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III
发表于 2009-4-13 20:54
咱回你的话题是想说,考钢琴业余十级不需要特别的天赋。更多的需要坚持。想自娱自乐也不是一点也不付出就行的。我好朋友的孩子在这里学曲棍球,也是风里雨里都要去训练的。孩子自己乐意.
sweetheaven 发表于 2009-4-13 17:0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对呀, 我就是强调这点: 自己乐意, 再多困难也不算什么, 如果不喜欢, 被父母逼出来, 实在没趣。
DLIII
发表于 2009-4-13 20:57
其实很多东西都只是一个度而已。孩子的兴趣来得快去的也快,完全按照孩子的兴趣,那肯定是什么都学不到。但是在孩子对这样东西完全没有天赋和兴趣的时候,我也不愿意勉强孩子学。
家长应该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什么 ...
beini_dong 发表于 2009-4-13 18:1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太对了!
就是这个度的问题, 每个孩子不一样, 每个父母也不一样,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学琴高雅, 读经流行, 但是如果都一窝蜂的上, 只会让相当一部分孩子不幸福。
sweetheaven
发表于 2009-4-13 21:11
对呀, 我就是强调这点: 自己乐意, 再多困难也不算什么, 如果不喜欢, 被父母逼出来, 实在没趣。
DLIII 发表于 2009-4-13 20:54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可是我的朋友的孩子开始还不大乐意呢,老碰不找球,真郁闷。学了仨月多才找到感觉,慢慢有球感了,和队友也有了配合,后来才上了瘾。多亏朋友当初坚持了一下。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孩子的选择有时并不理性。如果一切都凭孩子的性子走,那多数孩子还不是什么都喜欢玩儿,可是一旦变成了“学习”,就嫌累了。
为人父母,就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为什么要都用“逼”这个词呢?特别是在德国的中国父母,也没有国内那么大的育儿压力,又多多少少受德国教育方式的影响,很少见到人逼自己的孩子学什么。谁不知道“逼”不好啊。
除了逼,就不能用更好的更巧妙的方法引导孩子吗?这就是做父母需要用心的地方啊。
beini_dong
发表于 2009-4-13 21:51
太对了!
就是这个度的问题, 每个孩子不一样, 每个父母也不一样,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学琴高雅, 读经流行, 但是如果都一窝蜂的上, 只会让相当一部分孩子不幸福。
DLIII 发表于 2009-4-13 20:5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5_394:}
有了孩子之后就发现,除了自己的理解和爱好,也要试图去理解孩子的性格和爱好。所以我刚有孩子时候的想法和现在也完全不同了。
sweetheaven
发表于 2009-4-13 21:56
太对了!
就是这个度的问题, 每个孩子不一样, 每个父母也不一样, 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学琴高雅, 读经流行, 但是如果都一窝蜂的上, 只会让相当一部分孩子不幸福。
DLIII 发表于 2009-4-13 20:57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这个大家都懂。您多虑了。
Hammstein
发表于 2009-4-13 21:59
不是说有个丫头直接把自己的手筋给挑断了么? "这样妈妈就不能逼我练琴了"
catwyc
发表于 2009-4-13 22:13
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想买生意做,认识了琳达。她是韩国人,年轻时和丈夫带着年幼的女儿移民到了加拿大,他们买了一块临街的地皮盖了一间干洗店两个人一起经营。如今女儿已结婚生子了,两口子就想把店卖掉退休了。
...
DLIII 发表于 2009-4-8 09:59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原作者標明了
欢迎新老朋友来咖啡屋做客,这里的咖啡杯杯用心而来,货真无价,如果你喜欢,我打心眼里开心,你留下的良言美语,我会用心收藏。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DL要不要加一下原來網址??
DLIII
发表于 2009-4-13 22:18
原作者標明了
欢迎新老朋友来咖啡屋做客,这里的咖啡杯杯用心而来,货真无价,如果你喜欢,我打心眼里开心,你留下的良言美语,我会用心收藏。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DL要不要加一下原來網址??
catwyc 发表于 2009-4-13 22:13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哦, 我没注意, 加上了。
敏颀
发表于 2009-4-13 22:20
琴童,我觉得是特制那些从附小,附中再到音乐学院一路厮杀下来的才算,普通的票友性质的,应该也没怎么受父母压迫吧,毕竟也没指着这个吃饭,真正意义上的琴童哪个没有个血泪史,除了家里人士业内人士,考音乐学院的一点都不比现在考研黑幕少。整个中国,用手指都可以数完那几个音乐学院,几个附中,外地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父母辞职陪着,平时的学费,生活费不说,自己找老师,找机会上大师班,还有出国去夏令营什么的。认识音乐学院的老师,他们虽然心黑,但一提起这些琴童的父母来,也觉得心酸。提到挨打,有几个是凭着对音乐强大兴趣练出来的。最可怕的是这些孩子一提起自己的前途来,总是一脸渺茫。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4-13 22:22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4-13 22:24 编辑
53# sweetheaven
说得好!
德国人因为父辈都奋斗过了,所以都不愿让孩子吃苦了,完全靠兴趣,spassmachen。而华人都重视教育,海外华人也如此,这也是为什么海外华人孩子都相对比较出色的的原因吧。中西方可以要把握度来互相学习。
“引导”是有方法的,在尊重孩子爱好的基础上,还要靠父母的智慧,和“逼”完全不一样。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