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20|回复: 0

[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故事绘 | 沙漠里的绿色故事 值得世界聆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6 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w2.jpg

w3.jpg
今年是中国签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30周年。中国开拓“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与同样面临荒漠化问题的中亚、非洲国家分享治沙技术和经验,提供技能培训,为全球南方共谋绿色发展注入动力。一批批外国治沙专家们来到中国学习治沙经验和技术,并应用于本国的治沙实践。中国以诚意和善意“授人以渔”,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获益。
w4.jpg
↑ 在甘肃省民勤县东湖镇境内的腾格里沙漠西缘,工人进行工程固沙。(2024年11月16日摄)伊拉克是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数据显示,该国高达90%的国土面积受荒漠化威胁,45%的农业用地面临干旱和荒漠化风险。伊拉克国家荒漠化防治委员会专家萨马德·卡米勒·阿里2013年作为农业顾问参加了在中国宁夏举办的阿拉伯国家防沙治沙技术培训班。他将中国的麦草方格固沙法带回伊拉克,改进本国通用的治沙手段。
w5.jpg
↑ 伊拉克国家荒漠化防治委员会农业副总工程师萨马德·卡米勒·阿里(右)站在巴格达东南部防治荒漠化育林中心内。(2018年8月11日摄)
w6.jpg
↑ 在伊拉克巴格达东南部拍摄的防治荒漠化植被。(2018年8月11日摄)
w7.jpg
↑ 这是在伊拉克巴格达东南部防治荒漠化人工造林区拍摄的动物。(2018年8月11日摄)埃利娜是纳米比亚的一名农业科技官员,长期关注荒漠化治理。2018年,她与来自埃及、博茨瓦纳等国家的其他11名学员一起,参加2018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培训班,学习先进的中国治沙经验和技术。
w8.jpg
↑ 埃利娜(右一)在甘肃省民勤县治沙综合试验站学习制作草方格沙障。(2018年8月26日摄)
w9.jpg
↑ 在甘肃省民勤县治沙综合试验站,埃利娜(中)与同伴抬着麦草准备制作草方格沙障。(2018年8月26日摄)
w10.jpg
↑ 埃利娜(左二)在甘肃省荒漠化和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内学习。(2018年8月27日摄)“学到了很多,尤其是一些新技术、新思路,中国的防沙治沙工作逐渐成为世界样本,非常值得借鉴学习。”第一次来中国的埃利娜当时兴奋地说,她特别重视每次外出参观和实践的机会。在老虎口防沙治沙示范区,埃利娜看到沙漠里的大片梭梭林下可以通过种植肉苁蓉获得经济效益,对沙漠创造的绿色财富惊叹不已。
w11.jpg
↑ 埃利娜(右)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刘虎俊从老虎口防沙治沙示范区观察已经成活的梭梭林。(2018年8月25日摄)
w12.jpg
↑ 埃利娜(左)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刘虎俊在老虎口防沙治沙示范区考察。(2018年8月25日摄)2024年11月6日,阿拉伯国家荒漠化和风沙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在甘肃省兰州市开班,来自突尼斯、阿曼、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24名学员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由我国商务部主办,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承办,为期21天。培训开设了课堂教学、专业实习等课程,内容涉及荒漠化防治、风沙灾害治理、绿洲生态系统保护、工程治沙、退化生态恢复等。自1993年起,甘肃省治沙研究所便围绕荒漠化和风沙灾害防治等主题开展国际技术培训。截至目前,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已为80多个国家举办了55期技术培训班,培训学员1137人次。
w13.jpg
↑ 在甘肃省民勤沙生植物园,阿拉伯国家荒漠化和风沙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学员合影留念(2024年11月17日摄)。
w14.jpg
↑ 学员在阿拉伯国家荒漠化和风沙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班上分享交流(2024年11月6日摄)。
w15.jpg
↑ 学员在阿拉伯国家荒漠化和风沙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班上听讲(2024年11月6日摄)。
w16.jpg
↑ 在甘肃省民勤沙生植物园,阿拉伯国家荒漠化和风沙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班的学员了解当地的沙障材料研究试验(2024年11月17日摄)。
w17.jpg
↑ 在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来自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发展协会成员尼斯琳·赛义德(右)同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工作人员交流治沙经验(2024年11月17日摄)。
w18.jpg
↑ 在甘肃省民勤县薛百镇境内,工人在治沙区域扎草方格沙障(无人机照片,2024年11月15日摄)。
w19.jpg
↑ 阿拉伯国家荒漠化和风沙灾害防治技术培训班的两位学员在甘肃省民勤沙生植物园里参观(2024年11月17日摄)。防治荒漠化,任重而道远,携手同行才能共同应对。中国防治荒漠化方案和智慧,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借鉴,持续为推动荒漠化防治全球治理作出贡献。
来源:新甘肃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2 02:50 , Processed in 0.133332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