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77|回复: 0

[科技新闻] “人体冷冻术”揭秘:一觉百年,是永生新希望还是科技智商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4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科学认识论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奇思妙想?将濒临死亡的人体进行紧急“速冻”,千百年后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当年的冷冻人被顺利“唤醒”,给未来人类诉说着过往……

近期,一篇揭秘“中国第一家人体冷冻中心”的报道将人体冷冻话题再次顶上热搜:国内机构已具备独立完成人体冷冻相关技术,近年来超10名国人“住进”了液氮罐静等唤醒,其中年龄最大者的72岁,而最小的一位男孩,年仅13岁。



一项常出现于科幻电影中的技术被人们寄予厚望,寄托情谊,但它同时也被科学界保守人士公开表示人体冷冻不过是痴人说梦,一场由噱头、科学名词堆砌的骗局而已。

饱受争议的人体冷冻术真能实现生命永续吗?
一、人体冷冻是什么?

人体冷冻术(Cryonics Technology)也被称为人体冷藏学,是一门试验中的新兴科学。将人体或动物置于极低温(一般在-196°C以下)的环境中进行保存,以期在未来通过更为先进的医疗科技解冻苏醒并获得治疗。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冷冻医学得到长足发展,从最开始的低温治疗心肺、皮肤类疾病,到后期的干细胞冷冻、胚胎冷冻以及精子卵子冷冻,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科学与科幻的“次元壁”。



尽管目前已经实现了对单一细胞或组织的超低温冷冻技术保存和复苏,但器官乃至人体的冷冻问题还亟待解决。

当前已知的世界首例人体冷冻接受者是美心理学家James Bedford。1967年,身患肾癌的Bedford在花费4200美元冷冻费用后,被抽干了身体内所有血液,并注射大量二甲基亚砜(DMSO)用于冷冻,最终送往「生命延长基金会」保存,基金会原计划于50年后即2017年将其“唤醒”,受限于技术原因至今未能如愿。



而中国本土的第一位冷冻人是山东义工展文莲。2015年5月,45岁的展文莲在一次体检中意外发现自己身患肺癌晚期,经过数次化疗,病症仍无法得到遏制,绝望中丈夫桂军民选择接受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人体冷冻手术,经过近60个小时的降温,展文莲正式“住进”了巨大的液氮罐中。



阿尔科临床响应中心主任阿伦·德雷克(Aaron Drake)主导了本次手术,他在采访中表示:“现在没有任何保证这一定行得通,很多人都有信念,我希望涉及到冷冻医疗的人都对科学有信念。”
二、困在试验中的冷冻技术

尽管人体冷冻技术已经问世数十年,接受者超过500例,却无一例唤醒,被视为“试验中”的新科技,原因在于目前所有的人体冷冻手术都只是管“冻”不管“活”

冷冻技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冻存过程中对细胞的损害。低温会使细胞中的水分形成尖锐且锋利的冰晶,对细胞结构和机体组织造成损伤。具体表现就类似于大众常吃的“冻豆腐”,解冻的豆腐后会留下密密麻麻的小孔,小孔就是冰晶撑开的“后遗症”。



此外更为棘手的还是“复活”问题。人类大脑存在超过10000个神经连接,大多数神经元对“热与冷”高度敏感。低温生物学家高大勇教授表示:以如今的科技来进行复苏,冻存体会在热量作用下像玻璃一样碎裂,即使侥幸存活也无法保证冷冻人拥有“生前”记忆。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权威期刊《Nature》并未将人体冷冻列为“七大前沿抗老技术”之一,而以端粒稳定、线粒体修复为基础的抗老新技术受到更多学者青睐。2019年来自Hisayuki Amano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发现:GeNAD+能够对“生命时钟”端粒进行干预,使生物体组织和肌肉的老化进程减缓,生存期延长1/3左右,该研究已登上《Cell Metabolism》。



京东研究院数据显示,此前长期为实验室提供原料支持的基因港,不仅在2017年便完成了该物质的量产工作,上线以来多次引发“采购风潮”,今年年中,更是联合野田制药、爱知医科大学对该物质进行小规模人体临床,与人体冷冻术至今未有成功“唤醒”案例不同,GeNAD+摄入三个月后,参与组的老化指标(抗酸化、d-ROM、慢性炎症等)得到明显改变。

此外,同样颇具争议的AAV导录延长端粒酶技术也已进入临床阶段,预计今年6月取得新进展,所以尽管人体冷冻还处于极早期阶段,但在延长人类生存期研究上,我们已经迈出了好几步。
三、争议声中绽放的“希望之花”

自1931年美国《奇异》杂志中的科幻小说将“人体冷冻”概念提出以来,争议就始终没有停止。

2015年,麦吉尔大学神经学教授迈克尔在《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人体冷冻技术是伪科学”的批评文章,从六个技术层面指出该技术的缺陷。不过2020年12月初,美田纳西州传来消息,一个在液氮液中冷冻了27年的胚胎被“唤醒”并顺利分娩,“冰宝宝”取名茉莉,这算是给原本暗淡的冷冻技术送来一缕新曙光。



人体冷冻究竟是新希望还是科技智商税?迄今为止还没人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但生命科学不会停下探索的脚步,谷歌首席科学家库兹韦尔、硅谷极客Larry Ellison都曾对生命科学表示乐观:“21世纪结束前,人类永续的将不再是传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人体冷冻真能实现新突破,但在目前,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对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17 01:31 , Processed in 0.08683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