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iewghost 发表于 2013-5-22 22:54 
你转贴绑架撕票犯方志敏什么宇宙中的真理,也没人骂你吧?
你把自己脑子缕清楚了再说吧。你想证明什么 ...
首先,看到了网上关于“方志敏部红军抓了美国传教士夫妇,勒索两万元不成撕票”的消息,十分惊异——打两个地主分地岂不是方便多了,不用等人汇款,还没什么外交风险= =。于是到处查阅消息的来源。结论:这消息不可靠。
大部分英文信息事实上都来自一些牧师、教会组织的记录,如:http://www.christianhistorytimel ... pses/glmps160.shtml
http://www.omf.org/omf/us/resour ... john_and_betty_stam
由于这些信息的来源不可避免有偏向性,而且文章写得是十分抒情、生动具体,显然不能作为好的证据。并且连这支部队是谁也语焉不详,只是泛称为“共军”。
一个例外是这个:http://www.wheaton.edu/bgc/archives/GUIDES/449.htm
不过虽说大学比教会立场要中立一些,此文章还是有一些问题,如:On December 6, the city fell to a sudden, unexpected attack by the Communist forces led by Lo Ping-hui and Fang Chi-min. First John and then Elisabeth were taken hostage, after money had been extorted from them.
事实上,
罗炳辉: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不久,任红九军团军团长。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率部参加广昌保卫战,并护送北上抗日先遣队出征。1934年10月率部参加长征。
方志敏:1934年11月,红十军团与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方志敏任军政委员会主席。先遣队北上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队袭击,方志敏突围后南下,1935年1月27日在玉山县怀玉山区战败被俘,同年8月6日于南昌下沙窝行刑。
当然,强大而内涵的中文翻译者们直接把罗炳辉给删掉了,要么是不知道也懒得查这人,要么是确实知道这里有矛盾所以删了。
后来又查中文资料,结果发现已经有人做了更好的整理和证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6dd1c801017em1.html
简单地说,军事纪录表明当时方志敏部不在旌德。至于这谣言是谁编的,就不屑追究了。
BTW某搅基百科网站的笑话:In 1934, John and Betty Stam were new missionaries to China, with a 3-month-old daughter, working in the small eastern town of Tsingteh, which is today called Jingdezhen.
呃,景德镇在江西,旌德在安徽。。。由此可见搅基百科实在只能用来搅基。。。这脑残的作者还画蛇添足地加个"which is ...",不加不就没事么- -
关于罗炳辉: 抗日战争初期,曾以八路军副参谋长名义,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从事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任新四军第1支队副司令员、第5支队司令员,率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后任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5支队司令员、第2师副师长,1943年起任第2师师长兼淮南军区司令员,为创建、巩固和扩大淮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还在我们武汉工作过呢!自豪~~~
1934年为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红七军团由寻淮洲、粟裕等率领,以北上抗日为名前往闽浙赣苏区,后与闽浙赣当地的红十军会师。11月,两军合编成为红十军团,军团长刘畴西、政治委员乐少华,由方志敏、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和刘英组成军政委员会,方志敏任主席,继续北上。1934年12月在安徽黄山谭家桥战斗中兵败,被迫撤回闽浙赣苏区。1935年1月,在怀玉山被中华民国政府军包围,仅粟裕等率1000人左右突围,其余全军覆灭。粟裕所部后在当地坚持游击战,1937年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投入抗日战争战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