》里扮演陈近男

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1958年出生,14岁便到济南市京剧团学武生。一九七八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在校期间,他排演、公演过许多古今中外的话剧。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北影新片《元帅之死》中饰演马洪湖。接着,他应邀在山东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扮演武松,并荣获1983年《大众电视》"金鹰奖"的最佳男主角奖。1982年,他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峨眉电影制片厂当演员。从影以来,祝延平在《特急警报333》、《花枝俏》、《天山行》、《红叶铺满的小路》、《华夏之灵》、《208号客机》、《心与星球同步》等影视片中担任重要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峨眉电影制片厂演员。1958年出生,14岁便到济南市京剧团学武生。一九七八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在校期间,他排演、公演过许多古今中外的话剧:在莎士比亚的《奥赛罗》中饰演奥赛罗,在《伊索》中扮演伊索,还演过老头、小伙子、知识分子等,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北影新片《元帅之死》中饰演马洪湖。接着,他应邀在山东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武松》中扮演武松,并荣获1983年《大众电视》'金鹰奖'的最佳男主角奖。1982年,他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分配到峨眉电影制片厂当演员。从影以来,祝延平在《特急警报333》、《花枝俏》、《天山行》、《红叶铺满的小路》、《华夏之灵》、《208号客机》、《心与星球同步》等影视片中担任重要角色。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祝延平版《武松》勾起童年回忆 (2007-08-30 23:10:08)

标签:影评/乐评 武松 祝延平 水浒 胡军 虾球传 敌营十八年 霍元甲
http://static2.photo.sina.com.cn/bmiddle/467a163aabbf5001f5741祝延平扮演的武松 《武松》主题曲改编自鲁西南民间唢呐曲《一枝花》     在好友李星文博客上读了他写的《最好的<武松>在八十年代》一文,深有同感。上世纪八十年代山东电视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武松》,确实是我们这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心目中永远的经典。祝延平扮演的武松,高大英武,形神兼备。星文兄的文章生动可读,资料翔实,让我徒生“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灏题诗在上头”的感慨,自问再写也无法超越。推荐大家上他的博客去读读,我就不再班门弄斧。谈一谈由这部电视剧勾起的童年回忆。
    当年《武松》播出时,我家还在四川罗江镇上。家里刚买了一台成都牌12寸黑白电视机。那时候电视剧少,电视台把好的电视连续剧当宝贝一样攒着,每周只播一两集,一部20集的电视剧能播上两三个月,吊足了观众胃口。或许正因如此,那时播出的几部电视剧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如《虾球传》《敌营十八年》《夜幕下的哈尔滨》《加里森敢死队》等,当然还有稍后一些的更广为人知的《西游记》《霍元甲》《万水千山总是情》等。《加里森敢死队》没播完就被停播了,据说是因为社会影响太坏。当时我还在读小学,有一名同学模仿剧中人物耍飞刀,一刀刺伤了另一名同学的眼睛。《虾球传》和《敌营十八年》的故事情节早忘了,但我至今还会哼这两部电视剧的主题歌。《虾球传》主题歌《游子吟》的第一句歌词是“都说那海水又苦又咸,谁知那流浪的悲痛辛酸……”,旋律优美伤感;《敌营十八年》片尾曲中那一句“胜利在向你招手,曙光在前头……”,豪气冲天,朗朗上口,成为我小时候上学路上的“行军曲”。《夜幕下的哈尔滨》里,我认识了在每一集开头说评书的王刚。他的出众口才和表演天分,在这部电视剧中初露峥嵘。多年以后看了他在《宰相刘罗锅》里扮演的和珅,更喜欢上了这个戴眼镜、其貌不扬的矮胖子。
    《武松》是山东电视台拍摄的《水浒》系列英雄人物电视剧中的第一部。一提起它,首先在我耳边响起的就是剧中主题曲。这首根据鲁西南民间唢呐曲《一枝花》改编而成的主题曲高亢嘹亮,豪迈苍凉,和武松的人生境遇及全剧剧情非常贴。为了写这篇文章,我特地从网上找到它的mp3来听,重温童年记忆。除了音乐,印象最深的当然是剧中武松扮演者祝延平。星文兄认为他是“少见的能契合大众对文学人物想象的荧屏形象”,与我心有戚戚焉。此君高大英武,相貌堂堂,国字脸,浓眉大眼,典型的山东大汉,演武松简直非他莫属。1997年央视《水浒》播出时,我对丁海峰扮演的武松一开始怎么看也不顺眼,看久了才逐渐接受。其实丁海峰演得不差,怪只怪祝延平版武松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后来张纪中拍《天龙八部》,大家都认为胡军是扮演萧峰最合适的人选,他确实演得很好。可单从外形上来看,我觉得如果让祝延平来演,更契合我心目中的萧峰形象。胡军虽然同样高大魁梧,但是他的单眼皮,薄嘴唇,在外形上和萧峰有一定差距。可惜祝延平演完《武松》之后就不知去向,今天才知道原来他早就下海经商去了。
http://static16.photo.sina.com.cn/bmiddle/467a163a11738375a410f生于1958年的祝延平如今也快50岁了。
    一部艺术作品一旦和一个人人生的某一段经历融合在一起,就会贴上记忆的标签,融入了他(她)的情感。逐渐,它仿佛也具有了生命和感情,让当事人很难客观评价它的真实艺术价值。《武松》如此,《霍元甲》《西游记》《少林寺》《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又何尝不是如此。
    小时候听过的一首老歌唱得好:“一片枫叶,一段回忆,回忆你有多少个你和我……”。想一想,在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有多少首老歌,多少部老电影,多少部经典电视剧,伴随我们逐渐成长。

weder 发表于 2008-12-10 23:52

祝延平版陈近南
近年,祝延平从事导演工作,也曾参演电视剧《神探狄仁杰》。



http://images.xooob.com/20087301/200873012931846.jpg

若用几个字来形容这版陈近南,私以为“儒侠风范”最为合适。与书中“书生”形象颇有不同,雄姿英发而又不霸,侠气纵横而易近人。--这便是对他最直观的感觉。雨中,天地间,立马江边,豪气显。--“没错,这就是我爹。”(小宝语)

  要说陈近南此人,见事极明,却下场极惨(唯一的缺陷:愚忠作祟)。然而无论其所行、所言,“英雄”二字,当之不愧。陈近南其实是极易近人的,其折服人的,也是他的为人丰采,他的不凡也正体现在此处。祝延平带给我们的陈近南,有别于以往白衣装的书生形象,却是儒气四散。“书生气”的符号单弱了,去掉了此层伪装,一侠士英雄的气概与风度便似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平生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这句话到底也只是说他的为人风范,而非他的装扮。

  是他影响了小宝,使小宝对义气不再是盲目地崇拜。虽然他的民族大义无法深入小宝之心,但这也丝毫不影响他是韦小宝的精神典范。总结:书中陈近南是用什么折服了书中角色,他的陈近南就是用什么折服了观众。

[ 本帖最后由 weder 于 2008-12-10 23:54 编辑 ]

小茄子包儿 发表于 2008-12-11 00:44

sossos 发表于 2008-12-12 20:03

不认识哦

xiaoman88 发表于 2008-12-12 21:34

神探狄仁杰里他演的是不是虎劲晖啊?

胡军呢,身材是比较魁梧,可是脸不相称,太窄,显得单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补看《露点记》突然发现个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