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09-2-6 18:38

洪泽湖小鱼锅贴

洪泽湖小鱼锅贴

weder 发表于 2009-2-6 18:39

东北有小(咸)鱼大瓶子锅贴

tinka 发表于 2009-2-6 18:50

$支持$ $支持$

rosamagnolia 发表于 2009-2-6 20:10

锅贴$考虑$ $考虑$

yooyoo_8860 发表于 2009-2-6 20:58

$考虑$ $考虑$ $考虑$
小鱼锅贴是自己做的吗?能上个方子吗?谢谢啦!!!$送花$

weder 发表于 2009-2-6 22:00

现在插播广告

'活鱼锅贴',渔家称'小鱼锅塌',是洪泽湖渔民在长期的湖上生活实践中,在众多的因湖而宜的饮食习惯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名肴。'小鱼锅塌'起源很早,久负盛名。据传,幼年时期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灾荒年月逃难来到淮水边,在与逮鱼的、放牛的、砍草的、讨饭的穷孩子聚到一起时,就将各人所获的东西凑在一起,在锅里煮(没有渔具,用手逮来的)小鱼,锅边贴(讨来的杂面或湖中捋来经捣碎的蒿苗王子米面)饼,用这种快而省事的办
法做饭填肚子。虽然做法简单原始,但吃起来却也脆香鲜嫩,后逐渐成为湖上渔民、沿湖农民的家常饭菜,称之为'小鱼锅塌'。朱元璋做皇帝后,吃腻了宫廷的宴席,特叫人把渔妇请进宫里,专为他做这种'小鱼锅塌'。从此以后,这种吃法官里称'三鲜(湖水甘甜、湖鱼鲜嫩、湖草种子清香)小鱼饼',民间则叫'皇帝饼'或'朱家饭'。朱元璋逝世后,宫内逐渐失传,而民间则一直沿传下来。
  正宗的湖上渔家'小鱼锅塌',鱼是'小鱼',通常体长一二寸,锅是铁锅,急火烧之容易快熟,面和得较稀,贴在锅边总要往下坠,就'塌'下来了,熟后上簿下厚,故叫'锅塌'。传统的做法是:用刚捕到的小鱼,洗净后去鳞剖腹,取出肠胆等内脏,随即用清澈的湖水烧煮。同时和上一些面糊,在锅的中部四周贴上一层簿饼,饼底平水,或入水半寸,火烧水沸、汤汁四溅,故熟后饼底边有一溜子沾有鱼汤。乍一揭去锅盖,面饼沾着鱼鲜,鱼儿带着饼香,鲜香
  美味扑面而来。'小鱼',鱼小,鱼鲜;'锅塌',饼脆、味香;'鱼汤',鲜美、爽口。用'锅塌'蘸上鱼汤食之,间品'小鱼'鲜香,顿感鱼香肉嫩,汤鲜饼脆,足令品尝者口津横流、举箸称赞。所有这些,只不过是湖上渔家的普通饭,不但省时省事,而且兼顾了'饭菜一锅熟'。现在,只要渔家的近亲好友到船上来,往往在早晚饭时常用此法待客,尤以临淮、半城、尚嘴、老子山、前码等一带湖上为常见。
  现在,'小鱼锅塌'已被'发源地人们叫做'活鱼锅贴'了。叫'活鱼',是为了迎合现时人们的饮食习惯'活'则'鲜','鲜'则引人就餐;鱼也不是'小鱼',而是常
用个体较大的鱼;锅也不是'铁锅';面和后,也不是贴在锅上'塌',而是摊于锅边,通体变簿而成'贴'。'小鱼锅塌'已演变成了'活鱼锅贴'。细揣思,也不无道理,这种演变适应了时代发展和饮食结构变化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从洪泽湖湖边,及周边公路旁,已能屡屡见到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活鱼锅贴'招牌。人们只要从洪泽湖周边走过,总以吃到'活鱼锅贴'为口福。
  近来年,'活鱼锅贴'又有新的发展。其做法已很少'一锅熟'了。普遍是将'锅贴'、'活鱼'分锅做。'锅贴'也不是贴在锅上,而是在锅边摊成'簿饼'。讲究的再在面里
放上芝麻、萝卜丝,或改用玉米面、高粱面等做成不同品味的'锅贴'。有的吃前将'鱼汤'涂在'锅贴'上,也有的吃时用'锅贴'蘸'鱼汤',这样食之既有原'韵',又添新味。夹着香脆的'锅贴',蘸上鲜浓的'鱼汤',你就会感到有说不完道不尽的生活韵味。即使宴席已尽尾声,你的情趣会依然如初,即便你离家千里之遥,也会令你留连忘返。不过,你如果有闲情逸致,还是请您到洪泽湖中的鱼船上,或者洪泽湖岸边的渔民家,尝一尝真正小鱼锅塌的味道,那才是地道正宗'小鱼锅贴'呢!

weder 发表于 2009-2-6 22:05

http://www.517515.com/cn/editor/UploadFile/2007-4-21/10-4-12-458.JPG
    不要说淮安了,就是老南京,对小鱼锅贴都有着记忆的味道。小鱼锅贴亦称活鱼锅贴,是淮安特色小吃之一,说它不是菜肴是小吃的道理,因它是鱼和面粉两种食物组合后的产物,是洪泽湖风里来雨里去的渔家一种普通既饭亦菜的食物。漂泊于洪泽湖的渔民们,将现捕的大鱼拣下,因为只有大鱼才能卖上好价钱,那些小鱼上不了价,弃之可惜,聪明的渔家主妇就将这些小鱼洗净后去鳞剖腹,掏出内脏洗净下锅煮了,为节省能源,同时将生面饼贴在锅沿四周,吃的时候把锅底小鱼汤撩在锅贴上,那面饼沾着鱼鲜,鱼儿带着面饼香,两者相彰得益,面饼更加鲜香。小鱼锅贴,就是在这样普通饮食习惯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苏北名吃。
    一箸鲜忆鲤鱼嫩,满盘脆思锅贴香。这句诗最后一句指的就是洪泽湖名吃小鱼锅贴,在洪泽,唯朱坝镇最有名。朱坝小鱼锅贴用的鱼是地道的洪泽湖里的小杂鱼,体长也就那么一二寸,锅是生铁锅,急火烧之容易快熟,面和得稀,贴在锅边总要往下坠,塌下来的面饼浸渍着小鱼汤,熟后上簿下厚味道更是有着鱼鲜面香,脆香鲜嫩。最特别的是用湖水来煮小湖鱼,鱼小,嫩鲜,自然的味道最香醇。
小鱼锅贴起源很早,因汤鲜饼香久负盛名,许多名吃总是有着看似很经典的故事来点睛,小鱼锅贴也不例外。一说是幼年时期的明太祖朱元璋,在灾荒年月逃难来到洪泽湖边,饥饿之极的时候吃了渔家做的这锅贴,做了皇帝后将朱坝小鱼锅贴做法宣进了宫中御膳房;还有一种说法朱元璋与陈友谅在江北大战时,曾负伤落荒而逃,饥困中在朱家坝被渔民史龙救治,吃了活鱼锅贴康复了元气而得名。其实,元代至正24年(1364)4月1日,陈友谅亲率60万人马乘船围攻洪都,朱元璋亲率20万军队前来解围。陈友谅操转船头迎战朱元璋,两军相遇于鄱阳湖,一场震撼古今的鄱阳湖水战展开了。也许兵荒战乱,逃难的鄱阳湖渔民将这小鱼锅贴的做法带到洪泽湖也不一定。不过,小鱼锅贴蕴积着的深厚文化内涵,还有那鲜香适口、脆嫩爽口的味道是不可否定的。安庆地方戏黄梅戏,其实就是湖北黄梅县的以前民间小调,可经过安庆人发扬光大,成了全国地方特色戏曲,爱好戏曲的人只有安庆黄梅戏之说,哪有黄梅黄梅戏之论?与其道理估计也一样。

洪泽虽居江北,有着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特征,那里不仅盛产丰富的河鲜水产,而且水稻杂粮也丰沛,用当地的杂粮和洪泽湖里的鱼加工而成的这一美味,以香,脆,嫩,鲜而誉满大江南北,很多年来,小鱼锅贴难登大雅之堂,而在民间却大行其道。如今人们喜欢怀旧,喜欢到大自然中寻找美味,小鱼锅贴,也许会成为来苏北返根寻味贴近大自然的人最佳首选味道。
http://www.jschina.com.cn/gb/jschina/2004/node19187/node26786/node26791/node26820/images/00367522.jpg

@1234@ 发表于 2009-2-7 18:15

$支持$ $支持$ $支持$

羽彤蔷薇 发表于 2009-2-8 15:53

这油饼烙的还真好

michilleyyy 发表于 2009-2-8 17:26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洪泽湖小鱼锅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