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铮:有本画册叫《纽约摄影之都》(New York: Capital of Photography),作者叫 Max Kozloff ,他曾经整理过大概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纽约的街头摄影和纪实摄影实践。我们这个展览的创作形态,已经丰富了许多,无论是摄影语言的多元,还是摄影观念上的开放,摄影的形态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顾铮:每个城市或许因为某种历史机遇迎来集中爆发能量的时期,这个集中爆发的能量一定会给这个城市带来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在我们这个展览里,可以看到比如说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到新千年这个上海这个城市发力的时期,这同时也刺激摄影爆发出它的能量。总的来看,在外部趋于稳定的情况下,我们会面临的,也是更有挑战性的是向内的问题,开掘都市人的心性的问题。比如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摄影家北井一夫带了 NHK 的团队来拍摄中国当代摄影。当时拍了包括北京的徐勇、上海的陆元敏等人,做介绍采访。NHK的记者后来说,当时的日本摄影家看到他们介绍的中国摄影家蛮羡慕的,他们说中国现在(上世纪90年代)正处在一个纪实摄影大有可为的阶段,而像日本,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泡沫破裂,这段时间是日本摄影家大有可为的时候,然后就进入到一个社会相对平稳和沉寂的阶段。那日本摄影家就说,我们怎么办?题材上已经没那么多可以跟进奔赴的。他们很羡慕当时的中国摄影家。那当中国整体来说变化不是那么显著的时候,更深入发掘生活在这个城市里人的生存状态和心性是一种新挑战。比如陈荣辉的《上海摩登》,就尝试在城市从一个急剧发展到一个有序发展的状态时,展现城市里人的生存状态和心态的变化,这蛮具挑战性的。在摄影语言上,可能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和创新。同时,平稳也并不意味着只是平稳,平稳下面更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更值得摄影家去发掘,就看你怎么理解处理这种“平稳”。而且,据我观察,现在的摄影家对这种平稳下的深层的认识越来越敏锐了。
策展人简介
顾铮,策展人,摄影师,评论家,复旦⼤学新闻学院教授,复旦⼤学视觉⽂化研究中⼼副主任,博⼠。曾任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World Press Photo)⽐赛终评评委。2017-18年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Harvard-Yenching visiting Scholar)、2019年德国海德堡⼤学第九届中国艺术史海因茨·葛策杰出客座教授(9th Heinz Götze DistinguishedVisiting Professor of Chinese Art History)。2020、2021、2022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Jimei x Arles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艺术总监。著有多部专著,并在国内外策划多个当代摄影及艺术展览。
澎湃新闻记者 吴栋 高剑平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Die von den Nutzern eingestellten Information und Meinungen sind nicht eigene Informationen und Meinungen der DOLC GmbH.