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91|回复: 0

[河南] 中原腹地——河南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3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润玉菩提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厚重的历史底蕴使其名扬中外。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这里的人文景观传承了数千年。若是你前来游览,一定要选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这样不论寻访古迹还是吃喝玩乐,都可以过得十分精彩。你准备好了吗?



中原腹地——河南省-1.jpg

河南的地表形态复杂多样。假若你来河南。就好比进了一座大自然的博物馆。这里不仅有绵延高峻的山地,也有坦荡无垠的平原;既有波浪般起伏的丘陵,又有山丘环抱的盆地。太行山脉、秦岭山脉高高昂首,中岳嵩山耸立于低山丘陵之间,还有桐柏山、大别山的座座奇峰,巍然挺立。河南属暖温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春季干旱风沙多;夏季炎热雨水丰沛;秋季晴和日照足;冬季寒冷雨雪少。这里河流很多,大多发源于西部山区,分属黄河、淮河、卫河、汉水四大水系;湖泊少,在山麓和盆地有自流井和喷泉分布。假如想泡温泉,有很多眼天然热泉都在等着你呢。
龙门石窟
河南洛阳是中外闻名的历史名城,这里历史古迹非常多,其中龙门石窟更是举世闻名。龙门石窟依山势而建,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现存石窟1352个,佛龛750个,造像97000余尊,造像题记和碑碣3600多块,数量相当可观。相传远古时期,这里原是一片湖水。突然有一天,天崩地裂,龙门山顷刻从中间裂开,汹涌的湖水从裂口倾出,奔腾咆哮着流向东海。水流过后,两山的崖壁上出现了无数蜂窝似的窟窿。窟窿内密密麻麻全是石像,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轮廓不清,千姿百态,十分壮观。虽然神话传说不足为信,不过石窟内的景象却是真的。

中原腹地——河南省-2.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3.jpg

白马驮经之功
洛阳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老城以东12千米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年),为中国第一古刹,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现存天王殿、大佛殿等建筑,多为明清时重建。山门两侧各立一匹青石圆雕马,高大威武。为什么要立石马呢?这跟白马寺的得名有关。话说东汉时,汉明帝刘庄有一天夜梦金人,于是他遣使去西域拜求佛法。公元67年,使臣和印度的两位高僧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回到洛阳,汉明帝亲自迎奉。公元68年,汉明帝下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因此把这个寺叫作白马寺。

中原腹地——河南省-4.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5.jpg

牡丹花会
牡丹是中国名花之一,花朵硕大,花容端丽,雍容华贵,超逸群卉,素有“花王”之称。洛阳牡丹的历史可追测到隋朝。隋炀帝喜爱牡丹,下令在西苑宫内遍种牡丹,一时间天下的牡丹花和牡丹花匠都纷纷聚集到洛阳,各种牡丹在洛阳的皇家园林生根发芽。唐朝时,牡丹被誉为“国花”,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流传于世。每年4月,洛阳市内各公园牡丹竞放,姹紫嫣红,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在这时,洛阳会举行盛大的牡丹花会,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竞相观赏,真有点儿“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意思。

中原腹地——河南省-6.jpg

黄河第一坝
黄河究竟是一条好河,还是一条坏河呢?从黄河的源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水清澈见底,人们说它是一条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河;可是到了中游黄土高原地带,黄河携卷着大量的泥沙,奔腾而来,咆哮而去,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黄色河流”,就不那么可爱了。为了治黄河时常“闹脾气”的“臭毛病”,人们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和山西省平陆县之间的黄河中游下段修建了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大坝建成后,到了每年的蓄水期,从三门峡大坝到山西芮城大禹渡之间,山光水色,相映如画。春秋冬三季,野鸭成群,大雁结队,珍贵的白天鹅飞翔在蓝天碧水之间。而每年的泄洪期,怒涛翻卷,峡谷轰鸣,水花飞溅,彩虹凌空,蔚为大观。这时候,站在三门峡大坝上就可饱览黄河的雄伟气势。

中原腹地——河南省-7.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8.jpg

轩辕故里香火旺
在中国上古时代,有一位像天神一样厉害的人物,他就是轩辕,也叫“黄帝”。相传他诞生于河南新郑市北关,于是这个地方就成了著名的“轩辕故里”,人们专门建了轩辕祠来纪念他。在轩辕故里风景区内,有一个大鼎特别显眼,那就是黄帝宝鼎。黄帝宝鼎鼎高6.99米,直径4.7米,重24吨,它可是“天下第一大鼎”啊!有趣的是,在宝鼎坛四周还有8个铜鼎,分别代表爱情、长寿、财运、官运、平安、丰收、智慧和子嗣。来这儿的每一个人都会摸一摸这些铜鼎,以求一生好运。

中原腹地——河南省-9.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10.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11.jpg

殷墟
“殷”指商朝,是中国古代第二个朝代;“墟”就是废墟。“殷墟”指的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区西北。殷墟有几大特点令人眼前一亮:
1.甲骨文闪耀中华文明。自1899年以来,这里出土了15万片刻字甲骨,其中约有1500个单字已被释读,对我们了解商朝文明有极大帮助。
2.青铜器世界独一无二。殷墟发掘出的青铜器,其数量和精美程度,世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媲美。
3.8000多座墓葬举世罕见。殷墟考古发现的墓葬共计8000多座,包括王陵和大量族墓,显示了商朝墓葬的等级森严。陪葬的不止是器物,还有战俘、奴隶,这在世界其他文化遗址中是很少见的。

中原腹地——河南省-12.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13.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14.jpg

少林寺里有神奇
说起少林武术,你不陌生吧?电视剧、小说里,少林武术闻名天下。可是你知道吗,少林武术的孕育之地少林寺就位于河南嵩山东部少室山北麓,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寺内有许多特色建筑,还有500罗汉壁画以及少林寺练拳壁画等珍贵的文物。要是你想了解更多的少林寺文化,可以选择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亲眼去目睹佛浴节的盛况。

中原腹地——河南省-15.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16.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17.jpg

巨幅名画——《清明上河图》
时光的脚步总是匆匆的,谁也无法挽留。北宋画家张择端却用他的巨幅名画《清明上河图》向我们呈现了中国12世纪河南开封城市生活的面貌。可是谁能想到这幅传世名画却命运多舛,几经沉浮,差点儿“香销玉殒”呢?这要从末代皇帝溥仪说起。1921年溥仪利用手中的皇权,将价值连城的《清明上河图》移出皇宫。从此,这幅绘画长卷流亡民间。如今,《清明上河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中原腹地——河南省-18.jpg



云台胜景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景区面积190平方千米,包括百家岩、红石峡、茱萸峰、青龙峡等许多景点。这里泉源丰富、植被茂盛,原始次生林覆盖了整个山峦,各种树木和奇花异草种类达400多种。去云台山,你一定要去看看云台天瀑,它坐落在泉瀑峡的尽端,是我国已发现的落差最大的瀑布之一,落差有314米。

中原腹地——河南省-19.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20.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21.jpg



河南梆子
中国有很多精彩的地方戏,豫剧就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个剧种。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遍布全国各地,特别在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十分盛行。它的曲调高亢婉转,节奏鲜明。著名的剧目有《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

中原腹地——河南省-22.jpg

爱情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到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字义山,号樊南生,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绮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被广为传诵。他不仅擅长诗歌写作,骈文也写得十分出色,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理解,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李商隐的一生很不得志。

中原腹地——河南省-23.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24.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25.jpg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约680~759),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唐朝著名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因其深信黄老道学,后改名为“道玄”。被后世尊称为“百代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早年孤贫喜欢作画,未及弱冠便能“穷丹青之妙”。

中原腹地——河南省-26.jpg

河南烩面
河南烩面选用优质面粉制成面条,再搭配上新鲜的肉类、蔬菜和香料,共同炖煮而成。其汤底醇厚,面条筋道,配料丰富,味道鲜美。河南烩面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代表了河南地区的饮食文化和地方特色。

中原腹地——河南省-27.jpg

方中山胡辣汤
方中山胡辣汤是河南省传统小吃之一,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而闻名。它由多种中草药和香料熬制而成,再搭配上面条、豆腐皮、海带等食材,味道鲜美,口感丰富。方中山胡辣汤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它代表了河南人的热情和豪爽,也代表了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中原腹地——河南省-28.jpg


中原腹地——河南省-29.jpg

(图片来自网络)


润玉菩提,浅谈世界各地文化,传递满满正能量,在闲暇之余给您心灵上的一丝慰藉!(创作不易,欢迎点赞关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2 04:51 , Processed in 0.192948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