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26 20:23
上次发给过本城读经班家长关于《弟子规》的资料,跟大家也分享一下。
弟子规资料
http://www.dfg.cn/gb/djjsh.htm
里面的描红打出来是灰字,我描了几页,这样给小孩子指读很方便。或者可用里面的课本扫描也不错。虽然是繁体,但书法优美(书法一般都是繁体),有拼音。
弟子规原文简体
http://www.dfg.cn/gb/zhhy/whdc/01-dzg.htm
http://www.dizigui.net/dzgpy/dzgpy.htm
弟子规的介绍和讲解(基本意思或更深层次的发挥),在以上网站都能找到。学习该经文的关键是“要做到”,就是我们为人父母的要身体力行,做孩子的榜样。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5-12 12:37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5-12 13:12 编辑
乐嫣两岁四个月到五个月
了解了一些民俗和《黄帝内经》章节后,我平生第一次有了珍惜春光的感触和行动。春三月的最后两个星期里,气候终于慢慢转暖,只要不下雨或无特殊安排,我们几乎每日踏青三到四个小时。我买了张月票带女儿每天去稍远的几个小镇踏青。她 11月就去幼儿园了,那时就只能在自家镇上多转转了。乐嫣现在可以出去走挺远。我们有时去郊外公园里走,有时去看古迹,有时到山后放风筝,沿路都有一些游乐场可以让她疯玩一把。带点温水,水果和干粮,再带本小开本的《论语》,她反正走得慢,还要玩玩路边的石头、听听虫鸣,看花吹蒲公英看蝴蝶、吃些东西啊什么的,我就边晃悠边读给她听,反正郊外身后不会有汽车开过。我再带另一本正在阅读的书,可以等她在游乐场玩的时候看。春风拂面,真是快乐惬意。在山谷中沿着小河走,坐车到不同的山顶吹风的愿望还未实现。下几个星期努力吧。
春天走出家门还有个好处,更方便读经。散步的时候《论语》前半部能诵读了好几遍。我打算再把后半部好好巩固一下就开始诵读《易经》。待在家里总会有一些家务让人忍不住去做,并且小朋友会把房间弄乱,又得收拾。另外,连续三年了,我每年都有一个月的花粉过敏。去年彭教授开了中药立冬后吃了两个月,我也学会特别注意避寒就暖,连凉水都不喝。我对这次是否仍那么严重充满好奇,便想,与其消极躲在家中,不如好好养生,广步于庭,披发缓行,积极应战。果然一入农历四月就有症状,但仅是每日清晨几个喷嚏,流点鼻水而已,相对前三年,已经轻了很多。而且我感觉这正是身体攻寒邪排寒气的过程,症状轻表示体内积的寒气也少了。西医的过敏理论远不如中医所说的元气虚弱能说服我。
最近对西方古乐器很着迷,跑到图书馆借了不少古钢琴,鲁特琴,文艺复兴或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其中不乏用古乐器演奏的。最近去听了一场音乐学院古乐器演奏的海顿音乐会。事先我就和乐嫣说,你得“装睡”,这样别人才能让我们进去(她一装自然就睡去了),但她也很期待音乐会(上回带她听过一场日本唐筝的演奏),所以不愿睡去。音乐会开始了,乐嫣其实已经很安静,但对于那样正规的场合还是不适合,我只好和她出去,又转圈又哼歌想尽办法把她在童车里摇睡才又进入演奏厅。后来问她有没有在梦中听到音乐,回答说“没有”。
妈妈因为月底有古琴课,有时白天弹琴预习,她除了过来凑热闹外,就在一边自己玩。《归去来辞》曲子的歌词她也能背上大段了。
我们的读经班家长们把《孟子 粱惠王章句》上下都已诵读完毕。孩子们也开始了用字卡识字。
全家人上次开车去黑森林接山泉(用来煮茶,水管流出的水质很硬)。另去美国读书馆买二手英文书。淘到几本很好的关于西方乐器历史和建筑的图册。西方乐器一书刚好在听音乐的时候可翻图片给她看。
给她买了个可随身携带的磁性小黑板,一上电车我们就开始认字。她也爱看墙上字帖。一个一个字突然指得很好了。
平常讲故事,有《德育课本》、《护生画集》,还外加某本彩色故事。讲过了故事《神马》,她突然发现墙上某画上的马原来就是韩幹画的,很兴奋(妈妈也是才发现,很兴奋呢)。
乐嫣稳步成长。以下是她的一些趣言趣事。
卖水果的老爷爷送给她一支香蕉,我说老爷爷真好啊,她评价说“真是一个孝顺的老爷爷”。
我告诉她太奶奶今年就满九十了,她就说:“要把我的小厨房给太奶奶,乐嫣要做饭给她吃。”
老家的四奶奶摔坏了腿,痊愈后将去美国探亲,她有天摔了腿,马上宣布:“乐嫣摔了腿,也要去美国了。”
“这件衣服是姑奶奶买的,以后也要给姑奶奶买件衣服。”
妈妈说“小动物的叫声都是很温柔的。”乐嫣答“只有猫咪不温柔,抓得我很不舒服。”(某天她被路边的小猫抓过一把。)
给她讲《德育课本》孝子暖冰求鱼的故事,她总结说“后来,母亲的病就好了”。
不能给她讲“雪人”的故事,哪怕是“雪人回来了”。她好像天生就敏感雪人会融化似的,连痛哭了三次,又坚持一定要讲完。哭了还说“给我拿个纸吧!(擦眼泪)”
“吃了姜就去看长江。”
“以后乐嫣有钱了,也要给妈妈买个风车。”
“乐嫣人小,要吃小的,大的给爸爸妈妈吃。”
拿着爸爸吃剩的冰激凌棍子,知道妈妈说不许吃,但估计偷吃过一点,说“本来上面有个冰激凌的。”她的副词开始用得挺好的了。
“我们要坐火车去汉堡了,要爸爸买个方向盘,再买车轮,就可以开了。乐嫣来开车!”
转眼已过立夏,春日里杏花开得最早也谢得最早,野外的苹果花,樱花等绚丽了一时。随后,蒲公英已开始打开小伞旅行,有次在车站,居然漫天飞舞的都是蒲公英种子。紫色的丁香开了,蓝色的勿忘我也盛开了,各色杜鹃花盛开了,牡丹也开始盛开。不经意抬头,居然瞥见樱桃树上都长出了青果。孟夏这几日雷声滚滚,几场雨过后,芍药将盛开了吧?夏天,终于来了。
昨晚给她剪了个流海,扎了个两个小羊角辫,一下又变了个样,真可爱。
这让我想到,不少人说“还是生女孩好,可以打扮”。还有人说,你的孩子真漂亮,个头也高,以后做模特好啊。当然,说这些话的人都是心怀善意的。我却真的认为,适当的打扮是需要的,但“衣贵洁,不贵华”啊。孩子的职业,吃青春饭的事情是不必做的。哪怕孩子以后做运动员我都不以为好,更何况把孩子投到这染缸里面,再加上是饭也吃不好,以瘦为美的职业?现代社会时尚就是女孩该抛头露面,可是还有一种美,叫含蓄。
celinedeng
发表于 2009-5-12 14:59
佩服并且很惭愧。
{:5_372:}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5-12 19:28
佩服并且很惭愧。
{:5_372:}
celinedeng 发表于 2009-5-12 14:59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mm这么一说我也挺不好意思的。大家都有互相学习和取经的地方,还请mm也多指教啊。这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5-13 00:05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5-13 00:29 编辑
最近买了几本书向大家报告一下。
一、《家庭中的蒙特梭利教育》 一套四本 梁志燊 主编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1、语言能力培养
2、感官系统训练
3、日常生活练习
4、数学素质培养
同一人主编同一出版社出版的 《蒙台梭利幼儿日常生活练习[硬皮精装全彩页]》
更详细有彩图,但价格贵,建议先买前四本吧。
这四本书实用实惠。也可拆开买,我尤其喜欢第2和3本。
二、《中华美德》许德明 编著 上海辞书出版社
没拿到但朋友们推荐过,肯定不错。
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丛书》四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来自taobao
1、谦恭虚心刻苦学习
2、威武不屈忠心报国
3、公正无私廉洁律己
4、尊敬师长勇敢聪慧
还不错的。据说不如杨永青那套,但这套里也有他的作品,那套根本买不到,这套恐怕也不容易买到了。
四、《荷花镇的早市—蒲蒲兰系列绘本》周翔 21世纪出版社
中国风格的绘画,还不错。要说是顶极也不是。
五、《护生画集》 丰子恺 绘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丰子恺护生画新传》 东华大学出版社
前一本较贵,手写字迹要慢慢认,但有保存和挖掘的意义。
后一本是取原作编的,比较方便上手讲故事。
六、《伊索寓言——国际获奖插图大师绘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画得不错,可故事除了“吃不到葡萄的狐狸”外其他还真不适合2到3岁的小朋友听。
七、《儿童自救图解》 四本 来自taobao
1、意外发生篇
2、危险防范篇
3、预防疾病篇
4、交通安全篇
这些书,还是要有些,有备无患。随便挑的,肯定有更好的。
八、《儿童美德书》威廉 贝尔特 海南出版社 taobao来的是老版本,有图的。
很不错,讲的西方美德。
发现是有英文版的,
WilliamJ.Bennett <The book of Virtues>
购买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66577
下载
儿童教育论坛» 亲子阅读 » 《美德书》威廉·贝内特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07585&extra=&page=1
缘木求愚
发表于 2009-5-13 09:04
先谢谢楼主无私的分享自己的书目。
书目很不错,我的孩子才2岁多,大都是看绘本,百科,故事等类,以上书目对他来说不是非常适合。
我买过迪尼斯《儿童百科全书》内容丰富,一种事物介绍篇幅不会太多且有大图,对2到6岁以内孩子较适合。
聪明豆绘本也相当不错,里面包括《我永远爱你》,《小猪变形记》等,首先感动大人,绘本里的想象力,感情感染力很强。孩子2岁时还不能一下子听完全本,对他来说是长了点,但过3个月就已经开始喜欢上耐心听完。
beini_dong
发表于 2009-5-13 11:19
”鸡蛋是谁生的?“”鸡生的。“”鸭蛋是谁生的?“”鸭生的。“”鸟蛋是谁生的?“”鸟生的。“”笨蛋是谁生的?”她奇怪的看着我。连说“不对!”。- V1 b" i( j7 W- \" C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16 08:2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逗得我不行。{:4_283:}
MM写得很好看。不过列的书目也很多很多。。。
想当初我因为看到德国文学开的一大页书目就逃走转了专业,没想到这里比那个还多{:5_371:}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5-13 21:44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5-13 21:45 编辑
西西楼上mm,书目是参考书目而已,有些也不见得都适用。我其实以后该找个时间把书单弄精简点。
我曾花了大量时间找书搜书。有了这个单子大家缩小的寻找范围,或许能节省不少时间。
这些中文书,不象外文那么令人生畏,就是需要时间来读了:)希望长长书单不会把你吓走了:D
缘木求愚mm,我觉得这次的书除了《伊索寓言》不适合小小孩外,其他都能用来给孩子讲或用。我也开始在做了。其他的书,比如以前提到的《德育课本》和那些中国特色的绘本,都是很不错的。
缘木求愚
发表于 2009-5-14 09:36
四、《荷花镇的早市—蒲蒲兰系列绘本》周翔 21世纪出版社
五、《护生画集》 丰子恺 绘 上海人民出版社
很不错。谢谢MM推荐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5 18:52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8-6 11:29 编辑
乐嫣两岁五个月到八个月
转眼过了三个月,乐嫣在期间可谓大长见识。
五月中下旬琴家金蔚老师再次访德。我带着她和古琴去了汉堡一周,参与了金老师的琴课。
这次我们的进阶班分别讲授了《归去来辞》、《流觞》、《玉树临风》和《醉渔唱晚》。学员都是预习好了曲子去上课的。在那里我们认识了读经妈妈以嘉、晓青和一群可爱的孩子。
由于有了个小玩伴,小春子不愿去上幼儿园。于是女儿和春子就在如幻家由春子爸爸带着(非常感谢如幻的先生)玩。有好姐姐带着玩,很开心,也没找妈妈,听说有一天还去了两次游乐场呢。
一次在如幻家吃白面条,用的是黑色的筷子,我卷起面条喂女儿,她突然说:“太极图面条!”很让我吃惊。我们曾经看过《黄帝内经》纪录片,里面有太极阴阳图。
如幻带队的汉堡亲友团陪着金老师一起去科隆参观博物馆。我们也有幸同往。随精通书画的金老师一起逛博物馆真是件大有收获的事。我们看了西方古典绘画,古罗马文物,和不知所云的现代艺术“装置”。众人还买到了各种不同的一欧元一张的博物馆原尺寸翻印的宋代版画,兴奋不已,回去都待贴在墙上。
不久季谦先生德国行,我们也加入了全程跟随亲友团。随先生去了德国各大城市。女儿曾把《大学》的第一章背给了王爷爷听。还有,每次磕碰了哪里必找王爷爷要跌打油。先生也和小朋友们打成了一片。哲萱阿姨在汉堡上火车时摔伤了腿,她印象深刻,多次拿来当故事来讲。在旅途中她突然会自己独立跳了,于是一路跳个不停。着汉服的时候,像个小蝴蝶。这次的经历可谓终生难忘。我希望以后能找到时间陆续把先生的答疑都整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在汉堡孔子学院季谦先生演讲时,众人非常喜悦的遇见了新儒家三圣之一的熊十力先生的曾孙女明心。
结束了两周多的全德行后,又回到了家。
在家中还是听经典诵读和古典音乐。中文为主,也有英文德文。最近加入了《易经》。
我们的读经班正式从成人亲子读经转型到以儿童(都三岁左右)为主的经典诵读。计划为两个月的《大学》诵读。课堂上有示范和互动(还是父母陪者,但以指读朗诵为主,找字啊,汉字描红啊,唱歌啊,都是为了让小朋友不走神。让这些3岁左右孩子能坐下来还真要动脑筋。)每天还有十次诵读的作业。其实这么大的孩子我给家长的要求是视孩子情况指读和跟度。哪怕孩子听十遍也算完成作业不用马上一定开口。后来我观察,也很高兴的发现,不仅是班上的其他孩子,在养成了一定习惯和我要求鼓励以后,女儿也能开口跟我读了,以前她只爱自己冒经典,但别人一打断就不说了。但指读看字她还不能做到,我不苛求,因为知道那是迟早的事。她跟读时候手脚总不闲,读读看看间要进行各种事情,在床上读就是跳床,在沙发上读就是滚沙发,在桌前读就是爬椅子。有时候她一连串的跟着读,有时要我重复很多遍才跟一次。但总是我反复读的毅力大过她持续玩的兴致。她最期待的是诵读完成后的《大学》原文中找字游戏。找出一个后必在作业上用笔圈出。她也特别喜欢汉字描红。每天做作业基本是一个小时时间。
于是一天她自己突然主动要求写字了。还明确告诉我不是画画,是写字。一次吃饭时碗上有“萬壽無疆”,她主动要求认字。
今晚她突然读到“桃之夭夭”,就喊到:“两个‘天’!”其实真是如此,如果她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不少熟悉的字。
她也知道了做作业是每天必行之事。上次婆婆说要给她讲故事,她坚持要先做作业。
她开始认识德文字母S。她的名字以此开头,于是吃面条时看到有S型的小面条浮在汤面上就说:呀“,我的面条!”出去坐电车,很多站台名都有S,她一看见就宣布:“又看到一个S了。”
我把《老子》第一章打印出来给公婆,加上诵读cd,要他们就跟着读100遍再说。还解释了一些,不知他们会否照做?
我总让她听古琴曲入睡。白天我放古琴她就说:“不要听古琴。”为什么?“因为我不想睡觉。”
我最近发疯一样迷欧洲巴落克时期的古典音乐,非常和谐优美,用的都是我所关注文艺复兴时代的古乐器演奏。我去图书馆借cd都先看作者所处年代。乐嫣一直听的是类似音乐。所以她也能自动分辨非和谐音乐,并告诉我不爱听。一次在广播里是贝多芬比较情绪化的乐段。她说“太吵了。”我感觉小孩子比大人更能感受到音乐里的情绪。但广播里那些流行音乐,她好像听了也无所谓。
给她讲故事时我特意只讲培养善性的。由民间故事发展而来的格林童话那样血腥暴力的我认为不应该讲。我相信三岁前接触的会形成孩子潜意识,所以一定要只给好的。最近给她讲了Peter兔的故事,配上优美的英国作家经典童书插图,她大概记住了淘气的小兔子不听妈妈忠告而吃亏的故事。
她在从旅游回来慢慢有些烦躁的情绪,我后来检讨是后一段路上辛苦和多少忽视她的时候。我尽量安抚她,引导她往理性方面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她的类似情绪减少,又变得很可人。
“孩子你要多吃蔬菜就能长高!”
“那妈妈也要多吃蔬菜,就能长高。长得和天花板一样高,就可以够到上面的大象了。”
告诉她“外婆”就是奶奶。她问:那“里婆”呢?
有天,毫无征兆的,睡觉前她突然严肃的对我说:“我们以后只养一个小孩。”我极其差异,以为自己听错了。因为“养小孩”这种表达我是不用的,大概是别人提到了吧。于是我就问:这是谁说的啊?以前她也重复过某阿姨的话。她说:是我说的。我更惊讶了。于是故意说:养两个小孩好不好?“不好。”三个?“不好”。我心想糟糕了,要老二还得征求她的意见。她大概是看到别人家有两个我家只有一个把?于是我告诉她有两个小孩的好处,可以一起玩啊等等。她很快又同意可以养两个小孩了。
在公婆的沙堆上玩沙,我们做了草莓沙蛋糕,切成一块块分给每人吃,还假装吃得有滋有味;堆了金字塔,长城,我开始幻想给她看许多经典建筑,以后去一个大海滩,在那里随她堆出来;堆一座山,山上要有庙,她突然告诉我“和尚会挠痒痒”。我说:啊?我们没见过和尚啊。她说:“就是读经的时候那会挠痒痒的和尚。”我说是不是你说的柏林佛光山的法师啊,那是尼姑。她说是。大概她不知道和尚是男的,以为拜菩萨的都叫和尚吧。后来又要求我做个黄瓜,要模仿我做菜时切成块。
去公婆家德语每次都进步,她能讲一些短语和简单的句子。他们的美丽花园里有许多花草果子,她随着婆婆认识了不少,也尝到了不少好吃的,浇了不少花。
她在一天天长大,真是有无限乐趣和希望。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5 19:56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8-5 20:24 编辑
幼儿国外绘本推荐
由于书大部分都放在国内,又因为还没打算让女儿学英文,而且外文读物我更倾向看原著,所以这些都偷懒没整理。感谢有位朋友问我,我顺便总结一下。
一、 苏斯博士双语系列(全十册)
1、《苏斯博士的ABC》Dr. Seuss’s ABC
2、《在爸爸身上蹦来跳去》Hop on Pop
3、《一条鱼 两条鱼 红色的鱼 蓝色的鱼》One Fish, Two Fish, Red Fish, Blue Fish
4、《绿鸡蛋和火腿》Green Eggs & Ham
5、《穿袜子的狐狸》Fox in Socks
6、《如果我来经营马戏团》If I Ran the Circus
7、《霍顿听见了呼呼的声音》Horton Hear a Who!
8、《霍顿孵蛋》Horton Hatches the Egg
9、《史尼奇及其他故事》The Sneetches & Other Stories
10、《乌龟耶尔特及其他故事》Yertle the Turtle & Other Stories
二、苏斯博士套装第二辑(全六册)
我闭着眼睛都能读书
小磨磳,请你现在就走吧
你能有多少奇思妙想
布朗先生会学牛叫,你行吗
千奇百怪的脚
数也数不清的念头
点评:如幻推荐。虽然个人不大喜欢绘画风格,但苏斯博士是名副其实的儿童学英语的经典。德国的儿童图书馆一般也可借到。
三、奇妙双语童话乐园
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
(英)毕翠克丝·波特 著
点评:如幻推荐。这是英国儿童绘画的经典。一套若干本不容易买到了,或许taobao上或书市里还有。
四、野蔷薇村的故事(全八册)
明天出版社
(英)巴克莲
春天的野餐
高山历险记
河边的婚礼
佩罗斯迷路了
神秘的楼梯
波比的宝宝
雪中舞会
航海历险记
点评:不知道怎么发现的。也是英国儿童绘画的经典。和欧美原版比,价格真便宜啊。
五、狐狸村传奇(全4册)(中英双语)
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英国)辛西亚·帕特林 译者:青山 插图作者:(英国)布莱恩·帕特森
点评:最近发现。看起来不错。
六、鼹鼠的故事(共8册)
接力出版社
点评:经典。但我还没买。
七、长袜子皮皮:林格伦作品选{美绘版}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瑞典)林格伦 著,李之义 译
或 林格伦作品选(全9册)
点评:如幻说翻译得很不错。李之义是优秀的瑞典语翻译家,著名的《汉字王国》就是他翻译的。我还没买,不知道是否该买全集或以后再说吧。
八、童话莎士比亚(套装共12册)(彩色印刷)
少年儿童出版社
点评:这个刚发现,打算买一本。保守推荐,每本画风不一,请大家谨慎挑选。童书里也有经典和非经典之分。能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是经典。现代童书画家得奖的多了,外国的就不一定都好。英文《仲夏夜之梦》读经的孩子或许可买相应的那本来看看。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9-8-9 11:25
{:5_394:}
看了你的育儿经验我真是惭愧啊~~~{:5_354:}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9 19:59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8-9 20:02 编辑
蓝天mm又换了个帅哥图片啊:)
我也只挑好的说啊;)还有好多生活琐事和家务呢,写出来没意思。
至于读经嘛,老老实实读就是。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9-8-10 12:50
本帖最后由 himmelblau 于 2009-8-10 12:51 编辑
蓝天mm又换了个帅哥图片啊:)
我也只挑好的说啊;)还有好多生活琐事和家务呢,写出来没意思。
至于读经嘛,老老实实读就是。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9 19:59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偶是天蓝。。。帅哥还是同一个,就是换了张他别的照片而已。
看了你的日记以后觉得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还需要多多努力,希望你继续把日记写下去~{:5_335:}
对了,你教孩子是从论语开始的么? 是不是在读论语的时候别的什么都不读?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10 13:40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8-10 13:42 编辑
多谢天蓝:)
胎教和孩子幼年的时候可以泛听为主,经典的选择顺序是先难后易。比如四书和《易经》《诗经》就比较合适。然后才是唐诗和蒙学的内容。我个人爱好原因,孩子三个月起听《论语》最多并自己做“论语一百”。
孩子超过三岁,或最晚四岁可开始指读。就可以比如每天一个小时专心读一种经典,经典的选择顺序是先难后易。制定一个计划。我们的读经班目前是从《大学》开始,反正短又见效好,然后是《论语》。直接从《论语》开始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
我们计划如下:
7月4日:《大学》第一章
7月11日:《大学》第二、三章
7月18日:《大学》第四、五章
7月25日:《大学》第六、七章,兼复习前面部分
8月1日:《大学》第八章
8月8日:《大学》第九、十章
8月15日:《大学》第十一章
8月22日:《大学》第十二章,兼复习前面部分
两个月《大学》,读完后正式进入《论语》。《论语》
计划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大概每周2页到2页半内容,共124页)
然后可以进行《中庸》、《老子》、《易经》、《孟子》、《庄子》的儿童诵读同时加成人研读。以上算是儿童中文读经的重点,尤其是《论语》。都会让孩子一直进行适当滚动复习。
估计孩子们两年后中文基础打好后,同时加入德文读经(德文圣经和Faust)与英文读经(Spenser十四行诗,沙孟戏剧和英文圣经)。方式以孩子随录音诵读为主。
中文的《古文》、《唐诗》、《黄帝内经》、《佛经》(节选)是更晚些的计划。
蒙学教材《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诗词、《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等,家长们待重点都突破后随便在家教教,一定会发现很轻松。
有空看看我们的卡城读经博客 http://hi.baidu.com/dujing_karlsruhe
:)
心情愉快
发表于 2010-2-5 20:42
好帖!!收藏了。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0-2-18 23:21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10-2-19 21:34 编辑
按,从今后该更新拉!先把库存帖上,争取再同步。
乐嫣两岁八个月到十个月
八月低我们返回中国,在北京停留一周见到了季谦先生,一些北京的老师和远道而来的老师拜访先生,听众们都大有收获。
乐焉上了三天的“知谦”。
后来返回长沙。真羡慕北京有很多读经学校,可以放心白天把孩子放那里。长沙的读经家塾有两个(有个还是最近才知道,估计没时间机会去拜访了),拜访了宋老师和沈老师的“明光学堂”,当时也只是周末有大孩子来。在两位老师那里取经,送了他们一套《百问千答》。本来回来就是来看父母,也打算在家里教,于是就在家里教。每天坚持读大约一个小时,乐焉集中精力的时间渐渐变长,现虽扔指读不多,但随时跟读都没有了问题。回想刚来长沙她跟读还不大好,也是软硬监视,威逼利诱才让她养成习惯,现在回想,当时心态再放轻松点更好。其他时间在家就仍是放录音,她高兴时也跟着读几句,更多的就是听。出去散步只要我们在一起就是我背她读。现在《大学》三个月来陆续“听完+读完”有100遍,《论语学而第一》她读了100遍,我也读了100遍。由于家里人客来往多,她的心也不是总能静下来,所以效果不算特别好,返德前的前两个星期我由于杂事繁忙纷扰,也没有心境好好给她按点读了(检讨,还是功夫不够)。但我完全有信心,一周后返德,我们读经绝对会又进入正轨,争取每日读经三个小时以上。11月她上半天的幼儿园,12月我去半天上班。依然要保证下午晚上的时间安排读经。
乐焉的中文已经说得相当流利,逻辑清楚,用此准确,滔滔不绝。平时一个人爱自己叙述一些事情。副词“如果”“估计”“大概”“可能”“肯定”“然后”都用得很准确。一般人见了后都问:“小孩会说中文么?”然后发现她的中文如此之流利,都很惊讶。原来是妈妈在家里自己教的。外公外婆也很欣赏她的中文,自然也赞叹读经。
她的趣事太多了。顺少想起两个颇让我吃惊的。
一日,她在床上蹦跳,披着一个毯子,然后要求我给她做成两个大袖子,说是要唱戏。给她搭好了,她说:好了,开始唱昆曲了。然后就唱啊蹦啊。(瞎唱,仍是走调)。看来妈妈爱看戏曲她是印象深刻的。
又一日:给她剪手指甲,她忙说:不剪不剪,要留着来弹古琴的呢!
这些都是我从来没有直接给她说过,自己观察来的。看来这就是“感染”的作用吧。
本来也没有想这次回家做太多事情,关键是参加奶奶的90大寿和多陪父母。于是不像去年那样每天都跑出去,只有每天基本做到坚持早起去学杨氏老六路太极,其他时间主要是和亲戚在一起,本想每晚还能安心读一两个小时其他经典,结果也只做到了一次。个人修养未能提高,不能不说遗憾。
还有就是和有缘人说读经。尤其是一位太极拳友,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我的老师,去年都是随她练习。她的儿子一岁不到,聪明稳重(大概和她怀孕时每日仍安心练太极有关)。她知道读经有两年,现在夫妻两更加笃信,看完了《百问千答》,自己也读,孩子也听。祝福她们全家!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0-2-20 19:02
乐焉两岁十个月到三岁前两周
从中国返德之后转眼过去一月。喜闻汉堡读经秋令营圆满结束。11月起乐焉开始上半天幼儿园。
现在〈论语〉跟着班上的进度读到〈里仁〉。乐焉从〈为政〉开始所有的内容大概指读或跟读了35遍。还加了点〈易经〉和英文。每日读经时间30分钟到2小时不等。这包括边走边跟读的和指读。外出时她的跟读几乎是下意识的。家里基本上是我指读。她的状态还可以,哪怕不是特别感兴趣的时候,有一次甚至困到就要睡着了,虽然效率不高,在我的要求下除了上厕所外不会提别的要求。但她管不住自己,边读边有不少小动作,打岔也不少(小孩子的通性啊),但有时也会突然一鼓作气跟着读上一大段。
我深知在家读经的难度,也借鉴和实践了一些经验。每次当我操之过急责骂她的时候,事后我一定后悔。现在觉得,宁可用“望梅止渴”的方式承诺读完后的奖励,也不要以伤害孩子心灵的责打方式来对待。要读经绝对是原则性问题,但如何提高孩子的兴趣完全有善巧的方式来引导。只有自己失去平衡的时候才会处理不好。因为她基本上是孺子可教类型,虽然她“名堂”比较多。我现在基本上是打亲情牌外加坚持立场。
比如她会突然打岔提起一件以前发生的事情,内容可以是天南地北,我简单的回答后仍坚持重复读,一次若干次,她后来便又跟着读回来。
她会故意捣乱乱读。我是读经每句都不马虎的人。后来发现最好的方法就是重复若干次后便接着往下读,她马上会自己提醒我上面那句其实她读得不对(她自己也很清楚,一个地方都不漏)。这样我再重复一次,她就会读正确的,然后我们接着往下读。她有时会在每一句里面都故意加一个“不”字,后来我寻思:听说小孩有个逆反时期,总和父母说话“不”字开头。曾经短暂的出现在她和我的日常对话中,难道这又是一种显现?
还有,有时候读经的效率不高,你读了一句半天不见回音。近日发现一个窍门,可以接着就快速读下去,一会她回过神来尖叫着说,“怎么不等我啊”。于是再回头带她读一次。这样我就也读了两次,过新的内容,比如〈易经〉时,过瘾。
读经的时候当然是环境越单纯,周围东西越少越好。
我自己制作的读经文本都用繁体竖排去标点,(曾经一度在诵读〈大学〉时她就标点而打的岔特别多。)
后来她真的没有东西可打岔,便更专注于所指读的字。就会就某个字或读音提出问题来。我是很耐心回答。比如说我有个朋友姓尹,她读到“下而饮”每次都会问” 是不是尹阿姨的饮“还哈哈大笑。后来再读到“餼羊”,她会说,“这个有点像尹阿姨的饮吧!“另外,在读到<为政>的时候,我感觉她平时说话有时故意把一个字说两遍,后来才醒悟这是因为其中“知之”的两次重复和“奚其為為政”以及“殷因於夏禮”的缘故。还有一趣事,她一般跟读几次就可以长句的读,但每次读到“父母唯其疾之憂”时,她都要求“不要读那么快。”我就笑者分开来读。这成了默契和乐趣。某日,看到指读过数次的“巧笑倩兮”,她突然宣布,“巧”字很好看,她喜欢。有时读到文句中很快又有重复到的字,她会发现,并说要把那些字互相覆盖等等。或者她会突然读某个字很敏感,比如“所”, “足”啊等等。这些都是目前读经进入状态的表现,更有甚着,她自己会唱经。就是用她自己“走调”的曲调来唱。这是种绝妙的状态,可惜都没有录下来。大概是我最近读得太心急,也有段时间没听到她唱了。还真得多鼓励鼓励。
若我有任何读错发音的地方她都会“不留情面”的指出。如果有和录音不同的地方(录音是从小就听起的啊),她更知道。比如每次读到“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都要为“宁”读几声“罗嗦”很久。
我感觉她许多单句都记得。只是未必能串起来。有时候,我背的时候会到一半就突然一句卡住,问她就对了。或者我背错了,她就着急的说,“不对,不对!”一直到我说对了,她才满意。
读完后的奖励就是讲故事。最近我讲的基本上是传统历史小故事,这都有些图画绘本可以拿来讲。讲的多的也有成语故事。今天在讲张良给老人拾掉了的鞋子时,她突然要求重看画面,说“斧子也掉了”,原来是想起了〈金斧子〉,我便也想起了“刻舟求剑”的剑也掉了,于是两人便哈哈大笑,都说:“还有什么掉了啊?”她更说:“怎么都掉了呢,好奇怪啊!”是啊,这么多的传统历史故事可以讲,又有深度,又有教育意义。
还有个趣事,那天看电视舞台上有武松打虎,谁知那个老虎老不出来,我就说,老虎还不出来啊,她就忙学着我平时的口气安慰说,“不着急,不着急,一会就出来了。”(虽然她有时着急的时候听不进去,其实还是知道啊!)过一会她又说。后来卖烧饼的武大郎出来了。我又说,“哦,卖烧饼的。”她马上说,有个故事就是卖烧饼的。啊?我怎么不记得?只见她翻出了那本“绘本中国故事”的〈中国民间故事(上)〉,封面上赫然有张“王记烧饼坊”的画。我几个月前或更久前和她提到过一次画的是“卖烧饼”,她就牢牢记住了。
说到唱经,她现在也很清楚自己唱歌没调,她说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会唱,而她不会。上次看她们一起唱时,她总告诉我,“我过一会再唱。”一来她最小,德语不如那些小朋友好,二来她很清楚自己唱出的和听到的不一样。我安慰她过了三岁就会唱了,并告诉她我们听了大量的古典音乐,那些都是调很准的,所以她绝对以后不会五音不全,唱歌走调。她就释然了。
每到吃饭的时候,她会一本正经摇头晃脑的说,“妈妈,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吧!”这是外婆让她安静坐下来吃饭的法宝。以前讨论的总是国内的“摇摇车”,这也是她至今一直最爱的话题。后来到德国又加入了“游乐场”的问题和其他等等。今天她突然说“妈妈,我们来讨论一下德国和中国有什么区别吧!”真让人大跌眼镜,这小小脑瓜子里都新装进些什么?
小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你的孩子有什么不好,先反省自己吧。比如她这几天一说:”好烦啊。“我就开始羞愧了。早几日,我在抱怨她爸爸的不是,她就说:“妈妈,别说稀里糊涂的话了。”后来,我向她作检讨:你不要说烦了,“小小少年,没有烦恼”,妈妈以后也不说啦。妈妈以后要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好不好?她便说:好!
想起自己督促她读经有时太过着急,我也担心她内心是否也有抵触心理。有时她太淘我也打她屁股。她读完还总结,“今天读经不认真,打屁股。”“今天没打屁股。”听得我真是羞愧。如幻都说,还这么小,不要要求太严,自己好好读,做好表率就好了。这一说,我更惭愧。今天她还摇头晃脑宣布:“妈妈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试探她问,“妈妈读经,你读经么?”她马上说“妈妈读经,我就也读经。”后来又重复的说。我刹那间释然又恍然,我面对的是一个多么宽容乐观的生命!想到我有时的急躁和抱怨,做妈妈的反过来可以从孩子身上学到如此的达观和从容。
这就是一个母亲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从今天起我也要让女儿做我的老师。
Kiki.
发表于 2010-2-20 22:10
回复 48# 期待诗雅
写得太好了,这就是做母亲的幸福吧。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0-2-23 00:24
谢谢kiki!
接着来....
乐焉三岁前两周到三岁一个月
孩子过了三岁就真是不一样,所以人说三岁看老。三岁是孩子的分界线,也是母亲的分界线。她生日一过我就“顺其自然”重新上班了。好在我早想清楚,上班时间越少越好,但又不至于没有工作,“半职”为中庸之道。于是与公司谈妥后,也就是上午和乐焉各自去上班上幼儿园,仍有下午和晚上时光。但以前没有上班已是家务缠身,现在自然更是时光紧促,需要很早起床,减少许多了自己学习充电的时间。现在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是关键。
读经现在刚好完成《公冶长第五》和《蒙卦第四》。《论语》从《为政第二》起应该都读了大概50遍。每日平均大概1小时多,且读时她爱打岔。和我定的两小时还有差距。但我知道她在进步。
以前她每次读到“父母唯其疾之憂”都要求我慢些读。而现在每次则要求我快点读,说以前不能读,现在能了。最近又解释,是因为“疾”字曾经太难。
我制作的《论语》大字版无标点,只在章节间有一个空格。没了标点符号可以研究,她就琢磨着用哪个汉字来把那些洞给填上。更爱找页面中重复的字。或宣布:啊!我看见了一个x字!(比如,“求”,“來”等。)
通过她的反映,我更坚定了一定要也用正体字课本读经的想法。
比如她有一次突然自己解释了“來”字:你看这是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小人出去玩。
又一次刚好家里长辈送她一个十字架项链。于是她看到“惡”字很兴奋的说:十字架!我问她在哪里看到过十字架,她说在画里有个人背着十字架。
“眾”不久也落入她的视野,她一直认为这也是“來”字。光盯两小人了。
妈妈说,我最爱读的是《论语》,她说我最爱读的是《周易》,因为有“蒙以养正,圣功也”。(她特别喜欢的句子。)
再说说她的幼儿园吧。
开始时她不知道要遵守规矩,又喜欢捣乱,比如不收拾东西,比如把小朋友搭好的积木突然推倒。这天主教开的幼儿园也有办法,谁反复强调一定次数后还不听,请做小板凳。罚单独坐在走廊上的椅子上,不得参与集体活动。所有孩子以后就都听话了。这样几次后,她就守规矩了。我也不断鼓励她会做个好小朋友。她现在完全适应,也很爱去那里。
幼儿园也有个中国小朋友,乐焉知道若和她说中文,要小声,要不老师会听不懂不自在。有时她说要带纸巾去幼儿园,想我的时候就能哭。我就“取笑“她一番。回来我问她哭了么?她说“有点没哭“。事实上,她可能就是第一两天突然想我就哭了一会,然后也没事了,和我预料的一样。我想,如果三岁内父母给孩子足够的关怀,她反而进幼儿园时能放开父母大胆融入社会,反之让孩子过早离开母亲,那种焦虑是无法形容的。我观察自己孩子,2岁半后大概具有进入幼儿园的心里素质。
两个月幼儿园她学到不少东西。每日回来就独自哼德文歌,一问说是自编的,幼儿园教的太难还不会。听cd时,她会宣布某歌学唱过。德语越来越好,她以前德语不如中文突出,但现在很快开始讲句子了。我能听出其中的中文语序。她有时不把动词放在最后(德语规则)而用中文的语序。
回到家总是拿着儿童剪刀什么都剪,好在她都主动先问能否拿去。从不会剪到剪标准的直线,剪蜗旋型的“塔“到剪各种形状。每天能专注的剪上很久。某天去接她时她兴奋的递给我一张钉了两钉书针的纸。“她总是在剪纸。“老师告诉我。又一日,她在剪一个五角星,园长告诉我,“我从未见过其他三岁的小孩能象她这样能有控制的用剪刀,用得这么好。”我很惊讶。圣诞假期她在Oma家单独几天而我要上班,每次打电话,她说“我在剪纸”。
她拿着磁性画笔涂鸦,然后告诉我她画的是什么,比如飞机,汽车,鹅,企鹅,鼹鼠,鼓,山,等等。每次不是形似就是神似。可是擦掉后无法再重复。我观察她图形识别能力很好,应该和给她看中外名画有关系。只要不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的成果也很让人欣慰啊。
透明胶也是她常用工具。后来她开始在纸上用剪刀戳洞穿彩带过去,尝试着打结。当我给她买了能打出图案的打洞机,她又多了件利器。她开始在纸的四角打洞,再穿绳子过去。
她用包装纸包礼物。并指挥我做了个垃圾桶,然后指挥我把它改造成一个灯笼。提灯笼的绳子是她自己打洞穿的。
她要我把几根绳子连起来套在小竹摇椅上,然后放入小熊和球等,绳套自己身上拉着摇椅围着饭桌转。一会她把绳子套另一小椅子上,自己在中间再推着椅子拉着身后的“车”。
有空我们看绘本,讲传统故事,看国宝在线。她爱看里面山,水,扁舟,小桥,人物,花,太湖石,鸟,猫,狗,鹿,马,还有一种葫芦型的印章。
有一次用德文数到12,而中文只到10。首次有了德语超过中文的表达。
一日听到她在不远处嘀咕什么,她后来告诉我是和邻居的猫说德语。
平时对话:
“我要做三个盒子:一个装吃,一个装玩的,还有一个装XX(妈妈已经想不起来了。“)
”你看我用筷子有三种吃法:套虾仁,夹胡萝卜,戳豆腐。“
“喜欢oma,因为她的脸总是笑咪咪的。”
“快来读经吧,老了就来不及了。”“--还没那么快呢。”
妈妈用搅拌机做巧克力奶油。“--刚才,巧克力在搅拌机里发抖。”
“你幼儿园有好朋友么?”点头,“--有的。”“是谁?”“--我明天再慢慢想。”
“花是怎么休息的?”我这才知道蝴蝶兰开了红花了。
“摇摇车里是怎么生锈了?”
“暖枕在哪里呢?”“--爸爸放在某个地方了。”“哪里?”“--放在妈妈找不到的地方。”
“我在幼儿园提醒小朋友一个人玩秋千危险,可他们没有意识到。”
假日想晚起,“妈妈,天亮了起床了,别偷懒!”
某日午睡,“吃完饭就睡觉,会变成两头猪。别睡久了。”
石心前日和朋友去Stuttgart看苏州昆剧院有王芳和沈丰英参与演出的"三梦"(《烂柯山》(痴梦),《牡丹亭》(惊梦,寻梦))。好过瘾哦。
后两折就不用说了,“痴梦”也极好看呢!
帖个经典版(梁谷音)与大家共享。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dgIG9c5UM4/
乐焉当然去不了,她期待着长大后与我同往。
himmelblau
发表于 2010-2-23 10:07
有意思,小姑娘很厉害啊,连中德差异也要拿出来讨论了。
“幼儿园也有个中国小朋友,乐焉知道若和她说中文,要小声,要不老师会听不懂不自在。”
看到这句话,心里有点百感交集。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0-2-23 23:52
回复 51# himmelblau
呵呵,接着来....
周日:坐雪橇去滑雪啦(2010-01-11)
今天乐焉期待着爸爸和她在阳台上堆一个小雪人,可爸爸特忙不得空,乐焉说:我真失望,因为小雪人不来我家。
妈妈答应下午带乐焉去附近的公园玩雪橇。一路上山或去或拉雪橇,路上和乐焉共读了《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和《八佾第三》部分。半年前走过的路,那时还是妈妈边走边读。现在则以乐焉读为主,妈妈只在她读串或忘记时提醒。
妈妈说:举直错诸枉。
乐焉答:能使枉者直。
妈妈说:呵呵,这里是“则民服”呢!
听了无数遍了,乐焉对没读的内容也很有印象。
公园里很远就传来欢笑声,父母们带着孩子们,各种款式形状的雪橇。一些大孩子玩得很疯,乐焉很快乐也很谨慎的提醒妈妈不要让雪橇速度太快。
从公园回来的汽车上,一位年长的妇人亲切的称呼乐焉“keine Maus”(小老鼠),她摇头用德语答,“我不是,我是一个小孩。”后来妈妈问,她叫你叫什么。她说,她叫我作猫咪。妈妈大笑。
乐焉吃饭时突然说:以后我要让爸爸不喝冷水了,只喝热水。妈妈夸她“这是个宏伟的志向”。
听着小声放的《论语》,她到某处便说:读经班的时候,有的人是读的“车(jun)马衣轻裘”。(四海的录音里读车(che)马。)“令尹子文”那一章她和录音齐读。她读的较快就会停下来等待或又重复前句一遍。
在浴室准备睡觉,她其实也一直听着客厅的声音,《泰伯第八》中“禹,吾无间然”那一章她听后复述,有些发音不准,妈妈给予纠正。
睡前,她赞美抱着的暖枕很温暖,又兴奋的说“夫子温良恭检让是什么啊?”(今天问过多遍了。)妈妈说:就是很好的意思啊。温暖的温呢。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0-2-23 23:54
我们存在,乃是所谓生命永久的奇迹(2010-01-12)
今日打电话三个小时安慰外地失意的朋友。生活还真不容易啊,在海外更不容易。这期间,乐焉一直安心剪纸,在我帮助下,作品有鸟,蛇,汽车,海豚等等。
《雍也第六》前十章五遍,乐焉居然中间不怎么打岔。她还找来我有时象征性固定她吃饭的背带把自己套在小椅子上。说:这样就不会跑来跑去啦。(老实说她读经时倒不似吃饭时那么爱跑开。)一会她背着背带跪坐在沙发上(正坐,我们饭后有时做的养生功夫)。我说,呀,别人还以为我在干什么呢,绑着跪着读经。
妈妈说:“妈妈做错了。向你道歉!”
“--妈妈,过去错的一定要改正哦。”
乐焉最近不放过任何哭的机会,摔倒了撞头了真哭也好,或是哭得震天响却不见眼泪,哪怕假哭也很重要。妈妈说:“爱哭的就叫小苦瓜哦。”
“--虽然我很喜欢哭,我不爱哭。”
周日电车上和乐焉读《飞鸟集》,抄几句触动心弦于此。(她坚持只读中文)
6.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
9. 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
We wake up 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
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
我们醒了, 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
14. The mystery of creation is like the darkness of night - it is great.
Delusions of knowledge are like the fog of the morning.
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 ,--是伟大的。
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雾。
18. 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w.
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20. I cannot choose the best. The best chooses me.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22. That I exist is a perpetual surprise which is life.
我存在,乃是所谓生命的一个永久的奇迹。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0-2-24 21:25
小雪人来访(2010-01-13)
妈妈说:“小雪人喜欢寒冷,所以待在外面”
“--因为它是雪做的,它喜欢冰”
让她看屋檐上的冰条,她欣喜的问:“小鸟会不会喜欢吃?”(她自己最爱吃雪)
“我以前是一个小天使,后来翅膀就慢慢的没了,变成了手。就是一个人了。”
“我发明(现)德国人喜欢喝果汁。但是我还是要稍微喝点。”
妈妈说:“那你是德国人?”
“但是不是,但是还是中国人。”(现在开口就是“但是”。)
妈妈说:“小baby和你洗完澡后今晚不能和你睡了,她会尿床。”
“对,因为它是个假的baby。”
“爸爸,你也学点中文吧。”
今日去接她带着雪橇,从一条山路回来。我拉着她越跑越快,觉得越来越轻松,猛回头一看,她早摔到了路边雪堆里。笑着过去看,她居然也没哭。
乐焉今日多次主动提起某个论语句子,并一直往后背到不再记得。晚上读了《雍也第六》四遍,中间居然打岔很少。有意思。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0-2-24 21:34
为了这个 我已等待得久了(2010-01-15)
今日困倦且有杂事,读经仅《雍也第六》一遍。给她讲图画书:《星期四要去哪里呢?》
上午幼儿园带小朋友去后山滑雪,乐焉一直在讲滑雪经历。
“以后我要捐钱给非洲小朋友,给他们买东西。”
“我幼儿园有好朋友,他们现在还小,以后就会慢慢长大。”
她一高兴就蹦蹦跳跳的,非常可爱。
今日空暇也朗诵《飞鸟集》,乐焉爱读中文的,英文也跟读几句。其中读到
42.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 and I felt that for this I had been waiting long.
你微微笑着 不同我说什么话 而我觉得 为了这个 我已等待得久了。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0-2-25 19:37
按摩按摩(周五)
今日读《雍也第六》两遍。读完后和她一起看《北京老街》的画册,找到了她想看的塔。
读经的时候她爬到了沙发靠背坐在我肩上,主动给我按摩头的各个部位,还说“不怕疼,不怕疼”。
吃饭时她主动给我按摩手臂和手指缝。
“在幼儿园想不想爸爸?”
“--想”
“想不想妈妈?”
“--不想,”
“为什么?”
“--因为妈妈工作的不久。爸爸工作的久。”
“喜欢妈妈工作的久还是不久?”
“--工作的不久。”
“我要剪一个花园,给您看!我还要剪楼梯。”很快剪好了。“看,这个花园里的人带着个帽子。”
妈妈第一次穿一件有很多小洞的衣服。她见了后兴奋的说,我要把绳子穿进去,然后打一个结。
看我在接水洗碗,她说:“不喜欢满则溢。”又说,“不喜欢高则危。”
她在用一个两边有扶手的碗。我不知如何称呼就说用这个“耳杯”。她言:“不是耳杯,是耳碗。”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0-2-25 19:38
你看,我很爱哭(2010-01-18)
今天乐焉给爸爸送完苹果后退着走路,摔倒了,边哭边说:你看,我很爱哭。
睡前读《雍也第六》两遍,花了50分钟。指读一直是妈妈的工作。
神從創造中找到他自己...(2010-01-17)
周六周日乐焉各读《雍也》两遍。
周六读经班上也是这个内容。在去城里的电车上妈妈读《易经》。
周六下午全家还一起去公园滑雪,周日雪就化得差不多啦。
周六在市里,某商场前一个小熊打扮的人和乐焉握手两次,还给她糖果。周日早上乐焉一醒来就两眼放光的说:“妈妈,我们来说说小熊的问题吧!”
今天,乐焉更充满笑意的看着妈妈许久,妈妈说,脸上难道有奇怪的东西么?答曰:"不是,是妈妈很温暖我。"
读完经后给她讲了鼹鼠姐妹花和两个传统节日的故事。
继续朗诵《飞鸟集》
43.水里的游魚是沉默的,陸地上的獸類是喧鬧的,空中的飛鳥是歌唱著的。
但是,人類卻兼有海里的沉默,地上的喧鬧与空中的音樂。
The fish in the water is silent, the animal on the earth is noisy, the bird in the air is singing.
But man has in him the silence of the sea, the noise of the earth and the music of the air.
46.神從創造中找到他自己。
God finds himself by creating.
48.群星不怕顯得象螢火那樣。
The stars are not afraid to appear like fireflies.
57.當我們是大為謙卑的時候,便是我們最接近偉大的時候。
We come nearest to the great when we are great in humility.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0-2-25 19:39
特大喜讯
論語集解(元盱郡覆宋本).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6162805.html
按:此书甚好。注释是小字,打印可以省很多纸张拉!太欢喜了。
上载书的朋友真有大功德!
已把何晏集解的宋本打出来在读了:)
(放大到140%刚好打印A4纸张,很清晰)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0-2-25 19:40
自治线装书?
今日,我一边膜拜着宋本,再盯着书架里的线装书,不禁琢磨,这打印出来的文本一定要用线装起来.....
我甚至找到了装订的方法,
http://211.89.225.4:82/gate/big5/blog.cnr.cn/222928/viewspace-12652.html
最好是用不是纯白的回收纸打印出来,找到软蓝纸的封面,那做出来可有感觉了!字大如钱,保护眼睛:)
等我哪天做出来了,来给大家晒一晒。
Wildgans
发表于 2010-2-25 22:46
乐焉有福,有这么坚韧而细心的妈妈!乐焉妈妈更有福,有这么聪颖可教的女儿!
看来为了孩子的一生,我这个粗心妈妈真是需要好好修炼一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