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nymous 发表于 2009-5-11 01:18

封建社会女性的第一个神话

本帖最后由 匿名 于 2009-5-11 02:20 编辑

http://i1.ce.cn/cathay/person/200808/19/W020080819343044369746.jpg


吕雉(公元前241年~公元前180年),单父(山东单县)人,吕文之女。早年其父因避难而隐居沛县,在偶然的一次宴会上因赏识刘邦非凡的气度,便把女儿许配于他。楚汉战争之时,吕雉与刘邦之父被项羽所擒拿,刘邦无奈,被迫与项羽讲和,才得以将吕雉与父亲解救。次年,刘邦登基称帝,立吕雉为一国之后。吕雉位居皇后,在国事上积极帮助刘邦铲除异己,杀掉韩信等朝中重臣。高祖死,吕后见汉惠帝年少无知,便策划诛杀诸旧臣,从而取得实际的军政大权。又毒死赵王刘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汉惠帝因不满吕后之举动,长年忧郁沉闷,没有几年便去世。吕后心狠手毒,诡计多端,只要干扰自己前程之路的一律死罪,从而成为巾帼枭雄,一步步攫取了西汉王朝的最高权力,成为了真正的无冕女皇。吕雉是中国古代女子称制(行使皇帝权力)的第一人。几乎所有的历史书上,都要提及吕后称制这件大事。

    无冕之王的女人

    吕雉,一个隐于后宫的政治家,虽然她并不曾当上皇帝,但是她的魄力与政绩却让人刮目相看。在中国历史上,喜欢权力、政治的女人有很多,皇家宫廷中总会有一些热衷于干预朝政的女人。但是真正对历史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却屈指可数,也不过只有吕雉、武则天、慈禧三个人而已。而吕雉的身份却又是三个人当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她在儿子惠帝在位时,整整七年都与慈禧太后一样“垂帘听政”;等到惠帝死后,她就正式与武则天一样“临朝称制”。她虽然没有拥有皇帝的名义,但实际上她已经与女皇无异了。

    为安定不得不狠

    吕雉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自小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早年的吕后称得上是一位温柔贤惠的女人。她为了刘邦历尽艰辛,九死一生。在她许配给刘邦的时候,刘邦的地位低下,家境也不是很好,他只是沛县的一个泗水亭长。结婚以后,两个人的生活非常艰辛,平时她不但要织布耕田,洗衣烧饭,还要承担着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的责任。

公元前202年,刘邦打败项羽称霸天下,并将吕雉立为皇后。此后,她的政治军事才能得以施展开来。吕雉不但很有谋略,而且性情非常残酷。在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以后,异姓王成了刘氏天下的重大威胁。历史发展从来都有一定的规律,“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是不变的法则。刘邦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势力,掌权没多久就开始屠杀手握重权的功臣们。在诛杀异姓王的过程中,吕雉比刘邦更心狠手辣,成为了开路先锋。

    淮阴侯韩信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几乎可以说是功高震主,于是便成了刘邦要对付的首要人物。刘邦离京平叛时,吕雉设下圈套将韩信诱骗进未央宫,因为高祖曾与韩信有约: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吕后为了不违背高祖的承诺,她将韩信用布兜起来,用竹签刺死,杀他时不见天,不见地,不见铁器,关在钟室里结束了他的性命。

    吕雉并没有就此住手。当刘邦认定梁王彭越有心叛变自己后,便将彭越贬为平民,押送到青衣(今四川省雅安县)。彭越在被押送的路上,遇到吕雉,以为是遇到了救星,请求吕后将自己送回山东老家。吕后怕放走彭越是放虎归山,日后留下后患,就将他带回了京城,并在刘邦耳边煽风点火:“如不把彭越斩草除根,就等于放虎归山,如果他能够翻身,必定会起兵攻回来,请陛下痛下决心。”听了吕后的一番话,刘邦不但把彭越处以死刑,并株连全族,还把彭越剁成肉酱送给其他封王以警示。

    也就是在诱杀异姓王的过程中,吕雉才得以真正地参与朝政之事,在立太子时她更是费尽了心思。公元前205年6月,刘邦立刘盈为太子,但到了刘邦晚年之时,他发现刘盈生性“仁弱”,没有胜任一国之君的能力,便想改立戚姬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这遭到御史大夫周昌的全力反对,他在殿堂上力争不能更换太子,当时正在殿东堂侧耳细听的吕雉对他感激涕零。当她见到周昌时,竟“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感谢周昌主持“公道”。同时,吕雉还逼迫张良为之谏阻,并采用张良的计谋,迎来了刘邦一向敬仰的四个隐士,即“商山四皓”,希望他们能阻止刘邦废除太子另立他人。

    公元前195年,在讨伐英布的战争中,刘邦中了毒箭,病情日益恶化,刘邦自知将不久于世,于是就命人宰了一匹白马,跟身边的几个大臣立誓盟约:“非刘家之人不得立王,没有功劳的人也不得封侯。如有人不遵守这个盟约,天下人就可以共同征伐他!”同年五月,年仅十七岁的刘盈登基即位,他就是汉惠帝。由于年少无知,再加上他生性柔弱,登基以后,所有的军政大权便落入了吕后之手,而吕后也在此时真真正正地成为了一个有权无名的一代女皇。

    费尽心思的当政期间

    刘邦过世不久,吕后为了不留后患,便欲将戚姬和刘如意除掉。但惠帝和刘如意的关系甚好,在他知道吕雉要害如意时,便亲自将如意接到宫中,对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加以保护。为了防止意外发生,惠帝整天和如意形影不离,吃睡都在一起,使得吕雉难以下手。但是,百密总有一疏。有一天,汉惠帝带着侍从去打猎,把正在熟睡的刘如意独自放在了家里。吕雉得知后,马上派人将刘如意害死。汉惠帝回到宫中,发现刘如意已被人加害而死,悲痛欲绝,只能抚尸痛哭一场。与此同时,戚姬也被吕后派来的人拖进永巷里,关入女囚牢狱。戚姬整天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每天就像奴隶般地做事,一天到晚必须舂一定数量的米,舂不到数量就不让饮食。娇嫩柔弱的戚姬受尽了折磨,终日只能以泪洗面,苦挨时光。即使这样,心狠手辣的吕后也不会这么“慈悲”地放过她,吕雉命人砍掉她的手脚,并挖去她的双眼,给她灌了哑药,称之为“人彘”,扔到了臭气熏天的厕所里。

    有一天,在惠帝的执意要求下,吕雉带着他去看望如意之母戚姬。惠帝看到曾经那样温柔贤淑的戚姬,如今沦落到如此地步,顿时失声嚎啕,回到宫中便卧病在床。他在病中派人对生母吕雉说:“你把人害成这个样子,简直没有人性,作为你的儿子,我实在没有能力治理天下。”从此以后,汉惠帝再也无心过问朝政之事,整日整夜饮酒作乐,以此来消除心头的郁闷。公元前188年8月,年仅二十四岁的他终于在忧郁中去世。

汉惠帝的皇后没有儿子,在汉惠帝过世之后,为了平定朝廷重臣的心,吕雉将后宫一个嫔妃之子夺去,并声称是张皇后的儿子,立他为少帝。又将这个嫔妃杀了灭口,被尊称为太后的吕雉也就顺理成章地临朝称制。吕雉为了提升吕家在朝廷之中的地位,打算将吕家的几个子侄赐封为王,她在征询大臣们的意见之时,清正廉洁的右丞相王陵直言不讳,说:“不行,高帝曾经和大臣们订过盟约,如不是刘家之人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人也不得封侯;如有谁不遵守这个盟约,天下共讨之。现在要封吕家人为王,这是违背盟约的,我不能同意!”吕雉听了面沉似水,又问太尉周勃和左丞相陈平,他们却与此相反,说:“高帝平定天下,封自己的子弟为王,现已是吕太后观临朝政,治理天下,封自己的子弟为王,有何不妥?!”吕雉听后,面露喜色。没过多久,她就借故罢去王陵右丞相的职务,并将左丞相陈平升为右丞相,任自己的亲信郦食其为左丞相。此后,为了掩人耳目,吕后先后赐封惠帝的几个名义上的儿子为王侯,同时又派大谒者张释暗示大臣,希望各位大臣能齐力推荐诸吕为王。于是,追尊其父吕公为宣王,追封其长兄吕泽为悼武王,封吕泽长子吕台为吕王,以齐的济南郡为吕国。在封诸吕的同时,吕雉先后杀害了三个诸侯王,分别是赵王刘友、梁王刘恢、燕王刘建,然后把吕家人吕禄、吕产、吕通分别封为赵王、梁王、燕王。

    在少帝懂事之后,听说自己的身世和母亲被吕后残害的遭遇之后,恨怒交加,不谙宫廷险恶的他气愤地说:“太后怎么可以杀害我的母亲呢?等将来我长大了,一定要为我的母亲报仇!”吕雉闻得此事后,立即将少帝囚禁在永苍宫,整日不得出入,不多日就将其杀害,另立恒山王刘义为帝。在短短的四年之中,吕雉立了两个少帝,为了自己的军政大权,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她不惜残害众多无辜之人,来为她铺路。

    四年之后,吕雉身患重病,她生怕自己死后群臣谋反,吕氏天下不保,就立命赵王吕禄、梁王吕产分别掌管都城南北的禁卫部队,任吕产为相国,又将吕禄的女儿指配给小皇帝刘弘为后。公元前180年,吕雉驾崩,终年六十二岁,与汉高祖合葬于长陵,从此便结束了吕氏在朝廷中的霸权之势。

    后来刘邦的孙子刘章起兵攻打吕氏,最终消灭了诸吕势力。在另立贤君之时,大臣们一致认为,现在的皇帝不是惠帝之子,为了不违背与汉高祖的盟约,需要在刘氏诸王中另立贤君。大臣们商量了一番,认为代王刘桓是刘邦的儿子中年龄大、品德好的一个,理应立刘桓为帝。大臣们派人到代郡接刘桓到长安即位,他就是汉文帝。在汉文帝即位之后,汉朝才得以太平。

    看历史,评“胭脂”

    在评判成功人士时,人们常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默默支持的女人,而每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总有一个伤害她的男人。”历史上的成功女人多之又多,而大汉开国皇后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位,她开创了女子专政的先例,也是她开始了大汉的繁荣兴盛。

    吕雉虽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但她在维护西汉王朝的统一上是卓有作为的有功之人。楚汉战争结束后,汉王朝整个朝廷内外交困,危机不断,正是吕雉协助汉高祖刘邦果断出击,及时采取措施,才得以铲除了一些威胁性很大的异姓王,消除了隐患,排除了危机,稳定了天下。

    汉高祖死后,吕后掌握军政大权,把刘邦休养生息的政策进一步推行。吕雉在刘邦临终前,曾问刘邦身后大臣的任职安排,问萧何百年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之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为人忠诚老实,文化程度虽不高,但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吕雉遵守刘邦临终前所做的重要人士的安排,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这些大臣们也都誓死效忠吕后,从民之欲,从不劳民,以保大汉之太平。在经济上,吕后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资殖。”吕雉实行的经济政策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国泰民安,以至于汉朝处于繁荣鼎盛时期。因此当时的人民不管最高统治者是男是女,是刘家还是吕家。相反,有许多人民倒有可能在心里高唱“吕太后万寿无疆”,好让这种经济政策永久地保持下去,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这些都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历史上对吕雉的评价毁誉参半。但不管怎样,她为她的子民们出谋献策,让子民能过上安定平静的生活,所以仅在这一方面,对她的评价也应该是正面的。(文章摘自《历史的胭脂痕迹》)

Anonymous 发表于 2009-5-11 01:26

吕后是中国历史上三大女主——吕后、武则天、慈禧——之首。在中国皇权继承的问题上首创“垂帘制”,开后世母后独掌皇权的先例。但是,人们关注较多的是吕后凶残、暴虐的一面,对她的一生缺少全面的了解。比如说吕后的婚姻状况怎么样?她从年轻时代开始就是一位凶残暴虐的女魔头吗?

    相面成亲,年轻的吕雉温顺听话

    吕后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人们对她的称呼,她的原名叫吕雉。吕后的家乡是单父县(今山东单县)。她父亲的名字由于史书没有记载今天已经不知道了,史书只称他为吕公。

    吕公有四个孩子:长子吕泽,次子吕释之,长女吕雉,次女吕媭。

    吕公和沛县县令是至交好友,所以,吕公因为躲避仇人逃难时曾暂住在沛县县令家里。后来,由于吕公对沛县感觉不错,便把家安顿在了沛县。

    吕公刚刚客居沛县的时候,县里的官员、豪绅听说县令家来了贵客,便都来凑钱喝酒。负责接收贺礼的人,就是后来刘邦手下“三杰”之一的萧何。此时,萧何是沛县县令手下一名官员。这次酒宴,萧何主管收礼。

    按照规定,献钱不满一千的人只能在堂下喝酒;凑钱超过一千的人才能到堂上喝酒。刘邦来到以后,高喊一声“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就直接来到堂上,实际上,刘邦一个子没拿。刘邦为什么敢如此公开撒谎?负责收礼的萧何难道没有发现?

第一,玩笑成习。第二,萧何掩护。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虽然只是一位小小的亭长,但是,他平日却一向藐视县里的这些官员,经常和他们戏耍、玩笑,从不把县吏们当回事。他也知道县里这些官员、豪绅庸才多而能人少,刘邦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些官吏、豪绅。

    这次负责收礼的人是萧何,萧何平日对刘邦非常关照。刘邦未做亭长之时,萧何就经常护着刘邦。刘邦做了亭长之后,出远门到秦朝都城咸阳押送服徭役的民工。每当此时,县里的官员们就送点钱给刘邦,萧何往往比其他官员多拿将近一倍的钱赠送刘邦。

    吕公一听“泗水亭长刘季”“贺钱万”,大为惊讶,赶快起身相迎。因为“贺钱万”在当时是个非常了不得的数字。从来人的身份看,比亭长官高的人不少,但都没有“贺钱万”。拿一万钱,当然令人大吃一惊。从实际收入上看,秦代一位县令的年俸也只是数千钱,至于亭长,一年的俸钱不足数千。一个亭长一次酒宴敢于“贺钱万”,绝对是天文数字。吕公当然知道刘邦不可能“贺钱万”,但是,吕公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人,他看中的是刘邦的胆量和潜在的政治家素质。

    所以,吕公听到这么一个天文数字,立即对刘邦产生了十分强烈的兴趣。吕公的“大惊”、“起迎”,主要原因就是刘邦竟敢如此当众撒谎。可见,刘邦这套作秀的本领让吕公深表佩服,他也因此而看出刘邦非等闲之辈。

    吕公这个人还有一个特点,非常迷信相面。因此,他对口出大言的刘邦的面相也非常吃惊。《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所谓“隆准”,是指鼻梁高;“龙颜”,指上额突起;“美须髯”,指胡须长得非常漂亮。《史记》的这一记载是否是溢美之辞,不得而知;但是,这种面像显然是贵人之相。

    萧何看到吕公如此敬重刘邦,又是迎到门口,又是神情专注,怕刘邦做出什么傻事得罪吕公,赶快向吕公解释:刘季这个人,爱说大话,但很少成事。你别净听他瞎吹(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史记·高祖本纪》)。刘季,是刘邦起兵反秦之前的名字。“季”,是排行。刘邦排行老三,所以称季。

    萧何的解释他根本没听进去,反而越看越喜欢。于是,吕公就在酒宴上给刘邦使眼色,示意刘邦宴后不要走,留下来,自己有话要说。

    刘邦见到吕公的眼色,心领神会。他虽然不知道有什么事,还是一直留到客人走完。客人都走了之后,吕公对刘邦说:我平生为人相面多极了,但从来没有见到你这样的面相。我有一个女儿,想许给你为妻,希望你不要嫌弃。刘邦此时还没有妻子,一听说有这种好事,喜出望外,马上答应下来。刘邦这次真没想到骗了顿酒,还混了个老婆。当然是大喜过望。

    但是,吕公嫁女一事吕公的老婆不答应:你平时总说咱女儿是个富贵相,要许个富贵之人家,沛县县令对你这么好,他来求婚你都不答应,为什么非要嫁给这个刘季?

吕公回答:这不是你们这些老娘们所知道的了(此非尔女子所知也——《史记·高祖本纪》)。

    作为这场婚事当事人的吕雉,没有丝毫怨言地接受了父亲对自己终身大事的安排。可见,未出阁的吕后当年本是个乖巧听话的姑娘,是贾宝玉所说的“水做”的单纯温顺的女儿。

    我们还可以从年龄上做个补证。刘邦出生于公元前256年,他的嫡长子刘盈出生于公元前211年;因此,刘盈出生之时刘邦已经四十六岁了——刘邦可以说晚婚晚育的楷模。

    刘盈还有一位姐姐鲁元公主,二人的年龄差距当不超过两三岁。因此,鲁元公主出生时刘邦约四十二三岁。假定鲁元公主是在吕雉婚后一年出生的,假定吕雉是正常出阁,那么,吕雉嫁给刘邦之时应当不超过二十岁,刘邦此时应当是四十一岁。因此,刘邦与吕雉的年龄相差恐怕有二十一岁左右。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姑娘嫁给一位比自己年长二十一岁之多的亭长,还毫无怨言,应当说此时的吕雉非常温顺、听话。

    通过“相面成亲”这件事我们可以知道:年轻的吕雉是一位温顺、听话的女子,这和我们印象中凶残暴虐的女主形象差异非常大。

    为人后母,确有善良温顺的一面

    吕雉出嫁之时还有一个令她非常难办的问题:刘邦已经有了一个非婚生的儿子刘肥。《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其母外妇也,曰曹氏。”《汉书·高五王传》:“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

    两部史书诸称曹氏为“外妇”,所谓“外妇”,是指外遇之妇。所谓“微时”,就是未发迹之时。可见,刘肥不是刘邦和吕雉的亲生之子,刘肥的生母姓曹。《史记》、《汉书》仅有这么一个简短的记载,至于这位曹姓女子的详细身份,我们已经无从得知了。

    刘肥是刘邦与吕雉结婚之前所生,还是与刘邦结婚之后所生?史无明载。可能性较大的是刘肥出生在刘邦与吕后结婚之前:

   第一,刘肥比刘盈年长;

    第二,吕雉没有对刘肥出生做出任何反应。

    根据这两点,我们可以推断:不到二十岁的吕雉嫁给了四十一岁的中年亭长刘邦,而且,这位亭长虽然没有正式结婚,却有了一位未婚生育的儿子。

    史书也没有关于刘肥出生时间的记载,如果刘肥出生得较早,很可能吕雉初婚时的年龄与刘肥的年龄都相差无多。如果真是如此,吕雉与刘肥的相处会更困难。

刘肥跟着谁长大的?这一点史书也没有记载。

    史书记载了刘邦的另外一个儿子刘长因母亲自杀而亡,于是,刘邦让吕后抚养刘长,但是,那时刘邦已经当了皇帝。当了皇后的吕后抚养一个孩子,并不费劲,因为,带孩子的许多具体事情并不需要吕后亲自动手处理。

    如果刘肥与吕雉生活在一起,对吕雉来说,就更为困难了。一位不满二十岁的少妇,却要和一位与自己年龄相差无几的大儿子朝夕相处,其间的种种困难更难详述。

    刘邦当皇帝的第二年(前201年,高祖六年)封刘肥为齐王,统辖齐国七十多座城市。刘邦所封诸子之中,齐王刘肥的封地最多。而且,刘邦还非常破例地下了一道命令:“诸民能齐言者皆予齐王。”(《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即把能够讲齐地方言的人全部迁到齐国。

    秦末大起义和四年的楚汉战争使天下不少人被迫离开故土,齐地百姓迁居他乡的人非常多。刘邦为了壮大齐王刘肥的力量,命令天下会讲齐地方言的人都迁回齐地居住。

    这是非常破例的一道王命。我们在史书中没有看到类似的王命。这道王命的出台可能有两点原因:

    第一,刘邦对这位庶长子相当不错,和这位曹姓“外妇”的感情应当说也不错;

    第二,刘肥年长,较为成熟,有能力管辖人多地广的齐地。

    刘邦封刘肥为齐王会不会影响到刘邦和吕雉的感情?我们今天在史书中间看不到任何这方面的记载。

    吕雉和庶长子刘肥的关系有一个时间因素。新婚之际,年轻的吕雉面对刘肥,确有很不舒服的感觉。

   首先,吕雉的无奈。

    吕雉与刘邦的婚姻是她的父亲吕公指定的,即使刘邦有一个非婚生的儿子,吕雉也只能被动地接受。

    其次,吕雉的善良。

    在刘邦发迹之前,吕雉对刘肥没有任何苛刻之举,这对一位丈夫长自己二十多岁的少妇来说,实属不易。

    按照正常情况,吕雉结婚第二年就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一位母亲,有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后,与非婚生儿子的相处就更为困难。这个问题非常现实。

    有人认为:刘肥没有和刘邦生活在一起,而是寄养在曹姓女子家中。此说只是一个推论,因为我们今天没有任何资料说明刘肥寄养在曹姓女子家中。

刘邦称帝之后吕后与刘肥的关系,与初婚时期吕雉与刘肥的关系应有了较大变化:

    第一,曹姓“外妇”早已不构成对吕后的威胁。没有任何史料说明刘邦和曹姓“外妇”后来还有多少联系。刘邦是41岁左右与吕后成婚,46岁刘邦有了嫡长子刘盈,48岁起兵反秦。从此,刘邦与吕后分居长达六年多。

    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刘邦认识了一位能歌善舞的戚夫人。因此,此时威胁吕后地位的早已不是这位比吕后年长得多的曹姓“外妇”,而是年轻貌美的戚夫人了。

    第二,吕后的皇后为刘邦所封。因此,精明的吕后当然不能因为一个早已不成为威胁的曹姓“外妇”之子刘肥而与刘邦结怨。

    但是,这并不能说吕后对刘邦看重刘肥毫无反应。刘肥封地太多,吕后是有看法的。后来,刘肥齐地的三个郡相继被吕后用各种方法夺去,正是吕后不满的具体表现。只是刘邦在世、刘肥初封时吕后没有表现出来罢了。

    吕后在未掌握国家大权之前,确有她善良温顺的一面。

    为夫入狱,无怨付出为日后掌权奠定基础

    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吕雉有了儿子、女儿之后,还要在田中干活。有一天,一位老人经过吕雉干活的田地,向吕雉要水喝,吕雉赶快给老人拿来了水和食品。这位老人吃过、喝过以后,看了吕雉的面相,说:夫人是天下贵人之相。(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吕雉一听,赶快让两个孩子过来。老人看了看惠帝,说:夫人之所以有富贵相,正是因为这个儿子(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老人又看了吕雉女儿的面相,也说是贵人之相(相鲁元,亦皆贵)。

    老人为吕雉相面一事,是《史记·高祖本纪》神化刘邦之辞,我们姑且不论。但是,吕雉嫁给泗水亭长刘邦之后还要种地耕田却是确凿无疑的了。

    吕雉婚后还得亲自下田种地,显示了吕雉勤劳持家的一面。

    刘邦做了泗水亭长之后,要负责往郦山押送服劳役的人。但是,秦朝的徭役繁重、艰苦,常常是服徭役而命丧他乡。因此,许多被迫征调服劳役的人采取逃亡来规避徭役。

    一次押送郦山劳役,一路上不断有人逃亡。刘邦心想,这样跑下去,走到郦山人也跑得差不多了。自己是押送服劳役的人,人都跑光了,自己也脱不了干系,肯定会受到秦法的严惩。但是,自己又没有办法阻止劳役的逃亡。

    无奈之下,他干脆在丰县西边的大泽中将剩余还没有逃的人全放了,并且说:“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史记·高祖本纪》)刘邦这一说一放,反倒感动了十几个不愿逃的人,愿意跟随刘邦。刘邦就带着这伙人跑到芒砀山(今河南永城)落草为寇了。

刘邦可以一走了之,吕雉却为此下了狱。

    监狱里的生活历来不好过,吕雉进了秦代沛县的监狱也好不到哪儿。监狱之中大问题之一是狱卒对吕雉不礼貌,这非常好理解。狱卒对像吕雉这样坐牢之人肯定不会礼遇,吕雉在狱中为刘邦究竟受了什么罪史书没有记载;但是,沛县监狱中有一个叫任敖的狱卒,平日和泗水亭长刘邦的关系挺铁。任敖看见狱卒虐待吕雉,一怒之下打伤了那个虐待吕雉的狱卒。这一下子,沛县监狱的狱卒再也没有人敢欺侮吕雉了。

    任敖打伤虐待吕雉的狱卒,说明吕雉在沛县监狱之中受过虐待。

    自此之后,任敖成了吕雉的大恩人。吕后掌权之时,任敖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是副国级的干部。虽然,任敖的本事不大,只做了三年御史大夫就被免职了,但是,这对任敖来说,已经非常难得了。如果不是当年对狱中的吕雉出手相援,任敖不可能做到御史大夫的官位上。可见,吕雉还是一位知恩图报的人。

    刘邦犯事,吕雉坐牢,这是吕雉为刘邦做出的重大付出。从史书记载来看,吕雉并没有把这件事挂到嘴上,整天高叫着自己为刘邦吃过什么苦,这显示了吕雉深沉的一面。但是,吕雉的这种付出也为她日后执掌政权奠定了基础。

Anonymous 发表于 2009-5-11 01:31

颠沛流离
  汉二年四月,刘邦在还定三秦之后,率领五十六万大军打到了西楚都城彭城。此时的项羽正在齐地忙于平叛,刘邦趁虚而入打进了西楚国都彭城。刘邦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消灭项羽集团;二是要接走他的父亲、妻子、儿子、女儿。但是,刘邦到了彭城之后,并没有急着接亲人,反而在彭城忙于接收项羽从秦朝都城带走的美女、财宝。项羽的主要谋士范增曾经给刘邦下过一个定论:“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史记·项羽本纪》)贪财好色,刘邦打到彭城之后的表现验证了范增的评价。
  等到项羽杀回彭城,刘邦才急忙派人去接家属,但是,此时项羽也已派人去找刘邦的家属。刘邦的家属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早在项羽来人之前已经躲起来了。结果,刘邦派来接家属的人没有找到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项羽派来找刘邦家属的人也没有找到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不仅如此,而且刘邦的父亲、妻子与刘邦的儿子、女儿还在忙乱中相互走失了。
  人质生涯、历经磨难
  刘邦的父亲、妻子从小路去找刘邦,结果正好遇上项羽的军队,成了项羽的俘虏,被迫成为人质。
  刘邦的儿子、女儿幸运地遇到逃亡中的刘邦。刘邦绝情绝义,三番五次踹他的儿子、女儿下车,总算有大臣屡次相助吕后的儿女才逃出性命。
  吕雉与刘邦其父太公却从此在项羽的军营中做了二十八个月的人质。而且,吕雉在为人质的两年多时间内,还遇到了一件灾难。
  汉四年,刘邦、项羽荥阳对峙之时,无奈的项羽忽发奇想:以烹太公相威胁。项羽的目的是想借此机会要挟刘邦,逼迫刘邦投降。刘邦不吃这一套,竟然嬉皮笑脸地对项羽说:我和项羽都受怀王的命令伐秦,又结拜过兄弟;所以,我爹就是你爹,你要烹你爹,我也跟着一块儿喝汤(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大怒,要烹太公,幸亏项伯从中斡旋,项羽才未杀太公。
  这件事虽然史书记载的是杀太公,如果真的烹了太公,吕后能躲得过去吗?绝对不可能躲过去!项羽一旦感到绝望——人质不能起到威慑刘邦的作用,他岂能白白为刘邦养着刘邦的老婆?这场危机由于项伯相救,说了一番杀太公没有任何作用,只能使两家的仇结得更深之类的话,项羽才平息了怒气。太公得以躲过一劫,吕后也因此得以躲过一劫。
  刘邦虽然在做汉王之时已经宠幸上了戚夫人,但是,刘邦不解决吕雉的问题可以,但他不能不想办法解决其父做人质的问题。因此,刘邦与项羽在荥阳对峙了两年多之后,由于项羽军粮短缺,不得不同意刘邦汉五年十月提出的鸿沟议和。刘邦利用鸿沟议和的骗局,诱骗项羽放回了做了两年零四个月人质的刘公和吕雉,然后撤兵。
  刘邦在得到被扣两年多的老爸和老婆后,立即撕毁协议,追杀项羽。但是,不管刘邦如何欺骗项羽,鸿沟议和终于使吕雉回到了汉营。
  吕雉对楚汉战争的贡献是他为刘邦做了两年零四个月的人质。这是吕雉为刘邦做出的重大牺牲,也是吕后在刘邦死后执掌朝政的政治资本。历经磨难,回到老公身边的吕雉却发现刘邦身边早已有了宠幸的戚夫人。“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史记·吕太后本纪》)此时的吕后因为年龄长于戚夫人,常常作为留守,伴在刘邦身边的是那位年轻貌美的戚夫人。
  由于在此之前吕后已经和刘邦长期分居,吕后作为人质被放回后仍然与刘邦分居,因此,吕后此时已经很难见到刘邦了。两人的关系也因此更加疏远。吕雉必然学会直面情敌。此时的吕雉有多大?我们可以粗略地估算一下。吕雉不足二十岁时嫁给刘邦,一年之后生汉惠帝刘盈,第四年刘邦起兵反秦离家出走,经过三年反秦,四年楚汉相争,到鸿沟议和之时,吕后才与刘邦重逢,离初婚已经十年。因此,此时的吕后应当是不足三十岁。这十年夫妻,吕雉和刘邦共同生活了不到三年,刘邦就在芒砀山落草,接着是反秦三年,灭项四年。等到吕雉再回到刘邦身边,刘邦不但有了新宠,而且又有了另一个宠爱的儿子刘如意(刘邦和戚夫人所生)。不到三十岁的吕后此时只能默默地当一个“留守太太”。
  历史上权势显赫的一代女主,在个人感情生活上并不如意。当人们抬头仰望着权倾天下的一代“女皇”时,谁能知道这位“女皇”有多少幸福感?刘邦宠幸戚夫人,恩恩爱爱;吕后从刘邦反秦开始,就与刘邦再无见面,七年后她才回到丈夫身边,但是,她已经是“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夺嫡风波
  “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史记·吕太后本纪》)”
  刘邦宠爱贵妃戚姬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他想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
  中国传统,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刘邦废太子之事引发了两个方面的强烈反应:
  第一个做出强烈反应的是朝中大臣。张良、周昌、叔孙通等朝中大臣都坚决反对废长立幼。
  其中,叔孙通于汉十二年劝阻刘邦废立太子时的一番话非常最具代表性:太子天下本。本一揺天下振动。奈何以天下为戏!(《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为代表的朝臣们看重的正是制度治国,他们认为:一旦制度遭到破坏,后果不堪设想。张良、周昌等大臣们的反对皆缘于此。
  《史记·张丞相列传附周昌传》记载了有关吕后“跪谢周昌”的故事。周昌是刘邦任泗水亭长时的老部下,跟随刘邦一块儿起兵。他的哥哥周苛还是一位烈士,为守卫荥阳被项羽所杀。周昌坚决反对刘邦废长立幼。刘邦问周昌废立太子一事,周昌口吃,说话结结巴巴,但是,他一听刘邦要废长立幼,非常恼火,他说:我的嘴不会说,但是,我觉得这件事绝对不可能做,陛下即使想废太子,我也绝对不接受这个诏书。由于周昌口吃加上盛怒,所以,才有“期期知其不可”、“期期不奉诏”二语。这里的“期期”正是周昌结结巴巴说话的真实状态(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另一个作出强烈反应的是此事的最大受害者吕后。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史记·留侯世家》)
  有人为吕后设谋,让他找张良。吕后就让他的哥哥吕泽劫持张良,逼着张良献计。张良对吕泽说:皇上在战争困难的时候确实能够听我的意见,但是,现在是因为爱而要废长立幼,这已经不是靠说能了结的事。但是,皇上非常看重的“商山四皓”(隐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长的高士;皓,白,指发白)却始终请不来,因为他们认为皇上对臣下态度一贯傲慢。如果你们想个办法把“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太子,让他们天天陪着太子,特别上朝之时陪伴太子,皇上一定会看见。皇上知道“商山四皓”辅佐太子,也许会有一用。吕后立即付诸实施。吕后派吕泽让人带了太子的亲笔信,还带了一份厚礼,请“商山四皓”出山,这四位高士竟然全来了(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史记·留侯世家》)
  汉十二年,刘邦平定黥布叛乱结束,但是,刘邦也在这次平叛中第二次受到致命箭伤。而且,由箭伤引发的疾病更加严重。此时的刘邦已经预感到人的生命是有尽头的;因此,刘邦废立太子的愿望也更加强烈了。张良劝阻无效,托病不再上朝。作为太子太傅的叔孙通以死相谏,刘邦假装听从,实际上废立太子的想法毫无改变(上详许之,犹欲易之——《史记·留侯世家》)。
  一次朝宴,高祖刘邦发现太子身边有四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胡须、眉毛都白了,服装、帽子非常讲究。高祖很奇怪,就问他们:你们是谁?四位老人上前回答,并各自报了姓名:东园公、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听说后大为吃惊:我请你们多年,你们逃避我。现在为什么要随从我的儿子呢?四位老人回答:陛下轻视读书,又爱骂人。我们坚决不愿受辱,所以才因为恐惧而逃亡。如今听说太子仁孝恭敬,爱护天下读书人,天下人都愿意为太子效死力,所以我们就来了。刘邦说:烦请诸位好好替我照顾好太子。四位老人敬完酒,离去。刘邦看着离去的四位老人,指着他们对戚夫人说:“我想更换太子,但是,他们四位高士都来辅佐太子,太子的羽翼已经丰满,难以撼动了啊!吕后真是一位好主子啊!戚夫人听说后,立即失声痛哭,刘邦说:为我跳一曲楚舞,我为人唱一首楚歌。歌词说:鸿鹄高飞啊,一飞千里。羽翼已成啊,横渡四海。横渡四海啊,还能作什么。即使有弓箭,对于高飞的鸿鹄还有什么用呢(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翩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史记·留侯世家》)。
  从此之后,刘邦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之事。

汉高祖十一年春,淮阴侯韩信谋反,吕后与萧何用计,诛杀韩信。同年三月,梁王彭越谋反,刘邦将其废为庶人、削职流放蜀地。途中遇吕后,彭诉说无罪,吕后答应为他说情,将其带回咸阳。她抱怨刘邦:“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归山。”刘邦遂将其处死,并夷其三族。刘邦称帝八年间,吕后协助刘邦,镇压叛逆、打击割据势力,对巩固汉朝统一政权起了重要作用,并为她日后掌权作了充分准备。
  吕后当政内,创自刘邦的休养生息的黄老政治进一步得到推行。刘邦临终前,吕后问刘邦身后的安排。她问萧何相国后谁可继任,刘邦嘱曹参可继任,曹参后有王陵、陈平,但不能独任,周勃忠诚老实,文化不高,刘家天下如有危机,安刘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
  吕后虽实际掌握大权,但她是遵守刘邦临终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遗嘱的,相继重用萧何,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开国功臣。而这些大臣们都以无为而治,从民之欲,从不劳民。在经济上,实行轻赋税。对工商实行自由政策。
  在吕后统治时期,不论政治、法制、经济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均全面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刘邦驾崩。17岁的刘盈即帝位,吕雉为太后。刘盈年幼仁弱,大权操在吕太后手中。
  为剪除异己,毒杀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挖眼烧耳,给她吃哑药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任其哀号,名为“人彘”。刘盈不满其母的残忍,弃理朝政。
  前188年,惠帝刘盈忧郁病逝,立(前)少帝刘恭,吕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职权,为中国皇后专政的第一人。少帝因其生母为吕后所杀,有怨言。
  前184年,吕后遂杀少帝刘恭,立刘弘为(后)少帝,吕太后照旧临朝天下,所以刘弘不称元年。
  吕后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羞辱吕后,说:“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采纳季布的主张,压住怒火,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弃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匈奴自愧失礼,遣使向汉朝认错。
  吕太后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在采取“无为而治”,巩固西汉政权的同时,首先打击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对派,重用其宠臣审食其。然后布置党羽,大封诸吕及所爱后宫美人之子为王侯。随后杀掉赵王刘友和梁王刘恢。右丞相王陵坚决反对封诸吕为王的政策,坚持高祖与大臣的盟约,“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吕太后不高兴,就让他担任皇帝的太傅,夺了他的丞相职权。王陵只得告病回家。然后又让审食其为左丞相,居中用事。陈平、周勃虽然不服,也只好顺从。审食其不处理左丞相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专门监督管理宫中的事务,像个郎中令,吕太后常与他决断大事,公卿大臣处理事务都要通过审食其才能决定。吕后这些做法遭到刘氏宗室和大臣的激烈反对。
  吕太后追封他已故的两个哥哥,大哥周吕侯吕泽为悼武王,吕释之为赵昭王,以此作封立诸吕为王的开端。吕后元年(前187年),封侄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侄孙吕通为燕王,追尊父吕文为吕宣王,封女儿鲁元公主的儿子张偃为鲁王,将吕禄的女儿嫁给刘章,封刘章为朱虚侯,封吕释之的儿子吕种为沛侯,封外甥吕平扶柳侯。吕后二年,吕正吕台去世,谥号肃王,封其子吕嘉代吕台为吕王。吕后四年,又封其妹吕媭为临光侯,侄子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吕后先后分封吕氏家族十几人为王为侯。
  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病重,她临终前仍没有忘记巩固吕氏天下。在她病危之时,下令任命侄子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王产统领南军。并且告诫他们:“高帝平定天下以后,与大臣订立盟约:‘不是刘氏宗族称王的,天下共诛之。’现在吕氏称王,刘氏和大臣愤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轻,大臣们可能发生兵变。所以你们要牢牢掌握军队,守卫宫殿,千万不要离开皇宫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前180年八月一日,吕太后病死,终年六十二,与汉高祖合葬长陵。吕后陵位于陕西 咸阳市渭城区窑店乡三义村,在高祖长陵东南200米处。陵高32米,底边东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斗形。由于陵地建筑在渭水北岸的高原边缘,远望如同山丘,显得异常雄伟。
  吕后崩后留下诏赐给各诸侯黄金千斤,将、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阶赐给黄金。大赦天下。让吕王吕产担任相国。让吕禄的女儿做皇后。由于吕后在政时期培植起一个吕氏外戚集团,从而加剧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因此在她死后,马上就酿成了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流血斗争。吕太后没有完成她的政治计划就去世了。汉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骤然激化,袒刘之军蜂起。齐王刘襄发难于外,陈平、周勃响应于内,刘氏诸王,遂群起而杀诸吕,刘氏皇族集团与吕氏外戚集团的一场流血斗争,以皇族集团的胜利而告终。
  吕太后当政十五年,推行约法省禁、与民生息的政策,做了几件大事:叫各郡县推举优秀农民,予以勉励,减轻赋税,改秦税什收其伍为什伍税一;允许以往逃避山林、湖泊和迁徙他乡的农民回到家乡,并归还田宅,官吏不得因其过去有不法行为打骂或歧视;释放奴婢,回乡从事农耕,官吏不得干涉;裁减大批军官士卒,转业还乡,优先给以土地,妥善安置;大赦天下;废秦时因株连而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使边境安定。这些政策的实施,缓和了内外矛盾,刺激了生产发展,增强了汉王朝的国力。
  《史记》评价说:“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乱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稀,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吕后先后掌权达十五年,称制时出现五星连珠(一种天象,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颗星排成一条直线,古人认为出现这种天象是顺应天命),但是史书没有记载。总之,吕后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性统治者。

☆笑着流泪★ 发表于 2009-5-11 02:29

{:5_371:}...

DLIII 发表于 2009-5-11 08:17

百家论坛有一段时间讲这个, 相当有意思。

高个子逻辑 发表于 2009-5-11 10:44

这个为啥出现在了这里{:4_29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封建社会女性的第一个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