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4-8-24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加点 : 我国行政区划的翻译
我国现有的各级行政区划的名称,包括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县(区),都可以采用音译。由于现在实行了汉语拼音方案,因此这类地名中的绝大多数都可以用类似字型翻译的拼音法,直接引用拼音的写法来翻成德语。但由于汉语拼音只是汉语的注音手段,而非汉语的文字,所以这种方法不是真正的字型翻译,而只是一种具有汉语特色的音译方法。为了使译名易于为外国人接受,一般可以省略四声的变化。理论上所有的行政区划的名称都可以采用拼音法来翻译。举例如下:
上海 Shanghai 苏州 Suzhou
浙江 Zhejiang 松江 Songjiang
在某些场合(往往是比较正式的场合),汉语在提及上述地名时需对这些地名加上其行政区划的级别,此时,在翻译中也要相应的加上这些词的翻译:
省 Provinz (直辖)市 (regierungsunmittelbare)Stadt
自治区 autonome Region 县 Kreis
例如: 上海市 die (regierungsunmittelbare) Stadt Shanghai
苏州市 die Stadt Suzhou
浙江市 die Provinz Zhejiang
松江县 der Kreis Songjiang
另外,汉语中同音字较多,特别是忽略了四声以后,同音的现象更易出现。这时需要用一些变通的办法,例如,参考由赵元任等人所创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方案将陕西写成Shaanxi,以便同山西Shanxi相区别。
这样直接运用汉语拼音的拼音法,较为直观、简便,只要能掌握汉语拼音即可得到正确的译名。对外国人而言,因为中国的地名多为双声词,这样的拼音法译名也比较简洁,易于他们理解和记忆。而且,拼音法由于实现了地名和译名之间的一一对应,也可使译名规范统一,是行政区划较理想的译法。
有些地方,除了可以用拼音法外,还能采用其它种类的音译法,这些译法主要也是以汉语的读音为基础,但同时也照顾到了德语的读音习惯,其实是一种谐音法。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1)历史上,南方沿海的某些地区对外交流较内地为早,而且那里的方言势力又较强,以致于当时的译者依照当地方言的发音来译地名,例如:
厦门 Amoy 广州 Kanton 香港 Hongkong
还有的地方,随着历史的变迁,汉语地名本身有了较大的变化。现行的汉语名称与其译名之间已没有直接的联系。例如澳门(Macao),在明代葡萄牙人刚在当地居留时叫做壕境(Oquem)或壕境澳。澳在此是船口,港口的意思。后因当地有南台、北台两山为门户,故称澳门并留传了下来。而现行的译名(Macao)来自于葡萄牙语,源于中国民间的"阿妈",即天妃,传说中保佑航海的女神。
2)一些地方较早为外国人所熟悉,而当时尚未有统一的汉语注音法,因此便按照外语的书写习惯来拼写译名。例如:
北京 Peking 南京 Nanking
青岛 Tsingtau 重庆 Tschungking
这样的译法也适用于其他地名的翻译。对德语来说,有些汉语拼音的字母或字母组合有相对应的固定形式。例如:
-jing --> -king (Beijing --> Peking)
-zh --> -tsch (Hangzhou --> Hangtschou)
-ong --> -ung (Chongqing --> Tschungking)
sh- --> sch- (Shanghai --> Schanghai)
gui- --> kwei- (Guilin --> Kweilin)
3)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通常也采取音译,但此时的原语并非汉语,而是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我们在地图上所见的这些地方的名称,其实也是音译的译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我国的民族团结。属于这一类的译名有:(括号中为意译的译名)
拉萨 Lhasa (St?tte der G?tte)
呼和浩特 Hohot (Blaue Stadt)
乌鲁木齐 Urumqi (Sch?nes Weideland)
以上这些不同于汉语拼音的写法,实际上是用外语的发音和书写习惯来记录汉语的语音译法,优点在于译名较好地符合了德语的读写习惯,在实践中,特别是在口语交际中显得比拼音法译名更为自然。因为其历史比汉语拼音长,所以现在应用也较广泛。
有时,为了让外国人对某个地方有更深的印象,在旅游口译中可以在音译地名的基础上,再以意译对地名做出解释,当然这样的解释只是补充性的,而且只是按照字面做出诠释,并不完全代表地名的来意或词源。例如:
北京 noerdliche Hauptstadt 上海 ueber das Meer
西安 westliches Frieden 重庆 Doppelfeier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区划的名称应主要根据汉语拼音采拼音法,尤其是在官方的或正式的场合,而且这也应该成为统一的标准译法,因为汉语拼音方案不仅是我国的法定注音方案,同时也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规定作为拼写有关中国的专有名称和译词的国际标准。但在旅游翻译中,可以较多的采用以上所提及的谐音译法。因为在旅游翻译中以口语交际为主,若千篇一律使用拼音法,会影响到德语表达的连贯性,造成导游讲解和外宾理解上的不便,毕竟汉德之间在语音上有很大的差异。而采用较好照顾到德语习惯的谐音法就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场合(即语境)选取适当的译法。总的说来,拼音法和谐音法之间的选择可采取"存在即合理"的原则,若对某地已经有谐音法译名流传,则考虑采取谐音法。特别是那些较早为国外所熟悉,外宾或多或少在其国内的媒体中听到或看到的地名,在旅游翻译中通常采用谐音法,例如Peking、Hongkong、Kanton等,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名也是如此。但有些带有殖民色彩,伤害我们民族感情的译名,我们应坚决予以抵制,例如:西方殖民者曾强占宝岛台湾,并称之为Formosa(福摩萨)。我们应摈弃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译名,即使外国人用了,也要予以纠正。许多其它的地名,旅游翻译中一般还是以拼音法为主。导游员可根据读音情况有意识地照顾一下德语的习惯,譬如淡化四声,或模仿德语的语调等。这不是迁就,而是为了交际的方便。.
以上都是ZITATE, 有几个原文是问号的地方我姑摸着改了, 还有几个我不确定, 希望大家帮忙订正.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