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njie2007 发表于 2009-1-28 17:17

爱情不过是愿赌服输,无处话凄凉:观罗丹的情人有感(转)

转贴

罗丹是一个名满世界的雕塑家,众所周知的“思想者”就是他的作品。实际上,除了他自己的艺术天才外,还有一个人在罗丹的艺术和感情生命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就是他的情人卡蜜尔。卡蜜尔也是一位极具艺术天份的美少女,与罗丹忘年相恋。但是,大凡和大师的恋情总是充满折磨和坎坷一样,卡蜜尔也一样。他们之间疯狂而充满激情的爱情,会带给卡蜜尔怎样的命运呢?

这部法文片名叫做《卡蜜儿·克劳戴》,罗丹的情人,对于卡蜜儿·克劳戴来说是不公平的,她一生苦苦挣扎想要摆脱罗丹的阴影,而世人,却因为罗丹才知道她,多么可悲。

在法国艺术史上,罗丹几乎是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不知是否真如影片中表现得那样刚愎自用和在感情上的自私怯懦。这位创作出了《思想者》、《巴尔扎克》、《地狱之门》等如此深邃的艺术作品的雕塑家必定有着极为广阔丰富的精神世界,而不为人知的呢?人们对伟人的要求总是因为他们的成就而变得更加宽容或者苛刻。

每个人的生命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馈赠,而上帝对罗丹更是格外的慷慨,在他45岁时,少女卡蜜儿·克劳戴以她惊人的美貌、才华和爱焕发了他艺术上的灵感,从而铸就了一段更加辉煌灿烂的艺术史。卡蜜儿无师自通的艺术才华让罗丹也为之震惊,她成为罗丹最得力的助理、学生、模特和亲密的情人,他们共同切磋创造雕塑新人体动作和表情,他们一起尝试开拓更富印象性和表现性的雕塑语言,并在作品中表现爱情带来的欢愉和痛楚……

多愁善感的诗人保罗·克劳戴,卡蜜儿的弟弟,在诗中这样深情地描绘姐姐的容貌,“一副绝代佳人的前额,一双清秀美丽的深蓝色眼睛……身披美丽和天才交织成的灿烂光芒,带着那种经常出现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残酷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应该指的就是卡蜜儿拥有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爱情吧。也许对男人来说,爱情不是全部,天才的土壤一旦有了爱情的滋润势必开出更加美丽绚烂的花朵来,而同样的爱情和惊人的才华,给女人带来的却只是毁灭,和罗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几年,卡蜜儿透支了一生所有的幸福,她的美丽只是凝固在罗丹的雕塑中,而她自己,就在这场其实不属于自己的爱情之中燃烧成灰,却没有浴火重生的幸运。

  我不知道卡蜜儿得到的是否是罗丹真正的爱情,也许她真是罗丹心中“惟一的女神”,可是这个沉浸在爱情中的女子如此坚贞,天才女子与生俱来的敏感让她承担了更多的苦楚,她无法和其他女人分享罗丹,事实上罗丹也没有给过她这样的机会。“正如人们犯了一个错误,无可挽回,就这样了,我不想解释了”,也许面对一个女人如此霸道炽烈的爱,男人最终也只好筋疲力尽地放弃,明知道决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错误就可以推脱的,如何以放得下的心承受化不开的情,罗丹懂,卡蜜儿不懂,绝望正源于此。

就算卡蜜儿和罗丹之间的感情再炽烈,却始终无法获得稳定的回馈和承诺,卡蜜儿的骄傲和尊严也使她无法象一般人那样乞求罗丹的垂怜。“我们是同一类的,是超俗和自然的”,这只是罗丹的借口,“你是我这一生最想要的女人,但是我不能”更显得虚伪。罗丹以为可以和卡蜜儿维持一种脱俗的交往,可是在感情世界里,女子永远比男子更加务实,她们要的是朝朝暮暮,长相厮守,要的是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就是这么世俗,哪怕是出类拔萃的天才女子也不能例外吧。所以,我不相信西蒙娜·波伏娃决定和萨特分享彼此生命中其他的感情际遇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也永远不认可还算有才的胡兰成为自己的滥情寻找的诸多华丽借口,无论对张爱玲还是旁人。

历史上真实的罗丹风流成性,拥有无数情人,直到临死前一年才和共同生活了50多年的女工萝丝正式结婚,就是片中那个多年追随罗丹却根本无力分享他伟大艺术成就的平凡女人,是否该敬重她那份忍辱负重的感情呢,萝丝也很可怜,她的执着和无助留住了罗丹,而最初罗丹对她的爱还留下多少呢?而卡蜜儿,她如此美丽,如此脆弱,内心却坚强地叫人心酸,让我们不能对她的痛苦无动于衷,因为爱她,所以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罗丹生命中的其他女子都只是过眼烟云,都无法和卡蜜儿相比。可是如果爱她的躯体,为什么不给她一个名份,如果爱她的才华,为什么不让她独立地创作,罗丹又怎么来掩饰自己的矛盾和自私呢?

  卡蜜儿在1892年脱离罗丹,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孤绝独立的创作时期,离开了罗丹的她依然富有创作力,只是所有富有青春和生命力的美都已经一去不复返,她的作品开始了一种对痛苦的宣泄和对死亡的表现,所有的疯狂、痛苦、忧郁、不得志,都被她糅进了大理石和黏土凝成的时空中,那些美丽的雕塑,默默陪伴她孤寂的艰难岁月。她对着雕塑自语,“罗丹罗丹,我就是那个老妇人,不过不是她的身躯,而那年龄增长中的少女也是我,而那男人,也是我,不是你。我将我所有粗暴的个性赋予了他,他将我的虚空给我作为交换,就这样,一共有三个我,虚空的三位一体。”

他们已经分开了,可世人依然把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似的作品,究竟是打上了罗丹的标记还是卡蜜儿的烙印?那个时代的法国,对女人的评价是打折扣的,在艺术这个领域里,话语权力是属于罗丹这样的世所公认伟大的艺术家的,但是罗丹选择了缄默,没有出面澄清舆论对卡蜜儿抄袭作品的诬陷,于是真相湮没在一片谎言之中。虽然罗丹也认可卡蜜儿的艺术才华,可是他只是将她作为了自己创作的灵感源泉,他同世人一样,捍卫着男性不容质疑的威严和不可逾越的权威,就是这样,他更希望卡蜜儿只是作为自己的助手和分享者,一直笼罩在大师的光环之下,而决不愿意她的分庭抗争。

  卡蜜儿错了,她的爱情无法被罗丹接受,她的艺术成就同样无法被这个世界接受,她一生的光彩,都掩映在罗丹的情人的阴影之下。天才背后的女人简直已经盖棺论定,就算是这部影片,又有多大的力量去打碎所谓“天才”的神话?她无法放下自己的爱,也无法辜负天赐的才华,势必是双重的打击,此后她开始慢慢变得疯狂,精神上陷入了疯狂的幻想和猜忌,尽管她才能卓绝,但她早已在爱情中消失了。

  电影里卡蜜儿这个角色由阿佳妮来演绎,就像卡蜜儿一样的疯狂。换了另外的演员,若不是如此的美丽脆弱敏感,我们也不会如此心痛。如果你没见过伊莎贝尔·阿佳妮,你会一直以为苏菲·玛素才是最美的,原来苏菲的美艳精致竟然也早有原型,同样纯净湛蓝的眼睛,娇艳的红唇,飘逸的长发,古典的忧郁中掺杂了说不情的激情和一点点的神经质。阿佳妮的父亲是土耳其后裔的阿尔及利亚人,母亲是德国人,混血的她禀赋了一种“非法的美”,这使她被全世界的导演视为一个理想的诠释“歇斯底里、贵族神经质和迷人的错乱”的演员,她所饰演的阿黛尔·雨果和卡蜜儿·克劳戴,还有玛戈皇后莫不如是。就算她深夜对着幽深的巷子大骂罗丹,就算她疯狂地砸碎所有的作品,就算她幽闭自己,容颜憔悴,她依然美丽,依然让人心碎。

  世人都爱她的美貌和才华,但是她却恨这个世界和自己,爱太沉重,也太不可靠。爱越深,恨越甚,爱之深深,恨之切切,惟有爱才能有恨,若是真的放下一切根本就不会有心痛,卡蜜儿至死都在恨罗丹,怨恨和愤怒主宰了她生命中的一切,恨他的离去,恨他的不回应,恨他的犹豫。她以疯狂的行为和妄想企图将曾有的感情统统抹煞,仇恨毕竟要好过后悔,既然所有的癫狂执着都只是因为愿望的得不到满足,那么最好让自己相信这个愿望根本就不曾有过。

最后,她变得比一般人更不如,生命中的亲人、爱人、朋友全都离她而去,这世界是不给沉沦的女子留一点余地的,所谓成王败寇,又岂只是感情,一朝落败,终生为寇。通过医生的报告描述的她如此邋遢、无礼、不堪,她被深爱她的弟弟送上精神病院的汽车,她挣扎,终于无奈,隔着玻璃窗,凌乱的长发遮掩下的那双蓝眼睛迷茫地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眼神中依然有焦灼。

卡蜜儿的余生在疯人院度过,颇为漫长的三十年,没有罗丹也没有自己,事实上,她一直在和命运斤斤计较,不肯妥协,至死方休。

保罗·克劳戴,卡蜜儿的弟弟,隔着窗户,看着被木条封闭的房屋,就像他姐姐与世隔绝的心灵,叹息“她所拥有的天赋,只是给她带来了不愉快的一切”,而本来,她才是最耀眼的。

仙人掌拍仙人球 发表于 2009-1-28 20:15

$NO$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情不过是愿赌服输,无处话凄凉:观罗丹的情人有感(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