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cuum_6
发表于 2009-4-9 13:19
生命的取向和机缘是多面的。学不学中文,这是每个家庭每个孩子自己的选择。
如幻 发表于 2009-4-9 11:4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看来你还是坚持只有读经才叫学中文,那我看也没什么好讨论的了。
冷冰冰
发表于 2009-4-9 13:28
1。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应该读经。
2。是不是不懂也应该读,
3。现代语文教学是否象这位王教授说的那样一无是处。
4。读经是否是学习中文的唯一出路。
5。在德国是否应该让孩子融入德国教育体系比学习中文重要。
vacuum_6 发表于 2009-4-9 13:0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1,读一读没什么坏处啊,如果小朋友不是特别抵触的话。三字经我就觉得蛮好,可以当儿歌。不过里面有些过时的负面的,我是不会教给甜瓜的。
2,这个才是真正的分歧所在。举个例子,我女儿甜瓜听中文儿歌比如采蘑菇的小姑娘,会跟着唱,尽管歌词的意思她也不懂。但是她就记住了。几个月后看到超市里的蔬菜问我买的什么,我说是蘑菇,她马上就想起了采蘑菇的小姑娘并唱了起来。这个例子是想支持如幻的说法:现在不懂,但是记忆力好,可以记下来,以后时机到了,有父母老师等的引导,孩子们会明白的。
3,我也没看过如幻贴的那些长篇大论,汗一下。如果王博士那样说,我觉得过了些。
4,不是。我让甜瓜读三字经只是怕她以后不懂中文,跟父母写email都用德文。
5,当然!如果我的孩子一直在德国接受教育的话,我希望她跟其他小朋友一样,不要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但是学习中文与德国的教育并不冲突啊。德国的中小学下午那么多的兴趣班时间。
如幻
发表于 2009-4-9 13:56
如幻
发表于 2009-4-9 14:01
敏颀
发表于 2009-4-9 14:07
要不要学习中文,跟要不要读经是完全两个概念,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是要她在精神上有归属感,没有归属感很可怕,而且年纪越大约可怕,在德国长大的小孩,或者说在非中文环境下成长的孩子能不能在文化上认祖归宗,家长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但最终还是在于孩子的自己选择,家长可以坚持,但是不能执拗。
用前面不爱吃菜的例子来说,这个不可以以每天布置吃五颗胡萝卜的任务来改变他的饮食习惯,不管你怎么精心烧制这五棵胡萝卜,也不管它有多营养。我们也不可以精神鸦片,父母及其他阿姨都来,哇你好乖,可以吃胡萝卜了,你是最聪明的小孩,将来一定很棒,别人都吃不了,你却可以。。。。。。确实有可能着孩子机械的吃着吃着自己也认为自己真的是爱吃胡萝卜了,但是她会长大,会思考。对于不理解的东西,死记硬背,就算倒背如流,不知其意,不能思考,就跟一块硬盘一样,容量再大也没有处理能力。
中国文化的载体太多太多,儒家经典,就是诸多蔬菜里的一棵胡萝卜,还有青椒茄子扁豆呢,读经来对于中文学习是很好的入门,但不是唯一一扇门。再好的东西,一旦具有排他性,就让他的魅力大减
如幻
发表于 2009-4-9 14:16
DLIII
发表于 2009-4-9 14:20
1,读一读没什么坏处啊,如果小朋友不是特别抵触的话。三字经我就觉得蛮好,可以当儿歌。不过里面有些过时的负面的,我是不会教给甜瓜的。
2,这个才是真正的分歧所在。举个例子,我女儿甜瓜听中文儿歌比如采蘑菇 ...
冷冰冰 发表于 2009-4-9 13:2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同意这个, 我会试着把一些中文歌谣, 教给孩子读, 琅琅上口, 没有负面意义, 意思也比较容易为孩子理解就行。 可能是有名的古文经典, 可能是乐府歌辞, 也可能是简单的唐诗宋词, 更多可能是我自己小时候学会的儿歌, 还有可能是我自己的发明创造。
比如: 妈妈妈妈我爱你, 就象老鼠爱大米。
比如: 懒懒宝宝去旅游, 妈妈的教导记心头, 还有爸爸的信用卡, 别忘记塞口袋里头。
大家别笑。 {:5_360:}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9-4-9 14:22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9-4-9 14:24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9-4-9 14:25
Aquaspirit
发表于 2009-4-9 14:49
himmelblau
发表于 2009-4-9 14:53
Aquaspirit
发表于 2009-4-9 14:56
Aquaspirit
发表于 2009-4-9 15:06
jessica_zhai
发表于 2009-4-9 15:07
比如: 妈妈妈妈我爱你, 就象老鼠爱大米。
比如: 懒懒宝宝去旅游, 妈妈的教导记心头, 还有爸爸的信用卡, 别忘记塞口袋里头。
DLIII 发表于 2009-4-9 14:2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4_293:}呵呵 真有意思!
QCheng1
发表于 2009-4-9 15:19
本帖最后由 QCheng1 于 2009-4-9 15:20 编辑
所谓经典教育我也是从这里看到的。孩子是否该读经这是要看具体情况的,每个孩子
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哪位妈妈有这方面的经验,能给其她妈妈这方面的建议,
这真是很好!但是如果发的帖子篇篇都讲读经,并且天天讲,这就可能会引起别人
的反感。另外在帖子长篇大论地介绍什么王老师,把他当神一样崇拜,把他讲的每
句话都当作真理,这是我最为反感之处。说实话我觉得那个王老师的不少观点很偏
激,他的话最多就是一家之言而已。而且我觉得过分的宣传会有广告之嫌。
Aquaspirit
发表于 2009-4-9 15:38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9 18:06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4-9 18:33 编辑
我们没有神化过王老师。他是一个真实的人,请问哪句神化了他?请找出来看看。
没有王老师就没有读经,儿童读经的理论主要都是他奠定的。怎么能不提他?哎。如果一边抵制王老师一边又读经,那感觉岂不是很怪,岂不是不合常礼。争论到现在,大家应该还是能理解吧?
王老师说话或许有大家觉得有“太过”的地方。可是看文章看思想要看整体,许多被人引出来的都是断章取义的,二来有些言辞稍过的可能是他心情急迫恨铁不成钢。王老师又不是圣人,而且许多都是现场演讲,怎么可能没有说得不好的地方?听众关键是把握了读经的思想,不一定要非要再去找一两个错,不是吗?
不发理论怎么会有人理解我们的实例?如幻不过就是把资料发得过多而已,她是一片好心。有些朋友不用老耿耿于怀。理解大家时间有限所以会眼花缭乱,我们不是说要改正了,可是也不用过于反感啊。有人老揪着不放把炮放到王老师身上岂不是我们的罪过了!
且不说王老师是国学大师牟宗三先生的弟子其国学素养有多高(他在大学授课的录音我有空就听,真是很受教益启发,说提醐灌顶也不过分。我也是个受过高等教育、心智正常、有判断、不迷信的人,可是如果您一开始就这样那样反感,给自己设那么多障碍。我又如何能和您分享我的喜悦呢?请注意这是随机的上课录音,并非什么专门做好的节目,所以若能打动人,必然有其独到之处),他是一位仁者,一位长者,真不希望再看到针对他的话再出现,并不是说怕人说,是真的看着难受。当然我是管不到别人的嘴,但请有些妈妈们不要光凭印象说话。把心胸放开点,心态放平一点,不要老带着要打倒点什么揭穿点的念头。如果要批评一个人,也要有理有据,也要了解多一点,说话严谨一点。真是拜托了。
很多时候人都是一叶障木。好好的一件事,好好的一个人,何必呢。
王老师马上要利用他自己休息的假期来德国演讲了,是我们请来的。为了什么,为了海外孩子的中文教育,不光是为了读经。您就去眼见为实,真有什么看不惯,批评指正一下都好。
否则,我也无语了。
很多妈妈发了支持读经的帖子,很感动。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09-4-9 18:32
本帖最后由 凌波不过横塘路 于 2009-4-9 18:38 编辑
78# 期待诗雅
说实话,你这段话不是神话个人或者个人崇拜又是什么呢? “没有王老师就没有读经......如果一边抵制王老师一边又读经,那感觉岂不是很怪,岂不是不合常礼。”,你知道这个王老师出现之前,有多少人在读经么?不要告诉我因为你那时候没有读经,所以就没有读经之说。读经的意义,首先是读在自己心头,而不是成为公众之前挂在嘴边的招牌,因为不管是读经还是读什么,首先都是个人的事,是为了自己而读。每个人读书都有自己的目的,不过就是读书过万卷,如果最终仍不能培养出思考的能力,那这个书真是白读了,就算是拿出来炫耀给别人说“我读了多少多少书,我如何如何喜欢读书,”不但装点不了门面,反而是徒留笑柄而已。
vacuum_6 说的话一点没错,我本来不想发言,关我什么事呢?可我认同她说的话,看到这种如某功一样的狂热排他甚至连语言风格都愈来愈接近,我真觉得心里有话不吐不快。如果为此感到委屈,不如先检讨一下自己的做法,为什么本来一个好好的东西居然会让人心生反感。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9 18:45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4-9 19:08 编辑
79# 凌波不过横塘路
恩,你说的后面的话我不反对但似乎也也我前面说的无关。可是你前面说的话我不真理解。大概没有讲清楚吧,但如幻的帖里早就说过。儿童读经理论确实是王老师提出来的,也是首先他在台湾开展试验,然后陆续有台湾孩子读经。后来他在大陆演讲,最早是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然后国内才陆续有孩子读经。
读经和中国传统中文教育一脉相承,王老师是把它总结了有重新提出来发动的人。没有他到处演讲,我们普通大众绝对不知道读经为何物。在他呼吁奔跑之前,民国时期读经被废止之前当然有人读经,之后肯定也有人在民间或家庭小规模的读,可是越到这个年代读经自然越少。如今读经的火就是王老师点起来。他功不可末。没有他的提出大家肯定不知道读经,最近也绝不会有这些争论。
我也仅说事实而以。如果你还要说我们在神化和搞个人崇拜,实在无语。我是很敬仰王老师,他是长者我尊敬,他是仁者我仰望。但不是你所说的这种带贬义的个人崇拜。
谢谢。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9 19:06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4-9 22:22 编辑
"读经教育的由来:
1993年,著名儒学大师牟宗三先生的弟子王财贵教授发起并推动了“少儿读经”运动。推行十余年来,中国内地已有一百多个城市约400万儿童参与了经典诵读活动,台湾、香港也有一百多万儿童参与,因此,王财贵教授被称为“少儿读经”运动的始作俑者。1995年,赵朴初、冰心、曹禺、启功、夏衍等9 位全国政协委员在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引起了国家教委李铁映、李岚清等领导的高度重视。1998 年6月,团中央、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启动了“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该工程由中国青基会下属的社区与文化委员会负责实施,著名学者季羡林、杨振宁、张岱年、王元化、汤一介担任顾问,南怀瑾担任指导委员会名誉主任,已在全国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千所学校的430余万少年儿童中开展起来。1998年 9月老舍之子舒乙创办"北京圣陶学校",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率先将传统文化经典纳入教学内容。中国青基会社区与文化委员会还组织专家学者编辑了《中华古诗文读本》,选编从先秦至近代的300篇古诗文经典之作,分为子、丑、寅、卯等12集出版。
前三次儿童读经运动
读经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民国废止读经后曾有过三次儿童读经运动,目前出现了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早在1912年蔡元培先生在教育总长任上一举废除小学读经科之前,读经乃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自不待言;1934年前后,当时由陈济棠在广东、何键在湖南,以及宋哲元在北方,以方面大员的身分提倡读经。1937年,何键还在国民党三中全会提出过一个明令读经议案,希望中小学十二年之间,让儿童读孝经、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到了大学阶段,更当选读他经。另外,冀察两省也都提倡过中小学读经的办法。"
陈济堂、何键、宋哲元等人提倡读经的时候,因为历史的原因和胡适、傅斯年等人极力反对,这些读经运动都没有成功。
所以读经是自古就有的事,但现在我们经历的第四次儿童读经,就是王财贵博士发起的。事实而以。
QCheng1
发表于 2009-4-9 19:11
本帖最后由 QCheng1 于 2009-4-9 19:12 编辑
{:5_372:}
QCheng1
发表于 2009-4-9 19:11
我们没有神化过王老师。他是一个真实的人,请问哪句神化了他?请找出来看看。
没有王老师就没有读经,儿童读经的理论主要都是他奠定的。怎么能不提他?哎。如果一边抵制王老师一边又读经,那感觉岂不是很怪,岂不 ...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9 18:06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拜托!那位王老师的观点言论里有严重的排他性。在他看来读经似乎是一切的基础,
没有读经就没有一切,甚至连成为栋梁的机会都没有,太搞笑了吧。而在某些追随
者的口中,他的每句话都是对的,很有道理。而反对王的人都有问题。这不是个人
崇拜是什么?你自己不觉得吧!反正我是不会追随任何人。
凌波不过横塘路
发表于 2009-4-9 19:51
79# 凌波不过横塘路
恩,你说的后面的话我不反对但似乎也也我前面说的无关。可是你前面说的话我不真理解。大概没有讲清楚吧,但如幻的帖里早就说过。儿童读经理论确实是王老师提出来的,也是首先他在台湾开展试验,然后陆续有台湾孩子读经。后来他在大陆演讲,最早是01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然后国内才陆续有孩子读经。
读经和中国传统中文教育一脉相承,王老师是把它总结了有重新提出来发动的人。没有他到处演讲,我们普通大众绝对不知道读经为何物。在他呼吁奔跑之前,民国时期读经被废止之前当然有人读经,之后肯定也有人在民间或家庭小规模的读,可是越到这个年代读经自然越少。如今读经的火就是王老师点起来。他功不可末。没有他的提出大家肯定不知道读经,最近也绝不会有这些争论。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9 18:4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呵,居然能无知到这种地步,真是太搞笑了。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9 20:19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4-9 20:23 编辑
84# 凌波不过横塘路
:)
皮皮熊
发表于 2009-4-9 20:39
通过读部分经典让孩子达到学中文的目的,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和技巧。我今后也会选择一些经典来教孩子看书识字。不过在让她学习之前,我会有几个标准选择相关的文章,
1。是不要求她完全地背诵全部论语,大学,中 ...
Jesi2006 发表于 2009-4-9 11:18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
这位妈妈说的很符合我对读经的理解,那些三纲五常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读经在德国这个环境里还真是要有选择的,比如说孔融让梨的典故,在德国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毕竟孩子要在西人的世界里成长生活,那些谦卑礼让的生活观念在这里是行不通的。读经绝对会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这个毋庸置疑,但其中一些陈腐的观念还得屏弃
皮皮熊
发表于 2009-4-9 20:47
请楼主不要放弃,论坛有不同的声音是很正常的,否则就不叫论坛了,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妈妈加入讨论,从如幻的育儿心得我也受益匪浅,希望今后能丛你这里学到更多东西
trees
发表于 2009-4-9 22:04
期待诗雅MM, 你还是没明白这里持反对意见的妈妈们反对的到底是什么?
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不是读经, 而是那个王先生的读经理论.
记得上次你们离开的风波, 当时反对的妈妈们ID这次都没发言. 论坛人换了一批又一批, 但持有反对意见的妈妈们观点始终一致,这已经说明些问题了.
欢迎大家彼此交流对孩子进行中国文化传统教育的经验, 但那位王先生的意见就免了吧.
另外别提普通大众, 那位王先生的诵读班一个孩子40天3000人民币, 这不是普通大众的价格.
vacuum_6
发表于 2009-4-9 22:47
忘了谁说的,又聪明又懒的当将军,又聪明又勤快当参谋,又笨又懒的当小兵,又笨又勤快的拉出去枪毙。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trees
发表于 2009-4-9 22:55
忘了谁说的,又聪明又懒的当将军,又聪明又勤快当参谋,又笨又懒的当小兵,又笨又勤快的拉出去枪毙。
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vacuum_6 发表于 2009-4-9 22:4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在本书中也看到过说家长的
一是懂得教育方法也不辞辛苦身体力行的(又聪明又勤快),这类家长不多,孩子易成才。
二是不懂什么教育方法但是也不怎么管孩子的(又笨又懒),这些家长的孩子也容易成才。
三是自以为懂得方法,天天时时管孩子的(又笨又勤快),这些家长和孩子都辛苦,孩子的成长受到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