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37|回复: 0

[一带一路]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联合发布“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0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点击上方京蒙高科关注我们

关于对《“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24-2027年)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集意见的公告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重要指示批示,强化北京作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窗口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枢纽功能,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依据《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订《“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附件1),并起草有关说明(附件2),现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公众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实名反馈意见。意见反馈表(附件3)须签字或加盖公章并扫描为PDF文件,发送至yangy@kw.beijing.gov.cn。

反馈截止日期为2024年12月25日(星期三)下午5点。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10-82671660

(工作日上午9:00-11:30,下午2:00-5:00)

特此公告。

附件:

1.“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2.关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的起草说明

3.意见反馈表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

2024年12月18日

附件1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全文

为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强化北京作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窗口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枢纽功能,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科技创新合作,按照《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北京市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深入践行“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以互联互通为主线,搭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支持创新主体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稳步推动多领域创新链、产业链务实合作,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共商共建。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完善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面向“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实施有针对性的科技合作政策,共享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经验,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做出北京新贡献。

创新引领。发挥北京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创新、双向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人才和金融等要素高效配置,巩固和提升北京创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助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产业协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在科技创新合作中的主体作用,围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需求,营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拓展新市场、培育新优势、发展新业态、提升新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27年,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彰显,引领北京创新主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建设北京成为引领共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重要枢纽。

建设百个科技创新平台。与共建国家创新交流合作网络不断优化,建立政府间、园区间国际科技合作机制达30个。在海外布局20个企业服务平台,共建市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20家。围绕“一带一路”布局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数量达30个。推动一批国际科技组织和机构在京落地。发挥中关村论坛等国际科技合作品牌活动作用,北京科技创新品牌全球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开展百个联合研发项目。聚焦共建国家技术和产业优势与合作需求,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国际联合研发积极性持续增强,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科技金融等领域,支持开展国际联合研发项目达100个,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共建国家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服务百个创新主体。利用国(境)外应用场景促进技术迭代,推动20家科技企业创新成果“走出去”。鼓励跨境技术转移机构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开展业务,推动30项科技成果在共建国家转化落地。重点服务50家创新主体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民间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活跃度持续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1.加快形成“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新布局。持续深化与共建国家合作,按照“深化周边、巩固欧亚、拓展非拉、辐射全球”原则,深化与周边国家在医药健康、商业航天、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稳固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阿联酋、卡塔尔等中东国家在科技金融等领域合作,鼓励中东资本在京布局。推动与意大利、塞尔维亚等欧洲国家在先进制造、园区建设等领域合作,拓展与非洲和拉美国家在信息通信、轨道交通等领域合作。保持与欧美传统创新国家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全球共同关切领域开展合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更多创新资源和渠道储备。

2.建立完善“四库”联动工作体系。梳理“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成果,动态更新、持续汇集,形成项目成果清单,建立“项目成果库”,为北京创新主体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路径和模式示范。聚焦北京重点产业和优势技术,摸清创新成果供给底数,持续明确合作需求,建立“技术储备库”,提升合作潜力。发挥在京使领馆、外国商协会等机构渠道资源作用,汇集共建国家合作需求,建立“合作需求库”,增进对接、强化服务,促成务实合作。支持专业化、国际化服务机构,打造企业“出海”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平台机构库”,优化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二)促进多领域产业链协同发展

3.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结合共建国家发展阶段和发展需求,聚焦民生、政务等应用领域,开展数字科技项目合作,支撑建设数字丝绸之路。鼓励互联网企业与共建国家开展深度合作,培育新业态,开拓新市场。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强化区块链等信息安全技术在共建国家的应用与推广。支持在京企业在海外投建智慧工厂,打造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样板案例。支持向共建国家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AI学术生态。

4.加强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合作。鼓励创新主体围绕生物医药、生命科学等领域与共建国家开展联合研发、产业合作等。支持创新主体与共建国家联合开展新型药物研发、国际临床研究等。鼓励科技企业围绕共建国家需求,强化医疗器械开发与应用。推动中药传统医药企业,持续开拓共建国家市场,推动传统医药“出海”。推动在毛里求斯等建设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基地。

5.强化新兴领域创新应用。引导创新主体参与商业航天、氢能、低空技术等领域国际合作,鼓励参与国际规则、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商业航天企业拓展运载火箭、卫星制造国际市场,加强卫星应用合作。引导企业深化“数字地球”科技合作,服务“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鼓励氢能企业持续探索在共建国家的氢能产业布局。推动低空技术相关企业围绕中东、中东欧等区域需求,强化大载重、长航时无人驾驶飞机研发与应用。

6.拓展民生服务领域科技合作。支持创新主体参与共建国家民生设施建设和运营维护,拓展应用场景。推动企业在共建国家推广应用先进建筑管理技术体系,提升城市设施建设效率。推动在共建国家开展再生水、排污治理等项目。围绕清洁能源、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先进科技落地共建国家。

7.强化农业科技应用示范。推动科技企业加强“一带一路”农业科技合作,强化科技对共建国家农业发展的驱动作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转基因、基因编辑、单倍体育种、全基因组选择等技术应用,推动先进品种在共建国家应用。依托农业中关村、中国北京种业大会等品牌平台,促进北京企业“走出去”,参与共建国家农业生产和技术研发,持续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三)搭建多类型科技合作平台

8.共建“一带一路”联合研究平台。支持有合作基础的创新主体在共建国家合作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深化创新合作。探索在合成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以共建联合实验室、开展联合研发项目等方式加强国际合作,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一带一路”新发展。发挥外籍学者“汇智”计划、北京市杰出青年等项目作用,支持共建国家外籍优秀科研人员在京开展基础研究和科研合作。鼓励依托怀柔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大科学装置和科技基础设施开放共享,促进研究成果惠及更多南方国家。

9.加强国际科技园区合作。支持在海外共建科技园区,加强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更好服务当地创新发展和北京企业“出海”。鼓励有条件的中关村分园、特色园及相关创新主体,与白俄罗斯科技园、塞尔维亚BIO4生物科技园、古巴哈瓦那科技园、沙特达兰科技园等共建国家科技园区建立合作机制,缔结“姊妹园”伙伴关系,强化对接合作。高质量、高水平筹办国际科技园区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利用IASP渠道资源,推动本市科技园区拓展国际合作渠道。

10.持续优化海外综合服务平台。支持创新主体在共建国家设立中关村企业驻海外服务代表处、孵化器、研发中心等平台载体,服务更多创新主体参与“一带一路”数字基础设施、技术联合攻关与创新应用等国际合作,助力科技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支持跨境技术转移机构在共建国家开展业务,促进创新成果双向高效流动。支持有条件的孵化机构、科技园区等载体加大在共建国家布局,助力科技企业“出海”。

11.加快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鼓励与共建国家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各类创新主体申报建设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支持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共建国家开展国际联合研发、学术交流、技术转移等活动,打造科技创新合作的标杆和枢纽。发挥好京津冀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作用,促进三地与共建国家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12.打造“一带一路”创新活动平台。提升中关村论坛在共建国家的品牌效应,常设“一带一路”主题平行论坛。举办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北京国际学术交流季等活动,广泛邀请共建国家科学界知名人士和机构深度参与、碰撞思想、凝聚合作共识。举办京港洽谈会科技专场活动,发挥京港合作独特优势,拓展与共建国家交流合作领域。持续提升中意创新合作周、科技外交官资源对接活动、中关村国际讲堂、“链接全球 协同创新”项目路演等活动平台作用,促进与共建国家创新资源对接、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创新成果在共建国家有序流动。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协调

坚持全委“一盘棋”,充分发挥工作体系作用,落实任务要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建立定期工作调度、加强统筹推进机制,对标对表促提升。定期对各重点任务实施情况开展联合督查检查,及时发现、协调和解决工作问题。
(二)强化资金保障

面向重点合作领域,统筹财政资金支持,对行动计划重点任务予以保障。创新投入机制和运作方式,多渠道、多主体、多形式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吸引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严格执行预算管理,注重前瞻性和务实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总结宣传

及时总结“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新做法、新机制和新模式,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北京做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相关重要国际活动,主动发出“北京声音”。充分利用融媒体开展宣传推广,增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重点城市等媒体交流合作,营造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良好氛围。

附件2

关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24-2027年)

(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为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强化北京作为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重要窗口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要枢纽功能,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下简称“共建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研究未来3-5年“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举措等。现将《“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制定的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起草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中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开创共建“一带一路”更加光明的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提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落实落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根据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重要会议精神,以及《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方案(2024-2027年)》《北京市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国际化提升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重要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本行动计划。

二、主要考虑与思路

(一)坚持国际视野,共商共建系统谋划“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遵循创新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对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完善多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共享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经验,围绕创新全链条布局开展科技合作,形成差异化合作模式。

(二)突出北京特色,创新引领助力“一带一路”创新共同体建设

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推动在京创新主体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开展科技创新合作。积极服务,促进共建国家创新要素在京集聚,拓展渠道,支持北京创新主体扩大“出海”。深度融入国际创新网络,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三)加强全面统筹,产业协同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围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需求,营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拓展新市场、培育新优势、发展新业态、提升新服务。

三、已开展的工作

《“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北京行动计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研究起草工作,自2024年3月正式启动。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成立研究起草工作组,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学习,明确工作方向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中关村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建设重要指示批示。深入学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等重要精神,明确开展“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的方向、重点和工作原则。

(二)借力智库,研提意见建议

先后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智库机构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国际形势、创新发展趋势、新时代新任务新目标等,对北京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创新开展研讨、研提意见建议。

(三)深入调研,掌握实际需求

以实地调研、座谈研讨、线上交流等形式,先后与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清华科技园、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联盟、北京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联合会、启迪之星(北京)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园区、社会组织、企业机构近30家创新主体的相关负责同志开展座谈交流,收集了解创新主体在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的需求、政策建议意见。向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内11个处室征求意见,研究吸纳后对行动计划文本做进一步完善。

四、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全文共三个部分十二条重点任务。

(一)第一部分 总体要求

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1.指导思想。以互联互通为主线,搭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平台,支持创新主体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稳步推动多领域创新链、产业链务实合作,不断拓展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共赢发展新空间,为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基本原则。共商共建。面向“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实施有针对性的科技合作政策,共享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经验。创新引领。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联合开展科研攻关、技术创新、双向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人才和金融等要素高效配置,巩固和提升北京创新的国际竞争优势。产业协同。围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发展需求,营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生态,拓展新市场、培育新优势、发展新业态、提升新服务,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3.发展目标。到2027年,北京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彰显,引领北京创新主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建设北京成为引领共建“一带一路”创新合作重要枢纽。建设百个科技创新平台,开展百个联合研发项目,服务百个创新主体。

(二)第二部分 重点任务

从构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工作体系、促进多领域产业链协同发展、搭建多类型科技合作平台3个方面共提出12项重点任务。主要包括一是加快形成“一带一路”科技合作新布局,二是建立完善“四库”联动工作体系,三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四是加强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合作,五是强化新兴领域创新应用,六是拓展民生服务领域科技合作,七是强化农业科技应用示范,八是共建“一带一路”联合研究平台,九是加强国际科技园区合作,十是持续优化海外综合服务平台,十一是加快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十二是打造“一带一路”创新活动平台。

(三)第三部分 保障措施

从强化组织协调、多元资金保障、加强总结宣传三个方面,明确了行动计划实施中的有关保障措施。

w1.jpg

w2.jpg
END
来源

技术贸易会客厅

w3.jpg

w4.jpg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 22:54 , Processed in 0.122032 second(s), 19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