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的蔷薇 发表于 2009-8-13 13:20

请教:关于读经教育

最近在坛子里学习,发现很多妈妈都在给孩子读经,通过读经教孩子认字和学习做人道理。看了一些资料跟老公研究了一下,我自己有些疑问,可是老公就完全反对。我自己研究不深,想跟正在进行读经教育的妈妈请教一些问题,先谢谢啦。
1.经书中教做人的道理很多是很好的,但是通过这些人伦道理也限定很多关系,长幼之分,尊卑之分。在《弟子规》里面讲了很多要孝敬父母,很多不好的事情不要做,因为父母会伤心。孝敬父母没有错,可是父母的话都听,父母的训导都顺承,不做让父母担心的事情,我觉得给孩子那么多的框框不好。
2.经书的语言我相信孩子可以记忆,其中的道理也可以随着时间一点一点消化,即使不消化,也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可是,如果花同等的时间是不是用一些寓言童话故事更容易来的理解?
3.通过经书认识的字,因为小朋友不理解其中的道理,所认识的字可以跟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对应起来吗?
4.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让孩子认字的吗?
我儿子2岁半,一直以来我都是放养的,但平时我也比较留意对他的教育,只是没有太用心做过。最近发现了这个板块,这里的妈妈真是让我开了眼界,很多妈妈都非常用心,特别在进行读经教育的妈妈,更是不简单,我上面的疑问可能有很多不对的地方,希望能跟妈妈们探讨请教一下。谢谢

sillything 发表于 2009-8-13 14:25

1# 微笑的蔷薇

同问,我也是最近看了这里,觉得应该也开始教女儿中文,她也俩岁半,可是还不大说中文啊,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13 17:17

感谢mm的问题。mm在哪个城市啊?

建议mm有空可先看
http://www.dolc.de/forum/viewthread.php?tid=858808&extra=page%3D2&page=11
103楼起卡“城儿童读经深度座谈总结”从一到十。
或许能解答mm的一些问题。
其他等我有空再补充。

微笑的蔷薇 发表于 2009-8-13 22:48

谢谢石心老师的回复,我在Lippstadt,北威州一个小城。您建议的网页我仔细读了,对读经的宗旨有了大致了解,谢谢。
可是我还是很疑惑,经是中国文化的宝藏,可是其中一些东西教导了我们为人中庸,给了我们生活中很多框架,我怕这些东西束缚了孩子,而且他们在德国也没有必要被束缚。我很怀疑,等到他们在德国上学了,接受了德国教育那一套,德国的自由肯定会跟中国的条框起冲突,他们会质疑他们小时候学到的东西吗?如何能够做到适度的自由,接受中国的传统中优秀的部分同时享受西方的自由?
不知道在德国大一点的孩子,比如已经上学了,根据您的经验,他们有类似的文化冲突问题吗?

可可乐乐 发表于 2009-8-13 22:52

1# 微笑的蔷薇

同问,我也是最近看了这里,觉得应该也开始教女儿中文,她也俩岁半,可是还不大说中文啊,
sillything 发表于 13-8-2009 13:25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家的是2岁,中文比德文说得好,所以我们倒是担心他德文不好,将来进了幼儿园怎么办。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13 23:58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8-14 00:05 编辑

别客气,我很欣赏微笑蔷薇诚恳探讨,我想蔷薇可以通过自己诵读经典(即四书)中找答案,我们这代人其实因为没有认真看过经典原文,才会有种种疑问。其实在四书里,糟粕是很少的。不少“糟粕”,比如“三纲”都是后世产生的(”五常“并一定是糟粕)。

首先说束缚和自由。如果说《弟子规》对人约束,也不过是要人做知礼的社会好公民,这正是德国的传统教育也具备的。你看许多西方人行事,都有君子之风,绝对不做损坏社会之事。请注意我说的是德国的“传统教育”,不是那所谓的一味自由。那些只是70年代后德国受美国影响,孩子眼中才开始没有父母(只有自己,自私自利)没有老师(不尊重智慧知识),这也是德国中、老两辈人所担忧的。我想东西方都需要回归到家庭和文化中来。德国现在的不少新兴社会状况令人担忧。

再说文化冲突。文化冲突不怕,就算你不读经,也会有文化冲突,除非你不教中国文化。而我们相信读经的家庭和孩子,会具备智慧,有了智慧就可以化解文化冲突,甚至成为文化融合的桥梁。

关于中庸:
你去读中庸,就会知道里面所说的不是说要做“凡事不得罪人的怕事的老好人”,而是一段段优美在理的文字。你还是被后世和曲解或自己不读原典障碍了。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万维上的介绍是
”「中庸」在字面上的解釋即是「執中」之意,而執中又當求「中和」,在一個人還沒有表現出喜怒哀樂時的的平靜情緒為「中」,表現出情緒之後經過調整而符合常理為「和」。其主旨在于修養人性。其中關聯及學習的方式(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做人的規範如「五達道」(君臣、父子、夫婦、昆弟(兄弟)、朋友之交)和「三達德」(智、仁、勇)等。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是「至誠」。“

你的问题一:弟子规当然有它在新时代里的意义,不能拘泥,但是其核心是好的。我觉得里面有亲亲、长幼,尊长的概念,但并没有尊卑的概念。里面说了父母对的话都听,不对的话要规劝,但有适当规劝的方法;父母的训导都顺承(也就是说不宜与父母起冲突);不做让父母担心的事情,难道不对么?而且这些我们自己做父母的对长辈如果都做不到,而去要求孩子,没有任何正面意义。

问题二:我想在卡城答疑里已经阐述的很清楚了。

问题三、四:你去看《大学》《论语》等,其实里面的很多字都是常用字。读经能“立体”的识字,日常生活字卡只是“点”的识字。前者要看长效,大概至少一年有绝对效果(短期其实也有效果但不明显),懂的不懂的字都认识。后者短效不错,但只能教孩子能理解的,所以进展缓慢。

另外参见
有关读经与落实的讨论
http://www.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2141&show=0
季谦先生是主张读经的“儿童宜以"自然""天真"为主.只要不至于"恶劣",即不必太加约束.”当然,这是比较深层次的讨论。

澄清對儒學的重大誤會:雲塵子老師著 ,賢賢節選
http://www.gsr.org.tw/cgi-bin/topic.cgi?forum=6&topic=2107&show=25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14 00:00

5# 可可乐乐

完全不必担心,进幼儿园后他很快就适应好。我家的也这样。还是担心孩子的中文吧。中文是你一个人,一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对抗。

sillything 发表于 2009-8-14 11:20

5# 可可乐乐

完全不必担心,进幼儿园后他很快就适应好。我家的也这样。还是担心孩子的中文吧。中文是你一个人,一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对抗。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14 00:0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说的太好了,在这里,上了幼儿园很快德语就跟上的
反到是在家里就我和女儿讲中文,我看她听的稀里糊涂的,也没坚持和她说,现在她的德语很会说,相对同龄的孩子语言很好,可是中文却没几句,弄的我很自责不是好妈妈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14 13:52


说的太好了,在这里,上了幼儿园很快德语就跟上的
反到是在家里就我和女儿讲中文,我看她听的稀里糊涂的,也没坚持和她说,现在她的德语很会说,相对同龄的孩子语言很好,可是中文却没几句,弄的我很自责不是好妈妈
sillything 发表于 2009-8-14 11:20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加油加油,让她重新说好中文,还一点都不晚的!

微笑的蔷薇 发表于 2009-8-14 21:35

谢谢石心老师,答复非常详尽,不胜感激。
确实,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自己对经典并不大了解,自己不了解,就让孩子学习,肯定是不理智的,这也是我问题的缘由。看来首先自己要学习,然后才能判断。谢谢。“中文是你一个人,一个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对抗。”这句话可谓是触目惊心,也是第一次让我意识到学习中文之路任重道远。
我想问问,您是怎么教自己的孩子的,是一个怎么样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什么年纪读什么书?每天的时间安排?大概需要多久孩子可以适应读经,可以安静地跟着学习?很冒昧地问,您能开个帖子讲讲您教女儿的读经之路吗?实际操作最好的办法就是按照实例进行,再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

豆娘 发表于 2009-8-14 22:11

教育孩子无法立杆见影,结果如何更是受诸多影响。所以我觉得不能因为一个孩子的事例而左右自己的教育方针,而应该看一种理念自己是不是赞同,如果不赞同又是因为什么。
说两句我自己的事儿,我是学技术出身的,文史方面一没家传,二没兴趣。
从2年前开始看文言文,原因很多。
南怀瑾的老子他说、论语别裁和易经系传等,看了以后很受启发。

大帅 发表于 2009-8-14 22:17

晕,还以为是读圣经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15 20:16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09-8-15 20:17 编辑

10# 微笑的蔷薇

我是学理工的,但从小对古文就很有亲近感。听了王教授的教育理念后,我立即就认同,所以我自己开始学经典,让孩子同时也受熏陶并读经。

豆娘说的好,关键为是否对教育理念的认同。“自己不了解,就让孩子学习,肯定是不理智的”,当然!好个有智慧的母亲。然后自己一旦了解学习或经过判断觉得可行了,就该尽快让孩子来进行了。因为若要等到自己学富五车的时候才想起孩子,孩子时光也不等你了,就太辜负孩子了。我看到的这里一些海外中文学校的孩子,在一起是说德文,读写中文就更不好说了,孩子只推给中文学校,中文是学不好的。而你若了解了读经教育,就会发现它也很适合海外孩子学中文。甚至有时更有优势,因为没有国内中文升学考试的压力,可以放手教。

我的孩子快三岁,以前是听,最近一个多月开始跟读,指读估计要过些时候。帖已经早有了 :)
http://www.dolc.de/forum/viewthread.php?tid=923675&extra=page%3D2

另外,如幻或mayavati(同一人)发的所有帖,都值得一看。
再次谢谢微笑蔷薇的关注,一个让人也会微笑的名字。

joy514321 发表于 2009-8-16 00:05

刚才看了期待诗雅写的卡城儿童读经深度座谈总结, 实在是太好了。谢谢了!希望有更多的妈妈们把自己教孩子学中文的经验和方法写出来。让大家一起学习。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16 11:29

14# joy514321

谢谢mm耐心阅读,我总担心文字太多让大家厌烦了。呵呵:)
季谦先生在德国各地演讲后还有答疑,等我下个星期到了老家再一一整理。有人看就有整理的动力啦。

joy514321 发表于 2009-8-16 22:53

季谦先生讲的钻石和卫生纸的例子,很有启迪意义。感谢期待诗雅MM的整理记录。给我们这些不能到现场倾听讲座的妈妈们带来很大方便。期待新的总结!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09-8-16 23:38

好的,至少两个月左右一定会有更新。如有更新如幻或我会更新到卡城的同一个帖子上。

cindyprc 发表于 2009-8-16 23:51

lippstadt离我婆婆家三十公里,等有机会我给mm带去王老师的百问千答,很多疑问都会解答。

微笑的蔷薇 发表于 2009-8-17 11:16

教育孩子无法立杆见影,结果如何更是受诸多影响。所以我觉得不能因为一个孩子的事例而左右自己的教育方针,而应该看一种理念自己是不是赞同,如果不赞同又是因为什么。
说两句我自己的事儿,我是学技术出身的,文史 ...
豆娘 发表于 2009-8-14 22:1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没错没错,豆娘说的真好。教育孩子真是一件很理性的事情。

微笑的蔷薇 发表于 2009-8-17 11:21

“孩子只推给中文学校,中文是学不好的。”

是啊,其实任何教育推给社会和学校都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家长的作用至关重要。身教言传啊。在此也希望在这个板块有更多的教育话题讨论,大家多交流经验。再次感谢期待雅诗所给的详尽解答。

微笑的蔷薇 发表于 2009-8-17 11:23

lippstadt离我婆婆家三十公里,等有机会我给mm带去王老师的百问千答,很多疑问都会解答。
cindyprc 发表于 2009-8-16 23:51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mm。这是我的邮箱:sally1430@hotmail.com,我们保持联系。

自由女神~ 发表于 2009-8-17 14:02

{:5_359:}

倦旅萍踪 发表于 2010-1-21 13:55

读经是文化教育,人格教育,不是语文教育,所以读经要选择能给孩子一个宏阔的视野和心胸的经书,里面的糟粕或不合时宜的部分去掉就可以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请教:关于读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