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952|回复: 17

扬州旅游完全宝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2-17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扬州火车站旅客列车票价表,时刻表
  
  ↓ 票价表  
    
    扬州 —— 北京 (点到点运行)
    车次 列车等级 运行区段/时刻 开/到时刻 沿途停靠站、到达时刻、票价
    Z30 新空直达特快 扬州 → 北京
    1232公里
    运行10小时44分 19:53/6:37 硬卧下281元
    软卧下429元
    高包下791元
    Z29 北京 → 扬州 21:37/8:21
    
    车次 列车等级 运行区段/时刻 沿途停靠站、到达时刻、票价
    K62 新空快速 扬州 → 西安
    
    1479公里
    运行21小时23分 六合 座12元   开封 座116元 卧207元
    南京 座16元   郑州 座125元 卧224元
    芜湖 座38元   巩义 座137元 卧242元
    巢湖 座47元   洛阳 座140元 卧248元
    合肥 座54元 卧105元 义马 座143元 卧254元
    淮南 座70元 卧127元 三门峡西 座143元 卧272元
    颍上 座76元 卧139元 灵宝 座154元 卧281元
    阜阳 座82元 卧149元 渭南 座158元 卧308元
    毫州 座94元 卧149元 西安 座175元 卧317元
    商丘 座103元 卧185元   座179元  
    
    
    车次 列车等级 运行区段/时刻 沿途停靠站、到达时刻、票价
    K224 新空快速 扬州 → 广州
    
    1904公里
    运行26小时51分 仪征 座10元   宜春 座143元 卧254元
    南京 座16元   萍乡 座150元 卧265元
    马鞍山 座29元   醴陵 座154元 卧272元
    芜湖 座38元   株洲 座154元 卧272元
    宣城 座44元 卧115元 衡阳 座170元 卧300元
    绩溪县 座63元 卧127元 郴州 座182元 卧323元
    黄山 座70元 卧127元 坪石 座191元 卧335元
    景德镇 座87元 卧157元 韶关 座200元 卧351元
    鹰潭 座106元 卧191元 英德 座203元 卧357元
    向塘 座120元 卧216元 广州 座219元 卧385元
    
    
    车次 列车等级 运行区段/时刻 沿途停靠站、到达时刻、票价
    K384 新空快速 扬州 → 汉口
    
    931公里
    运行14小时28分 仪征 座10元   淮南 座70元 卧127元
    南京 座16元   张集 座73元 卧133元
    马鞍山 座29元   阜阳 座82元 卧149元
    芜湖 座38元   麻城 座113元 卧201元
    巢湖 座47元   红安 座113元 卧201元
    合肥 座54元 卧105元 汉口 座120元 卧216元
    
    
    车次 列车等级 运行区段/时刻 沿途停靠站、到达时刻、票价
    T738 新空特快 扬州 → 上海
    
    全列软座
    403公里
    运行5小时0分 仪征 软座12元   常州 软座57元  
    六合 软座15元   无锡 软座64元  
    南京 软座24元   苏州 软座72元  
    镇江 软座40元   上海 软座97元  
    
    
    
  
  


作者:念月  回复日期:2004-9-19 1:52:00  

  扬州 —— 西安
    K60/1 车次 K62/59
    西安 区段 扬州
    扬州 站名 西安
    
    
    16:24 西安 14:18
    
    17:09 13:30
    17:12 渭南 13:28
    
    19:14 11:32
    19:16 灵宝 11:30
    
    19:44 17:52
    21:47 三门峡西 17:50
    
    21:04 09:48
    21:06 义马 09:46
    
    21:44 09:04
    21:47 洛阳 09:02
    
    22:23 08:20
    22:25 巩义 23:20
    
    23:28 郑州 07:21
    0:14 07:12
    
    
    0:17 开封 06:20
    01:41 06:17
    
    01:44 商丘 04:48
    02:30 04:30
    
    
    02:34 毫州 03:35
    03:48 03:31
    
    
    04:00 阜阳 02:21
    04:40 02:13
    
    
    04:44 颍上 01:34
    05:48 01:30
    
    
    05:54 淮南 0:27
    07:35 0:21
    
    
    07:43 合肥 23:01
    08:36 22:53
    
    08:38 巢湖 21:57
    09:49 21:55
    
    10:01 芜湖 20:55
    12:16 20:47
    
    12:24 南京 18:41
    13:04 18:29
    
    13:04 六合 17:48
    13:08 17:44
    13:57 扬州 16:55
    
    
    418城际快车:http://www.418.com.cn
    扬州火车站订票电话 7359000
    火车站便民电话:
    客运值班电话:2686282, 票务电话:2686262
    行包托运电话:2686382, 货运站电话:2687680
    ■ 读表说明:
    
    票价表中的“座”代表硬座,“卧”代表卧铺中铺。票价均指从扬州站始发至抵达站的票价。
    时刻表内的时间分为扬州始发和扬州终点。时刻表左侧为由上至下运行:时刻表右侧为由下至上运行。
    沿途停靠站均有到站和发车两个时间。时刻表左侧上方为到站时间,下为发车时间;时刻表右侧下方为到站时间,上方为发车时间。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17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道出了人们对扬州的向往。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苏北平原南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扬州城区始建于春秋末期,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今日扬州,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高邮、江都、仪征3个市和宝应县,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467万人;城区973平方公里,108万人。扬州地处东经119°01’-120°3’,北纬32°-33°3’之间,全市地势平坦,海拔在4-8米之间,常年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8°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046毫米。扬州濒江近海,交通发达,物产丰盛,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扬州考察,对扬州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规划做出了重要的指示。
   城市管理创建多个佳绩。荣获“国家园林城市”、“江苏人居环境奖”等称号,被卫生部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市”建设规划通过国家环保总局评审,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通过了“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畅通工程优秀城市”考核。  
  
    扬州既是风景秀丽的风景城,又是人文荟萃的文化城、历史悠久的博物城。这里有中国最古老的运河,汉隋帝王的陵墓,唐宋古城遗址,明清私家园林,众多的人文景观,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少年来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游客。
    1998年,扬州荣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中国最著名的湖上园林瘦西湖和千年古刹大明寺是中国4A级风景区(点):何园、个园、唐城遗址、高邮盂城驿、普哈丁墓、龙虬庄古人类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著名的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是国家旅游局向海内外推出的国家级旅游线;扬州的穆斯林旅游产品正日渐成为我国穆斯林旅游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扬州市利用名城优势和景观特色,在“古、文、水、绿、秀”上做文章,成功地开发了一大批旅游“新品、名品、精品”,并进一步开发和完善了瘦西湖乾隆水上游览线、高邮湖渔家乐休闲游、仪征生态旅游等民俗观光系列产品,此外,汪氏小苑、汉广陵王墓博物馆二号墓、高旻寺、普哈丁墓园、市区古运河风光带、隋炀帝陵、玉器厂工艺美术景区、西郊森林公园、仪征登月湖旅游度假区、江都龙川广场等一批旅游新景点也正式对外开放。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17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扬州特产 |=-  
   牛皮糖 三和牌罐装酱菜
   扬州三丁包 荷藕系列口牌
   泾河大糕
   大仪风鹅 江都方酥
   高邮鸭和双黄蛋 雨花石
   宝应湖大闸蟹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1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的老街
     一位外地游客在文章中说,他在扬州逛过许多老街,那些“街”非常窄,与“巷”没有多大区别。扬州的街和巷从前是有区别的,街是商业区,巷是住宅区。但今天确实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因此,“巷游”也应当包括那些老街。老街镌刻着古城往昔的繁荣与沧桑。
    小说笔记中常常写到扬州的街名,这些街名大多数今天还使用着。现撮抄一些如下,以见一斑。
  砖街——天花藏主人《两交婚》第四回:“话说甘颐在酒楼上饮酒,听见一班少年说,砖街上妓家黎小三青姐,有辛小姐写的诗扇,遂留在心上。”街原在新城,即今渡江路。
    皮市街——梁章钜《浪迹丛谈》卷二:“余尝过皮市街,见有广济水仓,门上勒石扁,字极佳。”街今犹在,因旧时多皮货作坊而得名。
    多子街——同上书卷二:“相传乾隆五十九年四月,新城多子街一带不戒于火,每延烧彻昼夜。”多子街一作缎子街,即今甘泉路。
    埂子街——程穆衡《燕程日记》乾隆二年(1737)二月初三:“至扬州……埂子大街,街高于两旁屋基,诸凡杂货集此。”又邗上蒙人《风月梦》第三回:“陆书行过常镇道衙门,转弯到了埂子大街,见有许多戴春林香货店。”又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第五回:“他便终日到钞关埂子上顽耍,见各处士大夫都到扬州来,或是娶妾,或是买婢,来往媒人,纷纷不已。”埂子街一作埂子上,是清代极繁华的街道,今犹存。
    东关街——宣鼎《夜雨秋灯录》卷六:“扬州东关,有小癞子,尤称(扒儿手)巨擘。”又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扬州马主政名曰琯,字秋玉,住东关街。“街今犹在,旧时很热闹。
  缺口街——百一居士《壶天》卷上曾载:“扬州缺口门茶肆”轶事。另《履园丛话》卷二十载:“扬州江畹春侍郎家有一园,在阙口门大街,回廊曲榭,花柳池台,直可与康山争胜。”缺口街即今广陵路东段,现老年人仍用“缺口街”旧名。
    左卫街——俞樾《耳邮》卷四:“扬州左卫街一大宅,乱时为贼中大头目据为伪府。”另《履园丛话》卷二十:“双桐书屋,即王氏旧园,关中张氏增筑之,在左卫街。”左卫街即今广陵路中段,旧时也是城中繁华的街道。
    波井街——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扬州旧城波井街有狱庙,香火甚衰,仅一羽士及一香火佣。”街原在旧城,今已不存。
    彩衣街——同上书卷下:“扬州新城彩衣街某姓南货铺,由勤俭起家。……店屋三进,前为铺,而后则为栈货、眷属之所。”此为旧时扬州一般店铺的典型格局。街今仍在。
  有些地名不带街、巷字样,姑举数例:
    南河下——邗上蒙人《风月梦》第二回:“昨日才到扬州他姑爹家,住在钞关门内南河下地方。”
    北河下——李涵秋《广陵潮》第十六回:“只见北河下荒僻去处,一拐拐的走过一个人来。”
    石牌楼——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姚甲者,不知何许人,亦不详其名字,挈妻若女,侨居邗城石牌楼。”
    大儒坊——梁章钜《楹联续话》卷二:“扬州大儒坊董祠之左近,有集贤楼。”
    以上所引,并非在作《扬州街道志》或《扬州街名考》,只是想说明,许多老街都有些遗闻轶事流传。而这些“遗闻轶事”,正是这些旧街的“人文资源”。如果要开展“巷游”,是不能不开发这些资源并加以利用的。当我们在休闲时光漫步于这些老街时,不要忘记了它们喧闹而繁华的过去。
                    摘自《扬州掌故》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1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的旧巷
  
     扬州素有“巷城”之称。
    明清笔记小说中谈到扬州街巷的很多。例如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书中提到的扬州巷名虽未曾加以统计,但总数一定不下于百十个。在《扬州画舫录》之外,具体记载扬州巷名的笔记与小说,就更难一一计算了。这里只谈谈平时读书时偶然记下来的一些旧闻。
    明末散文家张宗子在《陶庵梦忆》里有这样一段话:“广陵二十四桥风月,邗沟尚存其意。渡钞关横亘半里许,为巷者九条。巷故九,凡周旋折旋于巷之左右前后者什百之。巷口狭而肠曲,寸寸节节有精房密户。”这大概是最早描绘扬州小巷之多、之狭、之曲的文字了。
    至于被具体记载的巷名有:
    古巷——邗上蒙人《风月梦》第二十五回:“这一日,双林的母舅到了扬州。先到强大家内,那里指引他到了古巷,问到双林家内。”此书著于道光年间。此前,“古巷”之名已见《扬州画舫录》卷九:“路西为卞公祠、古巷。”
    柳巷——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第五回:“有一个绝色女子,住在柳巷里,写得一手好字。”此书著于清顺治年间。柳巷今析为南柳巷、北柳巷。
     流芳巷——梁章钜《浪迹丛谈》卷二:“壬寅年,因避海警到扬州,借居流芳巷张松厓郡丞容园中者三阅月。”又徐珂《清稗类钞·艺术》:“徽人程姓者,设肆于扬州新城之流芳巷。”可见清代流芳巷中有园林,有市肆。今有大流芳巷、小流芳巷。
    文楼巷——程穆衡《燕程日记》乾隆二年(1737)二月初三:“至扬州。……文选楼即今文楼巷是。”文选楼相传为梁昭明太子萧统编《文选》处,故址在旧城仁丰里旌忠寺。
    达士巷——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中:“有浙人陈姓者,你官于扬,遂家焉,居新城达士巷。”此书撰于清光绪年间。达士巷今犹在。
    花园巷——钱泳《履园丛话》卷二十:“扬州新城花园巷,又有片石山房者。”花园巷因巷中多园林,故名。巷今犹在。
    兜兜巷——梁章钜《归田琐记》卷一:“扬州有兜兜巷,巷甚隘,而路径甚多。居此巷者,妇人多以做肚兜为业,而门面又相似,故行人多歧误焉。”又见王应奎《柳南续笔》卷一。该巷名为清代扬州手工业发达的历史见证。
    多宝巷——李涵秋《广陵潮》第六十九回:“我一到扬州,上了岸,我便跑到多宝巷一带地方,拣好的玩好的。”同书第七十回又提到“如意巷”。均为旧时扬州妓院集中的地方,如北京的八大胡同、上海的四马路一样。
    棋杆巷李涵秋《广陵潮》第九十七回:“我们扬州棋杆巷里的灵土地,很是有名。”巷中旧有土地庙,相传有求必应。
    兵马司巷——李涵秋《广陵潮》第四十八回:“原来扬州府内本是分着新旧二城,那旧城城边有一条兵马司巷,巷里有一座茶水炉子。”据说巷中地下曾冒出红水,迷信者以为是天下兴兵的征兆。巷今犹在。
    芦刮刮巷——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扬州新城有芦刮刮巷,僻地也。湖州李姓居焉。贸布于扬,十有数载,家道小康。”此巷今仍处僻地,不意文献中竟载其名。巷为湖州布商所居,可作清代扬州商业发达之佐证。
    小牛录巷——徐珂《清稗类钞·鉴赏》:“光绪戊戌九月,况夔笙以客授扬州故,自琼花观街移居旧城小牛录巷,其地距旧城遗址不远。”据云巷中曾出土古砖,上有“扬州”二字,“扬”字为“木”旁。王念孙《读书杂志》考隋以前从木,唐人误从手(扌),则此砖作“扬州”并不误。
  这些小巷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古城的经济、历史、风欲等情况,也是我们在休闲时光访古探幽的好去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1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富春品茗
    北京人请朋友吃烤鸭,南京人请朋友吃香肚,扬州人则请朋友喝茶。喝茶最好的地方,自然是富春。一九二七年上半年,朱自清先生就在扬州的富春茶社喝过茶。
    朱先生喝茶的富春茶社,是近代扬州最著名的一家茶馆。这家茶馆算起来,也真是所谓百年老店了。早在清光绪十一年(1885),有陈霭亭者租赁扬州得胜桥某无名小巷内民房十余间,空地若干分,开辟为一个小小的花园,名曰“富春花局”。富春花局栽培花卉,制作盆景,不但供应本地,而且行销外埠。生意既不错,名声也渐大,所以后来连所在的无名小巷人们都叫它“富春巷”了。辛亥鼎革之际,社会动乱,民生凋敝,花业随之萧条。陈霭亭故后,富春花局由其子步云继承。为维持花局的生存,在花局腾出两间房子,作为茶座。起先茶座并无生意,连桌子、凳子、茶壶等都是向通灵泉茶馆租借的。但这里不但有茶可饮,而且有花可赏,环境的清幽实非一般喧嚣的茶肆所能比,因此茶客日多,开始时,自号“藏春坞茶社”,因茶座隐匿于花丛之中;继而各色茶客纷至沓来,遂改称“借园俱乐部”;不过“藏春坞”也好,“借园”也罢,总不如花局本来的名字——富春——来得响亮,所以最后终于定名为“富春茶社”。
    富春的历史上有不少风雅的掌故,如在二十年代初,茶社里的几间房舍按照常来茶客的流品,各有不同的雅号。一曰“乡贤祠”,来者均为地方上的名士,其中有清朝的遗老、军阀的幕僚、卸任的县长、帮会的魁首。制联圣手方地山、小说名家李涵秋、歧黄高手耿蕉麓、丹青大师陈锡蕃等均为座上客。一曰“义冢地”。这里本是摆花的处所,上面仅有柴逢蔽风雨,四边却是设遮拦。夏天茶客们三五个成堆,品茗闲话,冬天茶客们一二人孤坐,吟诗赏雪,其情景之萧索,有如郊野之荒冢。一曰“土地庙”,来者多为腰缠万贯的商贾。一曰“大成殿”,白首穷经的寒儒常在此流连。关于当年的这一番风雅,茶社主人陈步云先生有《扬州富春茶社》一文记道:“富春这几个堂口,房屋设备,俱简陋已极,但花香茶影,使人不以为陋,反以为雅。加之富春有制作精美的点心供应,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名流’,翩然莅止,留连忘倦。这些人,多的是闲功夫,少的是时间观念,他们来到富春,可以一壶茶,分作两次泡,上午半壶,下午半壶,独自坐着,对花品茗,打发掉悠长的日子。他们在这里谈古论今,风云人物,评章风月,讲究仪论风生,妙语解颐。像上面提到的‘大方’先生地山,每到富春,总是语惊四座,意气纵横。也有些人在这里鉴别古董,玩赏书画,云烟过眼,乐在其中。名医耿蕉麓在富春,偶然兴到,唱上一段昆腔,苍凉有致。商会会长周谷人喜欢到富春下一局围棋,这时候‘义冢地’上的人物如果有兴,不妨走过去看‘几着’,呆呆地站上半天。就这样,他们在富春,忘却了岁月的推移,消磨了无限的光阴。
    “由于这一班以‘乡贤’为中心的各方面上层人士惠然肯来,富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在这小天地里,好像一切都显得那么悠闲,那么从容不迫,那么温文尔雅。”
    的确,富春的特色并不在于魁龙珠茶和大煮干丝,不在于翡翠烧卖和千层油糕。富春的特色,就在于三分的书卷气,加上七分的悠闲。
    富春主人陈步云先生,本身也是风雅中人。杜召棠先生《惜余春轶事》记载说:“陈步云起鹏,以营富春茶社名。初为一花局,以文人时止,因售茗焉。改茶社时,精研不辍,见惜余春(茶肆)座客常满,欲窥其奥,屡往留连,遍尝诸食,卒取所长,更精制之。于应用物件,虽一箸一盂,必日涤数次,桌凳手巾,更无论矣。不数年间,富春之名大震。抗战后,扬人留寓异乡者,恒眷念之,每见诸吟咏。君种花之技,每入细微,得先人之传,非他人所能及。所藏各种尤夥,惜为茶社名所掩,晚年,君购广储门安家巷刘桂年约园遗址莳花,可十余亩。”因有风雅的主人,故有风雅的茶社,也才有风雅的客人。旧书店老板邱翁邀请朱自清先生和余冠英先生至富春品茶,原是有道理的。对于经常光顾的客人,不收现款而记帐,这也是过去富春的传统。
    到富春喝过茶的文化名人确乎不少。黄裳先生在《记巴金》里记载巴金先生也来过富春。那是五十年代初,距朱自清先生那次到富春,已是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文章写道:“佳在招待所里,偶然出去走走,在邻近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茶馆。这茶馆是很特别的,大约是过去一处私家园林,从狭狭的弄堂走进去,走进一座小小的门,里面是曲曲折折的游廊。抚疏的花木和小巧的厅堂轩馆,这些也久未修饰,颇为荒落了。但花木还在的,别致的是茶座,就放在每个能安放小茶桌的地方,疏疏落落,星罗棋布,吃茶的人很少。这很引起了巴金的兴趣,四川的茶馆是有名的,花样也很多,但像这样的茶馆却没有见过。于是就坐下来喝茶。这家茶馆的名字是‘富春’,后来知道是个有名的地方。不但卖茶,还有点心,点心的花样也真多。每样试试,没有非凡的胃口是不行的。味道也很好,我记得有一种特大的包子,用香茹和其它材料做馅子,是非常出色的。平常多看见‘维扬细点;的市招,这次才算是真正得到一些理解。我们就这样坐着喝茶,吃点心,谈话,忘记了时间,一直坐到招待所里的人找我们回去吃晚饭为止”。
    然而巴金先生所见到的那种富春风光,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今天的富春,多少变得有些金碧辉煌。在三十年代,作家丁宁先生写过一首《望江南·小饮富春园》的词,说:“吾乡好,记得岁寒天。出水银魛银让色,含浆雪蛤雪输鲜。小饮富春园。”这“园”字如今似乎已不很贴切了。朱自清先生当年品茗富春的那种悠闲的气氛,只好凭籍想象去体味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17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曲江观涛
  
    西汉著名辞赋家枚乘在《七发》中,曾对广陵曲江观涛作过精采的描述。他首先叙述了江涛的起因:“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接着层次分明地描绘出江涛涌起的壮观。“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出,浩浩皑皑,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也,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作者运用比喻、联想、夸张等手法,或状物,或象形,或拟人,突出地展现了曲江涌涛奔腾澎湃一往无前的气势和奇谲多变勾人魂魄的景观,令人感到心驰神往。《七发》中还写道:“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
    曲江观涛这一自然壮观,在枚乘之后虽未有人再予以描述,但这一著名观涛胜地,从东汉至南北朝乃至隋代,仍不时被人提起。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写道:“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南朝刘宋永初三年(422),檀道济任南兖州刺史,镇广陵时,“刺史每以八月出海陵观涛”(见《南齐书·州郡志》)。此时在距广陵不远的江面上,仍可见到浪卷涛涌的景象。南朝梁法曹参军、诗人阴铿在《广陵岸送北使诗》中写道:“行人引去节,送客舣归舻。既是观涛处,仍为郊赠衢。”南朝梁元帝承圣三年(554)庚信奉使入魏,经过扬州时也留下“观涛想帷盖,争长忆干戈”的诗句。南朝乐府[长千曲]:“逆浪故相邀,菱角不怕摇。妾家扬子住,便弄广陵潮。”可见广陵曲江观涛仍有广泛影响。隋初文人孙万寿《和张丞奉诏于江都望京口诗》:“回道观涛处,极望沧海湄……蓬莱虽已变,池塘尚所思。”直到清代康熙年间,传奇剧《桃花扇》作者孔尚任在扬州时,于八月中旬偕友乘舟吟哦江上:“秋雨平添三尺碧,晚潮横卷万层银。”乃缅怀前人广陵观潮的遐想(见孔尚任《湖海录》)。说明当年观涛之处景色虽变,但仍留在人们的向往之中。
    在今日的扬州旅游指南中,已没有“曲江观涛”这一景点,甚至连曲江也无从参观了。当年的曲江究竟在何处呢?
    据考古学家提供的研究成果,约在公元前三世纪至二世纪,长江的入海口在今如东掘港一线。春秋末年,扬州南边由西向东的江岸在瓜埠、胥浦、湾头、宜陵、溱潼一线,邗城的西南角即滨临长江。当时的长江入海口是喇叭形,扬州向东的江面开阔为海湾形状(见马正林《中国历史地理简论》)。以后江岸逐步南移,江心的沙滩也形成陆地,扬州南边的长江便有了大江曲江之分。在江心形成的沙洲以南是大江,沙洲以北直至广陵南隅是曲江。每逢潮汛之期(尤其是八月十五),海潮浩浩荡荡上溯至广陵城南曲江江段时,因水道曲折,又受江心沙洲的牵绊,形成怒涛奔涌之势,故称广陵涛。1971年在扬州城北黄巾坝肖家山清理了一座汉墓,在堆积层中,发现了一层厚度一米的河沙覆被,很可能是当年受江涛冲击而覆没的。据挖掘考证,今城东南的沙河,是唐以前长江水道的遗迹,由霍桥附近向北折至沙东、洼子街、东关及附近一带,而后向西南折,形成一个“U”形,当为曲江旧址(见朱江《从文物发现情况来看扬州古代的地理变迁》)。过去在东关城门附近,还有一泉名“广陵涛”。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Purple]  中秋
  吟月 赏月 踏月
  
  
     进入农历八月,与全国各地一样,扬州人也忙着过中秋。
    农历七、八、九三个月是秋季,八月十五标志着秋天的一半,故称“中秋”。此时秋高气爽,月亮最圆也最亮,所以八月十五又叫做“月夕”。由于月儿圆,人们便联想到“人月双圆”,所以每到中秋晚上,全家人都要聚会,中秋节又成了“团圆节”。
    中秋节的各种习俗都是围绕着那轮又圆又亮的月儿展开的,而扬州人对月亮又格外钟情,乃至称扬州城是“月亮城”。历代诗词,吟扬州月者特多,如唐诗中“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唱满扬州”(陈羽);“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等等。其中,被前人誉为“孤篇盖全唐”的《春江花月夜》,就是扬州人张若虚创作的,全诗可以说是当时扬州南郊江滨月色的艺术再现。诗词中的扬州月,给扬州人的中秋节增添了雅意和文气,所以今日的扬州,到了中秋便要办“二分明月文化节”。
    “二分明月文化节”是政府出面组织的文化活动,也是千百年来扬州人中秋赏月习俗的延续和发展。扬州人一直视中秋赏月为悠雅闲适的赏心乐事。汪曾祺有一篇散文《晚饭花》,其中就写到一家平民百姓的中秋赏月:“靠南一家姓夏。这家进门就是锅灶,往里是一个不大的院子。这家特别重视过中秋。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几盆大桂花,缸里养的鱼;看他家的院子里摆好了的矮脚的方桌,放了毛豆、芋头、月饼、酒壶,准备一家赏月。”这姓夏的一家喜爱清雅,全家人单独在院子里赏月。汪曾祺笔下写的是高邮县城,在扬州城里,许多人家也大致如此。庭院清幽,月色朦胧,静谧中流露出主人的雅致和祥和。
    但年轻人喜欢热闹,青年男女喜爱到街上或是到郊外去“踏月”。清代董伟业的《扬州竹枝词》中就有这样的记叙:“八月中秋秋气新,满街锣鼓闹闲身。光明宝塔光明月,便益男人看女人。”从这首竹枝词中可以看出,当时上街或是到郊外“踏月”的人数很多,这也方便了男女恋人的交往,这在封建社会里倒也是一种进步。对此,清代郎葆辰在《广陵竹枝词》中说得更明确:“记得中秋踏月曾,重重宝塔试新灯。郎情如塔侬如火,照见中心透几层?”
    瘦西湖赏月的最佳地点是在“月观”,或是五亭桥。《望江南百调》云:“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据说,八月十五夜,划船到五亭桥下,在十五个桥洞里都可见到一轮圆月,吸引了许多好奇者去寻找。“月观”位于小金山脚下,是一座坐西朝东、依山临水的轩厅,中秋月刚从湖东面的树梢头升起,轩厅里便可见到“皎皎空中孤月轮”,“月照花林皆似霰”。这里湖面较宽,虽不是张若虚笔下的“春江”,但同样可以领略“花月夜”的美妙意境。轩厅里还有郑板桥手书的楹联:“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诗情画意与良辰美景融为一体,所以,每年中秋节夜晚,都会引来许多赏月的扬州人。人们被眼前的景色所陶醉,直至月儿西斜,仍久久不愿离去。color]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17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的蟹
  
     扬州是产蟹的地方,扬州人也善于吃蟹。据一些扬州食谱记载,用蟹制作的常用菜肴,就有清蒸蟹、炒蟹线、雪花蟹斗、蟹子豆腐、蟹黄扒鱼翅、蟹粉狮子头等等,令人眼花缭乱。
  扬州的蟹来自几处地方。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一载,扬州城北的黄金坝,在清中叶时为热闹的鱼市。其中有来自各处的蟹:“蟹自湖至者为湖蟹,自淮至者为淮蟹,淮蟹大而味淡,湖蟹小而味厚,故品蟹者以湖蟹为胜。”蟹、虾、菱、藕、芋头、柿子、萝卜、 ,时称“八鲜”,在黄金坝即设有八鲜行,专事螃蟹交易。
     关于蟹的产地、味道、蓄藏等,长期生活在扬州的清人童岳荐在所著《调鼎集》卷四中说:“蟹以兴化、高邮、宝应、邵伯湖产者为上,淮蟹脚多毛,味腥。藏活蟹用大缸一天,底铺田泥纳蟹,上搭竹架,悬以糯谷稻草。谷头垂下,令其仰食。上覆以盖,不透风,不见露,虽久不瘦。如法坛装,可以携远。”扬州人因受食蟹,对于蓄藏活蟹也积累了如此的妙法,堪称一绝。对于蟹的吃法,《调鼎集》中介绍了剥壳蒸蟹、酒煮蟹钳、蟹炒鱼翅、蟹炒南瓜、蟹肉干、蟹炖蛋、炒蟹肉、拌蟹酥、脍蟹、氽蟹、蟹粉、蟹松等法,而以“壮蟹”法尤为奇特“活蟹洗过、悬空处半日,用大盆将胥清打匀,放蟹入盆,任其食饱即蒸。又,雄蟹扎定爪,剃去毛,以甜酒和蜜饮之,凝结如膏。”由此可见扬州人在美食方面的用心之细。
    扬州人特别爱吃醉蟹或糟蟹。以鲜活幼蟹浸清水中,让其吐尽秽物,即置瓶中,以酒渍之,便成佳肴。清初郝壁《广陵竹枝词》云:“蟹黄肥美敌江瑶,活眼蹒跚受赭糟。但是团脐居上脍,琉璃酒满且持螯。”所咏即糟蟹也。加拿大学者刘烈在《西门大与潘金莲》中说:“酿螃蟹为维扬人的一嗜。”并非空穴来风。
    扬州人食蟹之法,在白云外史、散花居士的《后红楼梦》第二十九回中也曾提及:“说起吃螃蟹来,不是一个个的剥他也没趣。若是别的的弄起来,也没个新鲜的法儿,不过是鱼翅炒的,鸡蛋炒的、鸡鸭肉和做了羹汤的,再不然,扬州调儿——剥了一盘,一角一角的,也再不见什么新鲜儿。”这段话是王夫人对林黛玉等人说的。也许就是林黛玉将扬州人吃蟹的方法带到了贾府,并被王夫人戏称为“扬州调儿”。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2-17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扬州的菱
  
  
     秋天一到,邵伯湖方圆百十里的湖面上就飘出一阵阵清醇的菱香。嬉味道甜丝丝的,又约略带一丝丝苦涩,沁人心脾,教人陶醉。邵伯湖里的菱都是四个角,个头大、味道美、皮儿薄,远近闻名。刚从水里采下来的鲜菱,绿得像翡翠。煮熟了的老菱,黄得像金子。每逢菱熟时节,四乡八镇的商贩就雇了车、船到邵伯湖边买菱,然后再运到各地去卖。“邵伯老菱来!又香又甜又粉,买点尝尝来!”在苏北的农村、集镇、路口、吗头、车站,常常可以听到这样诱人的叫卖声。住在湖边的人家,虽然见得多也吃得多,却没听说哪一个把菱吃腻了的。年年中秋节的晚上,这里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经过挑选的大菱角,用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 12:58 , Processed in 0.095905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