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日报客户端
自己动手,制作一幅雕版拓印画;透过天文望远镜,探索星空的奥秘……9日下午,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科普流动车、流动天文馆开进位于城市副中心的北京学校,为学生们带来一系列有趣的科普活动。北科院与北京学校签署合作协议,统筹院属博物馆和科研院所资源,打造科技创新教育基地。
北京学校校长刘小惠说,该校将依托北科院丰富的科普资源,研究开发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十二年一体的科学课程体系,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校园氛围。
同时,“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创新教育基地”揭牌成立,北京学校成为北科院基础教育实践基地。双方将利用北科院的科学教育资源和北京学校设施资源,将展览展示、科普大篷车、球幕影片、科技讲坛等引入校园,为师生带来精彩的科学教育活动。北京学校的师生还将走进北科院科普单位,开展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双方将联合开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为北京学校“兴趣小组”“科普剧”等相关特色社团及夏令营活动提供支持;联合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提升教师和科技辅导员的科学素养;共同举办面向城市副中心的特色科普活动或展览展示等。
为丰富学校的科普教育资源,北科院所属的北京天文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等还为学校带来了一批“礼物”——用于探索知识的天文望远镜、古代天文观测仪器,供学生们观察的陨石标本、生物标本,甚至还有4只真孔雀。“这些展品设备将成为最生动的科学教材。”刘小惠说,北京天文馆正在组织专家团队走进学校,和科学、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老师一起研究制定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科学课程,比如小学阶段将注重对天文爱好的培养,初高中阶段加入实地观测天体、天文竞赛等。
北科院与北京学校的合作,成为全市院校合作的首个试点,今后也将在全市辐射。北科院党组书记方力说,北科院将聚焦学校需求课程化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自然教育体验等内容,打造“科普进校园”活动。未来,还将与市教委合作,进一步拓展院校结合的深度和广度,策划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科普课程,在全市中小学推进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基地。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祺瑶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刘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