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343|回复: 0

[科技新闻] 春节短信大战,电信运营商、微信胜负如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2-13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南都插图 陈婷
    又是一年春节到,千条万条信息来。只是和过去相比,“祝福信息”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们大多数可能仍会以短信的形式出现,但也有不少人开始选择新的社交应用来完成这种隔空送祝福的传统,其中以“微博”和“微信”为最典型的代表。春节前,南都经济官方微博(http://weibo.com/u/2865041642)发起“春节发信息送祝福,你会选何种方式?”的投票,在收到的近500张选票中,“单纯使用短信”仍然以绝对的优势压倒微信和微博,但最多人选择的是“三种都会用,主要还是短信”。
    事实上,有关传统电信业务(短信)与新兴移动互联网应用(微信、微博)的博弈,已有大量内容见诸报端。“谁胜谁负”言之尚早,而两大阵营主观意识上究竟“是战是和”,却慢慢明晰了起来。
    发祝福信息,短信仍占优
    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在那里。看看你的手机,刚刚过去的农历春节是否已让它塞满了祝福的信息。如果你同时也是微博或微信的用户,相信也会收到不少好友通过这些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发来的祝福。长江后浪推前浪,就像短信祝福从无到有,更一度成为运营商的“春节收费大户”一样,如今微信和微博这些同样能实现点对点信息交流的小玩意们,如同汹涌的“后浪”,把短信冲得七零八落。
    事实真是如此吗?短信尚能饭否。
    两周前,南都经济新浪官微发起了关于“春节送祝福,你选短信还是微信”的讨论。在接近500名的投票网民中,选择“短信”的占18 .9%,选择微信的有10 .6%,7.5%则选择了微博。
    至于更多的投票者则选择了“三种都会用”,其中占总数40 .1%的选择了“主要还是用短信”,13.9%选择了“主要用微信”,剩下9%则选择了“主要用微博”。
    “我选了‘三种都会用,主要用短信’。”参与投票的广告公司策划总监林小姐向南都记者表示,短信无疑还是最常用的过年祝福信息发送方式,因为身边不少客户高管都是35岁以上的人,习惯于用短信,而且短信的点对点群发暂时是微信和微博无法取代的。至于微信,主要是在自己的朋友圈或同事圈之中用。“我们会在微信群中分享喜悦,还能录制祝福的话语,很便捷。”至于微博短信,林小姐选择对一些久未联络的人,或是一些自己喜欢的明星身上,“发一条祝福,@一下他们,图个热闹。”
    当习惯被习惯代替
    “如果单纯从春节发送祝福信息的角度,短信仍会是最主要的方式,毕竟多年以来很多人已经形成了习惯。”出云咨询互联网行业分析师白东益认为,此次调查主要面向网民,其中大多数年龄在40岁以下。因此如果放大全社会的层面,用短信送祝福的比例应该会更高。
    不过他同时表示,其他的信息发送方式,特别是微信,也在慢慢成为一种习惯。而且诸如点对点群发信息(目前微信的群发方式需要建立群,再在群众发送)等短信仍然占优的功能,只要开发商想做,并不难。“习惯总会改变,就像过去短信从无到有一样。”白东益如是说。
    关于微信迅猛的增长速度和短信发送量下降等问题,大量的数据已很能说明问题。如果如白东益所言,目前很多用短信的人是习惯使然,那么当“习惯用短信”最终被“习惯用微信”代替,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这三大运营商又将如何应对。
    于是在短信、微信“谁胜谁负”之前,运营商与腾讯、新浪这些O T T服务提供商之间“是战是和”,迫在眉睫。而从运营商一方的言论中,已然能看出些端倪。
    在去年12月的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中国移动总裁李跃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传统运营商业务正在受到猛烈冲击,尤其是O T T企业对传统运营商的挤压非常明显,这些业务使得运营商原来的短信、话音、甚至包括国际电话业务都受到了很大挑战。”持相同观点的还有中国联通的高层,认为微信给运营商业务带来严峻挑战。
    负责运营移动飞信(基于短信功能的业务)的神州泰岳高层则强调了飞信和微信是不同种类的产品,虽然都是基于IM,但其定位和用户群都不一样。“市场上不是只有一款产品就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该人士称飞信更多地定位于学校、企业、机关等组织,弱化娱乐,强化商务和办公功能。
    对立与统一
    无论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还是运营飞信神州泰岳,不难发现,他们首先将微信作为对立面来考量。认为对方是竞争对手,对自己的业务形成了冲击。或者双方的业务能面向不同的细分市场,都有得做。这无疑从观念上,已然关闭了合作的大门。
    相比之下,在毗邻中国内地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当地的运营商反而选择了“拥抱微信”。
    日前,香港最大的Wi-Fi服务供货商PCCWmo-bile和微信达成了合作,从2月1日起,PCCWmobile客户只须支付月费港币8元(约合6.4人民币),便可享受“微信数据组合”优惠,随时随地透过手机在香港本地任意用微信传送话音信息、影片、图片及文字,进行单独聊天及建立聊天室,免流量费。
    据了解,该项服务还可免费试用3个月,并获赠价值港币399元的外置手机充电器。此外,香港以外的微信用户访港期间只要用A ndroid手机,都能下载免费的PCCWWi-Fiapp,并在香港电讯Wi-Fi热点启动此A PP及按免费W i-Fi连接。
    “香港虽然只是弹丸之地,但运营商众多,竞争也比内地激烈得多。”白东益认为,单纯从盈利模式的角度考虑,PCCW这种方式很难看到明显的资金收益。相反,整个过程中其只当任了数据流量管道的作用,这点在中国移动等国内运营商看来是最不愿意接受的。不过也是因为竞争的缘故,PCCW首先要考虑用户量的问题。
    “想象一下,如果用微信的人都去选择PCCW的网络,其用户量将获得惊人增长。至于盈利,则可以考虑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从其他业务上赚取。”白东益称,国内运营商利润丰厚,想让他们用类似的方式去换市场,很难下决心。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然将微信看做是“洪水猛兽”。
    采写:南都记者 方南
    业界观点
    竞争对手
    短信的式微,部分原因在于腾讯微信及一众类似应用上,它们凭借实惠、便捷和更优的多媒体属性,一步步蚕食着短信的“江山”。其中,又以用户量超3亿的微信最为凶猛。
    收费方式
    短信本身有致命的问题。相对于语音通话业务资费的迅速下降,短信业务的资费已经失去了相对优越性。10年前,1分钟通话双向收费,每分钟4毛钱,而短信只要1毛钱。但现在多元化的替代方式多了,短信在资费上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一到国外,微信的优势就更显出来了。
    用户黏性
    短信业务受冲击增长放缓是事实,但作为如今手机必装三大软件之一的微信,对于运营商来说,并不全是坏事。一方面,微信很好地帮助运营商去提高移动互联网用户黏性,另一方面也会增加运营商的流量收入。
    收益方面
    短信虽然受到各方冲击,但是目前仍处于盈利状态。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目前主要收入来源是语音和流量收入。而微信们还没找到更好的收费模式。
    数据
    国家工信部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移动短信发送量达8973.1亿条,同比增长仅2 .1%,增幅为4年来最低。而按照去年我国手机用户增长11%来计算,事实上,人均短信发送量下滑了9%左右。D C C 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则更让运营商胆战心惊—————2012年全国运营商的整体短信量比2011年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电话业务量甚至也下降了5%.

来源:南都网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25 23:26 , Processed in 0.09231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