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萍聚头条

查看: 109|回复: 0

[航天] 强势入围!中国航天不负众望,嫦娥六号入选国际榜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微信登录

x
作者:微信文章
、强势入围!

中国航天不负众望

嫦娥六号入选国际榜单

12月24日,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和媒体负责人共同评选的2024年国际十大科技新闻揭晓。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入选。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w1.jpg

嫦娥六号的任务

w2.jpg

     嫦娥六号探测器于5月3日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探测器、火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抓总研制。探测器经过轨道修正、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此后,探测器经历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的分离,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实施环月降轨及动力下降,于6月2日精准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区域并开展采样工作。

w3.jpg

     6月4日,上升器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于6月6日完成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之间的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此后按计划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并受控落月。此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经历了13天环月等待,此后在完成2次月地转移入射、1次轨道修正后,返回器于6月25日与轨道器分离并携带月背样品重返地球,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w4.jpg

嫦娥六号的信息技术



     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采样和着陆必须依靠中继星,这对深空通信技术是一个重要的验证和提升。

w6.jpg

月背智能采样技术:嫦娥六号采用了智能化采样,一部分固定动作交给探测器自己去执行,减少了和地面交互的环节,提高了探测器的预见处理能力,有效节省了时间。

     月背起飞上升技术:嫦娥六号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这一技术的成功实施,是嫦娥六号任务的重要里程碑。

嫦娥六号的月面采样相比嫦娥五号,时间和数量上都有了更大的突破:在采样时间上,嫦娥五号的表取采样耗时约19个小时,而嫦娥五号的表取采样时间则被压缩到约14个小时;在采样数量上,嫦娥五号实际采集了1731克的月球样本,而嫦娥六号通过智能化采样提高效率,采集了1935.3克的样本,多出了204克。此外,嫦娥六号依靠太阳能发电和蓄电池进行能源供给,以适应月球背面的工作环境。



国际十大科技新闻



01

全球最大古人类基因库创建



全球175位科学家组成科考队,目标是解开34000年前的骨骼与牙齿化石中的遗传密码。科学家找到了隐藏的遗传标记,携带着关于阿尔茨海默病、Ⅱ型糖尿病等疾病的早期信息。

02

首例脑机接口设备人体移植完成



1月29日,美国企业家埃隆·马斯克在其社交媒体平台X上宣布,他旗下脑机接口技术公司“神经连接”成功进行了首例脑机接口设备的人体移植手术。移植者恢复情况良好,初步结果显示神经元尖峰检测具有积极前景。

03

OpenAI公司文本-视频程序Sora惊艳全球



Sora是OpenAI公司推出的文本-视频程序,只需一段简单的文字描述,就能编织出如好莱坞大片般逼真且充满想象力的视觉盛宴。它不仅仅是一款工具,更被视为一个“数据驱动的物理引擎”,能够将人类的想象化为触手可及的画面。

04

最大神经形态计算机研制成功



4月17日,英特尔公司宣布成功研制出世界上最大的神经形态计算机“Hala Point”。这款计算机包含了11.52亿个人造神经元,分布在1152个Loihi 2芯片上,每秒能进行380万亿次突触操作,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05

分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BEC)首次形成



今年,美国和荷兰的物理学家携手将钠铯极性分子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使1000多个分子凝聚成一个巨大的量子态,形成了前所未见的分子BEC。

06

嫦娥六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我国的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完成了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采样的壮举,携带重达1935.3克的珍贵样品返回地球。

07

自身免疫性疾病治愈曙光初现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的内科医生徐沪济,利用供体来源的基因编辑T细胞,成功治疗了致命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这一基于T细胞的疗法不仅在免疫疾病治疗中取得成功,还为前沿CAR-T治疗的批量生产带来了希望。

08

“星舰”上演“筷子夹火箭”场景



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3日晚8时25分,随着第五次试飞发射的启动,“星舰”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梦想的力量——超重型助推器穿越大气层,精准返回发射塔,被两支机械臂稳稳夹住。“筷子夹火箭”不仅是一项技术上的壮举,更是航天工程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

09

第三种磁性材料交变磁体发现



今年科学界迎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新发现——第三种磁性材料终于从理论走向现实,它被称为“交变磁体”。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磁性材料的理解,还可能为未来的电子设备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10

新一代量子芯片纠错能力达到实际应用必要条件



12月10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揭示了谷歌最新一代量子芯片“Willow”在纠错能力上的重大突破——首次将错误抑制在一个关键阈值以下。这一成就被视为实现未来量子计算实际应用的关键一步,为大规模容错量子计算的运算要求铺平了道路。





来源:航向向探索指南、科技日报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Archiver|AGB|Impressum|Datenschutzerklärung|萍聚社区-德国热线-德国实用信息网

GMT+1, 2025-2-1 15:40 , Processed in 0.139917 second(s), 20 queries ,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