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6292|回复: 242

[才艺学习] 今秋,再聞太古清音(10月14日~17日南德國秋季古琴初級課程,168楼时间地点已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11-6-9 23:44 编辑

继2008年春、2009年夏两次成功在德国汉堡举办两次琴课之后,我们计划今年10月上半旬再次邀请国内著名青年琴家金蔚先生访德授琴。初级班计划在南德国巴登州卡尔斯厄尔附近(具体在黑森林北麓小镇Waldbronn)举行,面向古琴初学者。汉堡亦将安排中级班,面向往届学员。在此诚挚欢迎德国地区的父母与学生参加今年的课程。

感谢春夏妈妈前两次的辛苦组织。我第一次参与协调组织,感谢新老琴友的支持。

往年琴课总结:
2007年:https://www.dolc.de/forum/viewthread.php?tid=617666
2009年:https://www.dolc.de/forum/viewthread.php?tid=884961

以下为2011年通告:

有客天一方,
寄我孤桐琴。
迢迢万里隔,
托此传幽音。

─唐•韦应物《咏琴》

“古琴(古称琴、瑶琴、玉琴,现称古琴、七弦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嵇康、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

《诗经》中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嵇康在《琴赋》中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所谓“士无故不撤琴瑟”(《礼记·曲礼下》。孔子也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表明,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  ”——转贴自 维基百科词典

2008,在汉堡孔子学院的协助下,青年古琴家金蔚先生在汉堡举办了古琴集中课程和名为“德音孔昭”的古琴专场音乐会,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在为期六天的古琴集中课程中,十二位学员初步了解了古琴艺术,并不同程度的掌握了三到五首琴曲(包括《仙翁操》、《忆王孙》、《关山月》、《阳关三叠》,因学员预习良好,加授了《良宵引》)的演奏(根据课程前预习情况的不同,学员们的学习进展有所差异)。琴课后,汉堡琴人们组成了“明德琴社”,定期举行古琴雅集,互相切磋琴艺,学习琴论。同时,学员们和金老师还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几位学员都利用回国探亲的机会在北京继续和金蔚老师学琴。在去年9月汉华中文学校的校庆演出和今年中国茶楼的春节庆祝演出中,都有琴社学员带领本地国学班的孩子们演绎了琴歌。从今年起,学员们还可以通过msn视频向金老师请益学琴中遇到的问题。

实践证明,这样的古琴集中课程确实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学习效果,特别是课程的录音和录像能让学员在课程后很好的温习回味所学。这也是国内更多地方都积极要求金老师前去举办集中琴课的原因。继东莞重庆德国成功举行此类琴课的基础上,山东聊城大学和深圳鹿鸣学堂都邀请金老师前去开课,学员反应热烈,效果颇佳。

在2008年成功举办古琴集中课程的基础上,汉堡明德琴社和汉堡孔子学院在2009年5月继续成功举办了古琴初级和中级课程。初级课程同2008年,中级课程的学生继续学习了《流觞》、《归去来兮辞》、《玉树临风》和《醉渔唱晚》。

2011年10月德国明德琴社古琴集中课程

授课老师:

金蔚先生,号东白,浙江诸暨人,琴家,书画家,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副秘书长,重庆天风古琴院名誉院长,德国明德琴社名誉社长。
        
二零零三年在北大举办《金声玉振》古琴专场音乐会。二零零四年由西泠印社以繁体线装出版其理论专著《琴度》一书,是解放以来第一部用传统体例撰写的琴论。二零零五年普罗音像出版发行其个人古琴专辑--《响山集》。二零零八年在德国汉堡举办《德音孔昭》古琴专场音乐会,二零零九年春,将在香港举办《柳色新》古琴专场音乐会。近阶段,为普及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编写《弦歌养正》。除从古谱中发掘整理出二十余首,创作弦歌十余首,以文化乐,既重传承,又与时代结合,简洁优美,易于普 及。在古琴鉴定和制作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已监制古琴百余张,力求恢复传统古琴的制作工艺。除擅长不同流派的代表曲目外,打谱曲目有《离骚》、《玉树临风》、《孤本酒狂》等,创作曲目有《东渡》、《将进酒》等。自一九九九年定居北京以来,先后应邀在重庆、东莞、德国、山东、深圳等地开班传琴,带有国内外古琴学生两百余人。金蔚先生近年积极开展琴歌的发掘和教授,以求在校园通过诗词吟唱推广古琴。现已打谱古代优秀琴歌20余首,创作10 余首,爲将来中国传统歌曲编进校园教材而尽微薄之力!

授课方式:小班集中授课,最多不超过12人。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上半旬。
              初级班4天(每天6小时)240欧元/人。
              中级班待定。
学习费用:为减轻琴友负担,琴课的全部学费只用于支付邀请金老师赴德的费用及课时费和教室租赁费,没有任何盈利成分。因此最后的琴课费用价格甚至低于国内其他机构为金老师组织的琴课价格(例如现在金老师的国内琴课费用为两个周末共4天2800人民币。)根据最后的参加人数和节余,将考虑学生和老学员的优惠。

授课地点:初级班:南德国巴登州卡尔斯厄尔近郊黑森林北麓小镇Waldbronn举行。面向古琴初学者。
              中级班:汉堡。面向往届学员。
              外地琴友可考虑在当地合租度假屋或我们可适情安排在当地琴友家借宿。

集中授课有那些好处:
1、集中时间专注于做一件事情,往往做得更好,也更能够用心去体会古琴的美妙之处;
2、多位琴友共同练习,更能够互相鼓励互相促进,避免刚开始学琴普遍会产生的信心不足的情绪;有机会结识众多琴友,让日后的学琴练琴之路不再孤单;
3、学琴的同时也给自己放个假,让身心彻底放松,享受愉快的周末。

古琴的购买:
对于初次学琴的朋友来说,买到一张称心如意的古琴是件困难的事情。“古琴式样、琴身比例、琴漆、音质、打板、沙音、按弦舒适度、琴弦好坏”等等环节都无从评定,还可能会为求得一张良琴而付出太多的时间精力,花出去的冤枉钱就不必多说了。所以去年琴课之前,我们从北京和浙江优秀的斫琴师那里订购古琴,价格从六千元到一万五千元人民币不等,学员反应很好。这次我们还会协助新朋友通过金老师在北京的樂只堂琴館http://www.lztqg.com/从国内可靠的斫琴师处购琴。您也可以自己到淘宝网站购买2000左右扬州置琴作为入门琴(当然,当您入门后,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或许会换掉琴厂的低价琴)。

古琴价格举例:
上次琴课有几种古琴提供。浙江郑磊先生古琴三种:均手工制作,价格分别为12000元/张(仲尼式,老杉
木制作)、15000元/张(蕉叶式,老杉木制作)、25000元/张(仲尼式,梧桐木制作),可根据您的需要进行选择。
北京钧天坊也有类似价位的古琴,包括适合学生初学者的低价位时习琴(六千元左右)。

咨询/报名邮件:yunzeng79@gmail.com
需要電話聯繫通告email告知
联系人:曾女士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11-4-6 10:22 编辑

2009年4月期的《欧洲新报》刊登了我的文章,转录如下。

但使弦歌无绝响
   --回忆与展望古琴家金蔚先生德国授琴之旅
  
  二零零八年三月的汉堡,春意微寒,国内青年古琴家金蔚先生应邀访德。我与汉堡的一群中国文化爱好者幸运地在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成为了他的弟子。古琴家为正规场合的称呼,平时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金老师。琴家的称谓,能让人马上联想到一位儒雅的老者。金老师固然儒雅,却与大家年龄相仿。其实,年长而拜他为师者也大有人在,正所谓“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参加琴课的十来人中有中学生、上班族、全职妈妈、中医师和汉学系德国友人等。大部分是汉堡国学经典读书会的朋友,也有少数如我一般从南德赶来者。前年我有幸与汉堡的如幻师姐在北大畅春园金老师的工作室拜访过他,那日所聆听的琴歌至今仍是余音绕梁啊。而我当天即告别北京,深憾未能随师学琴。居然是在返德后,如幻师姐一个大胆的构想让一群慕琴已久的在德华人终于与琴结缘。
  
  这让我们都深深着迷的就是古琴。虽然也经历过人们琴筝不分的尴尬,此刻我却宁可更自豪地宣布,不错,是古琴。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以前一直被称为"琴",在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已盛行,在中国流传了三千年不曾中断。居于传统四艺“琴棋书画”之首,古琴深受历代文人雅士钟爱。这穿透悠悠时空传递而来的琴音,荡然而淳朴,优雅而深厚。古琴文化所承载的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独特的人文气质和完美的人格理想。
  
  在我眼中,古琴就是窈窕淑女,就是彬彬君子。其儒者风度,清逸风骨,回荡在孔子受困于陈蔡仍弦歌不绝的坦荡吟唱中,传颂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千古佳话中,蕴涵于嵇康《广陵散》绝唱的慷慨激昂里,也融入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里。古琴最适宜于夜阑人静时弹奏,这时的听众是自己或三两知己,是苍茫天地,是清风白月。其音色并不洪亮,不及古筝之华美,亦无琵琶之清丽,正因古琴只为悦己非为娱人。也正是这含蓄内敛、温柔敦厚、清微淡远的音色,这中正和平、大音稀声、从容苍劲的风格才最接近本质,最深入内心,最抒发感怀。古琴更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几千年的古琴史亦是文化传承的千载佳话。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一百五十多本琴谱,三千多首琴曲是座丰富的宝库。其音乐题材,大部分表现的是对自然山水的歌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壮志或是精神上的清逸出尘。西学东渐后,许多民族乐器都丧失了传统记谱法和演奏法,而古琴仍保留了唐代以来就有的专用减字谱及许多古指法。一种由汉字部首、数字和减笔字拼合而成的独特记谱方式记录了弦位、徽位和左右手的弹奏方法,而不直接规定音高和节奏被称作减字谱。其记录古琴音乐的精确性和开放性,现代的简谱或五线谱亦无法取代。而古琴动静适宜,前后呼应,复杂多变的指法含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琴的设计、选材和制作更是浓缩了天、地、人和合之精髓。
  
  古琴艺术的美能让懂欣赏的人无比愉悦,而上金老师的古琴课亦是一种极大的享受。金老师深谙琴艺,勤习经典,潜心书画,使学生不仅能游艺于琴,更像是经历了一次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琴课中涉及之领域,覆盖了古琴艺术、国学经典、传统书画、古典文学和昆曲等等。一则为古琴与相关艺术之博大精深,一则可见金老师术业有专攻又深具中国传统文化功底。集中琴课与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法不同,采取的是小班授课的讲课方式。从二零零五年起,国内重庆、东莞等地都连续几年邀请金老师如此授课,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而德国的集中琴课在吸收了国内经验的基础上,更增加了两三个月的课程预习,让多数学员在上课前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集中示范,个别指导和自由广泛提问的授课特点则是小班授课的优势。连续六天的琴课让我们在琴学理论和技艺上都收获颇多。金老师也赞赏学员们所作的认真预习,不仅提前完成了事先计划教授的《仙翁操》、《忆王孙》、《关山月》、《阳关三叠》,而且还增授了一曲《良宵引》。金老师在其琴学专著《琴度》中曾引古语道:“左手吟猱绰注,右手轻重疾徐,更有一般难说,其人须是读书。”他也常以此叮嘱学生在关注技巧之外更要着重提高个人修养,习读圣贤书籍,才能真正体悟琴音背后的意蕴。汉堡国学经典读书会的朋友们在这次琴课之后,组成了德国第一家古琴社团——明德琴社。每周的读书会后,汉堡琴人们常常抚琴弦歌,切磋琴艺。
  
  二零零八年三月三十日,在汉堡大学孔子学院的组织下,金老师成功举行了古琴专场音乐会——《德音孔昭》。其中除了金老师精彩的表演外,和汉华中文学校儿童经典诵读班学生合作的弦歌《鹿鸣》更是让与会听众耳目一新。金老师非常乐意为儿童创作可吟唱的古琴曲。已创作的有基于《诗经》题材的《鹿鸣》、《关雎》、《桃夭》的琴歌,也有为《咏鹅》《咏兰》等脍炙人口的古诗所谱的新曲,这为儿童亲近古琴音乐和中国传统经典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地。随后,海德堡中德协会在曼海姆的中国茶楼组织了一场小型古琴演奏会,金老师琴如其人的文人风貌给当晚的中德友人留下了难忘独特的回忆。
  
  去年初春那些从师习琴的日子是令人回味的。更值得期待和令人喜悦的是,应德国明德琴社之邀,今年五月初到六月初,金蔚老师将第二次赴德授琴。这次采取的是周末集中授课的形式,根据学员的程度开设了古琴初级班和进阶班。汉堡大学孔子学院今年仍然对金蔚老师的来访给予了极大支持。五月的每个周六周日,新老琴友又将汇聚在汉堡大学孔子学院,习琴交流。特别是五月二十三日,孔子学院还专安排了有同步德语翻译的“一日古琴工作坊”,以满足想初步了解古琴而又没有时间全程参加琴课的德国朋友和中国朋友的愿望。今年的五月三十日,金老师将在汉堡豫园茶楼举行古琴音乐会。愿届时有更多在德华人和德国友人能一睹古琴的风姿,聆听这被誉为“太古遗音”的天籁之声。更愿我博大精深之中华文明在异国大地开花结果。愿天下有识之士共享此乐事!
  
   (古琴介绍:“古琴(古称琴、瑶琴、玉琴,现称古琴、七弦琴)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在古时文人心中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被列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历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嵇康、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等。古琴也是孔子办学重要的六艺之一。
  
  《诗经》中记载着“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亦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等记载。。嵇康在《琴赋》中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所谓“士无故不撤琴瑟”(《礼记•曲礼下》。孔子也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表明,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
  
   ”——维基百科词典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筝悦耳,古琴悦心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11-4-6 10:21 编辑

转自 http://fanxh.blog.hexun.com/58695020_d.html

一、

看郑少秋的《血溅轩辕》,里面有位歌妓弹古琴,感叹剧组的粗糙,不仅琴的摆法明显不对,手指完全乱弹,居然还给双手的特写。而且,而且,她弹琴的时候——出来的配乐,居然是筝,哈哈。

我学琴后,也有人问我,琴和筝到底有什么区别,问的人还不少。于是搜了搜,贴上,也算普及。

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中国音乐发展史和十大名曲,作者全配了音频,每一首曲子都有详尽介绍,还配了国画,赏心悦目,文笔也行,可以一读。http://www.chinabadminton.com/ba ... 0029&ID=3116688

作者在文中介绍古筝和古琴意境的区别,说,古筝如花旦,古琴如青衣;古筝悦耳,古琴悦心。一笑,觉得他评价得有意思。从他自己而言,他更喜欢筝。对我来说,未必同意他说的。

不过乐器繁多,人们各有所爱,爱就爱了,原是不必争个高下的。比如我喜欢《在水一方》,听过古筝弹的,也听过钢琴弹的,不同的音色所表达的情绪,听起来好像不是一首曲子似的。但是我都喜欢。

我自己喜欢琴,实是因了少年时戏曲电视剧里优雅抚琴的才女苏小妹(电影电视的影响力不可小视噢);年轻时锦江月色中那位从未蒙面的弹琴者和他的淙淙琴声;而立之年后青城山玉清宫中清秋浓郁的桂香、寂静幽深的山林、衬着唐师兄悠远清绝的琴音,令我体悟了物我两忘、宇宙虚空的大美之境。

这就是因缘了。今生,我与琴有缘。

二、

扯远了,下面转摘这位作者的文章:

古筝的声音大,很动听,弹奏的时候加持力很强。想要用它来醉人是再好不过了。所以自古以来多是些女孩子练一练好卖艺。古琴声音小,比较内向。只有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下会特别感动人,而往往感动的也只是弹琴人自己。一些大师也曾弹出过加持力很强的曲子,让人觉得如听万壑松,陶醉得不得了。但从古琴的结构和发展历史来看,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

所以古筝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的,古琴则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

古筝一弹,就会有许多人被吸引过来听,而古琴的知音却总是可遇不可求的。
古筝——悦耳,古琴——悦心 古筝如“花旦”,古琴则是“青衣”!简言之——古琴可定我意,古筝能醉我心;古琴看破红尘,古筝看淡红尘。

筝和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琴是集中华传统文学、美学、哲学、音乐精华之大成者,但因其深邃的思想意境不易为人理解,故而知音难觅。甚至不同的琴家之间也未必能形成共鸣。筝比较通俗化,雅俗共赏,她通过清脆委婉的音色与韵味以更直接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了人们,为人所喜爱。

听琴让我想到了孤崖上的傲梅,空谷中的幽兰,浮云下的竹海,清溪旁的水仙......
筝是御园里牡丹,晴日下的杜鹃,朝露中的石榴....

听琴,至则物我两忘,至则清静无心;听筝,随其音漂浮情海,心事荡漾。

三、

这是另一个作者的文章,介绍得比较平实:

古琴和古筝有很多不同,这里简要说明,供琴友参考:

1、形成年代与名称上:在古代“琴”就是指古琴,也称“瑶琴”“七弦”,而“筝”就叫筝,也称“秦筝”;古琴有文字可考的至少有四千多年历史,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而筝的出现要晚于琴,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距今二千五百余年。

2、体积上:琴更小方便携带,而筝要比琴大很多;比如长度:古琴一般长为1.2米,而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

3、弦的数量上:琴最初为五弦,出土的战国古琴实物已有七弦、十弦,在汉代后定型为7根弦,中间没有琴码,一直延用至今。而筝在最初为12弦,至唐代为13弦(现日本还有使用),后弦数越来越多,中国现代筝普遍已改为21根弦,中间有弦码;

4、在音色上:古琴的音色沉静古朴幽远,音量比筝小。而筝的音色相对明亮华丽,音量较大。

5、在历史传承上:

古琴有大量真正的古曲(比如:流水、广陵散、阳关三叠、潇湘水云、阳春、白雪、梅花三弄等均直接传承于古谱),仅明清两代就出版了古琴专用琴谱多达150余部,历代古琴专用谱记有三千余首琴曲,除去同名不同版本的尚有六百余首,为世界乐器留存古谱之最。

而筝仅有2至3部今人传抄的据说清代所辑的工尺谱,大多数筝的曲目是现、当代音乐家根据琴、琵琶的古曲名目和曲调、及一些现代曲目进行移植创作,比如著名筝曲《渔舟唱晚》移植创作于民国时期。

筝的指法因此也没有传承,现代筝的指法是借鉴古琴、琵琶、吉他而定。而古琴由于有大量古代专用琴书、琴谱的图文记载,基本指法大多直接传承于古法。

古琴至今在世界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家中保存有数百张唐宋元明清传世实物,有的唐代古琴还能用于实际演奏。而筝的古代传世实物极为罕见,展出的多为根据出土文物(已不能弹)仿制。这是由于古琴面板更厚、有漆胎保护、制作工艺更复杂,因此传统工艺制作的古琴使用寿命可长达上千年;而筝的面板薄,工艺相对简单,面板没有漆胎保护,使用寿命短,加上古人对筝不够重视,所以筝基本没有明器传世。

因此,古琴艺术是目前我国唯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乐器(独项乐器)艺术,而古筝由于没有古曲传承、没有传世实物不具备申报条件。

6、在学习难度上:琴与筝的入手难度差不多,到了四、五级水平,在技巧上筝明显要比琴难学得多,而琴更注重于修身养性,故而技巧上要好学一些。而四五级及以上的筝曲对手指的速度、力度要求明显要高,技巧上比较难练。所以总体上来讲,技巧上是筝更难学些,意境上琴与筝要想弹得好都需要下一番功夫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7、文化内涵上:

古琴堪称世界之最:历代琴学论著可谓浩如烟海,唐诗宋词中几十首直接与琴相关,古琴大量出现于古代文学作品以及绘画作品中,《封神演义》、《西厢记》以及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中明确描述古琴(林黛玉抚琴、诸葛亮抚琴、宋徽宗听琴……均是琴而不是筝),很多词语、成语最初都是直接源自古琴而不是其它乐器:比如“阳春白雪”(来源于春秋时古琴家师旷)、高山流水” “知音”(春秋时琴师伯牙与钟子期)、“得心应手”(《列子》师文弹琴),“甲骨文的“乐”字就是一个琴的象形。---------而历史上对于古筝的描述与记载,各方面均要比琴少得多。

很多历史文化名人弹的是琴,而不是筝:

《礼记》有云“君子无故不撤琴瑟”。早在春秋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君子之座,必左琴而右书。虞舜、周文王、伯牙、孔子、西施、赵飞燕、司马相如、卓文君、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白居易、欧阳修、苏轼、宋太祖赵匡胤、宋徵宗赵佶、赵孟頫、李清照、朱熹、明代宁王朱权、雍正、乾隆、谭嗣同等等历史名人都精通弹琴。

其中杨雄、蔡邕、嵇康、苏轼、朱熹、冷谦、赵孟頫等等历史名人的古琴论著还留存于世。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人还有专门写琴的诗作。

琴在历史上是修身养性、体现一个人文化水平的乐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 “于三百五篇皆弦歌之”,他虚心认真学琴故事,成为后代的美谈和榜样。他所教授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古琴是必修乐器,相传孔子曾自作琴曲《幽兰》。古琴经典样式中就有以孔子命名的“仲尼式”。

而古筝在我国古代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时常见到对筝的描写,虽不及古琴多,也不如古琴历史长,也没有古琴那样有大量古曲和古指法传承,但由于很多筝曲直接从古典作品中移植创作,有一部分也是口传心授,也就具有了较为丰厚的文化内涵。

在汉朝时,乐师大多使用琴、笙、箫、阮、琵琶比较多些。
古琴曲《广陵散》激昂慷慨,有戈矛之杀气。

四、

这篇写得比较专业:

其一,两者形成年代上的区别:

古琴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弹拨类乐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传说为"伏羲"、"神农"氏所造;古筝则晚得多,形成于秦代,相传秦时有婉无义者,将瑟(乐器)传与两个女子,二女要争,引破为二,所以称"秦筝"。

其二,形制上的区别:

古琴琴身以独木所成,琴面系有七根弦,故古称"七弦琴"。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属弹拨乐类的"无马乐器";

古筝则由框板、面板和底板构成。最早的筝为5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纪60年代为21弦,近年增加到24-26弦。琴弦均匀排列于筝面上,每根弦均由人字形的弦马支起,属于弹拨乐类的"有马乐器"。
  

其三,音域、音色、表现力上的区别

古琴虽只有七根弦,但一弦多音,其音域宽达四个多八度,借助面板上的十三个"琴徵",可以弹奏出许许多多的泛音和按音。音色含蓄而深沉,古朴而典雅,表现力富有内涵,异常丰富,故古时被文人雅士列为"琴、棋、书、画"之首;

而古筝基本上是一弦1-2个音,同一弦中移动弦马(柱),可以调作音高,音域宽广,音量宏大,音色淳厚优美,悠扬悦耳。
  

其四,曲谱上的区别:

古琴琴谱自成一格,古时称为"文字谱",到了唐朝后称“减字谱";

而古筝古时多用"工尺谱",现今多用"简谱"、"五线谱"。

其五,典故:

古琴的代表曲目最古远的是《碣石调.幽兰》一曲,描写孔子不得志以空谷幽兰自喻,据今已有1400多年。还有《广陵散》、《潇洒云水》、《梅花三弄》等,现存琴谱约有数千首之多。我国史籍记载有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以及"三国"中孔明巧施空城计,操琴退司马十万大军的故事,说的都是古琴而非古筝。1977年,美国宇航局为了探索外太空生命,发射了“旅行者号”探测器,探测器上搭载了一张金唱片,意在向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传递人类的信息。金唱片中,就录制了我国已故著名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琴曲《流水》。当年管平湖先生所用的古琴,是一张宋代古琴“凤鸣”。

古筝的古曲代表曲目有《渔舟唱晚》、《寒鸦戏水》、《出水莲》、《锦上花》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11-4-18 00:51 编辑

选购古琴的一些信息
关于古琴的选择原则,可以参考李祥霆先生的文章《略谈新制古琴的选择》http://www.guqin.net/newweb/ltxzgqdxz.htm

下文引自古韵龙吟网
http://cmi.huain.com/article_read.php?id=103(这也是一家琴坊的网站,售琴),大家参看。

古琴是中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本称为“琴”,本世纪初期为了和其他乐器的统称区别,改称为“古琴”。古琴作为一个古老的乐器,其音苍老、清亮、浑厚、圆润、古朴。人说琴的“四善”:(苍、松、脆、滑)和“九德”(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则是古人对古琴音色的总结。
早在孔子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而且成为四艺之首,古琴很早就成为中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
现在古琴艺术再次复兴,学习和爱好古琴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全国各艺术专业院校也陆续开设了古琴专业,有力的推动了古琴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因为古琴的制作和挑选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很多初学古琴的爱好者感到挑琴时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正确挑选。很多人花了钱,得到的却是一张不能弹的琴,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下面我系统的说一下古琴的挑选。
一、挑选古琴首先要了解基本的古琴板材和灰胎、漆面的知识。
1、先说说板材:目前做琴的材料很多。古时的琴以梧桐为面、梓木为底的琴较多,其次是上好的杉木为面的古琴也比较常见,比如赫赫有名的唐代雷琴就选用的杉木。《琅嬽记》(14)载:“雷威斲琴,不必皆桐,遇大风雪,独往峨嵋酣饮,着蓑笠,入深松中,听其声连延悠扬者伐之,斲为琴,妙过于桐。”此处的“松” 指“峨眉松”,也就是峨眉杉了。现在梧桐(白花桐)已十分稀少,难以寻觅了,目前的桐木基本以泡桐为主(还有一些地方用的川桐)。泡桐因为木质问题,音色寿命较短,故常做为中低档古琴的琴材选用。而现代斫琴师的上品大多为老杉木做为的琴材。购买古琴时琴材作为因素之一需要酌情考虑。当然光有好的琴材是远远不够的,有好的料不一定是张好的琴。
2、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琴的灰胎:明前的琴灰胎以鹿角霜或八宝灰为主,音的松透度和传导性非常好。明末清初,民间斫琴为了考虑成本,基本开始用大量瓦灰加一点鹿角霜做胎,虽然音色也容易松透,但漆灰容易脱落,寿命很短,为藏琴者不喜。现在低档琴市场大量充斥着瓦灰加鹿角霜或纯瓦灰或者根本没有灰胎的古琴,此种古琴价格低廉,但为琴人不喜。购买古琴时灰胎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3、关于漆面的挑选:中国传统大漆漆膜坚硬而富有光泽,具有良好的耐腐性,耐热、耐水、耐油和耐多种有机溶剂的功能,电绝缘性能也很好。今天我们有幸落指抚触上千年的老琴,上好大漆的作用不可抹杀。大漆也有优劣之分,价格也不同,这里就不祥述了。当然,目前低档古琴还是有合成大漆和纯化学漆存在的,毕竟能降低些成本,能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
二、乐器琴必备要素
  古琴作为乐器,必须要能够弹奏。所以不抗指、不沙音、不打板是一个优秀古琴的必备条件。因为南北演奏风格和力度的区别,有些详细的数据也并不相同。然后是声音,作为练习,能发声基本就能满足练习,但作为与琴人相伴的良友,音色又是不可以忽视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习琴者的兴趣的培养。合格的古琴,其散音、按音和泛音的音色和音量要统一。古琴声音要有下沉感,声音不散而韵味悠长者为良。购买古琴这几个必备条件不可忽视。
三、古琴的南北方的地域问题
1、北方的琴友购买古琴前需要明白南方古琴到北方以后,因为空气湿度和温度的变化,其木材和漆面由湿润环境转到一个干燥环境中后,很容易出现开裂现象。打算购买南方古琴的琴友需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爱琴,不要长期裸置在空气中,尽量弹毕放入琴囊或琴盒之中。屋内最好有加湿器,保证一定的湿度来减缓或避免琴体的小问题的出现。尤其是川琴,因其地域最为潮湿,过来后更要加倍爱护。北方琴友购买南方琴时,一定要有爱护他的准备!
2、南方的琴友购买北方名家古琴前要知道北方干燥,琴到南方后会有一段适应期,这段时间音色可能会略闷,盒内放些干燥剂会有利于音色的恢复,经过很短一段时间您的爱护和弹奏,琴就会适应南方的环境了。
四、斫琴师的挑选
  古琴业内的都知道,好的古琴基本全部出于个人斫琴师之手,好音色必须要求琴为纯手工。纯手工和琴内部的构造是有必然联系的。如何选择自己喜欢的古琴呢?要向专业人士询问每个斫琴师的特点,琴偏重的音色特点。这样就会找到合您心意的古琴了。
五、价格和性价比
  很多购琴者会陷入一个价格误区。有的觉得越贵琴越好,有的认为价格越便宜的越合算。其实这两种看法都是比较幼稚的。选购产品重要的是性价比。只是便宜,质量一般,其实是不合算的,只是价格贵,质量一般那就更亏了。我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做琴的1500就是杉木,某斫琴师为什么6000多才是杉木?”这个问题就是眼睛只是盯在了价格和木头上,没去想质量,把自己弄晕了。还有的问:“桐木琴好还是杉木琴好?”,这个问题就忽略了各斫琴师的斫琴水平问题。同一个人的作品,肯定老杉的要好些。可不同的斫琴师就无法比对了,因为水平高的斫琴师往往用最次的料做的琴也比一般的斫琴师用最好的料做的古琴强得多。挑选古琴首先确定自己能够承受的价格,然后在这个价位里挑口碑好的名斫琴师,这样质量就保证了。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有一张合自己心意的古琴,让古琴艺术在全国甚至全世界发扬光大。

                                孙鉴
                               2006年2月15日


如果您想回国从斫琴师手中直接购琴,可以提前和下面这些老师联系询问。
馬維衡、李明忠可算最又名的斫琴师了。可是他们的琴很难求到.....

该联系电话表中国古琴网上各地网友提供的部分各地斫琴师的联系电话,其中当然不都是名家,但是感觉从一般斫琴师手里买练习琴应该可以。
大家也可以登录中国古琴网www.chineseguqin.com 百度古琴帖吧 等琴学网站,向那里的朋友多做了解。

抱歉,可能并没有给大家特别具体的信息。希望大家能有缘找到一张自己喜欢的琴。

北京(按年齡順序)

田雙琨 010——67027106。
孫慶棠 010——87628552 010-84810712 .
張建華 010——13910050280。
王 鵬 010——13701108343。
張建華 010-67984775 13910050280 .
王府井書店 010-665599059

洛陽
朱振立 13838480894

鄭州
李一凡 13598037067

     丁紀園老師0371-3851961


蘇州:
裴金寶 0512-65331955
馬維衡電話:0514-7874035

成都:
曾成偉 028-6699090
何明威
宋旭峰

西安:
李明忠 029-----86223644

廣州
區君虹 02081264498 13622820203 廣州華貴路厚福大街17號402

河北唐山
李天桓 13313296983

南京:
徐永坤 025-2600363

揚州
馬維衡 0514-7874035 .
張玉新 0514-7242727 ; 13004338135
夏林余 0514-6261993;13952718992

昆明
劉彥忠 13888373100 篆塘路114號

福建
李禹賢87530292。

上海
林友仁 021-64711455
戴樹紅 021-64710491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11-4-18 11:47 编辑

推荐古琴阅读资料

1.首先向大家推荐老一辈琴家在60年代出版的《古琴初阶》。很薄的小册子,但是古琴的基本知识也大都在里面了。其中第四章涉及的音律方面的知识,如果您暂时感觉有难度,可以囫囵过去,没有关系,不影响具体学琴。
下载地址为(新浪爱问知识人,大概需要先注册帐号吧。)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4708438.html

2.第二本是90年去世的老琴家顾梅羹先生的手稿本《琴学备要》中琴学基础知识部分的pdf文件。这本书在国内的很多网站上都可以买到。推荐购买。(全本还包括很多顾老收集校勘的琴谱)
下载地址
琴学备要手稿本上册.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1610308.html
顾梅羹琴学备要指法篇.pdf
http://ishare.iask.sina.com.cn/f/7713354.html

通过阅读这两本书,大家基本可以了解古琴的构造形制等物理性知识,特别需要在课程开始前提前自学的是古琴减字谱知识,这样上课时就会感觉容易很多。

3.金蔚《琴度》
《琴度》,2004年由西泠印社以繁體線裝出版,是解放以來第一部用傳統體例撰寫的琴論。金蔚老师繼而於2005年出版了個人古琴CD專輯《響山集》(內附《琴度》)。
看老师的著作,能更了解老师。

线装书扫描下载地址(先等待45秒)
http://www.megaupload.com/?d=476FNNFB
文本阅读
《琴度》 卷之一 金蔚 著
http://hi.baidu.com/mayavati/blo ... 6521d0562c846a.html
《琴度》 卷之二 金蔚 著
http://hi.baidu.com/mayavati/blo ... c1c24f510ffeee.html
《琴度》 卷之三 金蔚 著
http://hi.baidu.com/mayavati/blo ... 6cedd49123d9c1.html

香港信报报导
http://www.hkej.com/template/blo ... blog_posts_id=12769
琴人氣度—讀金蔚之《琴度》

年前從友人處得閱《琴度》一書,作者金蔚乃國內年輕琴家,浙江諸暨人,十年前定居北京。自少研習詩文書畫,後習古琴,然非學院出身,亦不專屬某門某派,頗異於同輩琴人。其書於二〇〇四年以古文寫成出版,翌年附於其古琴CD專輯《響山集》內。除彈奏不同流派曲目外,更自行打譜(如所打之孤本《酒狂》有別於通行版本),還創作琴歌(如李白《將進酒》),有心通過詩詞吟唱在校園推廣七弦琴。

...
琴人又不應只習技藝樂理,「我國文藝近於哲學,其源本一。琴中有難明之理,於他藝則在其表。如彈琴張弛發力,學拳者自可輕得。回鋒出指,學書者一語就通。好昆曲者,吟猱撞逗不學而會。他藝之中,又以詩文為最」。琴人尤須學養,「儒家之中正,道家之玄妙,釋家之圓融,無處不在。……若能持儒家之音,使道家之韻,行釋家之意,可稱善矣」。


聽琴主要聽韻,「韻可分為曲韻、音韻、器韻三者。……大凡曲韻從應和來,音韻從吟猱出,而器韻乃自然之物,亦欲揚而不可抑」。得一千年名琴,配以上等絲弦,固能顯其器韻,但習琴之人,首重曲韻音韻。吟猱為裝飾音,「主音為質,吟猱為文。未見主音不擅而能擅吟猱者。……正如清時瓷器家具,雖紋飾繁複,遠不如明時簡樸大方。吟猱之用在於精不在於多,在其隱不在其顯,總以渾化無迹為上」。


至「尚意」一節,亦琴人氣度所繫。與其以繁聲填滿聽者耳朵,不若如「圍棋留氣,書畫留白」,於虛實布置中,讓人體會曲情,揣摩意境,如此追求,琴才能由藝進乎道。今人要保護傳承者,亦免此一琴道淪喪而已。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11-4-18 22:30 编辑

瑞典漢學家林西莉 琴緣中國半世紀

http://mag.udn.com/mag/reading/s ... amp;f_ART_ID=188929

【聯合報╱本報記者陳宛茜】

三年前林西莉出版「漢字的故事」,對漢字深刻生動的敘述,讓人深感好奇:一個瑞典人,怎麼會比中國人還要了解中國文化?這次她帶來「古琴的故事」,書中講述的中國古琴文化,更是連知識份子都會感到陌生的古老藝術。

林西莉帶回瑞典的明代古琴「鶴鳴秋月」。 圖/貓頭鷹出版社提供

林西莉對著半空舞動手指,彷彿眼前真有一具古琴。「彈古琴時,你必須在腦中想像畫面─高山流水、梅花吐蕊、大雁在夜空中展翅…這具琴就是幫你通往大自然的橋梁!」她的右手突然彈起,嘴巴發出撲嗤的聲音,彷彿看到一尾魚從虛空中跳出來。

文革前夕 定居灰暗北京

1961年,28歲的林西莉第一次見到中國古琴。那時她偕夫婿定居北京兩年,「它是一個灰暗沉悶得無法形容的城市,比我在歐洲見過最貧窮的城市還要封閉、衰老。」

彼時「大躍進」剛結束,紅色中國正處於物質最貧窮的時代。「商店空空如也,人民饑腸轆轆。」林西莉甚至因為營養不足嚴重脫髮,每周必須到協和醫院注射兩次蛋白質。

然而在林西莉的回憶裡,這段原該灰暗的日子卻流動著鮮亮的色彩。「除了沒什麼東西可吃、沒什麼東西可買,我們什麼都可以做。」

溥儀堂兄 成立古琴協會

1961年成立的古琴研究會。左一為溥雪齋、左三為王迪,彈琴者為汪孟舒。溥雪齋的腳下還墊了一塊小地毯。圖/貓頭鷹出版社提供
那正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時刻。摧毀一切傳統的文革(1966年)即將到來,空氣中開始蘊釀革命的氣息,人們卻奇異地突然擁有許多自由。末代皇帝溥儀的堂兄溥雪齋,召集一群音樂愛好者準備成立北京古琴研究會,被周恩來多次邀請到中南海演奏。毛澤東、朱德、陳毅大表欣賞,有了政治人物的加持,北京古琴研究會在 1962年正式成立。

當時歐洲也正掀起文藝復興熱,中世紀的樂器重新回到了人們的生活中。學了20多年鋼琴的林西莉,嫌鋼琴「激烈、淺薄」,轉投15世紀魯特琴的懷抱。

關鍵話語 棄琵琶學古琴

林西莉原本想學的是外型和魯特琴相近的琵琶。啟程中國前,林西莉特別飛到莫斯科請教一位音樂教授。他告訴她,琵琶只是「還算得上漂亮的簡單樂器」,而古琴卻像魯特琴一樣,「都是用來反思和感受心靈的樂器。」這席話改變了林西莉的命運。

在中國,一般人禁止和某個單位直接聯絡。林西莉一無所知,卻因此接受了命運之神的安排。某天她拿到一所民族音樂學院的地址,闖了進去,遇見一位懂得簡單德文的教授──他正是後來成為林西莉古琴老師王迪的丈夫。

四年解散 琴聲中慰心靈

曇花般瞬間綻放,北京古琴研究會只維持短短4年,文革爆發後成員多下放種田種菜,用彈琴的手拿起鋤頭。林西莉在古琴會最美麗的時光中闖進,成為該會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學員。

古琴研究會的成員大都是出身世家的傳統文人,改朝換代後,他們蝸居簡陋的胡同深處,在古琴中尋找心靈的世外桃源。

會員之一管平湖,父親是宮廷畫家,他卻以修家具和漆器維生。林西莉記得他身材矮小,但當「那雙又黑又大像樹幹一樣凹凸不平的巨手」在琴弦上攤開時,「彷彿整幢樓都要倒塌」。皇族出身的溥雪齋則總是穿著帶絲綢裡子的藍布長衫,「像雲一樣飄過來」,評點一下林西莉彈琴的姿勢。

古琴結緣 王迪亦師亦友

1960年代初,古琴大師王迪(右)指點林西莉彈古琴,兩人年紀相彷。圖/貓頭鷹出版社提供
影響林西莉最深的是王迪。王迪某次在收音機聽到古琴琴音,便不顧一切找到管平湖、拜他為師。有著相同年紀、相同熱情與行動力的兩人,在古琴的連結下,開始一輩子亦師亦友的情誼。林西莉撰寫「古琴的故事」時,每一章節都和王迪討論,王迪卻在書成前夕過世,像是完成了上帝交付的使命。

林西莉回憶,王迪教她撫琴時,總是要她在腦中想像一個畫面、像緩緩攤開一幅山水畫卷。如「春曉吟」是「大自然在冬天後甦醒、潺潺流水般明亮輕快的聲音」;「鷗鷺忘機」則應該讓人感到「寬闊的大海和波濤」。

根據學鋼琴的經驗,林西莉曾向王迪要求練和弦、音階;王迪大吃一驚,認為這是對古琴的褻瀆。「她說,古琴不是練琴的工具,完美精準地彈出一個音不是目的;它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讓彈琴者透過音樂表達人生的領悟。」這句話像一把鑰匙,開啟了擋在林西莉面前、那張神秘的中國文化大門。

離開北京時,古琴研究會送了一具明代古琴給林西莉。「50年來,我一直住在這個音樂裡。」在家時,她每周撫琴一次;出外旅行,她也會想像古琴就在身邊。古琴彷彿住在林西莉心裡,只要輕輕撥動琴絃,高山流水的中國文化,就會被琴聲召喚而來,陪伴在天涯海角的她。

古琴故事 瑞典帶動熱潮

兩年前,林西莉將研究古琴的心得寫成「古琴的故事」。此書在瑞典贏得出版最高榮譽奧古斯都文學大獎,也帶動一股「中國古琴熱」。她邀請王迪的女兒來瑞典開古琴音樂會,聽眾反應熱烈、邀約不斷,短短兩周就排了十幾場音樂會。

近80歲的林西莉,如今還深深記得第一次接觸中國古琴的畫面。那是一具明代古琴,在一個北京家族中一代代傳了下來,被家族後人、一個年輕的北大學生送到她面前。

「我輕輕撥動其中一根弦,琴身應手發出一種使整個房間都顫動的聲音。」如今林西莉自己也變成一具古琴,發出讓全世界都產生共鳴的樂音。

【2009/04/10 聯合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澳洲华人电台09年对金蔚老师的采访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11-4-24 00:07 编辑

按:以下文字我当年曾从录音录入,有些不甚确定之处用拼音问号敲入。

主持人:亲爱的各位朋友您好,这里是2AC澳洲华人电台。您现在正在收听的节目是2AC会客室栏目,我是主持人苗苗。今天我们请来的对话嘉宾呢,他可以说是远道而来。他的名字叫金蔚。金先生您好。

金蔚:您好。

主持人:今天非常的高兴能够把您请到我们的直播间来。也许我们的听众朋友可能还会觉得不知所云,会说,远道而来,您从哪里来啊?

金蔚:从北京来。

主持人:从北京来,是我们中国的首都,我们都知道北京是皇城根脚下啦,我们都知道北京具有着非常浓厚的文化底蕴,那我们的金先生,今天来到直播间,也可以说带着一种非常不一样的身份来的,同时呢也是带着他特有的,非常独具特色的艺术过来的。那能不能跟我们说一下,您这一次来到澳大利亚,主要是为什么而来。

金蔚:悉尼大学的孔子学院成立一周年有个庆典,在庆典之上呢,我有音乐的演奏。那么其余还有去几个精英学校做一些演讲和推广。还有狮子会办了一场演出,我还得去参加。

主持人:那狮子会的演出应该是哪一天?

金蔚:在9月2日。我3日就离开这边。9月2日他们有一个“古琴爱心会知音”的慈善演出活动。

主持人:我总觉得很多的一些人他们对古琴的了解可能还不够多。就像刚才我看到这个古琴好像看到古筝一样。

金蔚:是,很多人都是会有这样一种错觉。那我们在介绍自己乐器的时候,常常会说,这是古琴。我们中国人不是有四艺么,就是四种艺术。四艺,琴棋书画,“琴”呢,就单指的是古琴。

主持人:“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单指的是古琴,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古筝啊什么的。

金蔚:因为中国古代的话这个就只叫“琴”,它是非常流行的。

主持人:那您给我们说一下,这个古琴的特色和它的由来。包括您学习古琴的经历。

金蔚:那么首先讲一下古琴。古琴是我们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弹拨乐器。它是和我们中华文化一起成长起来的这样一种乐器。原来弹琴的人一直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随着近一百年两百年中国国运不是特别好,它慢慢就衰败了。特别是本身是贵族或者精神贵族这样一个群体的消失,也带动着它的没落。所以大家非常陌生。

主持人:没错,那您能给我们举几个例么?

金蔚:比如说在中国古代弹琴的,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空城计的时候会弹琴。然后呢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他们的“知音”,弹的就是这个琴。还有像李白呢,游侠四方他“琴剑不去身”就指的是这个琴。欧阳修自己“六一居士”其中有“一张琴”,他晚年的时候才开始学的琴,也是这个琴。那比如说陶渊明弹的也是这个琴。苏东坡弹的也是这个琴。

主持人:这都是古代非常出名的人物,那您觉得他们为什么身边会带着这样的一个琴,这个琴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金蔚:因为在中国古代孔子的推广就是儒家的推广,认为“礼乐并举”。他们认为音乐是可以“和天下”的,使天下非常的和谐。所以乐教是一个人必不可少的。而唯独古琴是作为乐教的首选,也是旧式贵族唯一的选择。

主持人:那看来您还是了解得非常透彻。我现在看到了您的一个介绍,手中拿着一把古琴,眼光眺望得很远。我不知道您这张照片是在哪儿照的。身上穿的是长袍的唐装。其实侧着脸看的话给人感觉的非常的具有诗人的味道。您能否给我们形容以下,您在弹奏古琴的时候,您觉得最能发挥您自己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气质。

金蔚:好。这张照片是在颐和园拍的。主要是为了去香港做音乐会。因为在年初的时候,香港政府邀请我去做两场音乐会。因为票卖得很好,所以又加演了一场,场场都爆满。做了这个演出以后,这张照片我觉得也不错,所以我就拿来这个地方照样用。那么弹琴我觉得我最好的状态,就是有时候在弹古曲的时侯常常会自己觉得就像当时的一个古人,这是我有时觉得进入状态的一个最佳的境界。我觉得,也就是可能为什么说古琴对人有一些修养方面的改变,可能是你在模仿先贤。可能是这样。

主持人:而且据我所了解到您还不止是一直在弹琴。您还是要边弹边唱的。那这样一点就让我觉得特别的具有一种神秘感。直播间啊因为很小,您今天也没有带琴,您能够跟我们简单的哼几句么?

金蔚:中国的唱是由古代从吟诵开始的。孔老夫子呢,诗经三百篇篇“弦而歌之”。他呢是一边弹琴一边唱的。

主持人:我现在特别想听您唱。

金蔚:它的发音呢叫鱼腹音。鱼腹音和现在普通的发音不太一样。它是先收然后慢慢的放,然后再收。

主持人:我相信应该会很好听。因为那些古曲,古人的唱腔和现在的完全是大相径庭,根本不一样的。那么您在唱的时候,能不能拿出这么一小段就可以,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让我们知道您在弹和唱之间究竟是怎么样来融合在一起的。

金蔚:古代诗歌的吟唱因为中国的汉字有四声,所以古人在作曲的时候就非常照顾这个关系。因为对中国语言来讲,“妈麻马骂”是有区别的。所以在唱歌的时候比如说:“这是我家的马”。如果我定的是“这是我的ma(最后一音平声)”,就听起来像是你的“妈妈”,就不是你的“马”。但是“这是我的ma(最后一音第三声)”,你就知道,这是我的“马”。所以古曲里面都是古人的精华所在,都咬得非常好。有时候让人听起来就是很自然的流露出来。它的发音方式叫鱼腹音。鱼腹音呢其实听过昆曲的人大家也可以知道,它的发声方法基本都是这样的。(示范)

主持人:哇,真的看不出来。其实我们真的还是第一次见面,之前我对您的背景真的是一无所知。是看到了之后才了解的,而且也是我们刚刚要做采访之前大概还十分钟都不到。所以今天呢我觉得特别的有幸和金先生来聊一聊音乐,聊一聊古琴。因为在这方面您应该是一位专家了。而且您的背景呢在这里我也想通过今天的节目向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金先生呢他是浙江人,古琴家,画家,然后还是中国的“昆剧古琴研究会”的副秘书长。同时还是重庆的“天风古琴院”的名誉院长。金先生少随乡儒赵宇明先生学习诗文书画。那您在琴棋书画这方面是不是都占了?

金蔚:棋差点吧,其他三个还是挺有投入的。我大学的专业就是绘画专业。后来因为去北京之后就很多人跟我学习古琴,这样的话就开始传授古琴,现在已经差不多都有十年了,学生也都有几百个了。

主持人:所以我在想像您在舞台上的这种表现可能像我刚才第一次见您是一样的,透着一种比较高雅,透着一种人文气息的气质,可能就和您学习这方面的专业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像琴棋书画都应该是我们中国人从古时候开始就非常推崇的一种传统的文化了。那么您在学习的时候,是通过谁让您去爱上这些?还是您自小就非常的喜欢?

金蔚:这个本来就是通过学习绘画,然后就是了解到刚才介绍的赵宇明先生,教我书画诗文。在古书上屡屡能看到古琴的描述,这样就有一个想法,想去学习这种音乐。后来就有了机会学到。当时学的也是为了爱好。后来当然学着学着就有责任感。

主持人:那您这琴棋书画最先学的是哪一样呢?

金蔚:最先学的应该是书法。

主持人:那在学书法的时候您觉得对您的音乐有什么样的启示和帮助么?

金蔚:有启示。中国的书法是有时间的。一般的绘画只有一个空间,就没有一个时间的概念,而书法有个时间的概念。比如我们的书法从第一笔写第二笔写它有一个次第先后,比如说行书啊草书啊它有一个次第先后,那次第先后就是说明了时间的流走。所以说为什么书法不能改啊,不能重新去描。就是说它要把时间记录下来。而这个特性就类似于音乐的时间艺术的特性。其他的形象呢,比如说我们看到的东西,它基本上记录时间没有像书法那样清晰。还有一个是书法本身,比如说楷书吧,就一个一个特别规整,那它的结构就像我们音乐里面特别有规矩的节奏。比如说行书呢就有时候有些像散板。或者有节奏,或者慢了,越来越慢,或者越来越快。那草书呢就节奏可能是自由的风格,一会慢一会快。那我们古琴当中都有这样的。

主持人:在古琴当中有中规中矩的,然后也有让你感觉到像天马行空的。

金蔚:对对,而且非常多。因为中国人还是爱好自由的。

主持人:没错。我突然感觉到,虽然音乐是相通的,我也发现音乐的确是在不同的行业当中,专业当中,有古琴,有古筝,有琵琶等等(是有不同的)。您的“唱”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的,是学琴的时候学的还是之前就会。

金蔚:以前呢倒也是从来不会唱歌,但学了琴以后,因为古琴里面初级的曲子都是有唱词的,因为它想告诉你曲子的立意。因为中国人是非常注重“意”的。就比如说我在唱《阳关三叠》,那我就会有些词给你。这些词呢既可以帮助你演奏,也可以帮助你理解曲目的意境。因为中国古代就是走的是主题音乐,这样我就开始边弹边唱。后来因为演出的需要,因为我们要去做推广,比如说文化部就组织了一个“古琴进大学”这么一个活动,一共有一百场,达到一百个大学。那么我们香港澳门都去了。当时一个团队会唱的人并不多,那好,那就我来唱。偶然的机会。很奇怪,就是你会唱,你偶而唱一下,哎呀,不错不错,那你就唱呗。最后唱得还挺多。确实对于古琴推广和演奏确实是有它独特的地方。

主持人:那您现在最准确的身份我们应该怎么样去认识您呢?现在在北京那边。

金蔚:我自己从来不喜欢自己确定一个身份。(一个自由人。)如果是搞艺术的话,我从传统来讲,我更希望自己是古代一个士大夫或者说文人就可以了。我觉得一种不确定性就是快乐的根源。

主持人:那您在演出的时候,因为您走过很多地方了,演出的场所大大小小您也都经历过了。您觉得在文化方面,走到国外来,外国朋友们他们对我们古代非常悠远的文化,他们是怎么评价的?是什么样的感受?

金蔚:首先是他们的评价和国内的会不太一样,是因为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因为中国的,首先我一讲,他的理解层面就是:哦,是诸葛亮。哦,那肯定好。高山流水,那肯定好。那西方人的不是这样的,他很感性的。他听音乐的时候,当然,如果他是真了解音乐的话,他也惊呆了。我去德国,我在德国汉堡有学生,每年去做一场小型的音乐会。反响特别好。凡是白人接受到的时就觉得中国古人很厉害。因为我们曲子听了以后就发现西方人一直在追的最现代的这种元素,我们古琴里都有。

主持人:您能否给我们举个例子?

金蔚:很简单。我现在是没有让你感性的听到。但你知道魏晋的那些作品,比如说像嵇康的《广陵散》,像阮籍的《酒狂》,听了以后的感觉是,那么现代。中国人是艺术早熟的民族。西方人也会觉得如此。(音乐欣赏)这点上我觉得大家都是一样的,一种bobi(?)的美,而且像音高啊,音质啊这种对比的美感。举个简单的例子,不要太复杂。比如说吧,我们古琴最像哪一种西方乐器?就是电吉他。因为电吉他它有那种颤音,然后从一个音可以(迅速)滑到另外一个音。那么这种特性是和古琴最接近的。

主持人:还真别说,您说到这里马上让我能联想起来,的确电吉他有一些滑音一些颤音,和古琴真的非常相似。

金蔚:所以说西方人一直在找的一个最自由的乐器,因为它无品无码,所以它随意可以动荡音高,那么这一点和古琴都是非常相似的。所以也是奇妙无穷。

主持人:说实在的,我感觉您还非常了不起的。因为生活在国外的一些朋友也许都会有些同感,中国现在的流行音乐,当然不乏有一些好的作品,但似乎都有点属于效仿,但是效仿又有点放不开,又不能像国外这边真正的释放出来。现在感觉起来好像就像您刚才所讲的,西方音乐他们所追求的”放“的感觉,其实在我们古代,也就是古琴当中已经有表现了。那您能把这个传统能继承下来,真的是非常了不起。应该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直到现在为止,学习古琴的人也不在少数,但是真正能够把它演绎到最高的境界,最佳的状态,甚至呢是属于不遗余力的去教育学生(是很难得的)。我不知道您现在有多少学生?

金蔚:跟我学过琴的应该不下两百个人。

主持人:是私人学生么?

金蔚:都是。

主持人:在做您学生的时候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金蔚:当然了,什么人都能学,但是真正要学好的人也不是很多,但大部分人通过学习都有所提高这就是我的教育目的。就是让大家都有所提高,对它有所理解。

主持人:有年龄限制么?

金蔚:没有没有。欧阳修都是六十岁开始学。

主持人:只要会唱歌,然后有乐感.......

金蔚:这些都不要。只要你喜欢。

主持人:只要你喜欢就行?那您就不怕他砸了您的牌子?

金蔚:没有没有。我的意思是,街上的人都在踢足球,只会对足球的水平有提高。如果没有人踢足球,那就不行了。所以就是要所有的人都来学古琴,那么他学不好,可能他的孩子,他的孙子,他的邻居就能学好了。所以说为什么中国会有朗朗?就是大家都买钢琴,弹得好的人很少。但是总有几个人会弹好的。如果大家都弹古琴,那肯定就......

主持人:那您在澳大利亚这边时间并不长,我在想您在这边招收学生的时间可能不够。我这边反倒有一些资源。

金蔚:我一般是做一些集训。比如在德国教琴,五天的集训就可以入门。

主持人:这么快么?

金蔚:原来我不认同这种方式,因为我们都传统的方式嘛,每个星期学习。后来觉得现代社会不一样。而且就说我一个人要教那么多地方。我在国内,深圳,东莞,重庆,北京,山东都有。在汉堡,每年都去。那边都是这样的,我们现在都是做集训的。比如说我们五天的时间,因为你一天弹六七个小时,这样五天的时间,一般入门肯定没问题。因为我们有专用的谱子,我们在想有机会的话,我也可以在悉尼组织一个。

主持人:我一直都在算,今天到您到离开的日子差不多也有五天么?我能提前报名么?

金蔚:这个肯定是来不及了。有预期的话,下一次可能有机会。我也碰到一些爱好者,他们也有这个想法,那么如果他们愿意组织的话,我们也可以一起学习。

主持人:那太好了,北京也是我的一个老根据地了。在这之前我的家也在那一边。我在想以后反正在这边看不到您,我估计在北京准能碰着您。

金蔚:行,那你到北京欢迎你到我们琴馆来。

主持人:没问题,到时您给我一个准确的联系方式,因为您已经漂惯了。

金蔚:是,我北京的学生都有意见,我上半年在北京待了两个月不到。

主持人:因为您是真正把这个文化继承下来的,那么我们也希望您能够桃李满天下。不仅仅是在中国,也希望在国外也能够遍地开花。让大家都能够深刻的体会到我们中国文化的魅力,而且艺术上的魅力。同时您也能感受到金先生他身上富有的气质,也是这种艺术赋予给的魅力。我们在这儿祝愿您在9月2号,狮子会为您举办的这场音乐会,希望您演出成功。

金蔚:好,谢谢你。

主持人:今天的时间差不多了。还是有点点不舍。所以在这儿我们希望金先生在节目的最后和我们听众朋友说几句话。

金蔚:谢谢各位听众的关心。我在这里代表中国文化的这些孜孜不倦的传承人,向大家问好。中国文化的传承需要你我共同来传承,来传扬。

主持人:好的,非常好。再次感谢金蔚先生,也感谢听众朋友们收听本期的2AC会客室栏目,我是苗苗,下次再见。

金蔚:好的,再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5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5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期待,可惜那个时间这是大学上课的时候,不好请假啊。如果有假期班就好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5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遥岑远目
其实能来三天就很好。至少能学会钩挑等基本手法。你那里和我不远,我们还可以再交流啊。我感觉学琴很适合你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CleoLesch
你这么爱中国文化的人都不来就太可惜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晨晨妈妈
听过你唱歌很好听的啊,怎么五音不全啦?再说,五音不全也能学,学了就不五音不全啦!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11-4-6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5# Ursula
彼此彼此啦,我如今只会弹初级曲子,中级的哪有时间再练。
不过若有坐在古琴前的一刻,真是身心俱静,烦恼俱消。
女儿们也爱古琴,连5个月的小家伙也乐于抓上一把琴弦。
我家的琴已是一个老朋友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11-4-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6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11-4-6 21:59 编辑

请注意,琴课由5天改为4天。价格由300欧元改到240欧元/人。(金老师再国内的琴课是2800人民币4天)
金老师在国内就是4天两个周末的集中课程,基本4天就可入门,上两次在德国也差不多。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收到三位朋友报名,其中有一位已有琴了,另两位琴课之前将在国内购买。另有几位妈妈亦有来的愿望。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9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等确定下来后,我会给大家发预习学习资料。附近的朋友我们可以约一个暑假的周末在我家一聚,我来给大家先介绍和熟悉。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11-4-9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9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期待诗雅 于 2011-4-10 08:28 编辑

回复 23# 星月妈妈
你是不是要参加啊?金老师大概打算教会一批人就今后只来参加活动不教学了。而且下次不能保证还在南部开初级班了。想参加就参加噢。
你的签名档真好,太喜欢了。我也很你一样的做法,一样的观念,咱们师出同门且都信任她,呵呵。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0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晨晨妈妈 于 2011-4-10 09:49 编辑

回复 24# 期待诗雅


    具体开班时间何时能确定? 昨天去网上搜索了一下对古琴有了些概念,在德国还能有到个好老师教学确实非常难得, 先算我个名额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正在等金老师确定,如果他在国内十一没有事,希望那四天能包括10月1到3号,我想这样大家都能方便些。
晨晨妈妈若来真太好了。短信一个我你的邮箱吧。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1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晨晨妈妈 于 2011-4-11 10:29 编辑
时间正在等金老师确定,如果他在国内十一没有事,希望那四天能包括10月1到3号,我想这样大家都能方便些。
...
期待诗雅 发表于 2011-4-10 23:10


呵呵,你们组织的活动我都参加,可惜以前孩子小,只有看帖的份。十一能开课最好了,因为往年我都是黄金节后回国的,只要时间不太靠后,都行。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1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兴趣,麻烦告知具体城市,因为还有住宿问题。另外,没有琴的话,怎么购买呢,到时候邮寄过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4-11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期待诗雅

哈哈,妈妈的心都是一样的啦。

我是很想凑热闹的,但是没有琴什么的亚,要买的话是不是很麻烦的啊?要是能借一个就好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7-7 12:04 , Processed in 0.10903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