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4-11 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也越加紧密,在国际交往中,各国纷纷把注意力和重心从军事和经济领域转向文化领域,并把对外文化交流纳入到国家的整体外交事业中。因此在日本出现了单独以文化为内容的新型外交形式――樱花外交。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5/view-1241248.htm
一、樱花外交概述
樱花外交是日本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实现国家对外战略目标,以樱花传播为内容,以文化交流、沟通为主要手段,以和平方式开展的官方外交活动。如同政治外交、经济外交,樱花外交作为文化外交的一种活动形式、手段和策略,也是服务于以维护和发展国家安全利益为核心的整体外交战略。而且,因其文化特质似水,柔而有力,沁透人心,潜移默化,因此,这种形式的“和平手段”最能体现“使用交涉、谈判和其他和平方式对外行使主权”的外交特点。
日本政府特别善于利用樱花文化特色来开展文化外交。如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的主持下,日本陆续在各国举行一年一度的樱花节,并乘机掀起销售日本产品的高潮。日本政府认为文化交流是与政治、经济交流同样重要的外交支柱。通过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文化交流可以增进相互理解,促进日本和其他国家建立相互信赖的友好关系。中曾根首相在《建设具有文化力的国际国家日本》一文中提出了“建立文化发达国家”;“过去,我们对吸收和消化外国文化,即对文化的接受过于热心,而对文化的对外传播所做的努力很不充分。”竹下内阁成立后,则把国际文化交流定位为日本外交三大支柱之一,日本在世界欲圆文化大国之梦的道路上扬帆起航。
二、日本樱花外交取得的成就
1、打开了外交活动的窗口,为日本的外交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石
2012年3月27日将是日美开展樱花外交100周年的纪念日。据驻美日本大使馆报道,美日首脑将以安全保障、经济、文化与人员交流为三根主线,开展此次百年纪念活动,加深日美同盟,期待以文化、人员交流活动为中心的任务得以实现。日美的樱花外交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初美国第一夫人“请樱”。当时的美国第一夫人海伦・塔夫托对樱花十分感兴趣,于是日本政府于1912年3月27日,在美国华盛顿波托马克河公园进行了赠樱活动,在举行的植树仪式上,第一夫人海伦・塔夫托和当时的日本驻美大使夫人珍田各自种下了第一棵樱花树。此次赠樱活动的举行,标志着日美开展外交的第一步。
1972年,在纪念中日建交的历史友好进程中,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赠送给了中国1000株樱花树和1000株落叶松树苗。周恩来总理将所赠的1000株樱花树大部分留在了北京玉渊潭公园。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40年里,日本政府和民间亦多次以樱花作为礼物赠给中国。几乎每年都有日本政要或民间友好团体及个人,以樱花为礼相赠。中日建交的赠樱活动,同样也标志着日中关系正常化、外交开展的第一步。
2、推动了日本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了日本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地樱花外交陆续的在各国开展起来。1935年,华盛顿的居民组织了首届樱花节,并逐步作为固定的民间节日流传下来。1985年以后,官方正式将樱花节命名为华盛顿国家樱花节。这种以樱花展开的外交活动既赋予了日本“文化出口”的美誉,而且把一个“文化日本”的国际形象传递给了全世界。即将举行的2012日美樱花外交百年活动,将会把日本的经济、贸易、文化品牌推向另一个高潮,增强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增进国际社会的了解和认同。
与此同时,日本每年定期也在中国举办“樱花文化节”,2007年11月,中日樱花文化交流研讨会就在北京举行。研讨会围绕樱花品种的引进和栽培、樱花文化交流与樱花产业的开发等情况进行了探讨交流。2010年3月27日,在成都举行的“青白江首届国际樱花文化节”上,欣赏上万株名贵樱花的同时,还围绕樱花的文化内涵,特设相扑、花道茶道等活动以及樱花小镇、富士缘、动漫城8大景点。由此可见,日本政府所开展的樱花外交活动是卓有成效的,基本达到了扩大日本文化的国际影响、增进国际社会对日本的认识和了解。
3、为日本对外友好关系的迅速发展增添了色彩
日本樱花外交不仅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增添了五彩斑斓的色彩。2009年1月19日,日本参议院议长江田五月在参议院公邸御苑亲手从名为“阳光”的樱花树上剪取下最壮实、最美丽的樱花枝,将其转交给中国驻日本特命全权大使崔天凯手中,希望象征美好的樱花在新的一年里为中日友好增添更加美丽的色彩。为纪念东京都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2010年在东京市和莫斯科市缔结整整20年的友好纪念周年上,莫斯科大学在公园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捐赠樱花树的纪念典礼,隆重庆祝两市长期的友好往来。
以赠送樱花来开展外交活动,既体现了日本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开展,又增添了日本外交特色的唯美性,为提升国际影响力、努力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做好了铺垫。
三、樱花外交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通过樱花对外输出日本文化,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是无法阻挡或阻止的。但有一点我们值得借鉴,那就是不遗余力地发展本国文化、开展多边外交。在现代产业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也应该加强中华民族在世界的传播和影响力。
1、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开展文化活动,实现国际化目标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位居全球之二,但是文化产业的落后却影响国家软实力的发挥,我们应该切实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物质生活改善后人民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新期待,并进行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部署。这充分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化事业的重视,也表明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应该更加主动地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
2、利用国际传媒加强对外文化事业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文化外交
在国际文化传播中,面向国际公众大众传播构成了文化外交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以大众传播的方式展开的外交、或者说运用国际传媒阐述和推进外交政策的外交努力被称之为媒体外交。
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国家安全和追求国家利益。以国际传播为表现形式的大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是国家实施国际战略和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在信息时代,信息输出和观念渗透已经成为国家力争扩大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已使世界之间的联系近在咫尺。我们应利用互联网、卫星等媒体向其他国家民众传播我国文化,鼓励本国有影响力的媒体与国外媒体合作,开办国际频道,提供多语种的报道。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邀请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在当地广泛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介绍中国、宣传中国。
3、 推进文化的传承创新,使中国的文化与国际主流接轨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网络手段、数字化趋势给我国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变化,传统文化产业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以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游戏、数字出版等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正在蓬勃兴起,为创新文化内容形式提供了广阔空间。在强调文化创新的同时不能忘记继承传统,要把新技术、新观念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观众需要的作品。
一个国家文化的对外吸引力,不仅要与本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密切相关,而且也要适应文化发展的需求,不断创新。传统的文化与时代潮流相结合逐渐被大众广泛接受。同样的,要把中国的文化推广到世界,也应该传承创新,文化的创新必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应该加强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创造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世界主流的文化。
一个国家在向别国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文化和政治理念时,必须先把自我塑造好,在国际舞台树立起良好的国家形象。当今世界,国家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竞争,软实力的发挥力量越来越大――文化外交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国际关系,成为外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输出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日本通过打文化牌,以赠送樱花等形式输出本国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也应该抓住全球化时代带来的机遇,向世界宣传我们的文化,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发挥一个大国所应当具备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鲁毅.外交学概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
[2]李智.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3]张爱平等编著.日本文化[M].文化艺术出版社.
[4]樱花与日本外交(1)美国第一夫人“请樱”,[EB/OL].人民网日本版,2008年4月10日,http://japan.省略/35467/35496/6390035.html.
[5](日)日米�寄赠100周年,[EB/OL].北米,各国・地域情势,日本外务省http://www.mofa.go.jp/mofaj/area/usa/sakura100.html.
[6]成都(青白江)首届国际樱花文化节今闭幕,[EB/OL].四川新闻网,2010年04月11日,20:02,http://scnews.省略/system/2010/04/11/012669173.shtml.
[7]日本参议院议长向中国赠送樱花枝为中日友谊增添阳光,[EB/OL].人民网日本频道http://japan.省略/95917/6578626.html.
[8](日) 东京都からモスクワ市への�の赠呈,[N].东京都知事本局外务课,平成22年7月.
[9]崔世广主编.日本现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变革与文化建设研究[M].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简介:陈蜜(1985-)女,湖北应城人,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大国外交。)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5/view-1241248.ht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