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935|回复: 7

[家务琐事] 中式思维遇美国化子女 孝道不再华裔老人多孤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14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有的华人服务公司提供入籍、申请福利一条龙服务。图为纽约布鲁克林八大道一服务公司的广告。(美国《世界周刊》/韩杰 摄)


布鲁克林华人协会为老人提供各种福利申请服务。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帮助老人提出申请。(美国《世界周刊》/韩杰 摄)

据美国《世界周刊》报道,美东温州同乡会几名负责人日前看望多位七、八十岁的温州籍长者,回来后“心里很不舒服”,原因是这些老人家的子女明明都有房子、也有积蓄,却独居或住在养老院,“孤苦伶仃”。会长黄根弟说:“华人子女的孝道观念似乎出了问题”。
  美国联邦老人局(Administration on Aging)把65岁以上的人定义为耆老。纽约越棉寮小区中心主任郑石很早就对纽约华裔老人受虐情况进行过研究。他认为,美国华人家庭的矛盾和冲突相当普遍。如果耆老在年龄很大时才到美国,具有中国思维,但他们很早就到美国的子女“早就美国化了”,两者对问题的看法自然不同。
  小区人士指出,华裔长者对待孝道的态度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老移民”。他们在美国生活多年后,了解美国人的孝道观念,对子女是否敬孝并不在乎。第二类是那些“老年新移民”。他们在老年后随子女移民赴美,原想把孙子带大后留在子女家里养老,不料孙子长大后,子女却对他们“恶言恶语”,甚至把他们“赶出家门”,让这些没有思想准备的长者顿时无所适从。
  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教授卢又华博士指出,中国的传统孝道在美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在中国生活大半辈子的耆老会发现,早年赴美的子女已经变得“不中不西”,孙辈们已是美国人,“子女们要求父母做出改变,以适应美国社会”。她认为,中国孝道是付出,而美国文化是索取,两者矛盾。因此,她建议华裔长者不妨放弃“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观念,应利用美国优良的社会福利,学会独立生活,以便安度晚年。
  子媳不孝母亲返国
  研究防止虐待耆老多年的郑石遇到许多华裔老人被虐待的案件。他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康州华裔妇女的案件。这名妇女的儿子媳妇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儿子是大学教授,媳妇是医师,但对母亲不孝,母亲最后离家出走,独自返回中国。
  他说,老人从中国来美是帮助儿子带孙子。但因为个子瘦小、身体羸弱,抱不动孙子。儿子媳妇看到母亲帮不上忙,就想把母亲赶走,但母亲表示“自己走”。她打算从康州步行走到纽约曼哈顿的中国总领事馆,但没走多远就晕倒在路上。当地政府发现老人后,就开车将老人送到中领馆。中领馆也无法照顾这样的老人,就和越棉寮小区服务中心联系,希望他们接手处理。“我们给她的儿子媳妇打电话,他们说没有地方住”。郑石找到华埠的旅馆老板苏焕光,后者拿出一个房间让她免费住了一个多月。“我们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出钱给她买张到上海的机票,送她回国了”。
  纽约市法拉盛福寿老人中心主任王能也时常听到“子女不孝”的故事。曾有华裔长者赴美帮助女儿带孩子,金融危机发生后,还把自己的养老金拿出来支持女儿女婿。但是,外孙女上学后,女儿开始嫌弃老人,逼迫老人回中国,并说不会还钱,因为“还不出来”。
  他说,两岸三地对养儿防老的想法不尽相同。持有这个想法的大陆人比较多,台湾和香港的要少一些。卢又华也说,来自两岸三地华人家庭不同。例如,台湾经济起飞较早,家庭比较富裕,孩子毕业后留在美国,家庭还寄钱给子女买房子。等到他们退休后,才来美国养老。而一些大陆老人完全依靠子女,结果就不一样。

  中国父母美国子女

  卢又华也提到中美文化的不同。美国文化强调个人独立自主,自我发展;而华人以家庭为单元来处理人际关系,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为了家庭利益甚至牺牲个人。例如,有的华裔妇女为了照顾家庭,放弃个人的发展,被西方人认为“病态”,没有健康的自我。她说,这种牺牲自我的事情在华人家庭很常见。例如,有的妹妹为了支持哥哥留学,放弃自己的学业,打工挣钱养家,“西方人会认为这是不健康的”。在美国的文化观念里,每个人要先发展自己,发展后再帮助别人。
  由于中、美文化差异较大,华人家庭的孩子就只能在夹缝中生存。“家庭里是中国文化,学校和公司里又是美国文化”。这些华人子女处在两种文化的冲突当中。有的子女无法适应,内心充满痛苦,甚至割腕自杀。她在临床上看到许多华人不适应美国文化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有人割腕自杀后,家庭问题才暴露出来。有的父母是大陆新移民,子女生活压力很大。同时,儿子媳妇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的甚至是非华裔,发生冲突不可避免。另外,家庭里的西化程度也不一样,互相之间也会产生矛盾。
  郑石指出,子女希望老人家来美照顾自己的孩子,但一些华裔长者在中国长大,过惯了穷日子,看不惯“浪费一块钱”,教育下一代的方法与子女不同。中国老人与美国子女发生冲突的情况“满普遍”。他说,中国人讲究孝道,但是美国生活紧张,新移民更是如此,儿女有时两头不能兼顾。同时,儿女本身也有自己的困难,如在主流社会遇到挫折,甚至失业。“儿女两头不讨好,只有责任,没有权利”。儿女有时失控,变得脾气坏,就不讲孝道了。
  适应美国孝道变化
  王能表示,不能认为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就不好。子女把父母送进养老院,可能是新移民需要外出工作,经济压力大。有些长辈生病,现在有机构可以照顾,送过去对子女是个帮助。但是,“子女要三不五时地去看望父母”。不过,有的子女需要老人家带孩子,就对父母很孝顺,因为父母“尚存剩余价值”。但是,一旦不需要老人家了,子女就开始嫌弃。“其实,想到小时候把子女带大,又帮助子女带孩子,现在无用了被子女抛弃,长辈们心里会很难受”。
  父母也要理解子女的难处。他们在外边受到委屈,如被老板或同事欺负,心里很气愤,却无处发泄。刚回家吃饭,父母就抱怨“菜咬不动”,儿子也许就火了,说出“吃不动就不要吃”的话来。他认为,移民是一个过程,大家都要重新开始。有的老人过去在家里是老大,一言九鼎,但是来到美国后,感到自己什么都不是,会有失落感。
  他说,一名长者经常来老人中心活动,向他抱怨女儿不给他买面包吃。他向这位长者的女儿问及此事。女儿回答,他们不住在华人小区,她在曼哈顿上班,下班后就在住家附近买面包,但是老人家“要吃中国面包店的面包,外国面包不好吃”。他认为,能够成为父母与子女,也是人生的缘分。子女和父母双方都要互相体谅。
  在布鲁克林八大道老人中心做了18年义工的伍锐说,他1977年从广东台山移民赴美,现在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全在美国,都成家立业,他们夫妻两人独立生活。今年88岁的他表示,“子女对我们很孝顺”。他的经验是“不要与子女多罗嗦”。他说,孩子们上了一天班,身心疲惫,回到家里就想休息一下。但是,父母在家里带孙子,憋了一天,看到孩子回来就想讲话,“这样,一讲就会吵起来”。
  美国孝道伦理互惠
  随着美国逐渐进入老龄社会,养老成为美国人普遍关心的问题。《纽约时报》专门开设“新晚年”(New Old Age)栏目,请有关专家解答读者的疑问。2010年2月26日,该报发表波士顿一名读者的来信和专家的回信。回信称,美国有关孝道(filial responsibility)的法律可以追溯至古罗马,该法认为“子女有责任照顾父母”,把孝道视为伦理(ethics)和互惠(reciprocity):“在你小时候,你的父母照顾你;现在作为回报,你要照顾他们”。
  这名读者来信问:当保险公司或政府部门支付耆老的照顾费用后,然后向其成年子女及其家庭要求补偿时,成年子女应该怎么办?专家回答说,读者问的就是“孝道”。专家专出,这件事无关保险公司,而与州政府有关。有关孝道的法律相当普遍。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45个州和联邦政府都有相应的法律条文。但是,在新政(New Deal)期间,“社会保险法”通过和“由政府而不是家庭承担责任”的概念开始占上风后,孝道法律逐渐淡化了。
  目前,美国仍然有28个州保持孝道法律。在华人居民较多州内,加州有孝道法,而纽约、德州及伊利诺伊州则没有这样的法律。在这些实施该法律的州中,其中16个州进行民事处罚。“如果你不赡养父母,他们会追查你的财产和收入”。在实施孝道刑事处罚的八个州中,违反孝道者可能会被送进监狱。民事和刑事两种方法都采用的州有四个。在麻州,“不合理地忽视”(unreasonably neglects)支持贫穷和无法照顾自己的父母,将会面临一年监禁和200 元罚款。但是,专家表示,孝道法律很少被强制执行。在保持孝道法律的28个州中,11个州从来没有用过此法律。
  另外,法规也允许在一定情况下子女不需实行孝道。例如,如果子女无力支持父母、执行法律会使他们破产时,他们可以免除责任。又例如,假如父母在子女儿童期间弃养子女,子女没有互惠责任在成年后赡养父母。法律规定,如果父母对孩子做了什么错事,即法律上称为“脏手”(unclean hands),那么子女可以不尽孝道。卢又华认为,尽孝应是付出,而不是索取。不过,一些华人子女学到的是只想索取的美国文化。例如,有了房子还想要大房子,有了钱还想要更多的钱,而不是给予,贪婪导致美国的金融危机。“他们学会美国文化,却没有留住中国文化”。有的父母不鼓励子女讲中文,不觉得孝道是个问题。“有一天,他们的子女对他们不好时,他们才会觉醒”。

  独立生活是件好事


  卢又华说,美国长大的华人子女已经西化,一心想过自己的小日子。他们帮助父母申请社会补助金(SSI),把父母送进老人公寓,认为对父母已经尽责了。但是,老人的感觉却不好,好像被遗弃了。“实际上,他们想和子女住在一起,一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也有耆老比较独立,觉得这样生活不错。
  她说,这些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子女总是希望自己的父母变成真正的美国父母,自己能够独立生活,而不是和自己住在一起的中国父母。有的儿女也有痛苦,生活压力太大,想尽孝但做不到。“但是,许多老人感到独立很难”。她说,如果父母两人生活在一起还好些,如果只剩一个人就很惨。有的中国老人能够适应变化,到老年班学习英语,认识一些老年朋友,逐渐独立。在子女搬到其它州生活后,他们也不随着搬走,而是留在当地生活,和朋友跳舞、上课、打麻将等。她认为,美国政府对老人很好,他们不能自理还可以请家庭护理,帮助打扫卫生和做饭,完全可以独立。
  郑石认为,美国华人多少都会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不然不能生存。但是,其出发点要让父母可以接受。美国人讲求隐私,因此许多年轻人不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分开不一定不好”。但是,子女要把父母安排好。有的父母患上慢性病,而子女又要工作,不可能每天照顾老人。“如果送老人去养老院,子女要经常去探望”。
  孝道是件自然的事情。现在华人家庭最大问题是,父母和子女互相不理解对方的难处,看不到对方的困难。老人看不到美国与中国的不同,子女也看不到父母照顾孙辈的辛劳。在中国,父母生病,兄弟姐妹可以轮流照顾,分担压力。在美国,这种情况很少。他听说,中国的孝道传统也发生变化,许多年轻人在外边闯荡,也是无暇照顾父母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11-5-14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个在论坛上认识住在美国的台湾狗友,他的文笔很好,他在那个论坛上还蛮有名气。
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30好几的帅哥,我们通信了很长一段时间。

去年他在台湾的妈妈出门买水果时被车撞死了,他回去台湾办理丧事。
我打电话给他才惊讶的知道他已经50好几咯。

他的妈妈去世了无人照顾他那90岁的老爸,他就把老爸带去美国自己身边。
一个50几岁的人要上班,要照顾90岁的爸爸,家里还有9只狗狗。

后来我们再没联系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4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个在论坛上认识住在美国的台湾狗友,他的文笔很好,他在那个论坛上还蛮有名气。
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 ...
hubanmama 发表于 2011-5-14 10:15



    9 只狗。。。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4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单单是美国, 国内的空巢现象也很严重了。 我家那栋楼里, 绝大多数都是独居老人。。。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4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9 只狗。。。
狼崽 发表于 2011-5-14 18:50


原来是10只狗,一只后来老死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4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10只狗,一只后来老死了。
hubanmama 发表于 2011-5-14 20:45



    10只。。。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10只。。。
狼崽 发表于 2011-5-14 20:49



    我有狗友家里养着16条狗,她爱捡流浪狗回家。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4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狗友家里养着16条狗,她爱捡流浪狗回家。
hubanmama 发表于 2011-5-14 20:51



    你的狗友都好厉害。。。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18 15:46 , Processed in 0.092638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