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气体的危害
本帖最后由 height1025 于 2009-7-21 18:38 编辑本人因长期在实验室工作,天天接触强酸强碱, 化学反应时产生的气难免会吸到几口, 尤其以硝酸和醋酸味道最呛
在此也发些有关信息,提醒大家,如何工作或生活与这些物质接触,一定要严肃对待. 有一次不知是溅了一滴水还是氢氟酸,吓了个半死. 自那以后,每天能安全回家,就非常高兴了 本帖最后由 height1025 于 2009-7-21 18:36 编辑
氨气 (Ammonia)
氨气,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为无色具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成为氨水(又称氢氧化铵),
呈弱碱性,1%水溶液PH值11.7,28%水溶液称强氨水,氨气与空气混合时具爆炸性,爆炸极限为15.5~27%.
常温下可加压成液氨.工业生产涉及石油精炼,氮肥,合成纤维,鞣皮,人造冰,油漆,塑料,树脂,染
料,医药以及氰化物,有机腈等制造和用于金属热处理等,又是食品,副食品等冷库的冷冻剂.
氨气主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时可危及中枢神经系统,还可通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
而引起心脏停博和呼吸停止.
急性中毒多见于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意外事故,症状依氨的浓度,吸入时间及个人耐受性等而有轻重.
刺激反应表现为一过性的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肺部无明显阳性体征;轻度中毒表现为眼结膜充血流泪,
咽痛,咽部充血水肿,声音嘶哑,咳嗽,咯痰;中度中毒表现为声音嘶哑,剧烈咳嗽,伴血丝痰,胸闷,
呼吸困难频速,并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重度中毒表现为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气急,胸闷,心悸等,并常有烦躁,恶心,呕吐或昏迷等,体征呈呼吸窘迫,明显紫绀.
不同浓度的氨气对人体的影响:
气体名称 浓度(PPM) 对人体的影响
0-25 对眼睛和呼吸道的最小刺激
25 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ACGIH)
50-100 眼睑肿起,结膜炎,呕吐.刺激喉部
100-500高浓度时危险,刺激变得更强烈,稍长暴露在高浓度的
环境中会引起死亡
氨气:TWA: 25 ppm,STEL: 35 ppm,IDLH: 300 ppm
急救处理原则:迅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合理吸氧,解除支气管痉挛,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立即用2%硼酸液或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的眼或皮肤;为防治肺水肿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根据病情及早,足量,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在病程中应严密观察以防病情反复,注意窒息或气胸发生,预防继发感染,有严重喉头水肿及窒息预兆者宜及早施行气管切开,对危重病员应进行血气监护.此外注意眼,皮肤灼伤的治疗. 苯 (Benzene)
苯,分子式C6H6,无色易挥发和易燃液体.有芳香气味,有毒.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爆炸极限1.5~8.0%.可由煤焦油分馏或石油裂解过程所得.苯在工农业生产中使用广泛,有众多接触机会.
苯用作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合成洗涤剂,化肥,制药,染料,香料,涂料,炸药,农药等的化工原料;苯作为溶剂和稀释剂用于制药业,印刷业,喷油漆,家具,制鞋等行业及与汽油混合用作燃料等.苯对人体极为有害,室内浓度超过2.4mg/m3(0.75 ppm)时,人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头痛,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重者中毒而死.此外,苯也是致癌物,会引发血液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苯:TWA: 0.5 ppm,STEL: 2.5 ppm,IDLH: 500 ppm
急性苯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的症状.轻症起初有粘膜刺激症,随即出现兴奋或酒醉状态,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现象.重症除上述神经系统症状外,还可出现昏迷,严重时可有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慢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如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失眠,乏力等,也可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现象,个别晚期病例有四肢尖端麻木和痛觉减退的现象;造血系统的异常表现是慢性苯中毒的主要特征,血象异常以白细胞减少最常见,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而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实际绝对数也减
少),苯中毒早期的红细胞由于补偿作用及其寿命较长,其数量未见明显减少,但晚期可出现全血细胞减
少,所谓再生障碍性贫血.此外经常接触苯,皮肤可因脱脂而变干燥,脱屑以至皲裂,也可出现过敏性湿
疹.
苯中毒预防应采取综合性措施:(1)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2)改革生产工艺;(3)加强通风
排毒;(4)做好各种卫生保健措施.苯在生产环境空气中以蒸气状态存在,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吸入高浓度苯蒸气后,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严重者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操作工人应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接触或少接触苯,车间内应有良好的通风并安装局部机械吸风装置,在易发生急性中毒事故的场所,还须配备应急救援和医疗急救用品,并确定专职或者兼职急救人员. 一氧化碳 (Carbon Monoxide)
一氧化碳,分子式CO,为无色气体,有极微弱的臭味,有剧毒.凡是含碳的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进入人体后很快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而且不易解离.一氧化碳的浓度高时还可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铁结合,抑制细胞呼吸而中毒.不同浓度的一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气体名称 浓度(PPM) 对人体的影响
50 允许的暴露浓度(OSHA)
200 2至3小时内可导致轻微的前额头痛
800 45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2小时内昏迷,可能死亡
1600 20分钟内头痛,头晕.1小时内昏迷并死亡
3200 5至10分钟内头痛,头晕,呕吐.30分钟无知觉,有死亡危险
6400 1至2分钟内头痛,头晕.10至15分钟,有死亡危险
12800 马上无知觉.1至3分钟内有死亡危险
一氧化碳:TWA: 25 ppm,IDLH: 1,200 ppm
一氧化碳中毒会出现头痛,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昏厥等症状体征,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程度可分为三度:①轻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10%~20%,有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呕吐,全身乏力或短暂昏厥,脱离环境可迅速消除.②中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30%~40%,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脉快,烦躁,常有昏迷或虚脱,及时抢救的日后可完全恢复.③重度血碳氧血红蛋白在5O%以上.除上述症状加重外,病人可突然昏倒,继而昏迷.可伴有心肌损害,高热惊厥,肺水肿,脑水肿等,一般可产生后遗症.现场急救立即将病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松解衣服,但要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并肌注呼吸兴奋剂,山梗菜碱或回苏灵等,同时给氧.昏迷者针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病人自主呼吸,心跳恢复后方可送医院.
若有条件时,可做一般性后续治疗:①纠正缺氧改善组织代谢,可采用面罩鼻管或高压给氧,应用细胞色素C15毫克(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辅酶A50单位,ATP20毫克,静滴以改善组织代谢.②减轻组织反应可用地塞米松10毫克~30毫克静滴,每日1次.③高热或抽搐者用冬眠疗法,脑水肿者用甘露醇或高渗糖进行脱水等.④严重者可考虑输血或换血,使组织能得到氧合血红蛋白,尽早纠正缺氧状态. 本帖最后由 height1025 于 2009-7-21 18:35 编辑
甲醛 (Formaldehyde)
甲醛,分子式HCHO,别名蚁醛,为无色气体,有辛辣刺鼻气味.易溶于水,醇和醚.甲醛具有很活泼的化学和生物学活性.其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工业接触甲醛的有:皮革,造纸,塑料,树脂,人造纤维,橡胶,药品,染料,炸药,油漆等行业.也用作生物体防腐剂及物件消毒等.甲醛是一种有毒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它能与生物细胞的基础———蛋白质反应生成氮次甲基化合物而使蛋白质变质和凝固.室内甲醛浓度超过0.1ppm时,将损害人体健康.甲醛已被国际组织列为"可能令人类致癌物质".
甲醛:STEL: 0.3 ppm,IDLH: 20 ppm
甲醛对人体的影响主要为粘膜和皮肤的刺激作用.主要表现为眼部烧灼感,流泪,结膜炎,眼睑水肿,角膜炎,鼻炎,嗅觉丧失,咽喉炎和支气管炎等.严重者可发生喉部痉挛,声门水肿和肺水肿.长期接触低浓度甲醛蒸气,可有头痛,软弱无力,消化障碍,视力障碍,心悸和失眠等.此外长期皮肤接触可发生湿疹,主要好发于手,指和面部.
甲醛中毒的预防,包括生产过程应严加密闭,甲醛灌注应做到机械化,并装设局部排气罩,加强
工作场所通风,此外应做好职工的个人防护.
硫酸(Sulfuric Acid)
硫酸,分子式H2SO4,分子量:98.08.为透明,无色,无嗅的油状液体,有杂质颜色变深,甚至发黑.其相对密度及凝固点也随其含量变化而不同.相对密度1.841(96~98%).对水有很大亲和力.从空气和有机物中吸收水分.与水,醇混合产生大量热,体积缩小.用水稀释时因把酸加到稀释水中,以免酸沸溅.加热到340℃分解成三氧化硫和水.稀酸能与许多金属反应,放出氢气.浓酸对铅和低碳钢无腐蚀,是一种很强酸性氧化剂.与许多物质接触能燃烧甚至爆炸,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
急性吸入中毒:
吸入酸雾后可引起明显的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及支气管炎,重者可迅速发生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高浓度时可引起喉痉挛和水肿而致窒息.伴有结膜炎和咽炎.急性口服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灼伤.立即出现口,咽部,胸骨后及腹部剧烈烧灼痛,唇,口腔,咽部糜烂,溃疡,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呕血,呕吐物中可有食道和胃粘膜碎片,便血; 严重可发生喉水肿或胃肠道穿孔,肾脏损害.皮肤灼伤:皮肤接触浓硫酸后局部刺痛,未作处理者可由潮红转为暗褐色,继而可发生溃疡,界限清楚,周围微肿,疼痛剧烈.
眼灼伤:贱入眼内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溃疡以至穿孔.处理吸入硫酸雾者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及保暖.眼或皮肤接触液体时立即先用柔软清洁的布吸去再迅速用清水彻底冲洗.口服者已出现消化道腐蚀症状时忌催吐及洗胃.
吸入后有症状者对症处理.吸入量较多者应卧床休息,吸氧,给舒喘灵气雾剂或地塞米松等雾化吸入.急性中毒者需合理氧疗; 早期,适量,短程应用糖皮质激素; 维持呼吸道通畅; 防治喉水肿或痉挛; 防治肺水肿. 硝酸(Nitric Acid)
硝酸,分 子 式:HNO3,分 子 量:63.0.透明,无色或带黄色有独特的窒息性气味的腐蚀性液体.相对密度:1.503(25℃).遇潮气或受热分解而成有刺鼻臭味的二氧化氮.硝酸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多种物质反应,它是一种强氧化剂,它可腐蚀各种金属和材料(除铝和特殊的铬合金钢).浓硝酸在长期储存后(尤其是在光线照射下),会分解释出二氧化氮.是一种用途极广的重要化工原料之一,广泛地用于化肥,国防,冶金,化纤,化工,染料,制药等工业.
危险特性:不燃.能与多种物质如金属粉末,电石,硫化氢,松节油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与可燃物,还原剂和有机物如木屑,棉花,稻草或废纱头等接触,引起燃烧,并散发出剧毒的棕色烟雾.与硝酸蒸气接触很危险.
临床表现
吸入硝酸烟雾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硝酸可引起腐蚀性口腔炎和胃肠炎,可出现休克或肾功能衰竭等.参见《硫酸》.皮肤或眼接触硝酸液可引起灼伤.皮肤接触硝酸的部位呈褐黄色.
急救处理
立即脱离事故现场至空气新鲜处.眼或皮肤污染时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口服后立即用清水漱口,有消化道损伤时洗胃需谨慎. 盐酸(Hydrochloric Acid)
盐酸,分子式HCl,分子量36.47.无色非可燃性气体.有极刺激气味.相对密度1.268(air=1.000)或1.639g/l.熔点-114.3℃.沸点-85℃.在空气中呈白色的烟雾.极易溶于水,生成盐酸.有强腐蚀性.能与多种金属反应产生氢气,可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氰化物产生剧毒氰化氢.
临床表现
本品烟雾吸入后即刻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出现呛咳,流泪,咳嗽,胸闷,呼吸加快; 检查可见鼻腔及咽喉粘膜充血及水肿,并有浆液性分泌物; 肺部可闻及干性或湿性罗音.吸入高浓度烟雾可引起肺水肿,出现紫绀,呼吸及脉搏加快,咳嗽加重,咳血性泡沫痰; 两肺可闻湿罗音,体温升高或正常,血压下降.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水肿影象.高浓度吸入时,有时尚可引起喉痉挛或水肿,甚至导致窒息,很快死亡,其原因是由于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或反射性呼吸中枢抑制.
误服盐酸后,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发生剧烈的灼热性疼痛.嘴唇,口腔和咽部可见有灼伤,甚至形成溃疡.呕吐物中有大量褐色物及食道及胃粘膜的碎片; 严重者可发生胃穿孔,腹膜炎,声音嘶哑和吞咽困难,以及便秘,腹泻等.皮肤受氯化氢气体或盐酸雾刺激后,可发生皮炎,局部潮红,痒感,或出现红色小丘疹以至水泡; 若皮肤接触盐酸液体,则可造成化学性灼伤.处理急性吸入中毒:立即脱离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盐酸烟雾所致急性气管炎时,可用4%碳酸氢钠溶液雾化吸入.必要时给氧.如刺激症状明显,咳嗽频繁,并有气急,胸闷等症状,可以0.5%异丙基肾上腺素1ml及地塞米松2mg雾化吸入.误服中毒:严禁洗胃,也不可催吐,以免加重损伤或引起胃穿孔.可用2.5%氧化镁溶液,牛奶,豆浆,蛋清,花生油等口服.禁用碳酸氢钠洗胃(或口服),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的危险.
其他进行对症疗法.
皮肤和眼的处理:脱去污染的衣服,立即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灼伤处用5%碳酸氢钠液洗涤,尔后处理创面同烧伤.溅入眼内,即以大量温水冲洗,尔后以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冲洗,最后用可的松眼液滴眼.创面较大时,需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氢氧化钠(Sodium Hydroxide)
氢氧化钠,别名苛性钠,烧碱.分子式NaOH,分子量40.01.相对密度2.13.熔点318.从空气中迅速吸收水分的同时,也迅速吸收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乙醇和甘油.溶解时产生大量的热.这些溶液与酸混合时也能产生大量热.
临床表现
吸入氢氧化钠的粉尘或烟雾时,可引起化学性上呼吸道炎.皮肤接触可引起灼伤.口服后,口腔,食管,胃部烧灼痛,腹绞痛,呕吐血性胃内容物,血性腹泻.有时发生声哑,吞咽困难,休克,消化道穿孔.后期可发生胃肠道狭窄.氢氧化钠溅入眼内,可发生结膜炎,结膜水肿,结膜和角膜坏死.严重者可致失明.
处理
皮肤污染可用清水彻底冲洗.溅入眼内时,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不可用酸性液体中和. {:5_392:}
还好, 不在德国学化学.
不过好象学化学和化工的中国女人挺多的呢!!
berlin2004 发表于 2009-7-21 19:2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第二句话想说什么? 飘过。。。{:5_39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