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A 小妹初长成说起来那么阳刚的德国软件企业SAP,怎么会有一个产品,有着小妹的名字呢?这位小妹其实很年轻,从出生到现在还不到10 岁。真正站在公众视线之内也才五年有余。而她的名字HANA,来自于High Performance ANalytic Appliance。就是高性能的数据分析设备。不管你怎么想,当时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觉得这位一定身轻如燕,美貌如花。而我然后知道这是一款数据库产品的时候,完全没法把她放到丑大凶的同行的行列里,如DB2,如Oracle,如SQL Server——哪一位不是大块头的象征啊!
那么这位小妹到底有什么神通呢?
设想你很饿,但是你家没有冰箱,你每次都得去附近的奶制品农场,买黄油和奶酪。每,一,次!这就是如今大多数公司对待数据的方式——数据存放在远离它被处理的地方。
这段话翻译自Norbert Walter 教授描述内存计算的话。他是著名德国经济学家,曾任德意志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一职。
简单的说,HANA 的精髓就是把所有的数据放到内存里——离处理数据最近的地方,也是计算机全身除了CPU 速度最快的地方!而不像传统数据库,数据放在硬盘里,走过复杂的读操作,走过系统总线,在内存里被短暂的处理,然后再走过同样的路回去,躺在硬盘里。再需要这片数据,再找到它的时候,哎呀,已经下班了,明天赶早吧!
我仿佛看到一些惊讶的表情。对的,所有数据放在内存里!那得需要多大的内存啊?hōu 贵的!万一断电怎么办?!都不用担心,因为早有人担心过了。这些回头深入技术细节的时候再讲吧。
那么HANA 小妹的战略魅力在哪里呢?那就是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可以随时用经过最快的最有说服力的处理的最新的数据——包括事务数据(Transactional Data)和分析数据(Analytical Data)——进行“实时”的决策。
这不就是最近几年特别流行的说法,Realtime Enterprise 么?
带HANA 回家那么怎么才能让HANA 由你所用呢?前面说过了,HANA 其实是Appliance,设备,而不光是个数据库软件产品。
一个HANA Appliance 包含了经过SAP 认证过的硬件和SAP 开发的软件。每个硬件提供商都要经过SAP 的严格的选择和检验,最后通过了,才能给客户提供HANA 硬件,简单说,就是什么都要快,而且还要互相兼容,没有瓶颈。SAP 在这方面非常严格,非常龟毛,也非常处于支配地位,不管你是IBM 还是惠普还是谁谁谁,都同样对待。顺便说句,我们国家的华为和联想是不多的几个认证过的可以提供HANA 硬件的厂商。
而软件上,包含了从数据库到管理、开发和建模到提供支持功能的各种工具。
所以,客户要带HANA 回家,只能是整个打包,你不能像芭比娃娃那样的,还想给她换行头。由于认证过程的严格,硬件厂商的供货也有很大的限制。我就遇到过客户的硬件提供商的供货周期太长,导致Sandbox 和开发系统共用一套Appliance (靠虚拟机隔离啦),整个开发阶段大家都紧巴巴的用。
而由于前面提到的,数据都放在数据库里,而且数据还会进行大幅度的压缩(可以达到10:1 的比例),所以整个的硬件的计划和准备(也就是provisioning,sizing 什么的)都要改变思路了,搞SAP 几十年的老革命都一定会遇到新问题。当然SAP 也提供了一整套的服务和工具帮助客户计算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HANA 设备。
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HANA Appliance 的昂贵,也由于HANA 不仅仅是数据库,而是一个平台,而且渐渐的要成为一个很庞大的平台,还真不是每个企业都用得起的。所以现在有了一些基于云服务的HANA Offering,包括SAP 自家的HANA Cloud Platform (HCP),所以情况越变越复杂,大多数人越来越不明觉厉,CIO 真的越来越不好当了……
那么问题就又来了:这么折腾到底是为了啥啊?HANA 能带来什么?
HANA 为你创造明天
我们先说说昨天和今天吧。
昨天在企业级的软件领域,SAP 靠R/3 已经统治了很多年,特别是在工业企业(不提跟Oracle 等产品的比较,因为Oracle 有很多特长,而SAP 基本上是全方位的)。见到过很多大型企业,有几个到几十个业务分支;每个分支有几个区域,亚太、南美、北美、欧洲;每个区域有十多个应用,ERP,CRM,SCM 等等;每个应用分成几个系统:开发、测试、运营;每个系统有一个应用服务器 + 一个数据库服务器。
有功夫的童鞋算算这个企业可能有多少台服务器吧。
今天很多企业在几年前都开始了整合的项目。从业务流程和业务数据整合来推动IT 平台的整合,到最后每个业务分支的每个应用只有一个实例(Instance)。R/3 的平台也都渐渐的升级到了ECC 6 平台,其他应用也都升级到了最新的版本,兼容Business Suite 7。
明天2010 年左右HANA 发布的时候,谁都想不到她的发展有这么快,特别是谁也想不到如今以NetWeaver 7 为基础的各种应用百花齐放的时代,会在这么快的时间内受到HANA 平台的巨大冲击,甚至这个时代的结束都已经被宣布了。
SAP 会支持Business Suite 7 的开发、创新和维护,但只到2025。
HANA 到底怎么成为这个改变历史的角色的呢?有下面几个最主要的原因。
前面说过的实时分析。HANA 是一种将OLTP 和OLAP [注,见后] 结合到了一起的数据库产品。也就是说,后边有人在进行数据操作的同时,前面的管理层都可以很快的得到实时的汇报。在以前,很多这样的报表都需要大量的在夜里运行的批处理来完成的。实战里有企业真正实现战略报表生成速度质的飞跃:针对同样需求,以前需要3 天生成的报表,在HANA 平台上只要了2 秒!
数据大幅度压缩。不光是数据本身技术层面的压缩,SAP 最新的创新,致力于将所有应用的数据库整合在一起,也就是说ERP、CRM、SCM 等等共用一个HANA 数据库!数据都融合在了一起,数据量当然就大幅度缩小。想想都觉得爽,这再不是像德国人吃饭那样,一人一个盘子自己吃,而是像重庆人那样吃火锅了!
数据的实时展示和处理带来的实时的商务行为。以实时分析为基础,很多商务流程都可以得到质的提高。比如用户在前端的查询、后台就可以实时提供库存数据;生产线上的订单生产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实时的改变;物流中可以通过RFID 等等技术的帮助实时的了解某一个货物在什么环节在什么地方;医疗里可以实时的匹配病人的病症和知识库,等等。
商务流程的灵活性提高,实时的灵活应对商务变化。决策层可以根据实时的数据飞快的改变某个商务决定而改变商务流程。以往笨重的SAP 将慢慢摆脱这个名声。
灵活和面向角色的展示层。由HTML5 衍伸出来的UI5 以及Fiori,本身就轻量级,同时将得利于HANA 的速度,将SAP 产品在展示层的速度提高到传统SAP GUI 完全无法达到的另一个数量级。以往不可能在手机、平板上实现的数据分析及展示以及商务流程的进行,现在全可以在谈笑风生里实现在触手之间。
统一的IT 平台。数据库的整合带来的Single source of truth,最直接的好处就是CIO 非常关心的话题之一Total Cost of Ownership (TCO) 大幅减少,因为需要的硬件大幅减少了(虽然表面上看HANA Appliance 单个是很贵的)。
最后,很酷的一点就是跟其他技术趋势的融合。比如HANA 超级适用于物联网(IoT)的应用产生的巨大量的小型数据,对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的处理,Analytics 的进化,绝对是将来HANA 的重点。
对了,新时代的SAP 软件是什么呢?那就是S/4HANA。S 代表了Simple,傻大姐型的SAP 软件就要摇身一变咯!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