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3-1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说:父母亲自带大的孩子聪明。所谓的聪明,也就是懂事,遇到事情知道该如何处理,其实说的就是人的社会性。一个人的社会性好,就会显示这个人很聪明。
但是,并非所有的父母亲自带的孩子都聪明。只有那些与父母互动的很好的孩子才聪明。遭受父母忽视或冷待的孩子,长大后在人际关系上仍有困难。
很多人认为,人际关系的能力是天生的,是性格所致。性格开朗的人,人际关系的能力就高;而内向的人,人际关系的能力就低。事实上并不是这样:人际关系的能力,是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能力。一个内向的人,即使他不喜欢跟很多人打交道,但是他仍可以把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很好。他可以是一个虽然沉静,但是令周围感觉愉快的人。而一个外向的人,如果他把握不好人际关系的微妙之处,他仍然会在人际交往上遭受很多挫折。
人际关系的能力,就仿佛是你与他人之间拉直的一根细丝,你轻轻地拉,他便轻轻地送;他轻轻地拉,你便轻轻地送;双方必须把握好各自的尺度。如果动作不协调,这根细丝就会断掉。掌握人际关系,就是把握这根细丝的尺度。这是一个内在的能力,不是靠读书得来的,而是在人生的最初阶段,与父母的良好互动中培养出来的。
这个培养社会性的关键时间,是0-4岁,被分为六个阶段,也被称作六个里程碑。前面所讲的0-6个月,便是非常关键的第一阶段。这六个阶段都非常关键、非常重要,在人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是很多家长意想不到的。
作者:大雪__无痕 回复日期:2009-05-29 11:12:07
很多家长惩罚孩子,因为孩子“不听话、不懂事”。有的时候,这种惩罚甚至伴随孩子很多年。其实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惩罚毫无用处,因为惩罚并不能令孩子的社会性有所进步,孩子仍然不知道如何能够“懂事”。于是家长一直不满意,孩子一直身心受到伤害。这种伤害伴随着孩子成长,令本来社会性就很差的孩子,他的社会性更差。
其实孩子的“不听话、不懂事”,家长要负主要责任。如果孩子在社会性的培养阶段,被家长所忽视,或者被家长用不良方式对待,那么他的社会性就没有建立好,他在人际关系上自然显得笨拙。他不知道家长在想什么,也不关心家长的要求是什么,更不能从家长身上得到快乐,他怎么会听话、懂事呢?
很多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又听话、又懂事,于是开始对自己的孩子“恨铁不成钢”,令孩子受到更多的伤害。事实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没有付出,拔苗助长管用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