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九岁了,难解思念之苦,上来问问怎么办?
孩子九岁了一直在国内和外婆一起生活。丈夫现在是德国国籍,不过不是孩子的亲生父亲,亲生父亲另有他人,不过早就不联系了。在我认识现任丈夫之前所生。现在想孩子,每天都想和孩子在一起,准备申请孩子来德国。但现在很担心,丈夫不会待孩子如亲生,虽然他说的好听,我还是不相信的。
因此,
想问,1,九岁的男孩,在德国接受教育好还是国内教育好?儿子在国内一直是年级第一名。学习成绩非常好。
2、象我们这种情况,孩子几岁来德比较合适?
3,如果我和丈夫的感情发生意外,我有居留,但现在没有长居,只有我丈夫拿到了德国国籍。那么我儿子来了之后几年能拿长居。或者是几年能拿到国籍。
4,我结婚一年。
这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决定,不想让孩子承受太多压力,但生活的改变自然会带来压力,实在太想念孩子了,午夜梦回,每天都非常痛苦。但回国去陪孩子又不现实,经济等等各方面原因。
谢谢,希望能得到回复。 男孩还是女孩?
别的帮不了什么,如果是男孩,我不会让他在德国受教育!
经常看到中国男孩,一个人,背着书包,头低着踢着石头回家.和其他小孩3,5成群成鲜明对比! 原帖由 明日之星 于 2009-1-12 12:1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男孩还是女孩?
别的帮不了什么,如果是男孩,我不会让他在德国受教育!
经常看到中国男孩,一个人,背着书包,头低着踢着石头回家.和其他小孩3,5成群成鲜明对比!
这只是个别孩子的性格而已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样的`~;) 原帖由 葡萄仔 于 2009-1-12 12:1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只是个别孩子的性格而已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样的`~;)
$考虑$ 也认识和德国人混得特熟的,但是特别渴望和中国人交流而且为了划清界限在中国人面前对德国人统一称之为鬼子,看来欧党的小学教育确实厉害,敌偶分明打入敌人内部依旧能保持党性 原帖由 葡萄仔 于 2009-1-12 12:1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这只是个别孩子的性格而已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这样的`~;)
如果在国内的话,个别孩子天生可能是这样.在德国,我觉得大多数孩子都会变成这样.
应该和融入很有关系,亚洲人在这里受歧视是肯定的.特别是亚洲男性!这种观念从小就有的.想融入的话,很难!
LZ的孩子如果一直在国内是优等生来到德国,落差会很大的!加上在国内感受不到的那种歧视和不尊重,小孩子的性格很容易变的! $汗$ 其实论坛里有一个叫北德汉人的同学,是11岁来的,现在成年了不过拥护纳粹 原帖由 明日之星 于 2009-1-12 12:2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在国内的话,个别孩子天生可能是这样.在德国,我觉得大多数孩子都会变成这样.
应该和融入很有关系,亚洲人在这里受歧视是肯定的.特别是亚洲男性!这种观念从小就有的.想融入的话,很难!
LZ的孩子如果一直在国内 ...
我还是不同意你的观点。
也可能着跟我认识的朋友也有关系,我认识很多这样家庭的朋友,他们的孩子都是读了三四年级来德国,刚开始当然会有些陌生孤僻,但时间长了,就没有问题。
所以说,小孩如果要来德国留学,一定要趁早。小孩学语言很快的,家庭教育当然也是很重要的,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
找学校也值得注意,有的城市比较明显,对外国人都不太友好,也许是我这些朋友的孩子幸运吧,他们的那些学校对亚洲孩子并没有歧视阿~,我看几个朋友家里的小男孩现在都挺德国化了,身边也有很多德国朋友,个别还跟德国同学组成音乐Band。
还是那句:孩子跟孩子不一样,跟成长的环境也有关系,跟孩子的性格也有关系。$bye$ 语言通就好办,所以要早 原帖由 葡萄仔 于 2009-1-12 12:3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还是不同意你的观点。
也可能着跟我认识的朋友也有关系,我认识很多这样家庭的朋友,他们的孩子都是读了三四年级来德国,刚开始当然会有些陌生孤僻,但时间长了,就没有问题。
所以说,小孩如果要来德国留学 ...
我想您应该是个女的.您应该体会不到亚洲男性在这里受到的歧视.不过我也不准备说服你,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所做的都是给LZ一个借鉴而已.
孩子有德国朋友不代表融入德国,在大街上没人认识你的时候,你永远是个老外,虽然德语已经是母语!我记得上次和头抱怨外管局的官僚时,她随口说,你可以回去啊?!虽然我觉得我们关系已经很好,她也是波兰来的小移民.但至少我知道我的根在中国,我永远是中国人.但试想那些孩子在长大后的尴尬,德国人当你是老外,中国人没把你当同胞的感觉吧! 原帖由 明日之星 于 2009-1-12 13:0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想您应该是个女的.您应该体会不到亚洲男性在这里受到的歧视.不过我也不准备说服你,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所做的都是给LZ一个借鉴而已.
孩子有德国朋友不代表融入德国,在大街上没人认识你的时候,你永远 ...
$支持$ $支持$ $支持$ 德国人当你是老外,中国人没把你当同胞
这样说绝对了,只要不是汉奸都可以是同胞的 原帖由 明日之星 于 2009-1-12 13:0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想您应该是个女的.您应该体会不到亚洲男性在这里受到的歧视.不过我也不准备说服你,毕竟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所做的都是给LZ一个借鉴而已.N~3 ~0 B3 A9 Q( R& d
孩子有德国朋友不代表融入德国,在大街上没人认识你的时候,你永远是个老外,虽然德语已经是母语!我记得上次和头抱怨外管局的官僚时,她随口说,你可以回去啊?!虽然我觉得我们关系已经很好,她也是波兰来的小移民.但至少我知道我的根在中国,我永远是中国人.但试想那些孩子在长大后的尴尬,德国人当你是老外,中国人没把你当同胞的感觉吧!
哈哈,我是女的~,就不能体会你所说得啦。好好笑~
孩子来德国生活,总比跟母亲两地分居好吧?
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做什么样的选择孩子长大可以自己选。是留在德国还是回国发展,那都是后话。
你这个扯得太遥远啦。$汗$ 原帖由 xumeng 于 2009-1-12 13:1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德国人当你是老外,中国人没把你当同胞
这样说绝对了,只要不是汉奸都可以是同胞的
可能他自己深有体会。$考虑$ 原帖由 葡萄仔 于 2009-1-12 13:1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可能他自己深有体会。$考虑$
:P 不可能,对比北德同学不同的地方太多了,北德同学一直认为自己是留着日耳曼血液或者精神的黄皮肤的德国人 原帖由 xumeng 于 2009-1-12 13:1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P 不可能,对比北德同学不同的地方太多了,北德同学一直认为自己是留着日耳曼血液或者精神的黄皮肤的德国人
$m12$ 明白啦。谢谢指点。 原帖由 葡萄仔 于 2009-1-12 13:1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可能他自己深有体会。$考虑$
你这样说话就小鸡肚肠了!对事别对人,OK?! 首先非常同情LZ的遭遇。
先不问你跟孩子的生父是如何断绝关系的,以及孩子跟生父还有没有联系,你们没有在一起就已经是对孩子很不负责任了,现在孩子跟着姥姥这么久,你把他办过来,老人又能受得了跟孙子分离吗?
你跟孩子的生父还是应该在孩子教育及未来的事情方面保持联系的,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建议,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另外你认识现在的老公并且决定结婚的时候,你就吧应该将爱情,经济等作为第一考量了,而是孩子! 这个男人是否适合你不重要,是否适合孩子才重要。
孩子方面,你问过他愿意不愿意吗,如果他不愿意,你可以为他放弃德国的生活吗?我想你是不情愿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如果孩子真是那么重要的一块身上掉下来的肉,放弃这边的一切都可以,而你的问题反而是什么长居啦,身份啦,融入德国啦……
我不是愤青,也不是说这些想法很俗。而是想让你眼光放远一点,掂量一下什么对你才是最重要,什么对孩子最重要。如果你还年轻,不用对孩子负那么多责任,或者觉得凭什么你要比孩子生父负的责任要多的话,那就先只考虑你个人的利益。否则,一切从孩子出发。 有些东西不是孩子现在可以理解的
举一个夸张点的例子,首先当然是假定亲生父母已经不来往了而且父亲不要这个孩子了
一个choice是小孩和母亲都在国内慢慢长大,一个是嫁到美国去,孩子也带过去(为啥选美国这个后面再说)
等小孩读大学,甚至大学毕业在国内想申请美国名校,和在美国直接申请名校,也许那个时候国内长大的小孩才会后悔当初为啥不在美国。
说的是夸张了点,不过很多如果在国内以oversea身份申请过美国学校的和在美国以citizenship身份申请会比较清楚一点这个区别。
原帖由 MrsCat 于 2009-1-12 13:3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首先非常同情LZ的遭遇。
先不问你跟孩子的生父是如何断绝关系的,以及孩子跟生父还有没有联系,你们没有在一起就已经是对孩子很不负责任了,现在孩子跟着姥姥这么久,你把他办过来,老人又能受得了跟孙子分离吗?
... 原帖由 明日之星 于 2009-1-12 13:2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这样说话就小鸡肚肠了!对事别对人,OK?!
你有你的经历,我有我的想法,怎么就小鸡肚肠了?$NO$ 说这些都挺没用的。
孩子在这边未来主要取决于他自己的个性和你的生活状况。
1,首先孩子自己愿意来吗?他已经9岁了,即使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但至少你要听听他的意愿。自己的意愿,对他的未来是有深远意义。
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问题是,这个观点首先面对的就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与生俱来天赋非凡的人。如果仅仅是学习成绩好,是不构成决定意义的。在中国,学习成绩可能就决定了别人对他的主要评价和看法,他就会因此受到特别的尊重。但在德国,情况不太一样。要看他的情商如何,再作决定。
客观上,对于小孩子来说,主要的问题是你是否可以提供一个优越的生活条件。如果他生活明显低于其他的孩子的生活条件,他面临的问题会很严峻,他的自信会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受挫。据我看来,你对你目前的生活尚无绝对把握,那么对孩子来说,风险则是加倍。如果出现问题,你如何保证孩子有一个稳定和富足的生活环境?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中国还是德国都不是问题,今天主要要是保证他成长环境的稳定和安全,而不是为他选择未来,未来是他自己创造的。他没有生父的关怀就是一次教训,重要选择不能轻率而短浅,这一次,主要的问题自己衡量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寄托于别人,环境,或社会。 老实说,中国大部分的中学教育蛮祸害的,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至于大学教育连高分都省了
原帖由 anna 于 2009-1-12 14:5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说这些都挺没用的。
孩子在这边未来主要取决于他自己的个性和你的生活状况。
1,首先孩子自己愿意来吗?他已经9岁了,即使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但至少你要听听他的意愿。自己的意愿,对他的未来是有深远意义。
... 我觉得的应该好好观察下孩子对现在的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快乐么?他对父母不在身边是什么样的,习惯?怨恨?
我一点也不想孩子在德国长大。。。中国人就应该受自己的文化教育,好好一个孩子说话和陈冠希一样,还真让人受不了。。
但是如果由于因为得不到母爱,让他人格有扭曲趋势的话,接过来是最后的选择。。$m27$
如果他外婆那里一样很快乐,那就不要去打扰了
[ 本帖最后由 ☆★☆★☆ 于 2009-1-12 15:08 编辑 ] 原帖由 ☆★☆★☆ 于 2009-1-12 15:0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但是如果由于因为得不到母爱,让他人格有扭曲趋势的话,接过来是最后的选择。。
$考虑$ 俺就是你说的这样的人 蛮复杂的。
如果LZ的LG是德国人的话,而且他也说会带孩子好的,我差不多能相信他说的
如果他是中国人,我就持怀疑态度了,因为大部分中国男人的血脉情结很重(表拍哦~)
如果LZ能在你LG对孩子不好的情况下也能给孩子一片晴天的话,不妨接孩子过来;如果连这个都难,我看还是两头跑吧$汗$ 原帖由 xumeng 于 2009-1-12 15:0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考虑$ 俺就是你说的这样的人
$m14$ 原帖由 ☆★☆★☆ 于 2009-1-12 15:1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m14$
所以脾气不好易怒性取向不明确对女性存在偏见
还望理解 另外我觉得要接就赶快,小孩子一进入青春期,想法更男控制,对陌生环境要不能适应,反而加大他的叛逆感和不稳定。。。
再说,你连长居都没有,这种压力不要以为在小孩身上就体现不出来。。。 原帖由 xumeng 于 2009-1-12 15:1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脾气不好易怒性取向不明确对女性存在偏见
还望理解
$m9$ $m9$ $m9$ 对不起,我也不对的$kiss$ 在其他板块回复楼主,可以把孩子在寒暑假的时候接来德国过一下,看看孩子是否愿意来德国和继父一起生活。 任何社会都会以大家认同的方式划分层次。
中国古老的传统支持了高考制度的存在,古代的科举:一个孩子,可能出身极差,但通过他个人的努力,依然可以走向社会的巅峰,获得极高的尊重。这是一个内在合理的划分社会层次的制度。今天的考试依然重在对学习能力和智慧程度的测验,从而筛选出社会的精英分子。考试本身可能和大众的生活有脱节,但通过测试的人则以此而受到格外的关注和尊重,有得有失。比如,北大毕业,你基本衣食无忧,仕途坦荡,问题是顶尖大学的竞争残酷无比。我们是在选优,竞争之强烈,大家都深有体会。
在德国,教育不过是个职业培训,人权利的获得在于资本的拥有权和民主选举制度:出身和与他人合作是未来成功的基础。他的问题是选拔合格的劳动者,而不是最优秀的竞争者。所以他的压力很小,更面对生活的实际。但这种生活态度,根本无法适应国内的生存状态。
对比两个不同社会体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生活在德国,就要按德国的制度,该度假就度假。生活在中国,你就必须奋力拼搏,尽可能挤出每一分钟和别人竞争。但是可以想象的是,你选择了一种,对另一种就很难适应,特别是对小孩子来说。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