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rman 发表于 2009-1-12 14:54

老实说,中国大部分的中学教育蛮祸害的,造就了一大批高分低能,至于大学教育连高分都省了

原帖由 anna 于 2009-1-12 14:5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说这些都挺没用的。

孩子在这边未来主要取决于他自己的个性和你的生活状况。
1,首先孩子自己愿意来吗?他已经9岁了,即使不能决定自己的生活,但至少你要听听他的意愿。自己的意愿,对他的未来是有深远意义。
...

☆★☆★☆ 发表于 2009-1-12 15:07

我觉得的应该好好观察下孩子对现在的生活的感受和态度,

他觉得自己的生活快乐么?他对父母不在身边是什么样的,习惯?怨恨?

我一点也不想孩子在德国长大。。。中国人就应该受自己的文化教育,好好一个孩子说话和陈冠希一样,还真让人受不了。。

但是如果由于因为得不到母爱,让他人格有扭曲趋势的话,接过来是最后的选择。。$m27$

如果他外婆那里一样很快乐,那就不要去打扰了

[ 本帖最后由 ☆★☆★☆ 于 2009-1-12 15:08 编辑 ]

xumeng 发表于 2009-1-12 15:08

原帖由 ☆★☆★☆ 于 2009-1-12 15:0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但是如果由于因为得不到母爱,让他人格有扭曲趋势的话,接过来是最后的选择。。


$考虑$ 俺就是你说的这样的人

oktoberlucy 发表于 2009-1-12 15:10

蛮复杂的。

如果LZ的LG是德国人的话,而且他也说会带孩子好的,我差不多能相信他说的

如果他是中国人,我就持怀疑态度了,因为大部分中国男人的血脉情结很重(表拍哦~)

如果LZ能在你LG对孩子不好的情况下也能给孩子一片晴天的话,不妨接孩子过来;如果连这个都难,我看还是两头跑吧$汗$

☆★☆★☆ 发表于 2009-1-12 15:11

原帖由 xumeng 于 2009-1-12 15:08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考虑$ 俺就是你说的这样的人
$m14$

xumeng 发表于 2009-1-12 15:13

原帖由 ☆★☆★☆ 于 2009-1-12 15:11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m14$
所以脾气不好易怒性取向不明确对女性存在偏见

还望理解

☆★☆★☆ 发表于 2009-1-12 15:14

另外我觉得要接就赶快,小孩子一进入青春期,想法更男控制,对陌生环境要不能适应,反而加大他的叛逆感和不稳定。。。

再说,你连长居都没有,这种压力不要以为在小孩身上就体现不出来。。。

☆★☆★☆ 发表于 2009-1-12 15:15

原帖由 xumeng 于 2009-1-12 15:1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所以脾气不好易怒性取向不明确对女性存在偏见

还望理解
$m9$ $m9$ $m9$ 对不起,我也不对的$kiss$

葡萄仔 发表于 2009-1-12 15:19

在其他板块回复楼主,可以把孩子在寒暑假的时候接来德国过一下,看看孩子是否愿意来德国和继父一起生活。

anna 发表于 2009-1-12 15:26

任何社会都会以大家认同的方式划分层次。

中国古老的传统支持了高考制度的存在,古代的科举:一个孩子,可能出身极差,但通过他个人的努力,依然可以走向社会的巅峰,获得极高的尊重。这是一个内在合理的划分社会层次的制度。今天的考试依然重在对学习能力和智慧程度的测验,从而筛选出社会的精英分子。考试本身可能和大众的生活有脱节,但通过测试的人则以此而受到格外的关注和尊重,有得有失。比如,北大毕业,你基本衣食无忧,仕途坦荡,问题是顶尖大学的竞争残酷无比。我们是在选优,竞争之强烈,大家都深有体会。

在德国,教育不过是个职业培训,人权利的获得在于资本的拥有权和民主选举制度:出身和与他人合作是未来成功的基础。他的问题是选拔合格的劳动者,而不是最优秀的竞争者。所以他的压力很小,更面对生活的实际。但这种生活态度,根本无法适应国内的生存状态。


对比两个不同社会体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生活在德国,就要按德国的制度,该度假就度假。生活在中国,你就必须奋力拼搏,尽可能挤出每一分钟和别人竞争。但是可以想象的是,你选择了一种,对另一种就很难适应,特别是对小孩子来说。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孩子九岁了,难解思念之苦,上来问问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