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weder 于 2018-8-11 21:42 编辑
岁月的童话《兒時的點點滴滴》(おもひでぽろぽろ,日語意為「記憶的點點滴滴」)原1987年由岡本螢、刀根夕子合著的漫畫。在1991年由吉卜力工作室的高畑勳擔任導演與劇情改編成動畫長片;並在2011年改編成音樂劇演出。
岡島妙子是27歲在東京生活的單身上班族,某日請了為期10天的長假,想再去體驗去年在山形縣;待在大姐夫的弟弟家中所過的鄉村生活。在前往鄉村的路途上,妙子不自覺地回想小時五年級的種種回憶,像第一次品嘗鳳梨味道的興奮感、第一次初戀甜蜜的滋味。當妙子來到山形縣的鄉村後,愉快地與熟悉的朋友一同在田園中勞動、並與他們分享內心中的回憶,之後妙子在這幾日的生活中;不知不覺體驗到自己內心真正所嚮往的生活,以及了解到心中真正所需要的伴侶。
《兒時的點點滴滴》起初為替吉卜力工作室1989年作品──《 魔女宅急便》製作錄音的Omnibus Promotion社長 斯波重治向吉卜力人員推薦的漫畫。 [3]一開始曾被提議製成30分鐘的短片、並搭配《魔女宅急便》一同上映。但因礙於原作漫畫特有的風格、在改編動畫會在劇情表現上有所困難的問題,而讓企劃未順利推進。 [4]當時閱讀過原作的宮崎駿認為這部作品只有他的工作前輩高畑勳才有辦法將它改編成動畫、而力薦眾人讓高畑擔任此片導演一職。 [5] 事後高畑勳雖答應接下此片導演的位子,但之後曾打算先製作一片以中國 滿洲為舞台、探討在二戰時期日本與中國之間殖民問題的電影《國境》(囯境);讓《兒時的點點滴滴》改編動畫一事再度面臨延遲問題。但後續因《國境》成為遭腰斬的企劃,才讓高畑勳回頭專注於執導《兒時的點點滴滴》上。 [6]此作品亦為高畑勳與宮崎駿的長年工作同伴 鈴木敏夫首次接任製作人職務的動畫。 [7] 作品在幼年時期妙子的場面中,為了突顯出原作漫畫的特色以及回憶的氣氛,色彩上選用較淡的色調,並在一些周遭背景作出矇矓模糊的效果。成人妙子的場景裡則以搭配清晰的色彩、加重寫實技法為主。 [8] 動畫裡在成人妙子的章節部份中,高畑勳為了挑戰「能忠實呈現人類臉部動態」的寫實感;讓登場的角色在面頰肌肉、紋路有著特別的描寫。 動畫中的音樂除了有作曲家星勝所編寫的原創曲目外,多穿插著日本六零年代的老歌或是其它各種異國的曲目。 日本歌曲 · 小時的妙子和奶奶去熱海泡溫泉在旅社房間場面的配樂為日本演歌《溫泉鄉的悲歌》(湯の町エレジー)的前奏。 · 妙子回想吃鳳梨的場景一開始的配樂為YMO的《雷電》(ライ・ディーン); [13]之後切鳳梨段落為民謠《椰子之實》(椰子の実)的演奏版;最後覺得吃鳳梨沒想像中有趣的背景歌曲為西田佐知子的《東京藍調》(東京ブルース)。 [14]· 提到 披頭四在日本掀起熱潮的段落中,出現當時1966年剛出道的日本樂團「ザ・ワイルド・ワンズ」(The Wild Ones)的首張單曲音樂《回憶的海灘》(想い出の渚)。 [15]· 班會快結束時的配樂是「ハナ肇とクレージーキャッツ」演唱的《有我在別擔心》(だまって俺について来い)。 [16]※(高畑勲的另一部吉卜力動畫《 隔壁的山田君》有再使用過一次) · 廣田班上三名女生唱的歌是 西鄉輝彥的《星下的佛朗明哥》(星のフラメンコ),之後廣田在棒球比賽中用的配樂則是該首歌曲改編的演奏版。 [17][18]· 妙子和廣田在路上交談後,妙子沉醉在美妙幻想的配樂為改編 倍賞千恵子在1966年演唱的NHK電視劇《小花絆》(おはなはん)主題曲。 [17]· 小學班上男同學聽到女生去買生理期用的東西段落的配樂是梓みちよ的《小寶寶你好》(こんにちは赤ちゃん)。 [17]· 妙子用切過蘋果來思考分子分母時背景音樂同為倍賞千恵子的《別離總在舞蹈後》(さよならはダンスの後に)。 [19]該段落從原作漫畫改編的章節裡頭;畫面背景也有出現這首歌的歌詞。 [20]· 片尾曲《愛是花、你是那種子》(愛は花・君はその種子)開始前的一小段場景:在車站裡拿著收音機的老伯伯播放的是片尾曲演唱者 都春美的個人代表曲目之一《我心愛的人》(好きになった人)。 [21]葫蘆島漂流記歌曲 · 當妙子客廳在看節目「葫蘆島漂流記」時聽到她可能會被邀請去演戲時,電視上撥放著《咕咕叫之歌》(コケコッコのうた)及節目片尾曲《葫蘆島漂流記結尾曲》(ひょっこりひょうたん島 エンディング・テーマ)。 [22]· 在妙子蹲在客廳悶悶不樂聽媽媽回絕日大學生的演戲邀請時,電視播放的為《可悲男孩》(プア・ボーイ)。 [22]· 之後妙子與媽媽在街上談論別班女生被日大學生邀請去演戲後,妙子唱著葫蘆島漂流記開頭曲《葫蘆島漂流記》(ひょっこりひょうたん島)。 [22]原作漫畫的第一篇「電気エンピツり」裡頭妙子也唱過這首歌。 [23]以色列歌曲 · 妙子首次回憶小學在學校放暑假時,背景音樂為以色列傳統舞蹈「 水舞」(Mayim Mayim、שאבתם מ׳ם‎)用的舞蹈配樂。 [14]該民族舞蹈在二戰後於日本小學校廣為推行。 匈牙利曲目 · 敏雄車上一開始放的音樂是匈牙利民謠女歌手「 瑪塔·塞巴斯蒂安」隸屬樂團「Muzsikás」(音樂家樂團)的歌曲《創造》(TEREMTéS)、之後是《唱著屬於我的歌》(FUVOM AZ éNEKEM),最後則為《晨曲》(HAJNALI NóTA)。 [24]保加利亞曲目 · 妙子在紅花田準備工作服時配樂為保加利亞傳統歌曲《Dilmano Dilbero》;採紅花時則穿插著《整頓花園的女孩》(MALKA MOMA DVORI METE)。 [24]羅馬尼亞曲目 · 敏雄載妙子快到紅花田時背景音樂為羅馬尼亞 排笛樂手Gheorghe Zamfir吹奏的《綠葉的吹息》(FRUNZULITĂ LEMN ADUS)。 [24]· 敏雄載妙子從藏王寺回來時同為Gheorghe Zamfir吹奏的《婚禮之曲》(CINTEC DE NUNTA)。 [24]義大利曲目 · 故事快結束時敏雄在車播放的音樂為《STORNELLI》。 [21]美國曲目 · 小學學校男孩子在走廊上偷看女同學內褲的惡作劇場景配樂為美國民謠《奧克拉荷馬混合曲》(草叢的火雞)。 其它 · 妙子和座位隔壁的同學互換彼此不喜歡吃的午餐菜餚的配樂為 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五號》。 [16]而原作漫畫作者岡本螢小時候在教室吃營養午餐時,學校播放的音樂即為《匈牙利舞曲第五號》。 [25]片尾曲《愛是花,你是那種子》(愛は花・君はその種子)原為美國歌手貝蒂蜜德勒(Bette Midler)在電影《 歌聲淚痕》(The Rose)中演唱的同名歌曲, [21]高畑勳認為這首歌曲風格頗有「曾經有過歷練的長者、看見眼前有著像它當年迷茫的青年,而向它所傳授人生智慧」的景象, [26]適合放在末段當片尾曲,並將原先英語的歌詞內容修改為他所翻譯編寫的日語歌詞。 原作乃由岡本螢創作、刀根夕子負責繪製;在1987年裡於雜誌《週刊明星》連載半年的漫畫。 故事背景為在日本1966至1967年期間、一名叫做「岡島妙子」(岡島タエ子)的小女孩在日常生活所經歷的各種生活點滴。劇情內容多為岡本螢小時的自身經歷,如故事中妙子討厭吃的洋蔥及為岡本螢不愛的食物。[33] 原作裡妙子的身份從頭至尾皆為小學生,吉卜力動畫版中登場的27歲成年人妙子則為導演高畑勳原創的內容。 高畑勳對於原作漫畫的評價為:「在對事情回憶的場景上有著生動的描寫、有著讓任何人看了都會產生共鳴的題材、並能刻劃出用孩童眼光來觀察成人世界的趣味手法」等等魅力。[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