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766|回复: 2

[故乡人物]江 南 雨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19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江 南 雨
  
   杏花春雨江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好一幅恬淡的水墨画。身穿蜡染蓝布印花的村姑,手持尖顶凉篷子(江南是竹编的,江北则是芦苇),踏着江南丝竹的旋律翩翩起舞,景美、乐美、舞美、人更美,“四美”俱矣!人们似乎醉了,醉入了“江南雨”诗画的梦境之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尚是一番盛唐景象。南宋蒋竹山的《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既是作者一生的写照,同时也是南宋的衰亡景象啊。
   戴望舒的紫丁香在“雨巷”中已流芳多少年;汪曾祺“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是浓绿的。”那传神的笔触,让你仿佛嗅到了缅桂、木香的芬芳,看到苗家女孩卖的黑红黑红的“火炭梅”,感悟到菌中之王“鸡纵”鲜浓的美味。
   江南是雨的故乡,雨在那里变得多情而缠绵。江北出生的我从小也喜欢雨,常常逐雨而欢,弄脏衣裤受责罚也痴迷不改。奶奶说我是鸭子,追雨点子,真是“二瓠子”哎。长大了,我到过许多地方,感受过“巴山夜雨”的乡思之苦;见过“长江晴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趣象;尝过莫干山“雨后春笋”的鲜美;还有幸领受过“漓江烟雨”的洗礼,她细细的柔声,抚摩船篷、亲吻江面、梳理凤竹、点染山峰,如浅唱,似低吟。此时,你反而觉得漓江静极了。我斜倚在舷窗旁,凝视雨丝和江水,什么也不想,脑中一片空明。
   雨在空中飘洒,染翠了竹山、滋润了杏花、浸湿了凉篷,淅淅沥沥的雨声唤醒了我的记忆。
   那是插队的第二年,我才十八岁。修三阳河圩堤,三十多个人就我偏偏没有带凉篷子。春冷多有雨,才挑了十多担泥,雨就来了,杏花雨真冷。杏花春雨江南,充满诗情画意绝妙好词,杏花春雨江北呢?同样的春雨,目光所及,江北比江南少了粉墙、黛瓦,全是土墙草房。因此,让人感到几分苍凉与古拙。三阳河两岸的柳色在雨中更深了,粉红色的杏花愈发显得妩媚动人。越过冰凉的雨丝,河中驶来一只小渔船,蓑笠翁一个转发身发力撒网。突然,一只凉篷子戴在我头上,是杏花,凉篷上还有她梳头油的余香。
   杏花爸在扬州工作,家庭条件较好。她在镇上读过书,比我低一级。我记得她唱的“拨根芦柴花”在全校歌咏比赛中得过奖。她身材丰满而修长,晒不黑的“汗皮肤”,明眸皓齿,两支羊角辫,浑身充满了健康的青春活力。象杏花这样的女孩子,别说在农村,即使在城镇也少见。如果不是该死的“浩劫”,她在文艺和篮球方面定会有所发展。
   当时,我父亲遭迫害身陷囹圄,连同组的知青也向上打我的小报告。
   杏花,你一个十九岁的农村少女,在三十多双眼睛的注视下为了戴上凉篷子并系好带子,我的眼泪差点要流下来。当时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杏花春雨……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头像被屏蔽

TA的专栏

发表于 2005-10-21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发表于 2005-10-23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 12:50 , Processed in 0.078596 second(s), 16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