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407|回复: 0

[国际新闻] 美国又要向中国伸黑手?赵立坚霸气回击:注定是没有好结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新锐视点视频
自从中国踏入高速现代化发展行列以来,美国对中国明里暗里的制压手段就几乎一刻也没有停过。不仅仅是美国单方面的采取行动,还经常与其他国家联合起来限制中国的发展,因为他们害怕中国这条巨龙再次盘旋在世界上空。继特朗普执政之后,拜登上台延续了部分特朗普的作风,哪怕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也不能让中国发展的一帆风顺。拜登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在中美关系发展方面不断重拳出击。



中美进出口贸易战

拜登上任至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个月的时间,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几乎一直在思考如何与中国掰手腕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地位在世界上不断攀升,甚至逐渐来到了能够与发达国家比个高低的位置,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使美国感到惶恐。在特朗普制执政时,美国几乎将重心全都放在与中国的较量之上,各种苛刻的法案层出不穷。相比特朗普,拜登在针对美国以及世界各个方面的执政手段都要温和一些。但在面对与中国相处的问题中,前后两位总统都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那就是不论如何都要压榨中国的发展空间,即便是对美国没有好处,那也在打压中国上不留余力。



拜登上台后虽然表明过要对特朗普执政时发出的中美贸易战进行重新评估,但结果却是延续抬高中国商品的进口关税政策,妄图借此来削减中国企业的在美利益。这项经济制裁措虽然对中国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伤,但对于美国国内经济而言,这个手段显然给自己造成的伤害更加严重。美国财务部部长就曾在贸易战开战不久后表示,美国国内经济已经无法支持贸易战的持续,贸易战结束刻不容缓,于是拜登无奈之下将对紧紧扼住中国企业的咽喉的手稍稍松开了些。



再出黑手!美国拟签数字贸易协议

在拜登领导下的中美贸易战2.0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绩后,美国方面倒是也不气馁,毕竟有着与中国多年经济拉锯战经验的他们也清楚地知道中国在反抗压迫方面的韧性。所以他们并不恋战,贸易战开始得有多着急,平息的就有多仓促。为了让中国关系稍微缓和一些,美国在近段时间提出要派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以及副国务卿谢尔曼访华的申请。但美国有权提出申请,中国也有权力拒绝。连续两次美国的访华申请被拒绝后,美国也恼羞成怒,转身就对中国再次伸出黑手。



近期,据相关媒体报道,在拜登的领导下,美国政府已经拟定了一份针对印太地区数字贸易的协议,在这个协议当中,美国政府罗列了许多国家,但唯独没有中国。而拜登对此也解释也很直白,他说这个协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减小中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并且将主导权控制在美国手上。有内部消息透露称,协议主要是对数字经济制定相关标准,大概包括数据的传输使用以及贸易便利化和电子海关等相关线上贸易规则。如果这个协议能够稳定下来,那么参与国是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便利的。但美国刻意将中国派出在外,忽略了印太对中国数字贸易的依赖性,这项协议最终能否成功签署还是一个问题。



针对美方再三挑衅,中方霸气回应!

关于美国拟定的数字贸易协议,国际上已经有很多经济组织对此发表了看法,但这些看法都出奇的统一。他们指出,美国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为印太地区的数字贸易推动做贡献,但实际上还是为了打压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因为这个协议的拟参与国,显然都希望和中国建立起更加紧密的数字贸易关系。但美国可以将中国排除在外,明显就忽略了印太地区的实际需求,最终会导致贸易成本不减反增,甚至会极大地抑制经济复苏驱动力。



而中国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外交部也立马召开发布会回应此事。相关发言人称,如果数字贸易协议属实且计划实施,那么美国毫无疑问就是打着定制标准的幌子对中国进行排挤、打压。这种举措不仅是违背客观经济发展规律的,更是违背印太地区国家的共同意愿。美国妄图通过自身国际地位来胁迫其他国家服从,充分暴露了他们极度自负的霸权主义。相信这样通过伤害别人的利益来为自己谋出路的不道德作为,注定是没有好结果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2, 2025-5-4 17:38 , Processed in 0.055209 second(s), 1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