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羊胎素—不抗衰老,还传播疾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姚广孝网友:

关于越南,有以下两点个人看法,和您探讨:
1、//我的原始议题倒不是越南有多么优秀,而是越南是否会像博主说的那样会遭遇巴西和俄罗斯那样的困难//

我想孟源先生说的越南印度在未来将会遇到和俄国巴西同样的问题,是指它们虽然都会短期获得极大利润(越印承接来自中国的劳动密集产业转移,俄巴得益于前几年大宗商品-Bulk Stock的高价行情),但却因政府的组织力与执行力不足,未能将当前的获利投入到技术产业升级上去,从长远看经济仍然无法可持续发展,以前遇到的种种经济、财政问题可能会周而复始。

2、//我觉得越共会一直保持下去。一旦越南“民主化”,越南矛盾更多,这不利于美国的利益,美国希望一个坚强的领导去分流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
据我个人观察,美国当前的对越政策基本上是八十年代美国拉中抗苏时期对华政策的翻版。基本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接触、扶持、渗透、颠覆”。虽然美越关系颇有蜜月期的味道,但美国暗中的颠覆活动一刻也没有停止。证据是美国的各类NGO一直在越南扩大活动。中国与俄国这几年严控各类西方NGO的活动,越共前几年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也试图加强对NGO的管理,但是收效甚微(越共的组织执行力真是堪忧)。我想一个并不能为美国真正掌控的越共是美国所不喜的,美国的最大愿望大概是塑造一个类似前南越那样的傀儡政权。
我同意。

    2015-08-29
    之乎者也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To :0/crwebiossecurity

关于你的中等收入陷进问题,我这有个二手消息,你可以参考一下

\\中等收入陷阱以及齐平先生提到的各种陷阱的本质是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停滞。无论是日本还是台湾、阿根廷、巴西、欧猪都是如此。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靠持续的技术进步和投资。技术进步包括技术的提高和科研体系、体制的进步。投资包括设备、设施的投资和劳动力的教育投资。
从这个角度看,跟在中国后面追赶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十有八九都会陷入某个阶段的陷阱。中国部分地区如果没有适当的政策安排,也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过中国作为一个整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的工业体系涵盖了从卫星到纽扣的高中低端产业,而且门类齐全,没有明显的缺项。而且中国是个收入呈现由沿海向内陆梯次分布的大国。就像一辆履带式车辆,很难陷在某个坑坎上。这是其他中小经济体没有的特征。
同样是大国,印度在经济学上是两个经济体。大约十亿人还处在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这部分人口基本上不参与国际国内竞争,被分割和隔绝在无数小村庄和集落里。其余的两亿多人从经济角度只是个中规模经济体,而且也被分割在不同的邦里。印度的两个邦之间的经济交往并不比印巴或者印孟之间更密切。而中国的人口流动性要比印度强得多,各省市区之间的经济往来和融合程度也不是印度可以相提并论的。中国甚至有科工委、发改委和国安委这样凌驾于任何行政区划的全国性统筹机制。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比较要命的,就是总量。中国要提高人均GNI,本质上就是要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以中国的人口规模,提高人均GNI的过程基本上就是排挤其他国家资源占有率的过程。谁占得多,被排挤的机会就越多。目前的发达国家是首当其冲的。所以中国冲击中等收入线的过程就是和头号强国及其一大票一等二等喽啰争夺资源和市场的过程。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经济竞争。搞不好会闹出军事冲突。
第二个相对简单一些,就是掉队问题。冲击中等收入线的过程就像大队人马集团冲锋一样,难免有掉队甚至倒下的。要为可能掉队的地区和人口事先建立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机制。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其余的问题应该不算什么难题了。\\
我想他低估了競爭力的問題。例如在汽車工業上,中國已經花了20多年,實際上仍然不入流。如果沒有政策上的改進,再20多年可能還是一樣不入流。

中國的經濟已經開始轉型,資源的消耗不再像五年前看來那麼急迫,反倒是與美、德、日在高科技工業上的競爭將越趨激烈。表面上只是市場的爭奪,它的關鍵卻是在效率和技術上的。這位作者沒有強調這點,就不算說中了要害。

    2015-08-29
    abs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這位作者沒有強調這點,就不算說中了要害\\

作者有个说明,博士请阅:

\\中国大陆目前的汽车产量已经超过了美日之和。工业应用领域的研发投资和产值是正相关关系。而科研成果和研发投入也是正相关关系。就算我们中国人比洋人笨、不重视科研投入、研发效费比低,做多了也自然好歹会有点积累吧。
早十几年,海外市场对中国生产的耐用消费品(比如大型的黑白家电)的接受程度就如同现在对中国产汽车的接受程度。
而且,目前中国汽车工业与欧美日韩的差距主要在乘用车领域。在商用车和军用车领域,孰强孰弱还不一定呢。

人均资源占有率是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比如没有钢铁产量这个物质基础,人均住房面积和人均汽车保有量就很难提高。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要提高,就不可避免地排挤其他国家的人均资源占有量。而人均资源占有率比较高的发达国家首当其冲。因为和人均矿物资源消费量只有发达国家零头的欠发达国家争夺资源是于事无补的。这是一群乞丐和一群锦衣玉食的富人之间应该去抢谁的简单问题。
当然争夺资源不一定要动武。比如可以利用最大贸易国地位把大部分商品的游乐场都收到自己地盘上用红纸代替绿纸交易之类的。自己开场子、自己坐庄、自己定玩法。用这种温良恭俭让的方法循序渐进地修正价值体系的扭曲是最理想的。

虽然欧美日在效率和技术领域竞争,但中国也没闲着啊。
随着欧美日的去工业化,制造业人口减少,参与科技研发的人口也会相应地减少。
其中最严重的是日本。日本的教育界有严重的“理科離れ問題”,即年轻人不愿意学理工科。因为在制造业萎缩的大环境里,从事需要长期努力学习的理工科也未必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和生活。而日本的产官学三方对此都束手无策。类似的现象在欧美也有,但没有日本这么尖锐而突出。因为欧美有稳定的年轻移民流入。而最近几年日本出现留不住留学生的现象。过去很多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在日本受过高等教育之后会选择留在日本工作、结婚、生子、甚至归化到日本籍。但最近十年这种现象越来越少。很多留学生毕业后就会回国或者去其他国家深造。日元贬值虽然增加了短期留学的人数,但毕业后留在日本的年轻人就更少了。我的公司过去还经常有很多留学生来求职,09年之后每年就只有个位数了,而且一个也没能录取。肯留在日本工作的外国年轻人从绝对数量到水平都在下降。
科研领域的竞争主要有三个要素,人、需求和资源。我不认为中国在未来会在这三个要素处于劣势。虽然我不敢保证中国一定能战胜列强,但鹿死谁手还是有一搏的。\\
我個人覺得中國與歐美爭奪資源的野戰階段已經接近尾聲,未來20年是在 許許多多高科技的細節進行巷戰。

日本已經完蛋了,只是還在拒絕承認而已;但是歐洲和美國還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技術要塞,必須一個一個地攻堅。中國自己也有人口老化的問題,時間並不是無限的。

    2015-08-30
    abs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看言语的风格(关键字:红纸压倒绿纸)以及提到日本的公司,应该能确定这是leemz2002在回答某位网友时留言的片段。我想今后最好能标明出处,以及语境,以免引起理解的偏差。
是的,如果是斷章取義,那麼他沒有說中要點的批評就不適用;如果是舊的文章,那麼資源戰已是過去式的評論就不對題。

    2015-08-30
    世界对白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博士参阅:

\\目前中国只有煤炭、基本金属等部分资源的占有率基本达到了过半的标准。重要的石油天然气还只有四分之一多一点,核燃料、贵金属就更少了。大部分原物料的交易市场还掌握在欧美日手里。
中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需要差不多一半的资源和交易的控制权。
原物料的生产、移动和加工才是产生价值的经济活动。中国需要控制大半的这类活动,人均GNI才能超过两万美元(2012年不变价值美元)。

中国目前的形式基本上和国共内战第二年差不多。北方占领了部分大城市,但大部分根据地都是农村和乡镇。要运用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把压缩在重点城市之敌各个击破。只不过这次的对手不是K党那么孱弱的军队罢了。

中国特色的科技体制是可以利用国家资本对战略性节点作重点进攻。现在很多国内的民企,比如华为、中兴、振华、阿里等也有一定的攻坚实力。
现在和十年、二十年前不同。中国不但有巨额的科研投资能力,而且有庞大的资本。对于短期内难以突破的技术和专利壁垒可以采取并购控股的渗透战术。并不是每个要塞都一定要去硬碰硬。股价导向的企业在这种资本攻势下尤为脆弱。
我估计在当前这一批核心专利到期的高潮,最多十到十五年后,在大部分应用技术领域会发生明显的攻防转换。这个时间尺度还不会赶上中国人口规模的顶点(大致在2030年代中或2040年代)。\\


【您最后这个问题(学欧美吸引年轻人才来华)有两个前提,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本身就是个人口大国,再怎么老龄化,培养几千万科技人才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市场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过度竞争状态。让外国青年下决心往这么个人间炼狱里跳恐怕有难度吧。
外国孩子即便没有语言障碍也很难越过高考这一关。我有个朋友在日本教高中数学,把北京的高考数学卷子翻译成日文给他做,他在一百分钟里连做都做不完。普通的日本高中生就可想而知了。他当时的本意是想拿中国的高考卷子刺激一下自己的学生,没想到自己受的刺激最大。
日本还是应试教育体系高度发达的国家,尚且不能适应中国的教育领域竞争。对周边的非儒教国家的孩子就更难了。
除了银河系最难的数理化考试之外,中文也是个巨大的障碍。学会用英文写论文大概有四年就差不多了。外国人用中文写论文大概至少需要学十年。从初中开始到中国留学才有可能。否则就像现在在国内留学的外国留学生一样,用中文写个论文摘要都需要手把手地逐字修改,论文答辩需要事先透露问题提前练习。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如何能留在中国工作?
最要命的还是生存环境。中国的人口密度高、人均所得低、生存竞争可能是全球最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的惨烈竞争只是这个宏大的生存竞争的缩影。能在中国考上大学并且读完的外国天才,去北美可能会有更高的收入和更低的竞争压力。即便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人均GNI能和欧美追平,竞争压力上也没法追平。除非在一夜之间把人口去掉十亿。】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地址:


搬运二位智者留言地址:


希望多多看到您二位先进的智力前沿的思想对话。我们搬个小板凳在旁边静静地围观也够好好学习、消化一阵了。
我對這兩段話沒有異議,只想指出爭取大宗商品和貨幣的交易權是中共已經重點努力了十幾年的事,所以我不怎麼擔心。

    2015-08-30
    abs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之前也有网友提过教育的话题,央视制作的“高考”六集纪录片还不错,既有衡水中学、毛坦中学这种半军事化的神校,也有北大附中教育改革的探索。

还有中澳两国中学生到对方家庭和学校的真人秀——“青春季”,片中北京的中学校内有多台彩色3D打印机,有钱真好。

彩色3D打印机是噱頭,對教育品質本身完全沒有貢獻。

基礎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師的水平,但是一般家長很難評估這點,所以辦學校的人常常買昂貴儀器來耍花樣;我住的這個公立學區也是這樣的,一年1.2億美元的預算只顯示在儀器和建築上。所以我寧可送小孩上一個只有一小棟房子的私立學校,什麼儀器也沒有,但是他從小學一年級開始,老師都是常春藤盟校畢業的博士或碩士。

    2015-08-30
    世界对白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由于极度缺乏金融知识,我一直有个深深的疑问盘旋在脑子里,没有搞清楚过,那就是外汇储备。
1.我看百度百科上面写的外汇储备是用来进行国际支付的,是不是说明这玩意只能在国际市场上面买外国的东西,不能拿在国内用?比如维护股市稳定,就算想拿外汇砸进去,也没办法?就像tv.cntv.cn/.../78e3b1fa5e8a4c67bd0b3b82021327ed三孔插头插不进去两孔插头这种意思?这里面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啊?好复杂。
2.百科里面说到“中国每年引进大约500亿美元的外商投资,为此国家要提供大量的税收优惠;同时,中国又持有大约一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闲置不用。这样,一方面是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俭用借钱给外国人花”
这里面的逻辑我理不清,怎么会变成老百姓的前借给外人了?老百姓把钱是存在银行的,国内储蓄难道跟外汇储备直接有什么关联么?
3.按照可预见的中长期来看,中国还是能一直维持入超相当长一段时间,那这些钱会越来越多,这样无限制的累积,无解吗?买外国值钱的技术人家又不卖,扣除留在手上以备不时之需的外汇,多出来的这些钱只能就让它烂在银行吗?
4.依照博士的专业领域,外汇储备数量占GDP多少比例区间内是比较健康啊?
小白问题,占用博士时间抱歉啦`(*∩_∩*)′
1. 一個國家可以完全控制自己的貨幣,如果需要錢,多印就行了,後果只是通貨膨脹。外匯就是政府手中的外幣,那當然不能在國內流通,它是用來平衡匯率的。

2. 引進外商投資,要的不只是資金,更重要的是技術和管理。外商拿外幣來設廠,必須先換成當地貨幣,才能購買材料和發工資,這其實是外匯的三大來源之一。國內儲蓄若是願意投資當然很好。我說過,促進生產是對國家最有利的資本應用方式,所以不論那個資本來自國外或是國內一般都是好事。

3. 外匯指的是(廣義的)外幣現金,它的好處是隨時需要(例如被美國對沖基金攻擊匯率時)隨時可用。若是有多餘的,可以投資在流通性低但是回報率高的固定資產,例如外國的土地和企業。所以外匯基本上就是在金融戰場上防禦美元霸權打擊的國防力量,必須有足夠的嚇阻力,但是太多就影響國計民生。

4. 中國的外匯總額看來很大,其實佔GDP的比率並不高,而且中共已經努力將部分轉化為前面提到的高報酬率資產,所以最近開始下降(就像中共今天也宣布要裁軍),未來應該也不會再顯著增長。

順便提一下,美國的名義GDP還比中國高一些,但是他基本沒有外匯也沒有必要,因為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多印鈔票造成的通貨膨脹主要由其他國家承受,如果不拼命用白紙來換外國資產,那才真是蠢呢,所以美國自然就成了消費國。

    2015-09-02
    abs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請問您對這篇文章怎麼看

西方為什麼阻撓中國的SDR資格

不太看得懂。外匯存量是貨幣政策的間接結果,不是人民銀行能直接操控的,作者把它說反了。而且中國現有的外匯就算太多,也沒有急著把它壓低的理由。

美國不讓人民幣進SDR很明顯地是在保護美元的霸權地位,扯上釋放外匯實在很牽強。

    2015-09-14
    K.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最近中国的金融玩的是不是有点狠,感觉小孩子舞大刀,底下的网友都不敢评论了,王先生怎么看待现在中国的金融问题。

不玩不行,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有很大的利多。

前一陣子股市搞得亂七八糟,應該是李克強的經濟團隊的責任;管貨幣的周小川還沒有捅出大漏子的記錄,我們暫且再觀察一陣吧。

    2015-09-15
    陈晨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the speed for changing seems too fast in my view ; small people usually are those ones who suffer from incorrect policies...shouldn't they Touching stones when crossing river (step by step)...I personally feel it's not going to be so simple (do A => get B )...The general public's strong belief/trust in holding/keeping USD (not only in China) will not change dramatically because PRC's policy changing fast...Do you see the connection? i don't know enough in economics
If the US dollar keeps depreciating for a few years, most people will switch to stronger international currencies.

    2015-09-15
    frances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日本仍然在半死不活地撐著\\

央媒现在变口径了,把日本经济衰退的20年,解读成是一个日本自制的烟雾弹

观点在17-18分钟左右提出的。
對不起,美國看中國視頻不方便。不過這類的謬誤應該是很明顯的。

    2015-09-21
    4vtv.cntv.cn/.../948671672d89491ebf3465641f4c41e5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对不起,没考虑到这个不方便的因素。
不过谬误的判断应该太武断了吧

在油管找到了视频。
日本的衰退軌跡在上面的留言欄已經被詳細討論過,請先讀完既有討論再來發言。

如果你看不懂,請解釋哪裡不懂。我沒有責任為你一人一再重複。

這裡的論證都是以足夠的事實為基礎,經過完整的邏輯而達到的結論。有異議的人有責任自備與之衝突的事實與邏輯,並且以明確的文字表達清楚。一張空口再加上網絡上節錄來的他人意見不具任何意義,純屬浪費大家時間。在此嚴重警告,再犯將被直接刪除。

    2015-09-21
    4v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王兄真是好脾气,面对这种不加提炼直接丢个视频的留言,换做是我,心里早就骂娘了。
很多网友真是自私,不用自己的脑袋事先判断、消化资讯就贸然贴上来,可否想过这会消耗多少博主的时间与精力?
博主是志愿维护这个博客,说的难听点,博主本是没有义务对每个留言都回复的。
一些网友们如此不珍惜公共资源,用一己自私损害数千数万网友的利益,等到博主这种不满的情绪经过量的积累达到质变,没有激情再维护博客的时候,谁来为多数读者的损失负责?
王兄抓紧立“博规”吧,我在劝你不要因为这些事情动气也显得实在是马后炮了。
多数理性的网友对这种行为却无可奈何真是感到抱歉。
还有最近偶尔还看到有绿色意识形态的来此留言诡辩,王兄的博客名气越来越大,但愿不要被这些杂音破坏了绝大多数网友喜爱的这个平台。
不是好脾氣,只是看他們可憐,不忍心放任他們沉浸於自己的無知和不負責任中,總覺得至少該說幾句話來提醒一下。

公共資源的主要問題,就是如你所說的,個人無須付出代價就可以無限佔用,最後忽然質變崩潰,損失卻由全體分擔,非常不公平。這其實是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內建缺陷,因為像李嘉誠這樣的超級富豪,不也是找了制度的空隙,無限佔用原本應該屬於社會大眾的隱形公共資源(亦即社區的發展),榨取不公平的利益。這必須以制度和公開明確的政策來反制,只是不知習政權能不能有這個智慧。我聽他的頭號經濟幕僚劉鶴的發言,好像從未提到這類的話題。

    2015-09-21
    evergrand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我挖到4v网友贴的这个视频主旨的原始出处了
news.sina.com.cn/o/2003-12-02/16321237958s.shtml
这是2003年《北京晚报》发的一篇文章《日本经济仍然高度发达 日本人为什么要装穷》
cctv在2015年07月再来炒这盘冷饭,应该是回应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而做的宣传吧,很浓的一股“日本威胁论”。

这个论调经过十年的发展演变,直到2012年09月22日商务部研究员唐淳风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里发表“日本文化与钓鱼岛争端”演讲视频里面
\\道出日本经济的一个大真相:所谓“日本经济衰退20年”,完全没有那回事,自始至终都是日本自制的一个烟雾弹。日本的海外资产,已经超越本土1.5倍,日本每年JDP都在持续增长\\
blog.sina.com.cn/s/blog_485dcc670102dxlx.html;

也许是我听多了日本是个缺乏战略的国家的论调,我很怀疑日本的战略家能有这样的日本版“韬光养晦”的战略眼光,
用阴谋论的观点得出这样的结论

\\日本为了逃避“枪打出头鸟”厄运,日本吸取了八十年代因过于咄咄逼人而招致暗算和打击的教训,开始重新“化妆“自己,有意地弱化自己,试图改变国际上流行的“日本第一”的国际形象。1991年到2002年,日本的GDP年增长1.1%,不仅大大低于高增长时期,也低于世界同期平均增长率。这是形成日本“十年低迷”、“失去的十年”认识的统计基础。让中国威胁论取代日本威胁论。\\
似乎极不严谨吧?
日本冒这么大的风险来“韬光养晦”,怎么解释其政府负债达到如此之高的危险后果?日本政府能保证日本国民不闹事吗?
------
不过看完这几篇文章,我倒是很好奇GNP与GDP到底谁更接近国家的真实实力了,2014年的数据是日本的GNP比中国高啊,而且中国GNP都没排在世界前三名,为啥不论国内外谈的最多的都是中国的GDP达到世界第二啊?
這個論調極其荒謬,完全是顛倒因果的胡扯,請不要再浪費大家的時間。

GNP早已被停用,所以近年的數據都是非正式的猜測,錯誤很大。

    2015-09-21
    evergrand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2014年的数据是日本的GNP比中国高啊,而且中国GNP都没排在世界前三名,为啥不论国内外谈的最多的都是中国的GDP达到世界第二啊?//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查到的2014年GNP数据?很可能是一些意淫的网站自己胡编乱写的,这种东西要自己找权威的数据,而不是随便百度谷歌搜一下了事。通过查询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2014年世界GNI(GNI就是以前的GNP,很久以前国际上就不用GNP这个统计名称了,改用GNI)前三的国家为:

GNI(以PPP计)
1、中国 17,918,963,026,686
2、美国17,812,700,000,000
3、日本4,821,127,879,640

GNI(以现价美元计)
1、美国17,601,118,634,804
2、中国10,069,179,594,345
3、日本5,339,076,390,101

提供GDP对照:以美元计的GDP前三的国家为:
GDP(以现价美元计)
1、美国17,419,000,000,000.0
2、中国10,360,105,247,908.3
3、日本4,601,461,206,885.1

以PPP计的GDP我懒得查了,和上面的GNI八九不离十。
反正无论以何种指标查询经济总量指标,中国至少都是日本的两倍以上,完全没有发现你所描述的“日本超过中国”、“中国连前三名都排不进去”这些论断能够成立。
而且我想说上面网友贴出的那则视频,十分搞笑,我感觉那几个视频里的专家不像是研究经济学的,更像是国际关系学者或者文化社会学者。要么就是鼓吹日本威胁论的忽悠,做不得真。这种垃圾东西不值得孟源先生浪费时间去看一遍再帮他释疑。
GNI和GDP的差別在於前者把產值算給生差者的國籍,後者則直接算給生產地;除非是勞工輸出大國,否則差異應該在1%以內。

那些論據連事實都明顯是偽造的,立刻就給我過敏反應。

    2015-09-21
    之乎者也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王兄与之乎者也网友提醒的是,我自己也活生生的示范了对网络咨询不加判断消化的愚笨行为,深感脸红。
谢谢二位,小弟日后定当谨慎判断网络资讯。
O(∩_∩)O
沒事。大家興致來了,有時會說些不合適的話,而中時網站的留言是無法修改的,所以我就幫你刪了。

    2015-09-22
    evergrand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大部分人喜歡看GDP.GNP的數據,我更在意的是財政收入,日本的稅率不低.實際能收到的稅不高
日本人守法的精神是不包括誠實交稅的。

    2015-09-24
    平頭

# re: 【經濟】世界經濟未來走向
先生有看过艾朗·拉索(Aaron Russo)拍的《美国-从自由到法西斯》片子吗?
通过此片来对美国进行某些深层的认知不知会不会有偏差?
對不起,沒有看過。

網絡上的評論一般認為他是極右派的Libertarian加Conspiracy Theorist。前者不一定不好,但是後者就代表他可能對事實與邏輯有經常性的扭曲,最好還是存疑。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女冒险家4年仅靠人力完成环球旅行 全程4万公里
发布时间: 2015-11-04 16:01:41  来源:北京国际在线  作者: 浏览次数:37 评论:0

英国女探险家奥坦3日驾驶皮划艇经过伦敦塔桥,为其“从伦敦到伦敦”环球旅行圆满画上句点。(图片来源:北京国际在线)

近日,英国30岁女探险家莎拉·奥坦(Sarah Outen)经过4年艰苦跋涉,仅靠人力再次回到伦敦塔桥,完成了其超过25000英里(约40233公里)的环球旅行。

北京国际在线报道,2011年4月,奥坦从伦敦塔桥启程,凭借皮划艇、自行车等穿越了欧洲、亚洲等地。今年11月3日,奥坦驾驶皮划艇经过伦敦塔桥,为其“从伦敦到伦敦”环球旅行完美画上句点。

奥坦全程面临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她不仅需要克服戈壁的酷暑,还要和零下40多度的极寒天气作战,此外,她还遭遇过灰熊的攻击。2012年,在第一次横渡太平洋时,她就被热带风暴侵袭,在海上漂流了3天。2013年,她独自在海上划船150天,从日本到达美国的阿拉斯加,成为创造这项奇迹的第一人。

抵达伦敦塔桥后,奥坦难掩激动之情。她表示中途她也曾多次怀疑自己能否活着完成挑战,但她下定决心,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她还对路上给予过她帮助的人表示了感谢,她表示,没有这些人的帮助她无法完成这趟漫长的旅行。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英国校园发现90年前书包 主人为秘书、一生未婚
发布时间: 2015-11-04 10:47:51  来源:北京参考消息网  作者: 浏览次数:97 评论:0

英国一名教师无意间在校园内,发现了有将近90年历史的书包。(图片来源:YahooNEWS)

英国赫里福德(Hereford)爱丽丝顿商业学校的老师,在今年6月于校园内发现了一个老旧的书包,打开一看,里面还有几本教科书跟笔记本,没想到仔细端详了一阵,赫然发现书包跟里面的书籍,竟然都有88年的历史了。

北京参考消息网援引台湾东森新闻云网站11月3日报道,在经过几个月的研究后,发现这个咖啡色的书包为已逝的史东尔(Mona Helen Muriel Stonyer)所有,他从1927年一直到1930年,曾在爱丽丝顿商业学校的前身、赫里福德女子高中就读。

学校的教职员表示,“在确认书包主人的身分后,我们立刻发出讯息,希望能够与她的亲友联络,或是了解更多她的背景资讯。”终于,在近日连络上她的亲友,而在经过讨论后,也决定将书包与课本放在校园内展示。“这真的是令人啧啧称奇的事,我还记得那天同事把书包拿进来,打开一看发现竟然是将近90年的物品,但教科书竟然都保存得完好如初!”

史东尔的笔记本内有历史课、地理课以及科学课的笔记,虽然数十年来,学生学的内容与过去大不相同,但相似的点还是很多,也让大家直呼,见证往昔与今日的不同真的太有趣了!

根据史东尔的亲友表示,她一生没有结婚,也没有任何子女,一直是一名地产商的秘书,并在1990年时过世。而史东尔的笔记本一公开,也令不少网友大呼,“以前的人笔记之详细工整,真的令现在的学生汗颜呀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2 07:02 , Processed in 0.056209 second(s), 15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