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wrwr 发表于 2009-2-16 13:39

止痛退烧药佩多兰(Perdolan)的历史

梦是人类心灵幻觉世界的艺术极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通过对梦境的记忆与解析,人们可以尽情地描绘出丰富多彩,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生画卷。梦境本身可以多姿多彩,生动如真,可以无限神奇和美妙。当一个梦在你艰难摸索、山穷水尽时突然给你送来启示之光,使你期待已久的愿望得以实现时,你才会真正体会到梦的奇妙,真的是趣味无穷。本世纪发明新药最多的比利时科学家——保罗•杨森博士就是这样一位饱享梦幻之旅,并从梦中得到启示之光的老人。在遥远的中国,他用自己发明的新药实现了帮助东方患者解除病痛,最大限度地扩展研究成果的运用和进入中国巨大市场的梦想……

医药世家

    1926年9月12日,保罗•杨森博士出生在比利时的腾浩特(Turnhout)市肯彭小镇一个医生家庭。他的父亲杨•康斯坦•杨森( Jan Constant Janssen)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就在比利时的鲁汶大学(Leuven University)通过了医学学士学位考试,之后在根特大学(Gent University)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出身于农民家庭的杨全靠自己打工挣钱来支付学费。1925年4月16日,杨娶了腾浩特市中学校长的女儿玛格丽特•玛丽亚•弗利拉克斯(Margriet Maria Fleeraokers)为妻。与此同时,他们在腾浩特市中心的大市场区设立了医务所开始行医,和另外三位普通医生一起负责着周围六万居民的医疗保健。

    杨每周工作六天,保罗•杨森博士曾回忆说:“我的父亲才是最勤奋的,他早上五点钟起床上班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每天接待100多名病人。除在医务所会诊外,他还经常深夜被请去看急诊或帮助难产的妇女分娩。大多数情况下治疗条件都极其简陋,有时还不得不在病人家里做手术。因此,他受到许多病人的高度尊敬便不足为奇了……”

保罗•杨森博士的父亲杨•康斯坦•杨森

    1921年,杨在维也纳接受小儿科培训期间遇到了匈牙利布达佩斯一家化学医药公司的老板盖蒂翁•里希特(Gedeon Richter)的儿子斯坦尼斯拉斯•里希特并成为朋友。当时,里希特化学医药公司已经在好几个国家拥有了自己的分公司。最初,杨只是从该公司进口产品销售。从三十年代早期开始,他们达成了更为全面的协议。杨获得了里希特公司产品在比利时、荷兰以及比属刚果的独家进口销售权。就这样,杨在行医的同时逐渐开始介入了商界。

    1934年10月23日,比利时里希特产品公司正式注册为有限公司,杨的诊所也随之迁到了腾浩特市的雷尼尔斯大街13号,从匈牙利进口的药品则在隔壁的15号重新包装。

    1938年,公司业务迅速增长,杨决定关闭诊所,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药品公司的经营中。他买下了临近的房子和一个叫魔宫的大厅,产品的分装和配送等活动都在魔宫中进行。经过精心打理,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除了经营里希特的产品外,杨还渐渐开始生产和销售自己的制剂。

    可好景不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严重影响了杨的发展计划。德军入侵之后,几乎在一夜之间,里希特公司的产品供应线就被彻底切断了。盖蒂翁•里希特作为犹太人的后裔在战争结束前也不幸遭到纳粹分子的杀害。这些巨变意味着杨只有越来越多地依赖自己生产的制剂才能生存下去,凭着乱中求变的精神,他们注册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维生素-AD、复合维生素、Eugastrint、Fer-ca-vit、Multavit以及Sul-favit等等,因为战后人们对青霉素、磺胺以及多种维生素和滋补品的需求量巨增,这些药品一投放到市场便获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一种止痛退烧药佩多兰(Perdolan),成了当时杨的知名商标。

保罗•杨森博士的母亲玛格丽特•玛丽亚•弗利拉克斯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杨的企业已有长足的发展。他们拥有一幢四层的办公大楼和七十多名雇员。出于对杨的尊敬,员工们都称他为“父亲医生”,称他的妻子为“杨夫人”。玛格丽特•玛丽亚•弗利拉克斯在公司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促进企业的兴旺发达,她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从组织和监督整条生产线的运行,到原材料和成品的质量检验以及行政办公室的粗活细活均由她一个人独自包揽。后来,他们全部迁址到现在的比尔斯(Beerse)镇-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这个具有国际标准的生产基地。夫妻二人多年经营药厂的心血同时也有了可以给予厚望的接班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书中的主人公,杨•康斯坦特•杨森的长子——保罗•杨森。

dwrwr 发表于 2009-2-17 08:05

1# dwrwr

{:5_335:}

jade4joy 发表于 2009-3-9 20:01

{:5_394:}{:5_37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止痛退烧药佩多兰(Perdolan)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