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2038|回复: 15

冯琦: 勇气之旅-治愈父母给我们的伤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3-20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ZT

(作者冯琦女士赐稿)
几天前,朋友传来一篇文章, 超越过去——一个中国家庭的故事(作者:洁雨, 原载http://my.cnd.org), 如此沉重的故事。如此沉重的童年。看了以后,一个念头缠绕着我,觉得应该写出来,也算是对自己对旁人对社会一个wake up call。

写本文前我用google搜索了一下这篇文章,不少中文网站,BBS都有相当多的转载和讨论。让人深深震动:原来有这麽多虐待孩子的中国父母!原来有这麽多从绝望中挺过来的幼小生灵,原来有这麽多相似的悲痛和伤害;原来,一个中国家庭的故事,已远远不止是一个中国家庭的故事。 

洁雨的这篇自述细述了作者幼年直到青春期数十年在父母家中一方面无可就药地渴望得到父母的爱,一方面却一直受到亲生父母的长期,持续,非人的abuse, both verbal and physical,小小年纪的孩子,天天挣扎着是自杀还是孤独地在恐惧中活下去,而待到她孤身海外成家立业后,又被控制欲极强,依旧执迷不悟的父母无休止地以进孝的名义提出各种自私的要求。文章发表后, 引发了为数众多的海外华人,尤其是海外的知识女性的激烈反响,回忆和参与控诉, 普遍认为作者洁雨(还有几年前李南央“我有这样一个母亲”等的文章)确实 写出了出生于共六十年代一代人的极其类似的童年经历和家庭问题。

洁雨女士在“超越过去”一文的前言中开门见山地写道:“我心里有一个黑洞,或者说一个伤疤。多年来,它挥之不去,强烈地左右着我的性格和行为,也左右着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多少次我强令它离开我,多少次我想让过去的成为过去,但它总在我梦醒时分又悄悄回来,啃食我的心。…我深知超越的前题是面对,但伤疤揭起来是很痛的,搞不好别人还会往上面撒盐。伤疤是丑的,露出来还会招人笑话。但我没有别的办法医治它,谨以这篇小文作为我试图超越过去的第一步吧,此文里记叙的每一件事,都是真实在我生活中发生的事。 …”洁雨说”我不是写给爸爸妈妈看的。…我写是为了从心理上得到安慰、平静和愈合。写出来也是为了SHARE,为了面对,并不是要控诉父母。没有人能够通过伤害他人来愈合自己,这个道理我是深知的。从小一直认为被虐待是自己的错,是丑事,不愿意提起。然而痛苦不会自行消失,只能越藏越痛。" 

洁雨的这篇文章在CND发表后,网上许多读者这样写到:"洁雨,流着泪读完你的故事,我不知道你如何有这样的勇气把这样的过去一幕幕地写出来,曾经多少次提笔,我不知该如何才能写出自己的故事。我希望你心上的忧伤在你写出来了以后可以稍稍地淡去。我最终选择了不去面对我的父母,因为我要保护我的孩子和我自己的家庭,我们承受过了太多的悲伤,我只希望我可以把它们挡在门外,我不要爱我的丈夫和孩子们看到我旧日的泪水,和我一起再来承受。够了,enough is enough,”“惊人的相似。我周围的朋友,甚至萍水相逢的人都曾对我说过类似沉重的故事。”“ 洁雨写得非常真实和深刻。她父母的表现是中国人扭曲了的人性的极端表现。我自己的父母在我童年时也曾经表现出类似的冷漠,只是他们强调那是当时政治和社会环境造成的。我得到的真爱也是从祖父祖母那里来的。俺心中一直都有不安全感”“读这篇文章, 就像手里捧着一颗怦怦跳动的心...每一次收缩,都将痛苦的胆汁从手心传到心尖”,几位在美国的女士写到:“看了贴子, 不禁泪流满面。我从小到大受尽虐待, 身心受尽践踏. 另外, 多次被 性侵犯猥亵后非但没有得到母爱的保护, 反而受讽刺挖苦。从此不自信, ...很早离家自立, 自己打工念大学, 结婚, 生子, 全部靠自己一个人, 因为母亲从不觉得她有什么义务要在精神或物质上帮助我. 因为少年时受太多苦, 身体很差, 偶尔还犯忧郁症。可是, 至今母亲不觉得我是受害者, 反而认为我该承担不孝的罪名, 因为我不肯按照她的意思生活, 上缴工资等等"“读了洁雨的文章,勾起了很多童年及成年后的辛酸事。至今每次父母给我打电话,都是心惊肉跳,..。”“我在读这篇文章时真的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相似的成长环境,没有这种经历的孩子不会体会到长期生活在恐惧之中的感觉”“洁雨的行文又一次把我带回了童年和少年时光,有些伤害是永远无法修复的。”

相关帖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05-3-20 0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下来, 大家对于父母当年的行为多半归罪于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对于如何对待, 大都明白家教严格和虐待是不同的,一个童年受到摧残的人需要的是理解支持,而不是那些居高临下的批评。部分选择原谅和妥协。

另类的声音如:“我不认为这是环境因素,很多农村来的朋友,他们的父母日子过的更苦,可对孩子一心一意的。”“至于你(洁雨)的父母,我认为他们还不值得你原谅!这样稀里胡涂不明不白的就原谅了他们的罪孽,是对人性恶的容忍,是不负责任的。”“我不能苟同这样的宽容。对于像作者的父母这种执迷不悟的自私, 对儿女没有真爱的父母,原谅,理解,甚至住在一起的关爱,实在是精力的浪费,对自己的生活的不负责。当然,原谅的好处是表面上好看,大家在一起了,大团圆了,在别人眼里是天伦之乐了,然而在表层之下,是父母对自己虐待子女的行为得毫无知觉,是儿女在原谅和宽容的态度下仍然未愈合的伤口。”

看得出大家对于一生的创伤, 虽然是“说出来,哭出来都会好些。时间会治疗一切”, 但大部分人并不快乐,大部分人也并不释然。

一个网友写道:成年后她期望她妈妈为她小时候受到的屈辱和虐待道歉。因为这会有助于她自己精神上从童年的创伤里解脱出来。可是她妈妈不承认自己的过失,把责任都推到那个年代的社会上。

写到此,不免想起几年前获得OSCAR 的一部意大利电影“Life is Beautiful”讲的是一位父亲在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的险恶环境中如何为了尽可能的保全孩子的童真和生命而付出的卓绝努力。 

这让我深思一个问题:六七十年代的中国的确是极端扭曲人性时代,然而人格受侮辱,尊严受践踏的不仅仅是这些父母。在外面受气也绝不是回家虐待孩子的理由。即使是在那个年代这也是一般人懂得和认可的道理。可是为什么这么多的悲剧发生了?

文革时代的生存环境是残酷的,纳粹时代的生存环境更是残酷的,我没有做过调查,是否犹太人的后裔也是有这许多受父母虐待的群体现象? 是否他们成人后有所成功也并不幸福? 我没有答案。

我们都批评中国没有人权。好象这全是政府的错。然而我们常忘记了我们都是在一个家庭的熔炉中锻造出来的,而“家庭”不仅仅是一个有亲缘关系的集合体,它是一种体系,一个由相互联系着的人们组成的体系,其中每一位成员都会深刻地――而且往往是以隐密的方式,影响着他人。父母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的是精神和情感的种子,它们与孩子一同成长发育. 在有些家庭里这些是关爱,尊重和自立的种子,在洁雨们的家庭里却是恐惧,自责和罪恶的根源。成年以后,这些种子会发育成无形的杂草, 以一种你想象不到的方式侵袭洁雨们的生活。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3-20 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父母也是人,都可能不时有失误,但当他们的负面行为成为一种持续的模式,在孩子的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这些父母就是伤害型的父母。而在中国社会(也是任何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剥夺的孩子的基本人权和尊严几乎是常态,有时甚至是在所谓“爱”的名义下的喜怒无常,让孩子感到更深的畏惧。因为对家庭父母的忠诚是多数孩子生活中一种天生的难以置信的力量,他们对于失去父母家庭的爱的恐惧要大大大于为自己寻求帮助的愿望,不管这个家庭是多么污浊。

中国文化的压制教育渗及政府家庭每个角落,“棍头出孝子,不打不成材”历来就是国人育子的国粹。时值今日,包括成功的人物中,有几个中国孩子将自己父母作为成长过程中领路或效仿的敬重对象?反之,这样的家庭里走出来的中国人们形成的中国社会,如何会对人对生命,对人的尊严和权利给予多少尊重呢?

写到这里,忍不住想起了几年前有一个报导:一对在美读博士的年轻夫妇将出生不到两个月的孩子请朋友帮忙带到国内奶奶家(天津),自己在美国挣扎了5年后终于两人都找到了工作,安定下来后便一起回国探亲并准备把孩子带回来一家人团聚。可不幸却因为没有满足女方父母对钱的索取―其父母提出让当姐姐的给弟弟一大笔钱以修房娶媳妇, 后来嫌他们给的钱少并发生争执,岳父趁晚间二人睡着后, 就用斧头将这对夫妇俩杀了。所幸的是他们的孩子由于生病发烧,临上火车前被奶奶留下,逃过一劫。后来,死后女方母和女方弟还打官司要分死者的遗产,因为这对夫妇在美国有一笔人寿保险(加起来有一百万美元左右),中国法官认为被砍死的女婿太西化拒绝老人的要求太直接,方法不合适。按中国遗产处置法,女方父母和男方父母和那个孤儿都是同属第一继承人,所以他们可以分得五分之二的财产。

进监狱的老头对采访的记者说“我不后悔”。

就在前几天,据中国媒体报道一个9岁的大陆女孩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其亲生父亲用砖头活活砸死在光天化日之下,对待孩子的声声惨叫和亲眼可见的挣扎,而邻居们闻声见状仅仅是把自己的窗户关上而已。

为什么会是这样?我没有答案。

我只知道,我们永远可以找出诸如中国的教育,现状,制度,贫困等等种种理由来解释, 但这仍然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们仍然永远不能忘了,任何人类的文化产物都是自产自消的。

我只知道,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父母也不例外。仅仅是把自己的窗户关上掩耳盗铃的邻居们也不例外。因为,你我和你我的后代们会不可避免的,无一例外地分享着这个社会的空气。

中国的父母可能永远认识不到甚至不愿去认识他们的过失和恶果。孩子记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愿意面对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应当无条件的去原谅宽容那些虐待儿童的父母?

Dr. Susan Forward * 在其所著的 《Toxic Parents-Overcoming Their Hurtful Legacy and Reclaiming Your Life》一书中说“不必原谅”。 

在数十年的心理治疗职业生涯中,Dr. Forward发现,许多参加治疗的人虽然声称已经原谅了虐待和刻薄自己的父母,但是情况往往是,“他们并没有因为原谅感觉好受些,他们的内心依然不能坦然,各种症状依然存在。”她在《Toxic Parents 》中写到:“无条件的豁免一个人应付的责任,尤其是残酷地虐待过一个天真孩子的人的责任这一想法不对头。到底为什么你要去宽恕一个使你天天胆战心惊,反复遭毒打,使你的童年时代与活地狱无异的父母呢?”这看起来虽不符合传统的基督教的无条件的“宽容”意识。但Dr. Susan Forward认为,无条件的豁免一个人应付的责任,实质上是另一种否认现实的形式:“如果我原谅了你,那么大家便都可以装出以前的事没有那么严重的样子了”。她指出,“原谅在这里实际上妨碍着许多受害者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而“原谅最危险的一点就是它会减损你摆脱压抑已久的情感的能力:你怎么可能承认对你已经原谅了的父母依然心存怒气呢?”“心理负担只能倾泻到或内或外的一处: 向外, 倾泻到伤害你的人身上, 或向内, 倾泻到你自己身上。总得有人承受这种负担。所以你可以原谅父母, 但反过来最后却更加憎恨自己,更深入地陷入忧郁或焦虑之中。”

人们可以原谅TOXIC的父母,但这应当是在情感的大扫除结束的时候, 而不是在开始的时候. 人有权为自己的被虐待而愤怒,有权为从来也没有得到过的父母之爱这一事实而悲伤, 有权不再为自己受到的伤害轻描淡写或大打折扣。Dr. Susan Forward 指出“如果你单方面赫免了虐待和刻薄自己的父母,而他们还在继续责难你,那就可能严重妨碍对你来说非常必要的情感康复工作”。情感和精神的宁静是挣脱TOXIC 父母的控制的结果,而不是无条件原谅的结果。

有网友写道, One can not forgive without being allowed to. Otherwise it is not called forgiving, it is checking out. 如同Dr.Forward指出的那样:被虐待孩子对父母的原谅,必须是父母通过反省和忏悔去努力争取来的(Earn Back),而不是儿女无条件给予的。

而反省和忏悔,恰恰是在中国文化中成长的中国人(包括你我)尤其是我们的父母们,最最缺乏的。

庆幸的是,许多有过相似经历的洁雨们,已在努力走出阴影,重拾自信,为洁雨们的勇气鼓掌,没有勇气,便无法治愈来自父母的伤害。

愿经历过如此不幸的洁雨们,会更懂得爱。

祝洁雨们以及我们的后代平安,祥和,幸福!

2005-03-10寄自加拿大

*Dr. Susan Forward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者。著有多部著作,其中《Toxic Parents-Overcoming their hurtful legacy and reclaiming your life》一书为〈纽约时报〉畅销书,Dr. Susan Forward还曾在ABC主持有关谈话节目长达六年,加洲的第一家性虐待诊疗中心也是由她成立的。

[作者简介:冯琦(Mona Feng)女士在中国获医学硕士学位,从事医学研究数年后,转赴欧洲攻读儿童认知心理学的博士学位。2001年移民加拿大,联系方法:monafeng2001@yahoo.com]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0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0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1 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伤痕时间都治愈不了
就象附在你身上,跟你一辈子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2 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这些干什么呢?为什么不用你的孝心去感动父母呢?

父母多半是爱孩子的,虽然有些人例外,但是你如果一味的抱怨是什么都解决不了的,把你的爱给父母吧,这样迟早你会得到他们的回赠。

记不清是尧还是舜,继母要杀他,他不但不怪继母反而说是自己没有令继母高兴。这是先闲的做法,我们比不了,但是我相信你的亲生母亲也没这么坏吧?

敞开你的心,这样或许你还能找到童年失去的东西。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3 0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种经历,感受,就好像穿在脚上的鞋,舒服不舒服,只有脚趾头才知道,那种痛苦,没有相同经历的人岂能了解,祝愿他们尽早的忘却那恶梦,身心健康的走好人生的旅程.....好人一生平安.....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4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4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xxdragen at 2005-3-22 01:44
说这些干什么呢?为什么不用你的孝心去感动父母呢?

父母多半是爱孩子的,虽然有些人例外,但是你如果一味的抱怨是什么都解决不了的,把你的爱给父母吧,这样迟早你会得到他们的回赠。

记不清是尧还是舜,继 ...


不知道你是不是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或是母亲,如果有,你能这样做,我佩服你;如果没有,请你不要说这样的话。
你知不知道童年的伤痕往往是一辈子最难以愈合的伤痛?

不要说什么父母一定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我不相信这套理论。也许母亲对孩子都是有感情的,毕竟是怀胎十月掉下来的一块肉,对于父亲来说,套用海明威的一句,亨利对自己的孩子的看法是“不过是米兰夜夜欢愉的副产品”,亨利在小说里可绝对是个好男人的形象。

没有伤痛能和父母给的伤痛比较。这种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才会清楚。如果你的父亲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也许你才会理解。有些人,一味地给予他爱,他只会以为自己一切是应得的,你做的一切是理所应当的,一旦有些困难,不能像以往一样给予那么多,他肯定是会找你的麻烦的。没有这些经历的人,最好不要随随便便说什么,因为这样很容易伤害到有这种经历的姐妹兄弟。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4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mm我理解你, 但也同意xxdragen说的话, 其实恨一个人累的是自己, 尤其是对自己的父母, 愚孝我是不支持的, 但宽容的心对你无害, 就像这篇文章用超越过去来做名字, 其实也是为了忘记过去吧.

故事里的阴影在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中都可能有, 或多或少, 父母也是人, 是人就没有完美的,就会有局限, 也会犯错误. 只是对于已经成年的我们来说, 将来却是最重要的. 别把这种阴影再带给自己的后代.

我不反对你说的,如果人自私, 是很可怕的. 但也不能同意你对做父亲的观点, 你这样说也会伤一些爱自己的女儿, 为儿女操劳奔波,劳累了一辈子的父亲, 这样的父亲我想还是居多的.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4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如果没有爱的话,就没什么恨可言了。我想,文章的作者对自己的父母也一定不是仇恨的。我只是对父亲毫无感情,正如他对我毫无感情。

另外,我知道这世上有很多有爱心的父亲,我其实只是想表达,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天然的爱自己的孩子。爱自己的孩子父母,都是有爱心的父母,孩子们都应该因此而庆幸。

祝福所有姐妹兄弟!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4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对于宽容这个话题,我想,只有自己亲身betroffen,才能真的劝慰人宽恕,这两个字,说出来很容易,要做到,太难太难了。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4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看了你对父亲的说法, 就冲进来说了几句, 其实真是这样,没有经历过的人就没有发言权, 见谅.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4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bettzhang at 2005-3-24 20:04
另外,对于宽容这个话题,我想,只有自己亲身betroffen,才能真的劝慰人宽恕,这两个字,说出来很容易,要做到,太难太难了。



你说的很有道理,but u are not alone,在中国过去这样的家庭绝对不是少数。与欧美一样,和孩子形成朋友般的关系是偶的奋斗目标,坚决bs那些滥用父权的人,呵呵。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3-25 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是啊!我也知道。其实我自己倒不是特别难受,因为从来没得到过他的爱,也就不在意了。现在没有联系反而让我更轻松。所以我觉得我比文章的作者幸福多了,一是因为我有一个爱我超过一切的母亲,二是我没有她现在面临的母女关系的尴尬。

自私的人都很可怕。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拥有这样的家长,决不啻于一场恶梦。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7-7 12:11 , Processed in 0.09206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